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大意导读 第六卷
2014/9/4   热度:772
《法华经》大意导读 第六卷 果定法师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同学慈悲! 《法华经》是大乘经典里的根本教典。印度流行大乘佛法时,《法华经》很早便开始流传,而且传播的地域很广,时间很长,它的内容能适应许多不同的环境与时代,可见得《法华经》与这个世界的众生缘份很深。 本经共计二十八品,第一品为序分,第二品至第十七品的前半为正宗分,第十七品的后半至第二十八品为流通分。「序分」、「正宗分」已经说过。「流通分」是说明宣传和受持此经的功德以及必要性,叮咛并鼓励接触到此经的大众应将之流传下去,并且要不断地弘扬此经。 本经全部的流通分,占的篇幅相当大。可见得在如来灭后,如何弘布传播本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二十八品之中,就用了十一品不断地叮咛、再叮咛:「一定要把《法华经》弘扬、受持、读诵流传出去!」看起来好像很唠叨,但是有它的道理。 一八、随喜功德品──闻经随喜,为他人说 此品则广说随喜之功德。前文是说明闻经随喜转教他人的功德,陈述从第一人辗转到第五十人,特举五十人略闻此经,乃至为他说一偈意义,功德不可限量。后文则说明三点: 1.为了《法华经》前往僧坊,不论是坐是立,乃至须臾之间听受经法,以此功德,转生即得上妙交通工具,及天宫的果报。 2.若是在讲《法华经》处坐着听讲,见有人来,你能劝他坐听,或分你的半座令他坐,以此功德,转生则得帝释座、梵王座、转轮圣王座。 3.若你已知,而告知他人:有一部《法华经》,劝他一同前往,斯人受教,乃至仅于须臾之间得闻,以此功德,转生即与得陀罗尼的总持菩萨们共生一处,智慧利根,无有诸病,身不残缺,人相具足。 仅劝一人前往听经,就有如此殊胜功德,何况能够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之中,为之广说分别,并且自己也能如说修行的功德,当然是无量无边,不可以算数譬喻所及了。 一九、法师功德品──五品法师,六根清净 本品主要讲述世尊告知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有人受持是《法华经》,读、诵、解说、书写,五事修行,此人的六根皆得功德,以此功德,庄严六根,使皆清净,得六根清净的果德。 此品为广说六根清净之果德,庄严内外。前五根清净为外庄严,意根清净为内庄严。 所谓六根清净,便是虽为凡夫,能以修持《法华经》的功德力,获得胜根之用,即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一一根都能彼此互具互用,一一根都有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的功能。这种种功能是来自修持《法华经》的功德力,不是修习神通而发出的神通力。 二○、常不轻菩萨品──当礼四众,说法华经 本品的主要内容是佛告得大势菩萨有关常不轻菩萨往昔因中的随喜行和受持、解说《法华经》的本事。籍由引证信毁《法华经》的罪福果报,劝说流通。 前面〈法师功德品〉第十九,说明凡修五种功德,能得六根清净的果报。此品则提出实例,说世尊本生的亲身经历,往昔为常不轻菩萨之世,他只知用一句「汝等皆当作佛」告人,即得六根清净。 本品不仅恶人有转机,更加强调了不修五品功德,但唱一句「汝等皆当作佛」忆持不失,表示对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唯一佛乘深信不疑,时时宣说,就有无量功德,而为成佛的主因。这段经文,叙述常不轻菩萨深信人人皆当作佛,非常生动。 这段经文为我们点出: 1.毁谤《法华经》思想的人,以及辱骂、杖打、瓦石投掷弘扬「众生成佛」信仰的人,罪过极重,定会受苦报。 2.虽然种了恶因,要受罪报,但若因此结了善缘,终将成佛。 3.菩萨度众生,已经不是基于慈悲怜愍心,也超越了感恩报恩心,更不是如《老子》所说的「以德报怨」。而是出于对一切众人的尊敬心,将每一个人平等地看作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 所以也有鉴于社会时代的需要,我们应当向常不轻菩萨学习,努力推动「把一切人尊敬为行菩萨道的菩萨」的观念。 二一、如来神力品──十方世界,如一佛土 本品的主要内容是佛于众前现其神力,出广长舌,放毛孔光,嘱咐诸菩萨于如来灭后,应对《法华经》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付嘱深法,能获得十种神力。 此处的「如来」,是指世尊及十方分身如来,「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一切佛等于一佛,一佛便涵盖一切佛,同时在这一品中也表现出如来不可思议的神力。 二二、嘱累品──摩顶付嘱,宣法报恩 本品的主要内容是如来三摩众菩萨顶,付嘱弘扬此经,菩萨受嘱,三誓奉行。诸分身佛各还本土,多宝佛塔行即关闭,虚空会至此结束。 此〈嘱累品〉为总付嘱,又被名为如来摩顶付嘱及塔外付嘱,以余经方便,导入《法华经》的付嘱。也就是佛灭后,有一些众生由于根器的原因,不能信受《法华经》,也当为他们解说如来曾经说过的其余深法,使他们获得利益而感受到法喜,渐次由三乘法而入一乘法。接受了如来三摩其顶的无量无数诸菩萨们,若能如此依教奉行,便是已报如来所授的法乳之恩。这段经文指出2个要点: 1.佛法门中,不舍任一众生,根熟之者,直接授以《法华经》的一乘妙法;根未熟者,不妨先用佛曾说过的其余深法,即是对二乘浅法而言的通教大乘及别教大乘经典。 2.佛住世时提倡上报四恩的观念,教诫弟子们当知恩报恩。 二三、药王菩萨本事品──烧身供养,报听经恩 本品因宿王华菩萨请法,释迦如来为之叙述药王菩萨之过去,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为报于日月净明德佛处听了《法华经》之恩,烧身供养的因缘,以说明受持《法华经》之功德。以种种譬喻,显示强调《法华经》在诸经中「最为其上」、「最为第一」,此经是「诸经之王」。 虽然世尊是抛弃了苦行的方法,主张以不乐不苦的中道行而成佛道,但在世尊弟子之中,仍有以苦行的头陀生活为修行模式。苦行的生活方式,能够抑制欲望,特别是对治情欲的奔放,而且也最容易感动他人,令人生起信心。但是抑制欲望并不等于消灭了烦恼,只要一有机会,欲望之火,还是会自害害人,所以不究竟,只有从内心净化,自觉的启发,才能从烦恼解脱。所以燃身供佛同时也寓意用智慧之火燃烧烦恼之身。 本品追叙菩萨往昔生中的苦行,是为使得三乘圣众及天龙神众等生欢喜心。不过,菩萨的苦行是为上供诸佛、下化众生的报恩之行,不同于外道的修行者,是以自苦现在的身体,来作求生天上换取未来天色身的果报。故在世尊的本生谭中,也有说到佛在因地修种种苦行,例如割肉喂鹰、舍身饲虎、抉眼与人等记载,那都是为慈悲众生而行的苦行,跟一般外道修苦行的目的大不相同。《梵网经菩萨戒本》中,也说:「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 总结第六卷,最使人感动的莫过于2点: 1常不轻菩萨为了坚持“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信念,而能够忍受种种屈辱。 2药王菩萨的燃身供佛,不知鼓舞激励了多少佛弟子,成为一代高僧,比如本寺的良卿老和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我们的法师为了佛教、为了佛法,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燃烧自己照亮一切众生,我想这都是“燃身供佛”精神的再现。 以上这是第六卷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到这里,最后祝愿各位菩萨法喜充满、六时吉祥、坚定信念、毕竟成佛!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