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菩萨与义工(释星云)
2014/9/4   热度:231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菩萨与义工(释星云) 《净土》2013年第4期 作者:释星云 义工的祖师就是佛陀!佛陀成道后,在印度行脚弘化五十年,说法传教,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亲为弟子侍奉汤药、穿针引线,做众生的义工。 近来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孤儿院、养老院、医院里当义工,虽然他们奉献时间,提供衣食、物质等方面的照顾,也可以说是很了不起的布施。但是最好的义工,要如佛教比丘乞食时的“四不”——不分贫富、不拣精粗、不计净秽、不生增减;本着这四种正念,以平等心来为众生服务,解除众生的苦难,才是最有智慧的义工。 然而现在有一些人对于当义工,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因而障碍了自己许多的善因好缘。就拿佛教来说,有的人到寺院道场发心工作,到了吃饭时间不敢留下来用斋,认为占佛门便宜,有损自己的福报。其实佛教讲“施者受者,等无差别”,甚至在佛门里,“打斋”的人反而要向受斋的人“拜斋”,因为施者也要感谢“受者”让他有福田可以播种,所以只要有一分发心,就能堪受一份信施。 另外,也有的人认为:“不可以到佛教中工作,因为在佛门工作,拿了寺院的钱就没有功德。”为了这一句话,造成多少人不能为佛教奉献。其实就算是菩萨,也要接受人们供养;即使牛马拉车奔驰,也要供给水草。因此,在佛门里领一份专职的工作,即使接受薪资,也算是义工。只要自己不计较待遇多少,不是为了金钱才来做事,而是为了发心服务大众,仍然是功不唐捐。 再者,常听到一些事业有成的信徒对我说:“等我将来退休以后,再到佛门当义工,为大众服务。”其实,一个人如果真的有心服务大众,不必等到退休,当下就能自我期许,作个不“退”转菩萨、不“休息”菩萨。所谓“人身难得,胜缘难再”,能把握当下每一分每一秒,在世间广结善缘,人生岂不是更有意义?所以做“义工”不必寄望于未来,此时此刻就可以实践“菩萨道”的义工精神,就能以四摄六度来利乐有情。 菩萨是众生的义工义工是人间的菩萨 经云:“欲为佛门龙象,先作众生马牛。”此即菩萨慈心悲愿的表现。因此,所谓菩萨者,只要肯发心利益大众,只要觉悟到生命苦空无常而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不论出家在家,不分地位高低,都有资格称为菩萨。相对的,只要是发了菩提心,愿意奉行菩萨道的人,他必定肯发心为人服务,必然愿意做众生的义工。 佛教里的四大菩萨,他们都是众生的义工:观音菩萨寻声救苦,给人无畏,是芸芸众生中最有大悲心的义工;文殊菩萨以智慧启发众生的心灵,是最有大智慧的义工;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是最有大愿力的义工;普贤菩萨以十大行愿作为众生实践的法门,是最有大苦行的义工。 翻开佛教典籍,可以发现历代的禅宗祖师大德,有很多都是发愿生生世世要为众生服务,例如伪山灵祐禅师发愿来世做众生的老牯牛、赵州禅师往生后愿人地狱救度众生。也有的祖师大德终其一生头陀苦行,无怨无悔。这种“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精神,正是义工菩萨的最佳写照。 义工,它是一种生命的奉献,是一种力量、时间和心意的布施,所以义工可以说是“知行合一”的菩萨行者。面对苦空无常的人生,一般人在遭逢苦难,或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总是很自然地祈求佛菩萨加被。其实,佛门的义工就如千手千眼的菩萨,都是在替佛菩萨做事,所以说“菩萨是众生的义工,义工是人间的菩萨”,实非溢美之言。 菩萨倒驾为了度众义工修行为成菩提 七地以上的菩萨,虽已断除见思二惑,不再受生于三界轮回之内,然而为了济度众生,仍然立誓不断除微细的烦恼余习,发愿受生三界,广利群生。另外,也有的菩萨虽已证得涅槃,但他“智不住诸有,悲不住涅槃”,仍然发心倒驾慈航,在生死海中度脱众生。 菩萨度众固然是由于慈悲心所使,另一方面也印证了“佛果在众生中求”的道理。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道可成,所以即使是登地的菩萨,为了成佛之故,也必须要藉由利益三界众生,来修利他之行。 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真正的修行,就是为人服务,就是发心利他。因为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是靠着父母亲人、社会大众,包括士农工商等各种因缘共同成就,我们才得以存在。别人成就我们,我们也应该给别人因缘,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义工”最大的意义。所以学佛修行,就是行菩萨道,进而成就佛道。在完成佛道之前,要先发心为人服务,最好的途径就是做大众的“义工”。 不过,佛法讲究的是“应机说法”、“应病与药”,所以义工在为人服务当中,要能不忘对方的需要,要能解决对方的困难,因此当义工不但要依自己的性向、专长、时间给予奉献,还要做到以下四点: 1.爱语:世间上最美、最容易做到的布施就是爱语。做好义工的第一步,就是要能讲爱语。一个称职的义工,不但脸上有表情、有笑容,而且有音声、有动作、懂得赞美别人;能在辛勤的工作中加上这些“色彩”,缘分自然会越结越广。 2.同事:同事者,就是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对方的苦难就是自己的苦难;能够站在“同事”的立场,上对下、有对无、富对穷的感同身受,就能激发帮助人、包容人的热心与胸怀。 3.利行:利行就是给人方便,随时随地协助对方、救助别人。有时只是举手之劳,或是给人一个因缘,都能助人渡过难关,这都是利行的善举。 4.喜舍:“舍”就是布施,肯将时间、力量布施出来,才能将欢喜布施给人;不能舍者,如何给人?所以喜舍就是布施欢喜、布施佛法给人。没有佛法的布施,不能称为“舍”;希求回报的布施,总是贫穷,能够“无相布施”,才能名为“喜舍”。 在佛门里当义工,你的发心,“佛祖会知道”;你的奉献,“因果不会辜负人”。在佛门里发心工作,除了为大众服务,也是为自己培福,广植的福德因缘生生世世都能受用,其价值是无形的。所以当义工,看起来是为人,其实最有利益的还是自己。 当义工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呢?诸如:增加自信、快速成长、结交朋友、广结善缘、发掘才能、勇于承担、解行并重、自利利他等等。在学佛道上,只要能学习菩萨倒驾慈航的悲心、扶惑润生的愿力,以义工服务来自度度人,自能成就圆满的菩提道果。 菩萨永为苦海舟航义工常作不请之友 菩萨为什么能慈航普度,久住世间教化众生而不觉得疲倦呢?主要是因为菩萨“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因此生起大悲心,回入于大乘。菩萨不以二乘的有余涅槃为满足,而能发起“回小向大”的勇猛精进愿行,不畏众生难度,不惧佛道长远,心如金刚磐石,住于菩萨本愿。 所谓“菩萨本愿”,就是愿意承担众生的苦难,而且不舍弃一切众生,犹如孝子对父母的爱敬一般。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没有一念为己之心,他不乐求世间的种种欲乐,却是无苦不经;既乐求无上佛果,同时又兼修利他之行,因此所经的时劫不可限量。 由于菩萨度众不求报偿,无怨无悔;知恩报恩,不怀怨结;视人如佛,怨亲平等;自他一如,无我度生,故能精进不懈,入不退转。 “不退转”是菩萨“普化群迷人慧海,度诸有情趣觉岸”的利器,也是众生成佛不可缺少的动力。因为在漫长的佛道上,所谓“发心容易,恒常心难持”,有些人兴致勃勃地发心学佛,但是经不起境界的考验,只要受到一点挫折就退失道心,稍微受到一些伤害就灰心丧志。因此,学佛除了要发大心之外,更要持之以恒,就如菩萨永为苦海舟航一样。 学佛不但要发恒常心,还要能“不忘初心”,同时更要作众生的“不请之友”。“不请之友”就是要主动,要有“自告奋勇”、“舍我其谁”、“直下承担”的发心。 一般人做事都是要人请托才肯帮忙,其实真正有慈悲喜舍心的人,当别人有任何需要的时候,不用请,都会主动帮助。如《维摩经》所说“众人不请,友而安之”,无论对亲友或社会、国家,都能常做“不请之友”,这就是义工的最佳精神。 诸佛菩萨为让众生得度而作不请之友,众生也应该效法诸佛菩萨的精神,主动走向社会,做大众的义工。 义工是佛门的天龙八部,是护持道场的金刚护法,是实践菩萨道的行者,义工能如《维摩经》的“不请之友”,乃至做到《华严经》的“不忘初心”,《八大人觉经》的“不念旧恶”、《大乘起信论》的“不变随缘”,护持三宝,弘通正法,精进修慧,利乐有情,必能健全人格、升华道德、净化身心,最后终能达成生命的圆满。 人人当义工,正是诸佛菩萨的精神体现!希望大家都能发愿当义工,效法诸佛菩萨的精神,以真理为人服务,树立义工的榜样,并能从服务奉献中自我成长,继而影响家人、亲友、社会,一起从佛法中获得升华。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