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三)


2014/9/4    热度:413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三)

 

  破见品第十二

  现在讲的是“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上一品是“正明”,已经完成了对三时空的真实性之瑜伽的引导。那么接下来讲的第十二品,引导的是摄持无我见之甚深瑜伽。

  后八品学的是胜义空性,胜义空性是内道不可思议的般若法的心要。所有八万四千法门的正行,或者说心要、核心,就是诸法无我空性见解摄持下的甚深瑜伽修行。学这一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空性法门的殊胜性,不在我执、我见摄持下修法。

  戊二、明无我甚深见之瑜伽分二:一、闻器之差别;二、所说法之差别。

  圣天菩萨从两个方面来引导修习这深奥的无我见,从而破除邪见。首先开示闻器的标准,让大家对治掉与此相反的缺陷,成为合格的法器;其次开示所说之无我正见的特色以及与非法的区别,使大家明辨是非,破除邪见。

  己一、闻器之差别分三:一、说法器之胜用;二、说非器之过患;三、结成如是区分之义。

  庚一、说法器之胜用

  设问:三界导师世尊对无我空性之义作了广说,本论也已经对无我空性作了清晰的阐述,那么哪些人是适合听闻这些法的人呢?对此,圣天菩萨回答说:

  质直慧求义,说为闻法器,

  不变说者德,亦非于闻者。

  (唐译:

  禀和希胜慧,是法器应知,

  异此有师资,无因获胜利。)

  难词释义

  质直:正直之心。

  求义:对正理,即善说之义,有希求之心。

  颂文直解

  能安住于不贪自方、不憎他方的质直,并且具有拣择善说与恶说的智慧,再加上对善说之义有希求之心,这样的人,即被称为是闻法之器。对这样的闻法之器讲经说法,则闻法者不会把说法者的功德见为过失,而且闻法者也只会生起功德,不会生起过失。

  (唐译:要具足三德,才能名为法器,即:一、禀性柔和,无有偏党,恒自审察,不贪己见;二、常希胜解,求法无厌,不守己分而生喜足,也就是不固步自封;三、生性聪慧,能了知善言的功德、恶言的过失。如果缺乏如上三德,甚至具有相反的过失,即使有善知识帮助,也不可能获得开悟等的殊胜利益。)

  释义

  本颂前两句,讲述了作为一名合格闻法者应符合的三个标准,后两句讲了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利益。

  所谓的闻法之器,就是合格的闻法者。一个合格的闻法者,要具备这样三种素质:质直、智慧、希求法义。

  质直,就是以事实为标准、以真理为标准,不会因为是他人说的,心里就排斥,也不会因为是自己人说的,就进行包庇。这就是佛说的四依法中的依法不依人。所以质直心,就是远离了自方的贪与对他方的憎,是一种很调柔的心态。凡夫的我执强盛,面对任何的事物,都喜欢分别出一个自、他来,这种习气,同样也会出现在学法的时候。但是,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它会把圆融无碍的、归依处的法宝,部分分别为自方,部分分别为他方,然后对这自方贪,对他方憎,而把部分的法宝排除在外。这样就不但会导致破归依处,造下谤法的重罪,而且还直接关闭了解脱的大门。这个毛病很容易犯,后果又非常严重,所以必须要重点进行对治。因此,圣天菩萨把质直心放在第一位,作为学法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管是学修多年,已经在为大家讲法的法师、辅导的道友,还是刚进佛门的初学者,都要引起警惕,要一直审察自己,不要让自己在这上面上了当。

  智慧,此处是指能分辨出善说与恶说,知道哪些话是合理的,哪些话不合理,哪些法是对众生有利益的,哪些法对众生没有利益,哪些法是正法,应该护持、弘扬,哪些法是障碍闻思修的。也就是要有思考、判断的能力。安住于质直的人,再加上智慧,就能够接受一切的善说,而不会被邪说蒙蔽。

  希求法义,法即是善说,对善说之义有希求之心,也就是有强烈的兴趣。质直、智慧的人,再加上他有希求法义的心,那么一旦遇到大乘的善知识,开讲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的法宝,就必然会如饥似渴地修学。

  具备这三种素质的人,就是合格的佛弟子,是修学佛法的法器;不具备这三种素质,甚至完全相反的人,则不是法器,不可能马上从珍贵的佛法中获得利益。

  那么具备这三种素质的人,在闻法上会有什么利益呢?接下来圣天菩萨说:“不变说者德,亦非于闻者。”“说者德”,即讲法者的功德。月称菩萨在《四百论广释》中,列出了讲法者的这些功德,即:质直、所讲法义正确无误、所用语句清晰明确、善知闻法者根性,有出离心。作为一个合格的法器,他会特别尊重佛法,和为他讲授佛法的法师。他不会见不到法师所具有的功德,更不会因为自己被狭隘、无知、懈怠等等恶习蒙蔽,反而将法师的种种功德视为过失。另外,他也不可能造下谤法、舍法等的过失,不会与道友闹矛盾,不会去造其他恶业。总之,他只会生起功德,而不会生起过失。

  给众生带来根本利益的,唯有讲法者和佛法,所以对法师和佛法不恭敬,造的罪是最严重的,相反来说,缘法师和佛法所造的功德,也是最圆满的。所以仁达瓦上师和嘉曹杰大师,就在偈颂所说的三个条件上,又加了对法师与法的恭敬这两个条件,符合这五个条件,才是合格的法器。

  但是非法器者,也就是不符合这三种闻法标准的人,不但发现不了自己的缺陷,反而会误认为清净的佛法,和讲法的法师,具有缺点。譬如当年的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亲近了导师释迦牟尼佛很长时间,他们以分别心观察,以为佛无非是多了一些光之类而已,其他吃、穿、走路等和他们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佛没有更多的成就,认为佛说法也是在求世间名闻利养。他们就是因为心胸狭窄等的缺陷,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见不到佛的功德,最后堕入到恶趣。这对非法器自己来说,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此,接下来圣天菩萨分别来讲述缺乏这三种素质的过患,以引起修行者的警惕。

  庚二、说非器之过患分三:一、不住质直之过患;二、不具智慧之过患;三、不具希求之过患。

  辛一、不住质直之过患分二:一、正义;二、余义。

  壬一、正义

  说有及有因,净与净方便,

  世间自不了,过岂在牟尼。

  难词释义

  有:三有,即苦谛。

  有因:三有之因,即集谛。

  净:杂染已清净,即灭谛。

  净方便:清净杂染之方便,即道谛。

  牟尼:导师释迦牟尼佛。

  颂文直解

  世尊宣说了四谛的圣道,即:有漏果之三有——苦谛,三有之方便(因)——集谛,苦、集寂灭(净)——灭谛,体为八圣道之寂灭方便(净方便)——道谛。但是无质直心的世间人,自己不了知四谛的甚深义,非但不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反而执世尊所说并非如实。

  释义

  本颂前两句归纳性地介绍了世尊的善说,后两句对无质直心的人,反而将此善说执为过失,进行了批驳。

  佛所说的一切法,都可以归纳在苦、集、灭、道这四谛法中。住于质直心的人,如法地学习了佛法后,就会越来越认同三有轮回为苦的苦谛,并且认同苦的来源是自己的业与烦恼的集谛。这样他的问题认识到了,原因也清楚了,就会向往灭除了苦与集的灭谛,并且会奉行戒定慧的道谛。但是没有质直心的人,一开始由于佛法与他所奉行的宗教,或者所受的教育,或者所奉行的传统等,并不一致,就会盲目地进行排斥,甚至毫无理由地进行诋毁,这样他就与佛法失之交臂,失去了难得的解脱机会。

  其实无论众生信仰什么,心里都希望能够消除痛苦,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世尊所说的四谛,其目的正是要让众生实现离苦得乐的心愿。这就像太阳,光芒四射,普照大地,而心不质直的人,就像盲人一样,不但不见太阳的光芒,而且还固执地认为没有太阳,没有光明。要知道这并不是太阳的过失,而是目盲者自己的过失。

  外道们这样说:如来所讲的法中,为后世获得安乐的法,我们都能接受,但是说为了获得解脱、成佛,就需要持有一切法都不存在的见解,这是很难接受的。对此圣天菩萨回答说:

  舍诸有涅槃,邪宗所共许,

  真空破一切,如何彼不欣。

  颂文直解

  数论师等邪宗,都共许必须舍弃诸有,也就是舍弃一切杂染之事,才能证得涅槃。而导师佛宣说了通过我和我所执等一切法空的方式,破三有的一切,那些宗派对此因何而不欢喜呢?这仅仅只是,因不住质直的过患之力,而把佛法见为过失而已。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外道与内道相通之处,后两句以此指出内道的殊胜之处。

  除了顺世派等的少数外道,大多数外道也都希望舍弃杂染的轮回,证得清净的涅槃。这一点内外道是相通的,所以说“舍诸有涅槃,邪宗所共许”。但是对于什么是诸有,什么是涅槃,外道与内道的理解是不相同的,这也导致了他们没有真正空掉诸有,无法证得涅槃。而内道核心的修法,是一切法空,是真正的空,能够破掉一切诸有,帮助外道证得涅槃,因此外道应该满心欢喜,信受奉行才对。

  但是由于没有质直心的外道,对他们自宗的无益涅槃的执著很深,而对于有益的真空涅槃反倒嫌憎、诽谤。这就好比一个逆子,对于母亲的慈训,不知敬重,反生怨恨,这是非常不应理的事。所以他们应该放下对自宗的贪执,具有质直之心,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道。

  壬二、余义

  那么,既然外道也同样认为要舍弃诸有,才能获证涅槃,那他们与内道的区别在哪里呢?

  不知舍方便,无由能弃舍,

  是故牟尼说,余定无涅槃。

  (唐译:

  不知舍证因,无由能舍证,

  是故牟尼说,清凉余定无。)

  难词释义

  余:指内道之余,即外道。

  颂文直解

  外道仅有舍弃三有的意乐,但是却不知道舍弃的方便,所以他们不可能真正舍弃。是故佛说:外道决定不可能证得涅槃。

  (唐译:外道虽有舍弃生死与求证涅槃的意乐,但是因为嫌憎、背离真空,耽著妄有,导致不善知舍与证的方法,所以不可能成功。是故佛说:四沙门果,我法中有,余法定无。)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外道不能证得涅槃的原因,后两句引佛语证明。

  要舍弃杂染的轮回,证得清净的涅槃,必须要依靠真正的空观,也就是观一切法为空。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方便。但是真正的空观,不见于一切外道的邪论之中,只有佛法中才有。外道们只有归依了三宝,奉持真正的空观,才能获得解脱。如果执著己见,诽谤空观,那就永远不可能获得解脱。

  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说我蕴实有,世间数论师,胜论裸形前,试问离有无。故应知佛法,不死真甘露,离有无甚深,是不共正法。”应该问那些执著我与蕴实有的内道中的傲慢声闻与外道,以及数论派、胜论派、裸形派,他们到底是否远离了有与无。他们必然无法给出清晰的回答。故只有佛法,才能给众生带来不死的甘露,因为佛法极其深,远离了一切的有与无,是与所有外道都不共同的正法。

  外道因为没有质直心,所以对内道三宝不会产生信心。那么现在的人也是一样。如果有质直心,就会开始闻思修佛法,所以质直心很重要。

  上面讲了不具质直心的过患,接下来讲不具备智慧的过患。

  辛二、不具智慧之过患

  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

  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难词释义

  深事:隐蔽难测之事。

  颂文直解

  若对于佛所说的四谛甚深义等,极为隐蔽的所量,有人不具备观慧,未能如实了达,而生起疑惑,就应该首先对无相空生起信解,即对隐蔽的四谛义等,生起决定的信心。

  释义

  导师佛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有很多是超越众生现量所见的。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对佛所说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极乐净土、四谛等等的法义,抱有将信将疑的心态。那么如何能证明佛所说的,必定是真实不虚的呢?本颂提供了一个非常妥当的办法,那就是对佛所说的最最深奥的法,也就是无相的真空,进行比量推理。经过比量推理后,必然能去除对诸法自性的执著,确立无相空的正见。因为佛对最深的胜义无相空都作了正确的宣说,那么对于比这浅显的世俗法,也必定做了正确的宣说。就像一位壮士,能举起一百公斤的物体,那么他必然也能轻易地举起八十、六十公斤的物体。

  但是外道又这样想,如果佛所说某一部分是真实的,就能类推出其他的内容也都真实,那么他们这些宗派也就同样可以这样做。前面也说了,要舍诸有,才能涅槃,这是佛法和其他宗派都认可的,于是外道就说,可见他们自己也有正确的地方,因此可以推出他们的所有法都是正确的。对此圣天菩萨说:

  观现尚有妄,知后定为虚,

  诸依彼法行,被诳终无已。

  难词释义

  妄、虚:此处都是颠倒、错误的意思。

  现:指现起、表面的事物。

  后:指隐蔽的事物。

  颂文直解

  这并不相同。外道观察表面、粗大的事物,尚且有颠倒之处,由此可知他们对隐蔽难知之义,必定愚蒙无知。那些缺乏智慧,而依外道法而修行的人,将被欺骗,而流落在无尽的轮回之中。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外道所说为颠倒法,后两句指出对此缺乏分辨的智慧,而盲目跟从,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佛所说的一切法可信,是因为佛所说的最深奥的胜义无相空真实可信。但是外道则完全不同,他们首先在最粗浅的现世法上,就有许多错误的地方,因此恰恰说明了,他们所说的内容越深奥,错误也就越多。就像一个连满月的月亮都看不清楚的人,就更不可能看清楚星星了。比如色法是现量见的,但是数论外道说色法上具有苦乐舍的自性,这就违背了众生的现量感受,与比量推理。连这样明显的事实,都已经混淆,那么对于他们关于胜义谛中有神我与自性的教义,就更不能相信了。

  那些想要解脱,但是又缺乏拣择智慧的人,如果接受了外道的法义,那么他们就会被各种错误的见解蒙蔽。即使精进修行,也会在邪路、歧路上用功,而根本没有出离轮回的机会。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要具有辨别的智慧,认清只有内道才能真正帮助他解脱,这样幡然醒悟后,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路。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