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烦恼生浊受法净心


2014/9/4    热度:400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烦恼生浊受法净心

 

  ⊙此五浊之中,即以烦恼浊、见浊为因;以劫浊、众生浊、命浊为果。

  从里面走出来时,抬头看到天空,美啊!那种很美的境界,色从远远的地方就是粉红、橘色,这样一直抬头看过来时,晴空万里无云,只是看到非常耀眼、很明朗的星与月。下弦月,月眉远远的距离有一颗星,早上的月亮很美,又是一颗真是明朗的星,真的是明星伴月。

  整个天空,除了远远的粉红色,再来就是没有杂染,好像一面清镜,蓝色的清镜之美啊!真的是令人感觉到一看,心完全明朗起来,体会到所谓的佛陀夜睹明星,能够开悟见性,应该也是像这样的环境。

  若是我们人间的环境会影响,也是由于人的心。却是这种的环境,引起了很多复杂的声音,人间的环境会引起了很多复杂的见解,周围的环境会引起了无限量数的烦恼,这是人间凡夫的大环境。

  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种凡夫人间的大环境,那就是『五浊障重』的时刻。这已经在我们人间而言是很长久了。

  佛陀二千多年前那个时代,我们若从印度来看他们那个时代,真的是很复杂。不只是人间国境,国土与国土之间互相侵略的复杂,加上了宗教的复杂。常常在说,佛陀的时代有九十多种的外道教。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宗教?就是那个时代已经开始人心烦恼重重,环境开始人祸丛生。所以有的人开始有一点警觉到,警觉之后就想要如何去修行,但是没有一个很正确的方向,所以各立宗教。

  那个时候,佛陀降生于皇宫,在皇宫从小时候开始,他所了解那个时代的宗教,所了解那个时代的种姓不平等,所以这位太子产生起,应该要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出现人间的佛陀,是从那个时候,已经那个时代开始在浊气之中。所以我们过去,前面说『诸佛出于五浊恶世』。可见,在这个大环境中,长时间以来就已经有浊。

  ⊙五浊障重值此时,智浅根劣昧良知,至愚至痴不安理,举劫浊四浊齐现。

  但是,愈来浊气愈重了。因为现在人口很多,时代转变,思想不单纯,所以愈来愈复杂。这个大环境真的是五浊障重,是我们现在这个时间。

  『值此时』,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呢?『智浅根劣』,智慧很浅,人人都很浅见,只想到眼前的利,没有想到未来。

  放眼天下,大企业比比皆是了。因为商机非常蓬勃的发展,所以破坏了山河大地,又再污染空气。这种重重迭迭,非常复杂,都是起自现代的『智浅根劣』。很浅智,只是世智聪明,没有智慧,所以叫做『智浅』。都是聪明的世智,聪明而已,都是你争我夺,这种的聪明。根很劣,就是欠缺善根,人人都自私自利,只想取得自己的利益,没有去想到多少人苦不堪的生活。

  最近看到多少天灾难民,也看到多少人祸难民,加上了在贫穷困苦,缺粮缺食,饥饿贫困的难民,看看天下比比皆是。却是有一群人一直在争权夺利,这种『智浅根劣昧良知』,这都是被无明遮盖了,盖住了他的良知。这是『至愚至痴』,这是最愚痴的人,所做的事情不安于理。

  大家若能按照人伦天理,原来人间的道理来走,那不是很好吗?却是我们现在的人就是愚痴,这种欲念、无明,遮盖了他的良知,所以所做的事情就不安于理,不照道理走。这就是叫做五浊恶世最盛的时刻。我们举『劫浊』,就知道『四浊齐现』。

  我们前面不是说过吗,『五浊恶世』。在这五浊恶世,『(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

  ⊙『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佛陀很慨叹,他就是说在此『劫浊乱时』,开始先说『劫浊』。『劫浊』就是在我们这个时间,我们这个大环境里这些人。所有的众生在『劫浊』,很乱,已经很乱,天气乱了次序,四大不调了,人伦道理也乱了次序,所以父不父,子不子,家庭伦理都已经是这样。

  这个『劫浊乱时』,那就是『众生垢重』。因为『众生垢重,悭贪嫉妒』等等,才会造成这个时代的乱。所以这个时代的乱,是乱在烦恼与见解——『见浊』与『烦恼浊』。『见浊』、『烦恼浊』造成了这个时代,这种烦恼生浊,见解偏差成浊,所以造成了『劫浊』,因此就会『成就诸不善根』。

  这『不善根』,我们要知道,在佛陀时代也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佛陀的时代,出家的人,有的很资深,有的是很资浅;资深的叫做长老,很年轻、幼小的叫做沙弥,不同。

  但是,在那一天,佛陀在讲经时,坐满弟子听法。坐在前面,有一位长老,他坐不端正,又双脚伸长,坐无坐相。另外一位八岁的小沙弥,也坐在佛陀前面的身边,坐得非常的端正,非常用心在听法。

  佛陀看到资深的长老,坐不端正,听法神不守舍,就是能看出他没有很用心在听法。佛陀看了,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应机说法,他就说:『修行,所谓早来修行叫做长老。』佛陀开始说了,『其实,我们若是不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用心精进,若不懂得在这个大环境,接受了所有的物质,就要有爱心、净心,分析所有的环境。』

  『天地万物无不都是说法处,我们眼睛所接触到的那个地方,都是在为我们说法,都是在培养我们的心。道心不离慈悲喜舍,若有慈悲喜舍,懂得精进,守戒律,重师道,这样才是真正深习善根的修行者。』

  佛陀说这样的话之后,就告诉大家:『来,你们大家看看,在我的面前有这样的,名称为长老,有看到吗?』大家目光集中,注视在这位坐不端正、坐无坐相的人。大家就说:『有。』接着佛陀就说:『来,你们有看到吗?前面有一位小沙弥,端严形相,认真听法,有看到吗?』大家目光又是移到这位小沙弥的身上,大家就说:『有。』

  这位小沙弥的精进,这位老长老的懈怠、堕落。佛陀就说:『是啊!修行,看看周围的环境,要提高警觉自己的心,要好好培养善根。善根是从慈悲喜舍、精进持戒中来,人人要自我警惕。』

  所以,现在这段(经)文,『众生垢重,悭贪嫉妒』。其实,这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常常会犯的心态。

  ⊙众生垢重:具此无量烦恼之众生,即为恶众生者众,不能见容为善者。

  我们来看『众生垢重』。『具无量烦恼之众生』,这叫做垢,很重,不只是轻轻的烦恼,是很重很重的烦恼,这叫做『恶众生』。

  这恶众生,他就是『不能见容为善者』。他人在做善事,不但不赞叹,又再想尽办法来毁谤,这种人就是恶众生。自己不肯为善,见人为善,不只是不赞叹,还用种种的方法要去破坏、去毁谤,这叫做恶众生、大恶众生。他这种就是垢重,这是很重的烦恼,想不开,自己不肯去做,还要破坏别人,还要去毁谤别人,这就是恶上加恶,这种重障之人。重障碍之人,这叫做垢重。

  还有『悭贪嫉妒』。除了人与人之间不懂得随喜功德,还不懂要成就他人,不懂得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又毁谤他、嫉妒他,嫉贤妒能。

  ⊙悭贪嫉妒:此恶众生,嫉妒,贪婪,不愿与人相助相利,但知相争相害。

  看到他人优秀,他觉得比他优秀,他的心就烦恼生起,妒能,别人有这么多的功能,他就将他掩遮起来,不愿意让他浮现出来。这种埋没人才,这种人也是叫做嫉贤妒能。还有『贪婪』。这种会嫉妒人的人,都是贪自己的名、利,恐怕自己的名与利会受损,所以他就会嫉贤妒能,就是『悭贪嫉妒』。有好的法也不肯与大家分享,有好的事情,不懂得要带人做,这种埋没人才,回归来就是担心自己受损。这叫做贪,贪自己的名,贪自己的利益,所以就埋没人才,不肯,不愿与人互相利益。

  好的事情,我们常说『四摄法』,布施,还要利行,还要爱语,还要同事。我们懂得布施,好的法我们就要慷慨些,互相分享。我们要利行,这对我们修行有利益,我们要互相勉励。人与人之间要培养『爱语』,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鼓励,我们要鼓励人就要用『爱语』。这样来『同事度』,共同做一件事情,互相分享,互相利益,互相提拔,这叫做『同事度』。

  但是悭贪嫉妒者不会,不肯,又『但知相争相害』,彼此之间互相争,互相害。别人比较好,我们要如何将他推掉,要如何将他掩盖起来,将他压下来,这都是在『悭贪嫉妒』之内。

  这『五浊』,就是以劫浊、烦恼浊、见浊为因。刚才说过,『劫浊』是先从『烦恼浊』与『见浊』为因,造成了现在的劫,这个时代的浊气,造成现代人伦道德观念一直衰微,一直淡薄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的『众生浊』。人不懂得要自我清净,不只是不能自我清净,还自我污浊;不只是自我污浊,还要去污浊他人。所以我们常常在说,要净化人心。就是为了这样,我们要净化人心。要去净化他人,要先净化自己。

  所以『众生浊』,很无奈,这样开始就会造成了『命浊』。『众生浊』、『命浊』为果。

  现在大家,人间生活愈来精神上的压力、环境中的烦恼、还有天灾人祸等等,就是在这个人群中产生了生命的威胁,真的『命浊』。

  生命,本来生命就是在呼吸间,再加上天灾人祸等等,又现在愈来愈多的病,不知道什么病名,罕见病例不断出现,又现在的人畜病菌交杂,这种瘟疫也一直产生,这都与生命有关。所以『众生浊』、『命浊』为果。

  『烦恼浊』、『见浊』造成了『劫浊』为因,结果就是『众生浊』、『命浊』,这就是果。所以这叫做『五浊』。在此『五浊恶世』,真的是苦不堪!

  ⊙此五浊之中,即以烦恼浊、见浊为因;以劫浊、众生浊、命浊为果。

  各位,我们很有幸能够值遇佛法。虽然佛离我们二千多年了,不过,佛法留在人间,我们用心去接受佛法,与佛住世的正法无异样。假如我们懈怠,放纵自己,就是正法在你的面前也变成了末法,正法在你的身上消失掉了。所以我们要好好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