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新加坡人:一边埋垃圾 一边造宝岛


2014/9/5    热度:279   

这是一个垃圾埋置岛,大量经过焚化处理的垃圾都集中在这里。可出人意料的是,这里不仅没有臭气熏天,相反鸟语花香。这就是新加坡的实马高岛,一个在垃圾堆上诞生的美丽岛屿。

  新加坡的惟一一处垃圾掩埋地点——实马高岛,位于其主岛南部,乘船到那里只需20分钟。在岛上,葱郁的椰子树和菩提树分布在柏油马路两侧;矮小的大叶草非常柔软,像是在地上铺了一层绿色地毯。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新加坡440万人口每天产生的全部垃圾,都在24小时内被不间断地送来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未来40年里仍将如此。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垃圾埋置场:这座小岛上的生物多样性,是普通旅游胜地的两倍,岛上生长着很多罕见的植物和大量稀有动物。它甚至还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经过8年的整治,这座人工小岛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规划的未来树立了榜样。

  垃圾曾是最头痛的事

  新加坡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后,它已发展成世界50个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虽然它的城市面积不足美国最小的州——罗得岛面积的1/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处理垃圾时还只是简单地倾倒在河边和海湾,当时岛上空气中弥漫着臭味,鼠蝇肆虐,填埋区附近居民怨声载道。其经济飞速发展制造的大量垃圾,成了新加坡政府最头痛的事情。

  新加坡是一个小岛国,是一个城市型国家,国土面积只有660多平方公里,但垃圾的增长却是爆炸性的,日产量从1970年的1200吨增长到2001年的7700吨,31年增长了6倍多。

  新加坡政府规定,垃圾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被填埋。自1999年以来,垃圾处理公司将玻璃、塑料、电子装置甚至混凝土等一切可再循环利用的东西,都充分再利用,将无法利用的东西烧成灰烬。

  新加坡主岛西南部的大士南垃圾焚化厂,是新加坡4家垃圾焚化厂中最大、最新的一家。焚化炉借助真空环境,把污浊的空气从垃圾接收室吸进燃烧室。新加坡燃烧垃圾时,散发到大气中的碳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在过去几年里,焚烧过程中碳的散发量已趋于平稳。大士南垃圾焚化厂的总经理彭松宏说:“我们的循环利用工程,好于预期效果。”

  “垃圾岛”为何这样美

  焚烧垃圾遇到的大难题,是将灰烬堆放到哪里。1998年,新加坡政府建立了一条长7公里的码头,将南部的两座离岸小岛——实马高岛和锡京岛连起来,这座新岛被命名为“实马高岛”,成了垃圾埋置场,这项工程耗资近6.1亿新加坡币(32亿元人民币)。

  实马高垃圾埋置场于1999年开始启用,总面积350公顷,总埋置量可达6300万立方米。无法焚化的垃圾如建筑废料和垃圾焚化炉的底灰等,都被送到实马高岛埋置。目前,岛上每天埋置垃圾大约2000吨。虽然这个岛是垃圾埋置场,但保护环境的工作不仅没有马虎,反而更加讲究。

  新加坡环境局把垃圾埋置场划分成11个区,储存着新鲜海水,准备埋置垃圾。如果轮到某一区域开始埋置作业时,工作人员先封闭水道,防止垃圾外溢,然后将海水抽干,其后才开始埋置工作。每当一个区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铺沙种草,然后再继续埋置垃圾。目前,已埋置垃圾的只有4个区。垃圾最高可埋到30米,到时候,再在上面栽种植物。实马高岛在全部完成埋置垃圾的“使命”后,这里将是一幅山峦起伏的景象,与其他小岛没什么区别。

  要到2030年,11个区才能被全部填满。新加坡政府预言说,到2045年,再循环和废物消除工程,将使垃圾不再需要掩埋。

  在规划埋置区沿线,每隔一二百米就有一根白色的铁管突出露在地面,铁管上端用盖子封闭着,管身有些红漆标注的数字。卢经理说,这是水质观测井,深达30多米,每半个月工作人员就会对那些已埋置垃圾的区域水质进行检测,严密监控各种污染迹象。对那些尚未进行填埋作业区域的水质观测间隔时间则会稍长一些。

  来岛游客年年增多

  “垃圾岛”是如何让苛刻的环保专家满意的呢?首先,新加坡政府严格规定,垃圾必须先焚化,随后才能埋置。一般来说,垃圾经过焚化处理后,重量可减少80%、体积可缩减90%。由于实马高岛埋置的垃圾,80%是焚烧后的灰烬,剩下的也都是诸如金属类的无机废物,所以岛上没有垃圾场惯有的臭味,也不会招来蝇虫。小岛四周海水清澈,茂密的红树林和珊瑚礁已成为野生鸟类和海洋生物的天堂。

  在修建垃圾埋置场的初期,实马高上的部分红树林被破坏。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在原本没有红树林的沿岸地方,铺泥种树,总面积达13公顷。目前4个品种的红树林都在茁壮生长。红树林是很好的自然生态标志,当发现有红树落叶或变黄时,就表明水质在改变,提醒人们必须留意,可能有垃圾污染了海水。

  如今,岛上的生态系统一片欣欣向荣,新加坡政府也于2005年7月将该岛对游客开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岛上非但闻不到垃圾臭味,迎面拂来的清新空气和满眼尽绿的景色,使人们感到犹如置身于度假小岛。新加坡生物学家李泰说:“在看到岛上如此众多的生物后,游客们都目瞪口呆。”

  退潮时游客可走进潮间带,看到海星、蜗牛和扁形虫。西海岸线的珊瑚礁数量众多,人们还在这里发现了海豚、其他动物和海龟。垂钓者来这里捕捉和释放石斑鱼、梭鱼和皇后鱼。观鸟者四处寻找岛上最有名的“居民”——名为“吉米”的大型苍鹭以及红树林啸。2006年,来岛上观光的游客达6000人,今后这个数字有望继续上升。

  新加坡面临的资源限制,是世界其他国家今后也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其他国家应关注新加坡这一做法的原因。


来源:美国《新科学家》杂志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