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愿众生同念地藏
2014/9/3   热度:227
普愿众生同念地藏 佛经浩如烟海,总名三藏,略分十二部,玄义深奥,多使初学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以我浅见,三藏十二部,凡所了义,不离一个“孝”字。中国古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大乘佛学中则痛我曾痛以及人之痛,念我将死以及人之死。首及者当为最亲近之父母亲朋,以此而推及一切人,又进一步推及一切生命,更乃至于山石草木,泉沼滩泽悉皆爱护。此所以佛学以“孝”为本也。 佛学虽有大小乘之分,小乘所谓度己不度人也只是世尊开设权便,令七众弟子莫只顾狂言普度却没有实际修持,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六祖法宝坛经》云:“若拟化他人,先须有方便”,即是此理。不信者但看佛之十大弟子行迹,虽外显小乘,心却不小也。 佛经中明讲孝道者,首推三种:《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从人之常情入手,备述父母十月怀胎之苦,养育教导之恩,后以持戒、忏悔、诵经抄写等导入进修一切善法,并以报父母大恩之心普及一切众生(此含义经未明宣,而暗藏于开篇“释迦牟尼佛路遇朽骨礼拜,声称是自己多生父母”中。此即是以一切众生为父母也)。其中有十颂,讲述十月怀胎之苦,读来令人泪下,生大震动。 我国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乃是为纪念牧羊女奉粥于乔答摩太子恢复体力,进而成佛之故事。追根溯源,即应是从《盂兰盆经》中演变而来。此经讲佛之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知母死后为鬼,前往送饭,其母因业力幻现见饭为炭火不能下咽。佛告之于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会,以五谷杂粮种种坚果之类做粥供养远近清净僧众,依僧宝共同之力,救得其母出离鬼道,升为天人。 此经给我们的启示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神通不转业力。有人学佛为求神通,不知:“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佛言未证四果阿罗汉而希求神通者,即是玩弄光影,渐成习气,必落魔境;即使成就四果也不得滥用,当观察因缘,以正善正见摄之。 有人学佛不明佛理,久久未见灵迹至生退悔,却不知众生恶业之力甚为刚强,一障圣者神通,二障自家眼目,所以不见灵迹。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又“佛之神通有多大,众生业力即有多大”,此是第一障;再譬如人观舍利,或见放光或见多色,各人所见不同,也有见舍利即舍利者,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因业力障自家眼目不能得见故,此是第二障。(此第二障佛经中多有提及,最著名者当属佛示娑婆净土--即我们凡夫俗子所居之世界--与极乐世界无二无别,乃至更胜极乐之典故。) 至于《地藏菩萨本愿经》,即便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角度讲,其价值也无可比拟。如我们常自嘲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及“十八层地狱”等,皆从此经出。道教也有地狱种种情状之描绘,而考究其形成年代,则当在此经之后,受其影响颇大,二者又皆对民间信仰及通俗文学产生至深影响。 经中言“皆是众生业力所感”,若说地狱实有则不可得,乃是众生死后,神识迁出躯体,随平素心行流转,地狱之实理即是自性地狱。“所感”者,一如西方裸体雕塑绘画等艺术,乃至近年我国人体摄影,以艺术之心眼观之则为艺术,以YIN邪之心眼观之即黄毒矣!但不可认为地狱没有,用现代科学中光子、粒子、磁场、电波等论,神识(灵魂)即类似于此,因果不昧,一念成真,还应如理实见。 凡有人对佛学感兴趣者,我皆劝其先读《地藏菩萨本愿经》,理由如下; (一)想要真正了解佛学,宜从“闻思修”和“信愿行”下手,地藏经正含有此种方便。佛学注重“解行合一”,如果只把它作为一种思想来认识,而不在实际修证上下功夫,则只能是盲人摸象,以点代面。现在有一些佛教学者,只具备“闻思”而无“修”,如此他那种思也不能算真正的思,因“闻思修”本是一体,无修之思即是本本主义,没有经过实践验证。听闻佛法后,即依之实行,在实行中思维,加深对所闻佛法的认识,才是“闻思修”的真义。他们的著作只有关于佛教历史和艺术等内容可以一看,而历史部分也往往因不解佛学真义,对事件人物的评价有失中肯公允。虽然佛学上有“入佛知见”的说法,但真正能在佛学理念上通达无碍者,没有一个不是在实证上下过大力气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讲因果及地狱相貌,也讲到了菩萨在因地的修行方法,有助于有志“解行合一”者产生“正信”。能信就能发愿,如果有坚定的信念愿望,也一定会躬亲实践;反之能实践者,一定有强烈的愿望为支柱,具有这种愿望者必有一正确的认知。这也说明了“信愿行”的一致性。 以上是对“闻思修”和“信愿行”相互的一致从佛学整体上观察所得。而单从“修”上来讲,则“闻思”和“信愿”都是“修”的一部份。“修”即是“行”,是谓“修行”。以此观之,则“闻思修”和“信愿行”同样具有一致性。 (二)《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第一品(第一章节或第一段落之意)即强调地藏菩萨于因地的修行方法,乃发广大菩提心以无上大愿助成佛果。 想当初他(她)老人家和我们一样,亦凡夫俗子,却为何能成为菩萨,成为四大菩萨之一呢?这皆为其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更将之提升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立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誓愿,并多生不忘,勤苦实践的结果。此种愿心即是佛经上常讲的“菩提心”、“大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是实践佛理的第一步。没有体悟到且真切发出此种心声,以后学佛路上麻烦大得很——“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种子劣,再怎样施肥,果实必不理想。换言之,若能真心发出这种愿望,即使以后的实践中多有障难,此心不退则终成佛果。再说得罗嗦些,有此发心的人则相当于入了大学的学生,佛教的大学没有学期长短和开除学生的规定,此生不够,多生相继,则终将毕业。 (三)《地藏菩萨本愿经》表面上看去只是一本谈修福的经,引导人不堕地狱,得大福报。而实际上此经之殊胜不逊于《华严经》。此经的所有义理,如果认得真,拿得准,行得稳,持之以恒,均可悟道。 例如“分身集会品”中佛对地藏菩萨说,末世若有众生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佛如父母,不放心百年之后儿孙的“性命”,此段等于是一纸遗言,字字慈哀,句句悲切,每读至此则泪下不觉,推己及人,惭愧难当,为世尊地藏菩萨一哭。 又“见闻利益品”中,佛嘱观世音菩萨说:“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此经将观世音菩萨护经流通一事提出放在“嘱累人天品”之前分作两段,又是一大殊胜,也是一段公案。 很多佛经中都有三大规律(自我总结,可作参考):1、以神通境界预示大众将演深妙之法,法越深妙,境界越奇;2、多种境界中以最胜境界排在最前面,依次第列,而应知境界从法生。3、佛经中多将义理在经首即用极少字句讲完,所以看经一字都不能放过,而实修则多从经后往前走。 佛在此经开始,即暗示众生此经义理不可等闲视之。请看:“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光明云……。” “云”代表佛法,佛之本性清净圆明,如禅诗所说“万里无云万里天”是也。从此佛性中生出妙有,生八万四千法。八万四千极言其多,其实无数,即“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是。而佛法无多子(古口语,没什么之意),只是一真,八万四千都属权设方便,是以此“大圆满光明云”即是“大圆满法”,最上乘法。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生于世,为度六道众生也,此心即是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此大悲心不能得大圆满,是故“大慈悲光明云”列于其后。若能发起大悲心者,必是具大智慧通达佛理者,故紧接“大智慧光明云”。而此种大智慧乃观察世出世间一切事物“格物致知”而得,故现“大般若光明云”(般若,意为智慧而非中文智慧二字所能表达,包含“三种”或“五种”智慧,涵摄世出世间一切事理。)。其中“实相般若”必经“正思惟”而得,正确地思维在梵语中名“禅定”,也即三昧、三摩地等称谓,故“大三昧光明云”紧随其后……,如是次第排列。而返之,若不能赞叹钦慕佛相佛法,则不能皈依求道;不从自心中皈依,则功德无由生;无功德而只有福德无有是处不能解脱;功德福德具足(福慧双修),方能得大吉祥……。佛理奥妙如此,即是“不可说不可说光明云”,若毕生尽述不能穷尽,但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也。 而必须一提的是,最后之“大赞叹光明云”与“大圆满光明云”在圆明本性、一真法界中并无差别。赞叹而能称大,即是具足圆满,如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之二“称赞如来”一般。(《华严经》示佛境界,而佛之境界只是一,强分为十,示学人修学方法也) (四)有关实修的几种疑惑解答: 1、曾有人问我如何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因经文较长,在家学佛难有时间一次读完故。对此略分三点:(1)可按该经经文上中下三卷之分,每次读一卷,下次接续,多次读完一部;(2)平日随身携带小版本,有空闲即读上几句。并非如迷信者说一定要通读,否则云云。只须注意保护经书清洁,心存尊重即可;(3)如上两点常常研读,熟知经文,即可行住坐卧,乃至如厕等皆可持诵’南无地藏王菩萨”名号,随缘为人解说,劝念本经,劝持名号,如是渐至圆熟,即于护经流通之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一切经典都可通用此法。如能作为常课一日读完一部,或二日读完一部则功德更大。 2、有人曾因想要学习佛法,可是一听要持五戒,戒酒戒邪YIN等,便思虑自己做不到而放弃,以此相询,我告之曰:“初学佛法,可将佛学与日常生活分做两头看,吸烟饮酒等等一切如常,不要去分别,只是诵经前则不应饮酒吸烟,也不可行房前后立即诵经持名等,这是很平常的尊重性礼节。以后被佛法熏习日久,自己就会知道怎么做,等到差不多能用五戒约束身心时再去受戒。受一有形之戒,即相当于在佛教大学填一注册表。 3、有人喜欢看《圣经》,学道教知识等,但又想在佛法上深入,问我皈依三宝和受居士五戒事,告之曰:“不必急着皈依受戒,等到能认识佛理胜于诸法,再去受戒。如不能达此认识而皈入其他宗教,也可一样读佛经。因常读佛经,虽未正信,也为将来种下了菩提种子。 4、有人问我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屡遭鬼类,或梦或实,或感身边有人相随,于是不敢再诵,告之曰:地藏菩萨,誓愿度最苦众生,诵经持名有些功夫,即有鬼类(指“饿鬼道”之鬼,地狱之鬼非大功德不能使之出)前来听经,也常保护这样的人,不必害怕;也常有小神类,如土地神、耳报神等听经护法。不要起念头让鬼神帮忙做事,只要用功不懈就好,生活中障碍灾难,如此等众会自行帮助。复有天龙八部等大神众护持,如经中最后一品所说。此类神通只是因修佛法,如理实证后的妙用,佛性为本,神通为用,没有什么稀奇。不求人而人因钦敬仰慕真修道人自会帮忙办事;如求爷爷告奶奶,反而失却道者尊严人格,背离解脱生死普济众生的本意道心,则反被鬼魅利用,成为魔子魔孙,毒害无穷! 5、有人问我“法门无量誓愿学”之义,告曰:佛说八万四千法,为治八万四千烦恼。广泛学习各种法门,只是为了弘法所用,修行应分清主次。首重自修,一门深入,一通则百通,否则三藏十二部,只走马观花看一遍也要三年,又何况细究。如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一种佛法“适合”众生。逆习气则成仙成佛,顺习气则堕落恶道,而众生都愿随喜好而行,何来“适合”?所以以观世音菩萨的能力,尚要“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妙法莲华经·普门品》)。所以从实相上观察一切佛法都可修学,关键在“渐”字,也即“恒”意。 此为“地藏菩萨金刚幢秘密轮王仪轨·前行”中义理之一滴。显教之法暗含密义,实为大密宗;密宗行门先须明理,实为大显教。世谓“理论指导实践”,岂不见藏密中黄教,先须学经论十二年乎! 足不点地,独羡三重阁,为世间多数学佛者一叹! (五)赞叹: 地藏菩萨誓如海 以孝为先母众生 历劫修行难思议 威神普度十方界 毗卢顶上七佛现 摩尼宝下地狱空 金锡摧破魔军怨 现比丘相住阎浮 见闻瞻礼福无量 诵经持名证菩提 如是皈敬如是修 心如密轮身如幢 普愿众生,同念地藏名,共持地藏经,吉祥圆满!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