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古镇:南汇的古之韵


2014/9/5    热度:249   

  只要一提到江南水乡古镇,人们马上会联想到乌镇、周庄、朱家角,这些小镇一直都是游人梦寐以求的江南水乡美景。但除了这些人杰文豪和文化古迹享誉国内外的江南古镇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江南水乡古镇,那就是地处南汇的新场古镇。

  宋元时期,当时的新场古镇歌楼酒肆,商贾云集,有“新场古镇赛苏州”之誉。后来因盐场变迁以及战乱等变化,曾几经兴衰。新场镇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江南水乡古镇。镇上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雕刻精致的一座一座石拱桥,傍水而筑的居民,高垒的石驳岸,沿河人家的一座座马鞍形的小桥,古色古香,临街傍水,巷道幽深,好一幅江南小桥流水,小家碧玉式庭院图画,可与周庄、朱家角等地的江南水乡古镇媲美。

  新场镇文化教育历来发达。早在宋元年间,即有瞿士彦在这里创办义学,曾有新场镇“科考两朝称威”的记载。光绪28年已有女子学堂,20世纪30年代,镇上中小学已俱备。80年代,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社镇文化中心”,留下了“小镇大世界”的佳话,曾多次受到国家文化部的表彰,是全国著名的农村文化中心先进集体之一。

  新场镇至今仍保留着古镇风貌,遗存着部分古景古迹。新场镇史载有“笋山十景”、“十三牌楼九环龙(桥)”、“马鞍水桥石驳岸”等名胜古迹。所谓“笋山十景”,即“石笋里”,传说在新场受恩桥石头湾沙中曾发现石笋,深不见底,所以过去新场镇又名“石笋里”。

  这十景,即溪湾石笋、书楼秋爽、雷音晓钟、横塘晚掉、仙洞丹霞、海眼原泉、高阁晴云、上方烟雨、千秋夜月、南山雪霁。

  新场镇旧时多牌坊和石拱桥,是江南水乡特色之一。故有“十三牌坊”、“九环龙”之称。明代所记载的牌坊有贡元坊、族节坊、熙春坊、兴文坊、余庆坊、莅政坊、巾和坊、兴仁坊、安里坊、清宁坊、需林坊,但上述牌坊早已湮没,不留痕迹。明代朱堂、朱泅、太常寺卿朱国威祖孙三代建造的牌坊谓“三世二品坊”,坐落于新场市街正中,上额题书“九列名卿”,左书“七省理漕”,右榜“四乘问水”。惜于“文革”期间被拆除,现仅存残迹的只有明代举人仉甫英、仉家允父子所立的牌坊—科世坊。“文革”之后,人文意识开始觉醒,新场镇于1986年集资修建了一座具有古典形式的三门重檐大石牌坊,牌楼上镌刻有新场镇古地名“石笋里”三字。

  全镇现存石桥21座,均为元、明、清代所建,多为建筑精美的环龙洞门桥。其中以千秋桥最为宏伟高大,有石阶23级,以“千秋夜月”列名于“笋山十景”。

  此外沿河还现存有石驳岸3600米,其中1000多米为元、明、清代年间所建。还有马鞍水桥17座,其中15座为清代所建。桥岸建筑考究,水桥系船石块刻有精细暗八仙、如意图形,坚实古朴,极富江南水乡特色。

  新场镇内现存的60%的民房为清代及民国时代所建。沿一条约1500米长的老街前行,两旁的三棣进深的第宅厅堂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或门楼耸立,或石雕砖刻,或朱梁画栋,气势俨然。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明代的奚家厅、清代的崇修堂、张信昌宅、行素堂、叶凤毛第宅和郑生官宅等。

  新场镇寺庙众多,是国内少有的集道教、佛教、基督教于一镇的地方。现已基本修复的南山寺为元代所建,明代东岳观则保存完好,现耶酥堂建于上世纪中叶。此外,据史载更有建于元、毁于清末的雷坛寺、永宁教寺,以及改作它用的建于明代的城隍庙、青龙庙等共十余处,无不反映出自元代以来,新场镇经济文化的繁荣。此外还有被列为重点保护的四棵古银杏,历经数百年风雨仍郁郁葱葱,它使得古镇的历史又得到了延深。

  新场镇历史悠久,极具江南水乡特色,且保存完好,原汁原味的古街、古桥、古寺、古树,无不折射出古镇独特韵味,作为浦东大地惟一具有水乡特色的千年古镇。经过修缮与开发,她必将回归自然,焕发迷人的光彩。以古朴宁静的水乡风貌征服海内外游客,成为上海旅游资源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