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二章 通达方便 四、不通达方便而导致的种种过失
2014/9/4   热度:606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二章 通达方便 四、不通达方便而导致的种种过失 通达方便乃增上禅定见解之殊胜助伴,从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乃至回向皆应如理行持。特别是自宗不共之殊胜方便——三不动摇修法以及持风等,尤为重要。以下是通达方便常见之过失。 (一)重视智慧、轻视方便 不少次第修行者于禅定之认识存在误区,往往舍弃行道中的诸多殊胜方便,一味安住于自己所谓的“禅定”中, 然见解久未增上,何故?此乃重视智慧轻视方便所致。 有者疑问:“禅定本身具备一切力量,为何还要另寻方便之法呢?”诚然,出世间禅定便智双运已圆满具足一切力量,然对于尚未证悟此见解的次第根机修行者而言, 禅定力量尚微,仅凭禅定很难在短时间内增上见解。萨迦班智达于《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中曰:“以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则已堕入声闻之灭谛矣!”故当重视行道之方便,唯方便与智慧并举方可契入究竟见解。 (二)轻视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乃生起出离心之方便,而出离心的生起乃舍弃轮回、追求解脱之起点。若相续中没有出离心,则一切行持皆为轮回之因,非为解脱之本。故出离心极其重要。 有些修行者因共同外前行内容简单,且为前行共同法而生起轻视之心,却不知此法虽为前行,却是一切修法之基础。若基础不稳固,日后必然深受其害。很多修行者初学之时异常精进,但数年之后却半途而废、退失信心,此即为出离心不稳固、重新羡慕轮回所致。因此在生起真实、稳固的出离心之前,每日不断串习共同外前行极其重要。 (三)轻视菩提心修法 解脱的最大障碍即是我执,而菩提心是对治我执之殊胜方便,如云:“若有成佛彼足矣,若无成佛无计施。”故菩提心乃成佛无误之因,当殷重修持。 有者闻思菩提心功德利益之后,亦深知菩提心之重要性,但于实修之时却未能细致辨析意念造作之菩提心与真实菩提心之差异,于暂时之功德心生满足,进而懈怠修法。因忘失正念之故,与即生解脱失之交臂。 出离心与菩提心乃修行者赖以成就之双足。若双足稳健,则驰行千里无忧;但若跛足,则寸步难行。故当极其重视! (四)念诵未依文明观 念诵仪轨乃祖师大德为利益众生而自然流露之觉性,非为思维造作之词句,本具不可思议之殊胜加持力。若仅仅将仪轨作为一门念诵功课,未依文明观、徒走过场地念诵一遍,如是修法无有实义。故念诵时应理解偈颂之法义, 依文明观,久之对于增上禅定明分大有助益。 (五)未如理行持三不动摇修法 三不动摇修法——身不动摇稳如大山、五根不动清如大海、意识不动净如虚空乃自宗之不共方便。 身不动摇稳如大山:关键在于身要七支坐法,身体端直如箭、不松不紧。因“身不动则脉不动,脉不动则气调顺,气调顺则心安稳。”自宗要求坐姿为解脱七支坐法, 此乃密宗即生成办解脱的殊胜方便。若以显宗的方式—— 方便七支坐法,则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可成就。 若坐姿尚未如法,则无法调伏自心,故应如理而行。 若初始坐姿歪斜,以后积习难改,修行很难增上,成就更无从谈起。坐姿过紧,易频生妄念;坐姿过松,易陷入昏沉。故修行之初,勿急于求成,应扎实地打好基础。那么,身要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身体进入一种轻安的状态,然此非易事,当坚持不懈、数数善巧修习为好。 五根不动清如大海:要点为眼睛平视前方,自然睁开, 既勿太大或太小,亦勿过于专注于某个目标,应如平常视物般自然而广阔地目视前方。 因为睁眼修法有助于保持禅修之明分,并且有助于呈现神通、神变等功德,在显现中获得解脱。大圆满为明空不二之见解,行道时也应于显空双运中修持,如是方能行、果相应。 修行中尚需注意:若睁眼过大或过小、紧盯目标或反复伺察自己睁眼是否恰当,会令心气炽盛。有者素喜闭眼修法,然闭眼虽临时感觉无外缘干扰,妄念减少,但易导致五根内收陷于昏沉,故修法应睁眼为妙。 意识不动净如虚空:显宗与密宗均有不同的禅定次第。如显宗讲解五道十地、三十七菩提分法;密宗讲解改造意念之正念和无造法性之正念。对于次第修行者而言,于禅定中辨析行道之要义,认识误道而趋向正途尤为关要。有关此部分的内容,请详见“认识智慧”章节。 (六)未善用持风 有者未解持风之理趣,安住时出现细微的昏沉掉举不知如何对治;有者不知运用持风之时机,妄念粗大时运用持风,屡未奏效;有者觉得张口呼吸导致口干而懒于运用持风之方便……如是种种皆为未善用持风之过失。 有者初步经口呼吸感到憋气、口干,甚至出现鼻吸口呼、口吸鼻呼等不协调的现象,此乃尚未习惯以口呼吸所致,故勿生烦恼,习惯即好。持风若感憋气,应观坐姿有否过紧(挺胸)、过松(塌腰勾背)?饮食有否过饱?并随时调整;若感口干,可能因口张得过大所致,应自观待而做调整,切不可离座喝水,因三不动摇之身不动摇乃成办解脱之关键,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这些不适会自然消失。 (七)把修行当成念诵功课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故佛门宗旨在于断恶行善、清净自心。然善恶以何为界?华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为诸法源,调心佛善说。”直指佛法善恶之评判标准在于内心而非身语。故我等于修行中,应把调伏内心(根本调整根本)作为重点,身语行善(支分调整根本)作为辅助,如此方契合“自净其意”之宗门旨趣。 但有者却不明根本调整根本之理趣,将支分调整根本作为修行重点,舍本逐末,视上师瑜伽为念诵仪轨,每日如做功课般念诵一遍,敷衍了事。如此已完全失却上师瑜伽作为无上密法之修行特色,落于“凡夫口诵”之下乘见解。需知“圣者心行”,若于修行中不能抓住调心之根本,则如古德所言般“喊破喉咙也枉然”,难以跻身圣者行列。 (八)闻思修三种智慧偏堕一边 有些修行者不知闻思修三种智慧于成办解脱中相辅相成之理趣,偏听非理之言,误以为在闻思圣地修学,仅闻思、不实修即可;于实修圣地,不闻思、仅实修即可,却不知如此已落入修行偏道之巢臼。 需知,除佛陀善知识外,世间无有一人能够宣说解脱之理趣,故首先依止善知识听闻解脱法要极其重要,否则盲目趋入实修,无异于盲者行于险道,随时有命丧黄泉之虑。故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复次教诫:“初学者趋入修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要知道如何修行。”如此再再强调闻思的重要性,避免修行者盲修瞎炼,误入歧途。 深入理解如何修法之后,即应将闻思之法付诸实修,令自心成熟于解脱道。若将所闻佛法仅停留于文字,则如无垢光尊者所言:“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及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曰:“世人终日口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 有者了知闻法和实修的重要性之后,于听闻教言后迫不及待地趋入实修,却忽视了“思慧”。需知,对于初学者而言,于诸多佛法理论、修行关要都极陌生,若于闻法后不反复、深入思维,很难掌握其中精髓,如此导致在实修中,很多关键环节不能细致、如实做到,形成见解不能迅速增上之违缘。故于趋入修行之后,仍应不废闻思,根据上师所授教言于实修中不断调整,方为趋入解脱之胜道。 (九)方便未圆满 从地处清净、身清净、心清净等三清净开始,到观想、回向发愿以上,所有一切都称之为方便。像身、语、意的一些要点,都是一种方便。如果仅具备一些方便而未具备圆满方便,则成办解脱已经大打折扣。我们举个例子,五个手指形成拳头打出来的力量和缺少几个手指打出来的力量完全不同。所以我们现前所讲解的是:一个拳头打出来的时候,应该是五个手指齐全,这样打出来才有力量。但如果你缺少一、两个手指,虽然看起来是攥着拳头出击, 但是力量削弱了很多。修法也是同样的道理,若你自己抽掉了其中几个要点,修法难以迅速增上。故先要懂得这些道理,并以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为依据而奉行。 所以通达方便应该圆满从前行之前行直到结行之间的所有方便。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