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就千供法会接受记者采访
2014/9/3   热度:1006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祈祷众生健康长寿千供大法会”。 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初转法轮,梵宗寺每年在农历六月初四、初五、初六都会举办法会,但每年的内容都不一样,今天我们举办的是 “祈祷众生健康长寿法会”,藏传佛教叫“尊圣佛母千供大法会”。“尊圣佛母”是藏传佛教长寿三尊(无量寿佛、尊圣佛母、白度母)之一,保佑众生健康长寿;“千供”则指的是每一种贡品都是一千份,以此功德来回向咱们国家、世界和平吉祥,一切众生健康长寿。 记者:梵宗寺历史渊源久远,请您介绍一下? 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梵宗寺的初建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元朝时候的乌丹地区叫鲁王城,鲁王是成吉思汗第一夫人的部落弘吉剌部的封号,是元朝的皇亲国戚,那时在乌丹西北的山上修了一个护国寺,相当于元朝的国庙,即是梵宗寺的前身。元朝的首都从上都,即现在的内蒙迁都到北京,所以这个寺院在这两个地区之间。后来北京建了护国寺,这个寺院逐改为护卫寺。明代时,护卫寺被一场特大洪水破坏,寺址于乾隆初年迁到了这个地方。元代时这个寺院属沙迦派的教法,明代是嘎举派,清朝是格鲁派。现在我们的法脉,宗教的传承都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传承。这就是这个梵宗寺大体的历史渊源。 记者:梵宗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新修建的? 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1998年,我到北京后正式开始重新修建梵宗寺。当时,梵宗寺在地区、县、市的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许多信众和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由我筹划,一步一步地修复到了今天的这个程度。现在的梵宗寺大概有十一个佛殿,有20余名僧人,从规格、艺术、现代技术上比清朝时有很大进步,我很满意。 记者:请谈谈梵宗寺近几年来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这次法会上,从北京、沈阳、东北、大连等地都来了许多信众,人们到寺庙以后,总会有对心灵上的慰藉感,尤其是信佛的人。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生活步伐很匆忙,许多人都面临着很大的精神压力,觉得很累,而他们来到这里后,参加法会,听听梵乐,心里就会感到舒服,就会产生新的精神力量,而后再次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同时,人在生活中遇到困惑的时候,就会需要一种精神支柱,这时佛教就能在缓解人们精神压力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再一个,佛教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最后,寺院还具有桥梁作用,如果没有这梵宗寺,就不会有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相聚于此,相互交流,成为朋友,所以对社会乃至国际的文化交流融合,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记者:请谈谈您对梵宗寺将来发展的构想? 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现在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特别好,在这样好的环境下,我想最应当加强的是僧职人员的自身建设,僧职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佛学造诣,还要有对过去优良传统的一种传承,并适应现代社会,适应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他们学习佛法,学习传承,学习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蒙语、藏语、汉语,有本事还可以学点外语。同时,我们还要不定期地请市、县、民委宗教统战干部,给我们上关于民族宗教政策的课,因为僧人们必须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总之,只有从佛学、文化、政策这三个主要方面对僧人进行教育,加强僧人的自我建设,寺院才能够适应当今佛教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 记者:据我了解,您被授予“今日中国之星”和“共和国功勋人物”这样的称号,请您谈谈这个称号的由来? 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一种肯定,我觉得自己的成绩并没有那么多。去年咱们改革开放30周年,我荣获“今日中国之星”称号,今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荣获“国家供需人物”、“国家建设者”、“中华经营人物”、“海内外杰出爱国人士”等称号,我想对我有点过奖。这些年,我从事藏传佛教的教育工作已有22年,还从事过有研究工作,国际佛学交流工作,另外内蒙很多寺院邀请我参加宗教活动,并为僧众们宣传国家民族宗教政策,讲解现代佛教的发展方向、自身建设等问题。另外我也写了一点东西。 记者:为了参加今天的法会,很多虔诚的信众从全国各地赶来,包括您的弟子,您最想跟他们说的话是什么? 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我希望大家能够真正了解、认识佛教。佛教对中国人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信佛人对佛教的教理教义并不是很明确,很多人认为佛教就是烧香磕头,让佛保佑愿自己。所以信佛的人一定要一点一点去了解佛教,这样才能在学习和修行上有所长进。
2009年7月25日,在内蒙古赤峰市梵宗寺举行“祈祷众生健康长寿千供大法会”之前,梵宗寺寺主、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教务处处长丹迥·冉纳班杂仁波切就此次殊胜的法会接受了佛教在线记者的采访。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