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39课
2014/9/4   热度:709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讲记 第39课 现在继续学习“谨慎所依暇满”的科判,下面讲第二个颂词: 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欺,身犹须臾质。 纵然看起来好象现在身体健康无病,衣食无忧,没有遇到其他的损害,但是寿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具有欺惑性,我们的身体犹如借来的东西一样,没有一个可靠的地方。 这四句颂词是说明,虽然获得了暇满人身,但是它具有无常性。把暇满和无常结合起来思维,我们会产生精进之心。暇满难得主要是从人身难得的角度来讲,稀有难得。既然已得暇满人身,就应该用此人身修持善法,获得最大的利益。无常,则是从另个侧面让我们精进。我们的身体犹如借来的东西,随时都要归还,没有可靠性,既然现在已经借来了身体,就应该认认真真修行善法,不能因为现在没有疾病缠身就觉得不会死,或者觉得身体好,又丰衣足食,没有遇到其他违缘,就觉得现在一切都很顺利,不会马上死去,很多人会这样想。但作为一个修行人,要认清这种想法是欺惑性的,因为寿命的确是刹那生灭,死亡刹那间就会降临到自身,所以认为现在或短期内不死的想法,具有强烈的欺惑性。身体犹如“须臾质”,“须臾”是很快的意思,但在这里上师讲原意是借来之物的意思,就像我们借来的东西,只能在别人借给我们这段期间使用,如果物主什么时候要求归还,自己没有权利说不还。所以,借来的东西本来就不稳固不可靠,随时随地有可能被别人索还。我们身体的本质就像借来之物,没什么可靠,任何时间都有可能被索要而去:是今天?是明天?都有可能;任何地点都有可能死去:是在家里?是在车上?还是其他的地方?都有可能。真正观察时,在任何地方死亡都会发生,有些是突发疾病,有些是无因无缘突然就倒地而死,有些是突然遇到车祸,有些是突然遇到其他灾难死去。身体就是借来的东西,主人什么时候要求归还,我们做不了主。所以说寿命是刹那性的,没有办法保留很长时间。我们认为它不会死,这是一种欺惑的想法。 “身犹须臾质”,不要认为现在方方面面都很好,就忘记生命是无常这一事实。如果认为生命会存在很长时间,很难会用这个生命去修行;如果我们真正认为寿命的确是无常、相当无常,就会自然而然首先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上面。 为什么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主要的前行就是观修无常?因为当我们真正生起了无常观后,才会产生紧迫感,才会觉得不能再拖延修行佛法的时机,应该马上修行佛法。寿命什么时候终结是没有定准的,在无病的时候可以死,在丰衣足食的时候可以死,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也可以死,我们的寿命就是刹那性的,没有任何可靠之处。死去之后现在的身体要抛弃,所有的财富都要抛弃,唯一跟随自己的业去投生。 所以对于“须臾质”一样的人身,一方面具有珍贵难得的自性,一方面具有借来物的自性,这是从两个侧面来表达,拥有是暂时拥有,并不是永久拥有,这个人身是具有某种因缘才拥有的。 龙树菩萨的《宝蔓论》中云:“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世间中有很多死亡的因缘,而生存的因缘却非常少,即便是生存的因缘,有时也会变成死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突然死亡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不能打算还有很长的日子:再过十五年、二十年认认真真修法,现在可以尽情享受轮回中的日子,实际上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已经过了无数这样的日子,现在到了该修行求解脱的时侯了。了知道理之后,应把时间主要放在修行上,这样,我们就知道获得暇满人身的真正意义、真正价值。 辛二(未得之过患)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彼之依据。 “未得之过患”是讲后世如果无法获得人身的过患。 今生当中已经获得人身,有人就认为不需要思考暇满人身,反正这个人身已经获得了,还思考它干什么?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现在获得的暇满人身,一定是以前修了暇满人身的因缘才获得的,现在如果不继续修行,以后无法再获得。没有获得暇满人身的过患是什么?现在就从两个科判去宣讲: 壬一(真实宣说)分二:一、堕恶趣不行善法;二、不得善趣。 癸一、堕恶趣不行善法: 如果堕到恶趣中,几乎就丧失了行持善法的机缘,根本没有人道修行善法这么方便、容易。 凭吾此行素,复难得人身, 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 如果我的行为依然如故,那么后世就很难继续获得人身,如果不得人身堕入了恶趣,那么时刻都在造罪,根本不具备行善的能力。 这个颂词是分两部分来解释。 “凭吾此行素,复难得人身”,让我们反思现在自己的行为,世间中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随恶行而转。胜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提到“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因为现在世间上很多人都行持不善品,所以死后都难以生善趣。世间上不修学佛法的人,相续中的恶业习气是非常严重的,顺着自己的恶业习气就很自然地行持恶业。(世间上的恶业和佛法中的恶业定义不同,世间认为杀人、放火等都是恶业,至于杀生等很多事情都不认为是恶业。佛法中的恶业要严格得多,范围要广得多。)凭我们现在的行为:恶行多而善行少,而且不思悔改,到死的时候,恶业一旦成熟,肯定堕恶趣,难以获得暇满的人身。 “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如果没有获得人身,堕入恶趣,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徒恶乏善行”,经常性的造罪,很难具足行善的能力。“徒恶乏善行”,有的解释“徒恶”是完全在造罪业;“乏善行”,根本不具足行善的能力,也有从恶趣身份而言,这种身份是不是完全没有行持善业的能力呢?这是不一定的,有些旁生等恶趣的众生也会行一些善法,以前我们也分析过。 为什么“徒恶乏善行”?从主要、大范围的角度来讲,因为一旦堕入恶趣之后,行持善行的因缘很难具足,而造恶业的机缘很容易具足,所以一旦失去人身还想继续修善是很困难的。“徒恶乏善行”,就很难继续获得人身。拥有人身最容易修行善法,为什么所有身份当中人的身份最适宜修善法?人身一方面造罪容易,另一方面修善法也很容易。人有智慧、有手脚,以及身体构造等等,都很适合修善法,不管放生、顶礼,修各种各样的善业都比较方便、容易。从心的角度观察:因为轮回中人道有苦有乐,容易发起出离心,人的智慧也较高,容易思维殊胜的善法;天人虽然也有智慧,身体也非常殊胜,但太过于耽著享受的缘故,没办法象人一样修持善法;恶鬼虽然也具有手脚,也具有思维,但经常处于痛苦中,经常生恶心,因此也很难行持善业。所以真正比较容易行持善法的,就是殊胜的人身,一旦失去了人身,就失去了行持善法的机会。 从显宗的角度来讲,修持解脱道需要生生世世很长时间,每一世都保持一个暇满的人身做为修道所依,这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获得暇满人身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更好、更容易的累积善法。一旦失去人身,很难继续修持解脱道,修持菩萨道的善法就会因此而中断,有时会中断很长时间,才有可能继续恢复。所以对“未得的过患”要认真思考,千万不要在现在这个身份上失去人身。 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 恶趣众苦愚,彼时复何为? 现在具足了修行善法的缘分时,如果我没有精进地修持善法,一旦堕入恶趣,被众苦折磨又非常愚痴,到那时我应该怎么办?那时就没有真正行善的机会了。 最好就是把握现在这个人身,努力克服固有的习气。按照《入行论》等殊胜的经教所指示的修行方法,认真取舍观察,才能让我们相续中的善心愈加稳固,让我们的善行越来越增上,所以《入行论》的的确确是引导我们趋向于善法的善知识,避免我们走很多弯路。 我们修行善法的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入中论》中也有这样的颂词:“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现在我们很自在,住于安乐道中,住于人身中,如果没有好好地把握这一机会,没有好好使用这样的机会,堕落恶趣后,随着恶因恶缘而转,那时应该怎么办?以什么因缘才能从恶劣的身份当中出离?从恶性循环当中出离?从恶因恶果中出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趁现在自在之时,就应该认真观察取舍。 我们已具足各种因缘:上师善知识已遇,难得的法要已闻。经典中记载,很多经教来之不易。《宝箧经》中记载的六字大明咒,现在我们觉得六字大明咒是很普通、很简单的一个咒语,实际上它的功德利益非常大。经典中记载:当时有一尊佛,想求六字大明咒,到了很多地方,找了很多佛都没有求到,最后到观世音菩萨面前得到了六字大明咒。除盖障菩萨也在释迦佛面前求过这个咒语,佛当时没传,而让他到一位显现很不如法的修行人面前去求……有些法看起来容易,但求法是个非常困难的过程。现在我们看这个法要很容易就得到,但从真正的价值来衡量,它是相当珍贵的。获得法要之后的确应该重视,当成珍宝一样看待,经常去思维、观修,因为其中有很多殊胜的修行指南,就像指导我们修行的一盏明灯。 我们要认真地观察,如果真正堕入恶趣,被很多痛苦逼迫,那时怎么可能想得起修行善法。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现在得了重病,在全身疼痛难忍,被强烈的痛苦逼迫时,很难真正想到修行正法,即便想到了,也很难有能力去修行,因为强烈的痛苦会影响修法。以此为例,再进一步思维:假如我们堕到地狱中,经受在《大圆满前行》等经论中介绍的地狱痛苦,想想等活地狱、无间地狱、烧热地狱等是什么样的痛苦,的确无法忍受。当身心感受那种激烈痛苦的时候,的确是无法修行善法,没有修法的机会。这方面是痛苦;另一方面就是愚痴。现在具有人身时,可以把法义思维得很清楚,一旦堕到恶趣,由于恶业的障碍,忆念不起修行的方式,很难修行。旁生算是比较好的,但旁生因为愚笨,也无法真正修行善法。虽然说历史上有记载鹦鹉念佛往生、老鼠往生等公案,极个别旁生有因缘修行善法,这是非常稀有的事例,绝大多数旁生都是愚笨的。如果堕到恶趣中,只有一个愚笨的头脑,是无法修行善法的。“彼时复何为”,我们可以这样思维:我已经变成一头牛、一只鸡。我的思维就完全不像现在这个“人”的思维了,身体一换,思维就完全变了,不要认为我现在是人的头脑,当转生为牛时,还是人的头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人的头脑,是因为有人的身份。但是,一旦转变成其他身份,就不会再有人的思维。根登曲佩在《中观精要》中有一个比喻:如果神识在驴的身体中,当驴遇到青草时,它就会觉得青草无比美味,吃起来很香。但是,如果神识离开驴的身体转生为一只狗,它的神识一旦进入到狗的身体中,它就再也感觉不到青草的香味了。意思是说,神识转生不同的身体,就会影响它的意识。同样,我们现在头脑活跃、有智慧,一旦转生到恶趣的身体中,神识就会变得非常愚钝。那时我们怎么思维善法?根本就没有行善的机会。因此,当我们现在还没有转生恶趣,有比较敏锐的思维﹑智慧时,应该认真思维菩提心、空性见、解脱道的道理 。 癸二、不得善趣: 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 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 前面讲堕恶趣无法行持善法。现在讲:如果不行持善法,就很难得到善趣。 “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在恶趣中,根本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反而积累了很多恶业,这样纵然经历一亿个大劫,或者说在一百具胝劫中,连善趣的名称也听不到,何况真正获得善趣。由此可知恶性循环的可怕之处。 在恶趣中,很难行持善法,而且通过以前恶业的等流习气成熟,又喜欢造恶业。一方面没有修善法的机会,另一方面造恶业很方便,恶业加恶业,在轮回中,从恶趣到恶趣,难以转生善趣,甚至连善趣的名字都听不到,何况转生善趣。经典中记载:当年须达长者(给孤独施主)发心给佛陀修祗园精舍,舍利子尊者和须达长者在丈量土地时,看到地上有一群蚂蚁,尊者显得很伤心,须达长者问为什么伤心?尊者说:通过神通观察,这群蚂蚁七佛以来都是蚂蚁身。已经历七个佛出世还是蚂蚁身,说明堕在恶趣中以旁生的身份度过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获得解脱。这只是一个被宣讲出来的例子,没有被宣讲的就更多了。这些众生长时间都在恶趣中,没办法转生善趣,原因就在于造恶业非常容易,修善法非常困难。即便经历很长时间,也难以真正从恶趣中解脱。 它们有没有解脱的可能性?解脱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要积累转生善趣的因缘难之又难,而累积堕恶趣的机缘非常容易。原因在于内心的贪嗔痴习气,在每个众生相续中都是周遍、任运的,不用造作,自然而然起心动念就会跟随我执、烦恼习气而转;但要积累修善法的习气就不容易了,有时要下很大的决心,才愿意做一件好事、修一个善法,根本不如造恶业的念头来得强烈,来得容易。所以,修善法难,造恶业容易得多。在世间,造恶业的人有很多,修善法的人很少,原因就在这里。 壬二(彼之依据)分二:一、教证之依据 ;二、理论之依据。 癸一、教证之依据: 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 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 为了说明人身来之不易,佛陀在《阿含经》等多部经典中,曾经讲到“人身难得”的道理。主要是以盲龟遇木轭的比喻说明人身极为难得。比喻是怎样宣讲的呢?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假如全部变成一大海水,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非常大,如果不观察,很难想像大到什么程度。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用现在的知识来讲,这个地球只是四大部洲的四分之一,是其中的一块而已。四大部洲加须弥山,再加初禅天以下的世界,算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算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三千大千世界都变成大海水,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有一块具孔的木轭。木轭就是耕牛耕地时候的一种工具,交叉型的、十字型的一种木块,中间有个洞叫木轭孔。一个木轭在海上随波逐流,在海底有一只盲龟,盲龟一百年上浮海面一次,盲龟在上浮海面的时候,它的头要恰巧钻入浮在海面上的木轭孔中,这非常困难。 同样的道理,要得到人身比这还难。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在范围很小的地方,比如是游泳池大的面积,木轭孔、水都不动,乌龟在水池里到处游,脑袋撞到木轭孔里面的机会就很大。但是,它不是一个太平洋的范围,而是像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一个大海,而且被风吹得飘浮不定。乌龟如果长年在海面上游,或有眼睛可以看木轭孔在哪个地方,钻入的机率会比较高。但关键是,它没有眼睛看不到,一百年才上升一次,上升后脑袋必须要钻到木轭孔中,这是非常困难的,木轭也没有心思要等海龟。 三千大千世界的海水比喻轮回,海面比喻善趣,盲龟比喻没有取舍因果的众生。一百年上浮一次水面比喻众生生善趣很困难,脑袋恰好钻入到木轭孔中,说明获得人身的机会。我们通过这种比喻观察,获得人身的确非常困难。除此之外,佛陀在经论中还讲了光壁撒豆的比喻:一面光滑的墙壁,我们朝着墙壁撒豌豆,豌豆很难沾在墙上,即便沾住了,机率也非常小,而想要得到人身比这还困难。很多比喻都宣讲了人身是非常难得的,这是佛通过智慧之眼观察之后进行宣说的。 我们认为中国有13亿人很多,或整个世界有70亿人,就认为人口很庞大,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草地上小动物的数量,海底里小旁生的数量,人的数量根本就不值得一提,非常少。我们还可以这样比较,一个城市有几百万人口,但一个城市里的小旁生数量就无法计算了,一片草地上、或树林里的小虫子就已经远远超过几百万。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和旁生根本不成比例。所以,旁生的数量比人多,恶鬼及地狱众生的数量更加多。几十亿的人口,根本不算多。 佛陀在讲“暇满人身”时,并不是讲普通人身,暇满人身必须要具有修行佛法的机会,才称之为“暇满人身”。在70亿人口中,“暇满人身”只占很少的数目,的确非常少。如果现在不修行善法,我们很可能自然而然就变成大多数,什么是大多数?在70亿人口中大多数是不学佛的人,在众生中大多数都是旁生、地狱、饿鬼,我们很可能变成这样的大多数!大多数就是失去人身,大多数就是不信佛。所以,我们现在拥有人身之时,要认认真真的对待,尽最大的努力,勇猛精进地趋入修行。
---------------------------------------------------------------------------------------------------- 更多生西法师佛学内容 ----------------------------------------------------------------------------------------------------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