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2014/9/3   热度:404
佛教是一种了生死之学,释迦牟尼佛出家寻道便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世俗之人在人生状态上可以有不同,所遭遇的人生事件可以不一样,唯一相同的是——都面临着生死之关,这给人生带来了最大的恐惧和最深重的痛苦。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一特殊部门——临终关怀(“HOSPICE”,安宁照顾,善终服务)来予以解决,临终关怀当然需要众多的医疗设备及其他硬件设施,但其精髓却在对临终者之“灵”与精神层面的关怀和照顾。对“灵”的关注也正是当代临终关怀与传统医学的重大区别所在,而正是在这一点上,佛教的生死智慧有了进入临终关怀事业的契机。实际上,佛教在当前临终关怀的事业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佛教界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落实人间佛教理念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佛教生死智慧的基本理念及操作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几个世纪以来,医学科学的长足发展,曾经使人类陷入一种盲目乐观的氛围之中,有人甚至认为人类的一切疾病都可在医学的发展中得到治愈和克服。但是,有理性者在不断地大声疾呼:人是自然之子,必然要服从一切生物所遵循的生老病死的规律;而医生也不是“上帝”,他们不可能解决人类一切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人人必死,这仍然与人类诞生时期一样没有改变;人人都会患病,这也与人类的历史相始终。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人类的许多恶疾被医学科学不断地攻克,但新的恶疾又持续地产生出来,最新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艾滋病”在全世界的肆虐,而对癌症这个恶魔般的疾病医学也几乎是办法不多的;至于从2002年底至2003年上半年突然降临的“非典型性肺炎”,则让全世界众多国家和民众为之惊恐不已。可见,我们人要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不要企图完全摆脱自身之生死疾病的自然规律。这一点在对癌症末期及一切临终病人的照顾上,以及对衰老者的态度上尤为重要。
台湾成功大学的赵可式博士介绍说,约自20世纪60年代始,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界开始意识到,对癌症末期病人进行太积极的治疗不仅无益──无法延长其生命;而且有害──造成新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当病人已经进入无法复原的生理机能的退化过程中,死亡已不可避免的时候,不要也不应该阻碍他们平安且有尊严地死去。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那些无法治愈的癌症末期患者有权要求平安尊严地死亡,而医护人员也应该帮助病人实现这一目标。于是,“安宁疗护病房”也就应运而生了。
临终关怀是现代社会一种最具人性化、人道化的对病人的关怀方式,它实起源于现代人死亡品质低下的状况。当病理医学、技术医学把人分解成病理学上的病灶、解剖学上的机体、医学分类学上的部分时,临终关怀则把被分割成部分的病人还原成一个具有身、心、灵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完整的“人”,这体现的是一种与技术医学完全不同的“人文医学”的精神。以往的医学只见“病”不见“人”,看不到生病的是整体之“人”,而且人是由身体、心理、社会、灵性等各个层面所组成的。只有把病还原为“人”之病,把人视为由各种复杂的层面所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安宁照顾方式才能出现。因为对临终病人而言,最重要的也许已不是医学技术上的治疗(因为这些对其已不起作用了,医疗上只是作疼痛控制),而是观念的、精神的、心理的辅导。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的生死智慧及对死和死后世界的看法,当然还有哲学上生死观念等等,都是可以运用来对临终病人进行观念性辅导的宝贵资源。
从根本上而言,临终病人要获得死亡的高品质,第一、必须是尊严死。第二、必须是安详死,让临终者在精神上心理上灵魂上无牵挂、无恐惧、无害怕、无焦虑,这即是安详死。实现尊严死,必须借助于高度发达的医疗科技;而实现安详死,则必须充分运用宗教及哲学的智慧。只有两者的完满结合,才能够使临终者达到生死两安的理想境地,并因此使人类在生与死的方面皆能实现高品质。在这一方面,佛教的生死智慧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及价值。
佛法在临终关怀中的运用,实质上即在对临终者的灵性照顾,亦即缓解或消除临终病人及其家属因对人生的无价值、无意义感和对死亡及未来生命的迷惑而带来的精神上的极度不安,并抚平由此引发的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焦虑、忧愁、痛苦、抑郁等等一系列的灵性困扰。
佛教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临终关怀的精神性资源,而且,也有着许多具体的临终关怀的操作。让临终病人最不心安的是:“我死之后,到那里去了?”佛教关于净土极乐的具体描绘,能给予临终病人十分重要的精神上的寄托。西方极乐世界是七宝行树,宫殿楼阁,自在解脱,寿命无量。而且,人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困难,众生只要信愿持名(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便能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加持,往生到西方净土。这样,死亡对一个相信念佛法门的人来说,不仅不是恐惧之事,实乃法身慧命诞生的辉煌时刻,庆快生平,何戚之有。
佛教临终关怀的具体操作如下:第一,病人房间的西侧墙上,贴上一张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三圣像,或单供一尊阿弥陀佛,心中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叫病人向右侧卧或自选方位,均以能看到佛菩萨为必要前提。第二,临终是做人一世的最后终结,家属对病人要真正表现孝顺、亲爱、慈爱,因此,病危时要组织助念团念阿弥陀佛,全家吃素,绝对禁止杀生,为病人修福。第三,人死后24小时内(至少8小时内)不可随便摸、擦、搬动,必须待身体全部冷却后,才可浴身换衣。如果过早搬动,因他的“神识”还在,会产生瞋恨心;如哭泣,则会产生眷恋心,都会影响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易堕入三恶道;科学上也可排除假死的可能。第四,荐亡的最好办法是:亡人穿衣,最好是平时穿的衣服,殓衣不必过多过好。亡人成殓以后,实行火葬。不要大办丧事,应以念佛吃素为主,切戒酒肉荤腥。若要功德大、费用省,可以请几位戒行清净的出家人来念佛,也可由居士或家属来念佛,这是最重要的!世俗人往往把诵经、拜忏、放焰口等视为有特殊功德,而把念佛作为寻常,这是误解。如果以念佛为主,辅之以诵经、拜忏最好!亡人逝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中阴期,家属应吃素、念佛、供养三宝、济僧布施。
助念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助念必须认真行事,切不可敷衍了事。到病人家中去助念,应召集家属说明临终助念的重要性,要他们服从助念人的指导。第二,助念的人对病人态度诚恳,说话平和,使病人生欢喜心,为此首先要赞美病人平日的善行;其次,用各种善巧方便,使病人心生安乐,生起求生西方正信。助念人要把病人当作亲人,效果更好。第三,助念的人除对病人讲开示外,其余一切话都不准谈,更不许一切人在病房中聊天,以免病人分心,忘失正念。如家属能助念最好,不然应离开病房,以免病人发生情念,妨碍正念。第四,念佛时,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也可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念的音调高低、快慢,必须先征求病人的意见。如果病人不会讲话,念就不能太紧,也不可太慢,而要句句分明,字字清晰。第五,当病人出现“回光返照”时,仍应继续助念,以免前功尽弃。如病人刚断气或已断气一些时候,助念人才到,这时助念人先向亡者高声说:“某某某,你过去所有的善情恶事统统不要去回忆想念,家中子孙、财产统统应放下,要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帮助你念佛,你要专心听。”重复两遍。开示过后,随即助念。(参见《佛教临终关怀参考》,本来撰,文载《全国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集。)
从上所述可知,佛教在对临终病人的关怀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资源,不仅观念多,而且操作性极强,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也有着许多解决的办法。如果病人及家属虔诚信佛,应该说对两方面的人都有极大的安慰作用。
台湾茶艺馆御书房的简秀芽女士详细地介绍了她原不信佛的婆婆,如何在临终时期皈依我佛并获得安宁的故事。她的婆婆在1997年发现患了肺癌。有一夜,她突然两脚不能使力而无法行动,并且出现了幻觉,恍惚间已不认得自己的手和脚了。恐惧与不安使她更陷入身心的痛苦煎熬。天亮时,她更形憔悴,医生的细心照顾也未能减轻她的痛苦与不安。接近中午时,临床一位信佛的老太太与她们聊起来,问可有皈依三宝?她代婆婆回答:以前也偶有念佛,亲近法师,可还未皈依。那位病人劝她们说:若欲皈依,得寻师父。她便前往宏法寺,恭请师父为病床上的婆婆皈依开示。慈悲的开证上人不顾中午休息时刻说:走吧!对她来说时间太宝贵,现在就去!她的婆婆看到师傅来了,非常激动地伸出求救的右手说:“师父,我想欲来世啊,请你赶紧请阿弥陀佛来接我。”开证上人平静的为她主持皈依,并开示生死,告知身体是暂时的躯壳,灵魂不死等。师父一离开,她婆婆突然活泼起来,说说笑笑,一反平日的沉闷,头脑异常地清醒起来。在临终的那一天,她们全体儿孙围在一起虔诚诵念佛号,求赦障,愿离苦得乐。次日,她的眉宇渐渐松开,嘴角略带微笑的平静相中往生。时刻22点23分,持续念佛号至明天11点,然后净身、更衣,下午5点16分入殓,她的身体柔软,脸相平静安详,且略带笑容。亲人们相信婆婆真正的离苦得乐,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都感到极大的慰藉,并仍持续地念佛。(参见《红色莲花20号》,文载《安宁照顾会讯》第27期)
可见,佛教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累积起相当丰富的有关临终关怀的观念及实际操作方面的资源,在现代社会,将其发掘、整理,并加以运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佛法在人间的普及,而且还能真正救济生灵,普度众生,显现出佛法深厚的人间情怀。
总之,现代医学临终关怀的兴起,为宗教进入现代社会提供了新的管道,也为现代人解决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无法给出的卓越智慧。其中又尤以佛教的生死智慧具有特别的优异之处。现代科技已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准,可现代人在死亡品质上却更低了,所以,在新的世纪中,如何尽快地提升人们的死亡品质也许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佛教的生死智慧以其人间情怀、大乘精神、菩萨心胸等等资源,可以在提升现代人之死亡品质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其在现代临终关怀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