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机制(五)
2014/9/5   热度:172
我们分析了管理机制在认知上的优势,投资人最大的认知误区在于:“总经理究竟要找个专家,还是找个通家!”,对这个职务的认识的清晰度直接决定了一家店的命运。管理机制力求每个岗位的员工成为专家,当然总经理也不例外,他的专业性体现在三方面: 一,对“效果”把握的专长:换句话说目标客群回头的理由是什么?归结到最后就是经营人准确无误地抓到了他们想要的“效果”,从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上成功地捕捉到他们要的“效果”,因此他们才会不断地来,并将这种效果当成口碑相传的资讯,这家店的销售大军一定是客人。总经理要具备这样的敏感度,这个敏感度是见多识广+经验+个人修养的综合产物,因此这个位置的人通常不会太年轻。“效果”的代名词就是财源,人们就是为了要这样的“效果”付费的。 二,与各部门管理专才牢固而和谐的合作关系: 案例一:很多总经理会常常说:“你必须这么做!”请改成:“您必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言下之意是,如果达不到,客人会不太满意。并且加上一句:“我相信您的水平能达到的!” 案例二:不要取代员工的操作,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员工的专业区域,他们是行家,我们无须冒充,一位总经理告诉大堂经理:“让某某去做迎宾!”如果改成:“客人对门迎不太满意,一进店门没人答应,需要有个灵活度高的人!”依然是捕捉客人要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案例,总经理发挥自己专长(捕捉效果)的同时,也没有抹杀其它主管,员工发挥专长的机会。取代员工操作的总经理是最不合格的人选,命令员工如何操作的总经理是不太专业的人选,启发员工发挥专业水准的总经理虽然不懂操作,恰恰可能是专才,但前提是对目标客群的需求准确的把握,过犹不及,过分地讨好客人,只能引发未来投诉上升,投入过高会损害投资人的资金,损耗员工的劳动量。从中看出总经理的专长是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是最难找到,同时随着时间和地点变动的,可以说一个死守某一时期相对平衡点的总经理同样不太专业。 三,保障最好“效果”前提下的成本控制,也体现了总经理的专长,合理使用“人,才,物”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是那句话:“用钱用在刀口上,用人用在紧要处”,如何用?如何是“刀口”和“紧要”的地方,如何将它们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同时还要跟上时间,地点作调整,依然考验了一位总经理的专长。 总之,一个对自己的专业及操作认知非常模糊的总经理,无法对其它岗位的认知达到一个清晰的水准,同时对客群需求的认知也可能是模糊的,在一片模模糊糊中,企业究竟该往哪里努力自然也是一片模糊,那么利润如何能增长呢?员工的专长再好,如何发挥呢?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