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不知佛心非佛弟子


2014/9/4    热度:497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不知佛心非佛弟子

 

  学佛者,我们必定要日日发愿,心就要不变,要守志奉道,无论外面的境界如何,我们的信心必定要很深,要深植。根若愈深,信就没有移转,能够一心深信。我们若一心深信,对真谛道理,我们相信,就没有疑问。我们要了解道理,必定要有信心,信心的根若能伸广、伸长又能深,若如此就没有疑。

  ⊙信心深植谛信无疑,罗汉具足智断之能,辟支佛有觉悟之智。

  我们要知道,之所以我们无法专心,就是因为有疑虑。有怀疑,有很多考虑,所以让我们的信心不能稳定,就会把我们的心又诱引到别的境界去。所以,信心是非常的重要。

  修行,我们必定要很了解,修行的阶段,我们到底是修什么行?初根机的人,什么样的因缘接触佛法,在什么样的时机能够接触到佛,我们会生起我们的信仰,这都是有因缘时机。

  佛陀在世时,还没有佛法之前,佛陀用心修行,终于开启了人间无明的奥秘,那个道理觉悟之后,才初期有佛法。

  佛陀,佛法要表达出来一定要有对机,谁是最好的对机者呢?这五比丘,阿若憍陈如等五个人,就是佛陀最好的对机者,就是最好的因缘。

  这五个人随着他修行,半途失去了信心,中间的误解,所以与悉达多太子分离的这五位。当时,这五位看到佛陀成佛了,从怀疑而起信心,由信心来听法,佛陀就对机,开始为他们所说的就是苦、集、灭、道。

  这五位听到佛陀来分析,人间千差万别的烦恼,苦的生态之后,并非五个人同一个时间听法,就同一个时刻都能觉悟。五个人,佛陀说同样的法,就要说三次。

  第一次,一位透彻了解了——人生真是苦啊!苦是『集』于种种贪、瞋、痴,从人心的心态所变异出来,造成了很多的苦,集中了很多的祸端。觉悟了,这应该要下决心来灭除这些苦,要从人心的源头,一念无明开始。了解,了解了,我决心要好好依照佛陀所教化的这条道路去修行。这是第一个人,阿若憍陈如。

  初转四谛,憍陈如是第一位觉悟。其他四位呢?虽然佛这么说,好像了解了,世间是苦。苦的源头从何而来?还无法很清楚,为什么一切都是从心起呢?佛陀:『没关系,我再说一次。』所以就第二次说同样的法之后,有两个人:我了解了,知道苦是从心的源头开始,一切的苦难若要能消除,要从心去制止贪、瞋、痴、骄慢、怀疑的心态。

  这样是不是大家都理解了呢?还有二位,这二位无法了解。佛陀就三转,第三次再转『四谛法』。其余的二位了解了,佛陀放心了,开始走上这一条永远是往前走,开阔的大直道,一条非常直的道路。所以,佛陀为这五位皈依,鼓励他们开始专心出家修行,这个时候就是三宝具足。

  佛陀自此展开说法,僧团在人间,所以有了因缘发心修行,必定要先了解人间的苦难,知道要解脱,追求解脱苦之道的人,他就会入于僧团中。

  僧团中,证到阿罗汉果的人,他是具足智,能够断除烦恼的功能。这就是我们修行,不只说阿罗汉是独善其身,他要先了解,了解了人生苦难来自烦恼,烦恼要如何断除。已经具足了这个智慧,看尽了人世间的苦难,所以他能了解,知道这条路走下来要很谨慎,周围的环境,我们要很谨慎走路的方向。

  若是辟支佛呢?辟支佛就是有觉悟之智。因为辟支佛比罗汉的智再高一级,因为长久以来有在熏习,生生世世都有在闻法,有在熏习、学习。

  我们不是看过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很聪明。尤其是在我们『入经藏』演绎,那么深的法,用音乐配合着词,再加上了手语。看看幼小的孩子,很可爱,很可爱,三岁、二岁多、四岁、五岁,他见到人这样比,听到人这样唱,孩子比大人还勤快。看北部、中部、南部,都有这样的孩子。

  幼小的孩子,你说他不懂道理吗?他所见的事情却很清楚。阿嬷不在,他自己就偷偷将电脑打开,四五岁的孩子,他就跟着画面比啊比,比到后来还不都是大人跟着孩子学。这就是过去已经学习了,所以他这一世来到此,记忆犹深,没有受到后天境界污染到他。

  所以我们常常说,去了又来的,会很清楚。以前人说『读前世书』,我们佛教应该是说因缘轮转又再回来。过去的缘尽了,今生的缘来了,中间不受到其他的污染,他舍彼投此,因缘很快就接过来,若是这样,记忆都还很新。

  所以,辟支佛,相信是生生世世都已经闻法信受了,但是还未完全断除所有的烦恼,所以还有少分无明存在,还未透彻了解,不过内心的悟性很高,来到人间,还是会延续过去所理解的人生无常。来到这一生接触到世间,无论是日月轮替,四季轮转,无不令他的心能感触到,这叫做无常的道理。这就是辟支佛,就是独觉。无佛出世时,他也是看到这些境界,人、事、物,他有觉性存在,所以觉性较明朗,这叫做辟支佛。

  所以『辟支佛有觉悟之智』,要觉悟、要了解比较容易。但是,他还有少分无明,距离佛的境界还有一段。

  所以佛陀在经文,佛陀说:『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虽然阿罗汉已经有断除烦恼的智慧能力在,辟支佛虽然了解天地万物道理的起因,虽然知道,但是,是不是能很直,透彻的全都了解呢?

  人人是不是尽得阿罗汉呢?或者是自谓阿罗汉,自己很自大地说:『我全都知道了,我都透彻了解了。』这么多人,人人都自谓已得罗汉,辟支佛吗?这些人『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大家以为自己都得到了,但是他还不知道诸佛如来,来人间的一大事因缘,一大事的道理。

  假使不闻、不知、不解,佛来人间为了要教化菩萨之事,若不肯听,不肯知道,『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你们若自以为『我全都得到了,得到罗汉果,我得到辟支佛,证果了。』但是,你们若是还不了解佛的心怀,来人间所施教的目的,你们若不了解,『非佛弟子』,不是佛的弟子。你们若还不了解我,怎么能称为我的弟子呢?这是佛陀已经将话开始说重了。

  明明佛陀四十多年的时间,殷殷善诱,很有耐心地随机逗教,无不都是要教育人人能够接触佛法,能信受奉行佛的教法。但是,一直到现在,佛陀开始说:你们若不了解诸佛出现人间这一大事,是为了教菩萨法,你们若还不能了解,这样怎么是我的弟子呢?不只不是我的弟子,这样是罗汉吗?这么亲近,这么用心在修行,还无法了解佛的本怀,不了解佛陀来人间的目的,若如此,你们是罗汉,是辟支佛吗?非啊!不是。

  这是佛陀用了很重的语气,无非就是要人人清醒,不要故步自封,封守于自己的境界中,应该要开步向前走。

  我们不是常说过,在这个劫浊的时代,众生垢重。众生的见解浊气很重,众生,人与人之间,无法彼此了解、尊重与爱,所以互相对立,制造很多祸端,就成就了对人间生命的威胁。这叫做『劫』,也就是『难』,在这个劫浊乱时,就是叫做『难』,『大劫难』。

  因为在众生浊气很重的此时,天灾人祸不断不断产生,这就是一个大劫难的时代,那就是要有大慈悲。能够了解是非,更需要启发大慈悲。所以,大慈悲还要在这种无明劫浊的时间里,我们就要启发大智慧。这就是我们众生人人要向前进步的,光是说『知道、知道』是不够的;知道了就要身体力行,才能将无明打开。『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所以入人群中才能够透彻『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开启智慧。因为『无量法门』已经在我们面前,我们才能『通达诸法,得大智慧』。

  所以各位,我们要时时忏悔。佛陀在这段(经文)中,就是要大家要惭愧、忏悔,不要自大,『未得谓得』,以为自己已经得(阿)罗汉,自己已经得辟支佛果,自己已经什么都了解了。绝对不要如此。若是如此,佛陀就说:『不是我的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佛陀又说:『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

  若是这些比丘、比丘尼,自己认为:我已经都得到阿罗汉果了,我的无明烦恼,我有能力去除。他以为是这样,那就非佛弟子,怎能称为比丘、比丘尼呢?既不是佛弟子,岂是正确的比丘、比丘尼呢?

  要出家,要修行,我们就要用心学佛所学,行佛所行,觉佛所觉。我们应该要如此,才是真正学佛。要学佛的行仪,要觉悟到佛的境界。

  佛陀用心,慢慢地带领我们,《法华经》中的〈化城喻品〉,看到大家又累了,既到此处,就告诉大家说:『到了,到了。』一座化城。等到让大家恢复疲劳之后,开始佛陀就说:『这是一个休息的地方,这不是我们所要到达的究竟地方。来,开始要再走。』所以『化城未是宝所』,化城不是真实我们要到的地方,还要再向前精进。

  但是,偏执权教之人,无法了解很圆满的大乘,佛陀一乘的真理,很圆满的真理,还无法了解。这都是有偏,有执,偏执于『我已经证果了,我不必再向前。』这种人『未证谓证』,这就是非佛弟子,这就是增上慢。

  ⊙此非佛弟子:化城未是宝所,偏执权教不信圆法,未证谓证,此即非佛弟子,此即为增上慢。

  『增上慢』,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一直在说『增上慢』。佛陀开始要说法,他们礼佛而退。像这样,有的就是很自大,有的就是还无法信受,方向偏差。

  各位,路还很长,《法华经》要听完,还很久。不过,每天每天,我们若都能了解,其实法是很简单,眼前即是,脚底下在走的路,步步即是精进的道路。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