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文摘(二)
2014/9/3   热度:258
唯心净土和一相三昧 念佛的微妙道理 念 佛 与 止 观 念 佛 与 参 禅 净 土 证 成 佛 法 平 等 念佛往生实证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学佛的人,为了想速成念佛三昧,用摄心念佛来对治昏沉和散乱,其中以随息方法最为有效。将要静坐的时候,先想自己身在圆光之中,默观鼻端,注意出入息,每一息(一呼一吸)默念“阿弥陀佛”一声,随息长短,方便调整,不缓不急,念佛心和气息互相依傍,跟着出入,这样,在行住坐卧中’都可以做功夫,不要使它间断,经常密密行持,直至深入禅定,息和念都忘失了,这时身心似乎跟虚空一样。久久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然现前,这就是唯心净土。
《宝王论》说:“修持一相三昧的,应该在行住坐卧中,把住佛念。不要忘失,即使到了昏沉瞌睡的时候,也要带着佛念去睡觉。待到一觉醒来,立即继续持念。”这就是说:佛念一刻也不能忘,不要被其它事情间断,不要为贪、嗔等烦恼间隔。如有违犯,随即忏悔。要做到不隔离这一念,不变异这一念。总之,不隔日,不隔时,念念常不离佛,念念清净圆明。这样,就是得了一相三昧了。
在家菩萨奉佛持戒,逐日要为生活,做各种工作和家务,不能一心修行,可是,必须早起焚香,礼敬三宝,随意念佛。每日晚上,也要这样礼念,定为常课。倘使因要事没有时间,第二天应该对佛忏悔说明。这一法门,不会妨碍本职工作:学者不妨碍修读。农民不妨碍耕种,工人不妨碍生产,经商的不妨碍买卖。他们在早晚功课以外,还可以在日间十二小时中,偷些空闲工夫持念佛号,不管百声千声,都是功德的积累,只要存心至诚,以预期生净土为目的就是了。
修净土的人,必须下绝大决心,一定要敌他生死,不是说了便休,应当考虑到无常迅速,时间是不会等待我们的。必须把念佛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如果能深信不疑,就得从今日开始,发大勇猛精进,不要问会与不会,见性不见性,只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象靠着一座须弥山一样摇撼不动。专一心意,或参念、观念、忆念、十念,或默念,专念、系念、礼念,念兹在兹,用心专一,常忆常念,念佛不离心,日日时时不要放舍,绵绵密密,象母鸡抱卵那样;常使暖气相接,这也就是“净念相继”。假使再加上智慧观照、就知道净土即是自心,也就是所谓“唯心净土”了。这是上智人修进的功夫。
这样,抱得定、做得主、靠得稳,即使遇到苦乐顺逆境界现前,也只是念“阿弥陀佛’,没有一念变异心、退惰心、杂想心,直至生命尽头,永远没有别的想念,决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假使能这样用功,那末,多生多劫的无明、生死业障,自然会消失了,尘劳习漏,也自然会清净了。将来亲见弥陀,不离本念,功行圆满,愿力资助,临命终时,必定能生到上品的。
若是念佛的人,尘垢还没有除净,恶念起来的时候,必须自己检点,是不是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人我心、贡高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心,以及由多种逆顺境界所带来的一切不善的心。当这些恶心念起来的时候,急须高声念佛,收敛恶念归于正念,不要使恶心相续,直下把它打消干净,永不再生;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应该经常保持守护,更要远离不属于清净梵行的活动,断除邪恶的律仪。鸡狗猪羊不要畜养,打猎捕鱼不应去干,必须跟随佛的德行学习,应以去恶取善为鉴戒。
真信修行的人,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时刻放在念想之中,不教失落,念念现前,念念不离心。没事时这样念,有事时也这样念,安乐时这样念,病痛时也这样念;生也这样念,死也这样念。这样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再去问人家怎样修习佛法呢?(元、虎溪尊者莲宗宝鉴节要,现代语译意。)
心本来是没有念的,有念起来就乖离了心的理体。但是众生无始以来,习惯于妄想、不容易遣除,现在佛怜悯我们教我们念佛,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的无上极妙法门。
众生学佛,有无量修行的方法,其中念佛法门是最直接、最便捷的一路。而念佛一法又有多门,现在只要持名一法,就可以概括无量修行法门。因为持名就是持这一心,心包括千千万万修行法门,如四谛、六度……以至八万四千恒河沙数一切法门,没有不摄收在内的。
又因为佛有无量德性、无量功能,现在只用四字名号,足以概括这一切。为什么呢?那是由于“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的全体是一心,心包含着众德:如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的名称,都是这一名所摄,包括在这一名之中。
持名有数种:一、明持,就是出声称念;二、默持,就是无声密念;三、半默持,就是微动唇舌念,也就是咒家所说的金刚持;还有,计数持和不计数持。在这些持念中,又各分事和理,不断的忆念,叫做事持;不断体究,叫做理持。
什么是忆念呢?听到佛的名号,就经常记忆经常想念,用心称念,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行住坐卧,只这一念,没有第二念,也不为贪嗔烦恼等念头所杂乱。如《成就光明定意经》所说:“在环境寂寞中是一心,在众多烦恼中是一心,甚至在称誉毁谤、利害得失、善恶等处都是一心。”这样,在事上是做到了,但在理上还没有彻透,所得到的,只是信力,因为还没有见道,所以叫做事一心。
什么是体究呢?听到了佛的名号以后,不但经常忆念,还随念反观,体察审究,寻究根源。体究到了极点,与自本心忽然契合。这中间,还有二种分别:一、如(真如、佛性)智不二。能念心之外,没有佛为我所念,这是智外没有如。所念佛外,没有心能念于佛,这是如外没有智。既不是如,又不是智,所以只是一心。(而这一心是,心空真如,妙用无穷。虽妙用无穷,而性常空寂。译者注。)二、寂、照难思(不可思议)。若说是有,那末,能念的心,本体是空的,所念的佛,了不可得;若说没有,可是能念的心,灵灵不昧,所念的佛,历历分明;若说也有也没有,可是有念无念都不见;若说,不是有,也不是没有,但是有念无念都存在。
不是有,所以常寂,不是没有,所以常照,不是也有也没有,不是有也不是没有,所以不寂不照,又照又寂。这一情况是言语说不清,思想搞不通的,没有办法来形容,只是一心罢了。到这里能所的情见消失了,有无的见解没有了,惟有清净本然之体,那又有什么能杂乱它呢?能见到这一真理的,叫做理一心。
由于事是依理而起,理是从事得到显现,所以事和理是交互为用,不可偏废的。然而着于事相,能念念相继,功夫是不会白费的。相反的,执理而还没有明心,又不重视实行,这就会受到落空的祸患。
心本不生,因缘聚合才生;心本不死,因缘离散而死。看来似乎有生死,原来并没有去来。从这里能理会到,就能生了随顺而来,死了安然而去,常寂常照,无忧无恼了。假使不能这样,便当全身放下,密密持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若是因缘还没完成,寿命还不到终了,就应加倍念佛。念佛决定会有大利益。古人说:“念佛法门是金仙氏(指佛)长生之术哩。”
生死不离一念,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事事物物,意识形态,也都不离一念。现在就以这个念来念佛,那是多么切形和真实啊。如果能看破这一念的起处,那就是自性弥陀,就是祖师西来意。即使不能开悟,也能乘这一念的力往生极乐;而且这是横截生死,可以不再受轮回之苦,到了那面,见佛闻法,最后肯定是可以大悟的。
古人教人亲近明师,求善知识,其实善知识并没有什么口传心授的秘密法门,他们只是替人解粘去缚,把本来清净心上,被五欲杂秽所污染着束缚着的东西清除掉,这就是秘密。现在只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八个字,就是解粘去缚的秘密法门,就是出生死的堂堂大路。为什么呢?因为念念念佛,就会使垢秽念念脱落,念念松缚。所以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续,自然能成三昧,更不必另有所求了。念佛法门的微妙就在这里!(莲池大师《云栖法汇》节要。现代语译意)
当念佛的时候,不可有别的想念,没有别的想念就是止(一念提起,万念止息);当念佛的时候,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就是观(听得分明,就是观得了了)。一念之中,止和观都具足了,并不是另外有止观。
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观是慧的因,慧是观的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是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是即照而寂。(印光大师说,念极情忘,念即无念,声出于口,而入于耳,了了分明。)如果能即寂而照,即照而寂,那末,净业就必然成就,这样成就的净业,都是属于上品的。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能这样修的,都能得到这样的成就。念佛的人,可以不从止而入,执持名号,摄心专注而念,无杂无间,精进不辍吗?
执持名号,就是牢持于心,而不暂时忘失,稍有一念间断或者夹杂,那就不能叫作执持了。念念相续,没有间断,没有夹杂其他念头,那才是真精进,精进不断。就逐渐能进入一心不乱,圆满成就净业了。若是到了一心不乱,还是精进不息,就可以开智慧、发辩才,得神通,成就念佛三昧,以至种种灵异瑞相都能现前了。不过,不可有希望得到效果的心,只应当致力于一心不乱的目标去用功。
念的时候。必须万缘放下,单单提起这一念,如救头然,如丧考妣,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不要期望小的效果,不要求得速成,只一心经常地这样念去,这叫做无上深妙禅。这样用功,可使根身世界无形中随着念念转变,这不是凡心肉眼所能见到,所能觉知的,等到报尽命终,弥陀圣众忽然在前,或现异香、天乐种种灵异瑞相,世人才以为是净业成就,难道净业成就仅仅在这临终的时候吗?
还有,念佛当生四种心:一、无始以来造业直到现在,当生惭愧心;二、能够听到这一法门,当生欢喜心;三、由于无始业障,在过去多生中难得遇到这一法门,当生悲痛心;四、佛这样慈悲教化,当生感激心。这四种心中有了一个,净业就容易成就。念佛要有恒心,不可间断,时断时续,净业就不能有成功的希望。应当勇猛,不可疲怠。疲怠,净业也不能有成。长久不勇猛就要退,勇猛不长久就不能有进步。
因此,要想净业成就,必须放下万缘,孜孜不倦地念得没有别的想念,念得了了分明,念得止观具足,即寂而照,即照而寂,寂照不二,进入一心不乱。
学道没有其他伎俩,也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生处要熟,熟处要生,对生疏的念佛修善要熟练,而对习热的情爱五欲则要生疏。久久纯熟,打成一片,自然会念念弥陀,头头极乐了。
近来看到学道的人,只知道贪求玄妙,不知道向根本处下死功夫,所以到了荣辱、祸患、生死临头的时候,就手忙脚乱了,这不是佛教,或者教导他的人的错误,而是他自己的过失。
无论念佛参禅,都要一丝不留地断除生死根。什么是生死根呢?那就是我们的种种妄想,以及人我、憎爱、贪嗔痴等烦恼业。现在参禅,想顿悟断生死,应该首先自己审察酌量,是不是能一念顿除历劫以来的烦恼,象一刀截断乱丝一样?假使不能断烦恼,即使能够顿悟,也未必能出生死。对此,怎能轻忽看待呢?
应该知道,历来的诸位祖师们的顿悟,也是从多生积功渐修中得来的。所以顿悟这一着,说来似乎容易,实在是相当困难的,假使没有二三十年的死功夫,怎么能在世情热恼中,一念顿悟呢?所以要想参禅,必须正确知道自己是怎样的根器。
至于念佛一门,世人多不知其妙。都认为是浅近的法门。其实,念佛是步步踏着实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有生以来,念念妄想攀缘,处处造生死业,哪里曾有一念回光返照自心?哪里曾有一念肯断烦恼?现在如果能用妄想的心转为念佛,那就念念能断烦恼了;如果念念能断烦恼,也就是念念在出生死了;如果能坚持念佛,一念不移,一心不乱,那就比参禅更有下落了,所以说,念佛是步步踏实地的!(实地就是下落)。再进一步说,参禅一定要死尽世俗心,不容许有一念妄想;而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以想除想,乃是转换的方法,根据我们的根器,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修净土不必求悟明心性,而以专心念佛为正行,又以布施斋僧,济贫扶困,广种福田,作为庄严佛土的助缘。在念佛心中,虽发愿往生,但还应知道,先断生死的根,才能得到速效。所谓生死根,就是贪着世间种种受用,以及美色YIN声,荤腥滋味,这一切都是苦本。其次,对于一切嗔怒忿恨、执着痴爱的心,和一切邪魔外道邪师所说教的法,都要尽情吐却,只笃信念佛一门,每日诵《阿弥陀经》两卷,念佛几千几万,或者不计数,只是心心不忘佛号。因为佛就是觉,假使念念不忘佛,就是念念明觉;心中如果忘了佛,便是不觉。若是念得梦中也能念,那就是常觉不昧。这个心,目前如能不昏昧,那末,临终时也不会昏昧。还应知道,这个心的不昏昧处就是下落。现今世俗的人,事务纷繁,决定没有条件参禅,只有念佛最好,不论闲忙动静,一切处都可以念,只是一心不乱,更没有别的巧妙办法。
参禅要离想,念佛在转想。由于众生很久很久沉浸在妄想中,要离开它,实在极为困难。现在不必离想,就将染想变为净想,这是以毒攻毒,将计就计、偷梁换柱的妙法哩。所以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那又何愁一生不了生死呢?
念佛跟参禅一样,先须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没有可放的地方,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中不断,如线贯穿着数珠,又象箭筈相拄着,中间没有一毫空隙的地方。这样着力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在日常生活中不杂不乱,寤寐一如。时时用心,刻刻在念,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净土的时节了。
念佛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第四要认得真,第五要厌苦切!(厌苦心切,则欲念自然消除,不会退屈了!),念佛人要用这五诀,单持一念。
在家念佛修行,不必拘泥陈套,不一定需要繁琐仪规,只要以念佛为主,每日早起礼佛。礼佛后诵《弥陀经》一卷,持数珠念“阿弥陀佛”名号三、五千声,或一万声,念完即对佛回向,发愿往生彼国。这是早课,晚课也可以这样。如此日日作为定课,不可减少。这种做功课的方法,能教眷属们同修更妙。若是为了末后一着大事,那末,做功夫更要亲切。每日除早晚二时功课外,还应该在十二时中,将一句“阿弥陀佛”牢牢记住,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只将一句佛号作自己命根,咬定牙关,决不放舍,就是在饮食起居,行住坐卧中,也要将此一声佛时时现前。
若是遇到逆顺喜怒烦恼境界,心神不安的时候,就将这一声佛提起一拶,就能看到烦恼当下消灭。人们的念念烦恼是生死苦根,现在以念佛消灭烦恼,便是佛度生死苦处。若是在念佛时能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为什么呢?若念佛在烦恼上作得主,就能于睡梦中作得主;若于睡梦中作得主,就能于病苦中作得主;若于病苦中作得主,那末,临命终时,便能分明了了,自知去处了。
这件事并不难行,只要了生死的一念心切就是了,因为方法很简单,仅仅靠定一声佛,不再向其他方面去寻思求索,蓦直念去就可以了。久久纯熟,自然得大安乐自在,得大欢喜受用,这不是世间五欲之乐可比的,除了念佛,更没有能超过这一直捷省事的法门了。(憨山大师《梦游集》节要现代语译意)
净土这一宗派,包含了佛的全部八种教法(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法门深远而广大,能普遍教化摄受上中下三根的学人。因为心就是土,土就是心。心外没有土,土外也没有心。所以《维摩经》说:“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土既然是心,而心又是宇宙间最大的能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既然没有一物超越心量之外,那也就没有任何一宗能超出于净土之外了。因此,净土宗能高能下,可深可浅。
修行人心清净了,那末,一切土、一切处就没有不清净、没有不自在、十方世界没有不同时化为净土的。心如果不净,那即使在庄严佛土里,也会颠倒烦恼的。古德说:“心净阿鼻即为净土,心秽净土即为阿鼻。”至于“西方”,那是象征净土,就象日升于东落于西,结果得到圆成的意思。所以普贤大士以伟大的十愿,求生西方净土,来圆成佛果。
真修净土的,应该时时观照心念——或用念佛观,或用净土胜境和阿弥佛陀像作观,还可以把自身看作就是弥陀;但决不能念念攀缘住着于世俗杂务。才有念起,就立即凛然警觉,转而为空,或提起佛念化去妄念,不使相续。久久专注,努力用功,时节因缘到来,忽然能观与所观,能念与所念,顿时脱落,弥陀真性,灼然现前,亲见法身,那就是当下现生净土,花开见佛悟无生了。
如果想真正生到净土的话,正不必一定要待死后往生,就应该现生努力,当下能生,方有把握。《弥陀经》所说的“临命终时”,一般人都解作“等到气断死亡的时候。”其实,这都是依文解义,并不是佛经的精义。因为所谓“临命终时”,不是指死下来的时候,而是说:“等到生死命根终断的时候。”什么是生死命根呢?就是我们的颠倒妄想啊!所以经文在“临命终时”的下面,接下来就说:“心不颠倒,彼佛现前。”当我们用功作观或念佛用到着力时,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孜孜兀兀,除佛念或所作的观想外,没有其他想念,这生死命根—一妄念,就将终断。到最后力极功纯,能观所观、能念所念,了不可得,湛寂灵明,就可证到净土,彼佛现前了。
到那时方知娑婆就是极乐,极乐就是娑婆,平日分东分西,说净说秽,都是白日作梦。所以说:真正生净土的,是生而无生,去而不去的。如果仍有娑婆极乐之分,净土秽土之别,正是心还没有清净,妄想还没有扫尽哩。
可惜现代人一般修净土的,眼光都向最下层看,修行是想从取巧处着手。他们异口同声说:“我们修净土宗,以生西为目的,而生西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的,是他力修行,不是禅宗自力修行,要明心见性。”如果问他:“《弥陀经》为什么说要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呢?”他们便会连说:“不须,不须!蕅益大师说过: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我们只要具真情切愿,临终自有弥陀佛来接引生西,只要能生西,就是下品下生,甚至是边地疑城,也已满足所愿了。因为既到西方,成佛不过时间快慢长短罢了,终究能得一生补处,成佛有一定希望了,这要比在娑婆沉沦六道,不知好几千万倍了。”
因为有了这一如意算盘,于是都把生西的责任,推到阿陀弥佛身上,自己不肯努力修持,勇猛精进,早晚除做二时功课外,一点也不遵照古人修持的办法,绵密提持佛号,用以打扫妄念,改造习气,净其心地,储备往生资粮。他们哪里知道,蕅益大师的话,是二句对合语,绝不可切开来断章取义。因为“信愿行”是净土宗修持的三要决,缺一不可,关于这一道理,净土大德说得很清楚:没有信固然不能生西,但没有行,就不能表示愿,更不能完成信愿,所以大师在上面说了信愿以后,接下来就郑重告诫:“品位高下须视持名之深浅。”这就是说,要上品上生,固要甚深的修持功行,就是下品下生也须有相当的修持,才能得到往生。因为修行不用力,正是信愿不真切的缘故。所以不是张三李四口里念佛而心里不净的人都能往生的。更何况大师上面的话。是针对当时以念佛求定,不思生西的人说的呢!
永明寿大师说:“行人净业成熟,心地清净,与佛相应,方见佛现前,接引生西。佛虽现前,实无来去。如月在天,千江万水,一时俱现,而月实无分。心犹水也,如心不净,犹水混浊,月虽在天,而不见影。故心颠倒混乱者,佛虽放光接引,犹生盲不能见日。”
如照密宗的说法,阿弥陀佛兴起的无缘大慈,是没有人不接,没有众生不救的。不问什么众生,在他们命终的时候,都一视同仁,放光普照,度他们生西,只因众生障重,不能见到佛来接引,甚至因佛光强热,畏而逃避,堕入恶道,怎不可悲可叹呢!
所以,我们要真正生西,非脚踏实地努力用功不可,绝不能贪便宜怕吃苦;不然《观经》为什么教我们种种入观的方法,《弥陀经》又为什么教我们执持名号至一心不乱呢?
观想或观相比较需要心细,功夫较持名念佛难,因此,晚近净土行人都只修持名。现在我们就持名念佛法门来谈一谈它的修法与奥妙。释迦文佛默察末法众生垢染深重,难以打开玄关识锁,离苦得乐。于是,从悲心中运用广大智慧,巧妙地设一念佛法门,将一粒清净佛珠——万德洪名,安放在众生妄染心中,密密转移其颠倒妄想,从切近处断其生死根株,而得心花开敷,见弥陀佛性,往生净土。因为一切唯心造,而心不能无念,不念佛、法、僧,必念贪、嗔、痴。(!!!!!!)所以,杀、盗、YIN恶业是从念而起,生死轮回就没有止息的时候了。佛乃因势利导,抓住众生不能没有念的习气,善巧方便地用一佛念来代替妄念,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将妄念转为佛念,染心换为净心,从而轻而易举地往生净土,出离生死。古德说:“青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念安于妄心,妄心不得不佛。”莲池大师说:“念佛是就众生生死切近处作最亲切、最简易的转换。”我们如果不体察佛的深心和伟大的教导,认真以念佛的功行来改造自己,单靠依赖弥陀的愿力接引往生,又怎能达到目的呢?“单修——单靠弥陀愿力——生西难;双修——自己用功和佛力相应——生西易。”真是不朽的名言。
我们明白了念佛的作用,和生西的道理,就知道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确切不移、无可改变的至理名言了。上中下三根,不问哪种人,都须遵照这明确的指示,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统统摄在这一句佛号上,绵密提持不绝,自然于不知不觉中将妄心转化为佛心,与西方弥陀感应道交,打成一片。所以说:“万修万人去!
念佛时,既不能操之过急,追赶次数,以致伤气耗血;也不能疏漏缓慢,让妄念有孔可钻;既不可追求一心不乱,以致妄上加妄,更不可认念佛成片为难,畏惧不前,我们果真能看破红尘,知一切是幻,丝毫没有挂念,就必定能死心蹋地地抓紧一句佛号,着力提持,而不致口念而心乱,妄想翻滚不歇了。念佛如能像推车上山一样用力,句句相接,字字分明地随着呼吸细细缓缓地念去(不用念珠。只以呼吸为数珠),虽下下根人也不怕念佛不能成片,心不开悟!因为念佛功夫,不在于懂得深奥玄妙的道理,而是贵在专一,心不外驰。今能一切放下,死心蹋地地一心念佛,久久功纯,妄心还怕它不融化,佛性还怕它见不到吗?所以说,念佛是三根普被的。六祖说:“下下根人有上上智。”因为下下根人虽不懂高深道理,只要能看破红尘,一切放下,专心念佛,就是上上智哩。
净宗大德嘱咐人们,不要管它是否一心不乱,只要安详、稳步、笔直念去,自然会水到渠成。大德们这样叮嘱,一是怕我们为了要求一心不乱而妄上加妄,反而误事;二是恐要求过高,胆怯众生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不敢进修;其用意并不是不要一心不乱。净宗是寓高深之理于平易实行之中,因此,上中下三根人平实念佛,都能获得成就。(元音老人《论明心见性》节要现代译语评意)
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都是教众生破除妄念,显出自己的本心。因此,佛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别的。但是众生的根机有利有钝,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机,佛法中以念佛法门最为方便稳妥。静坐念佛是教人返观自性的方便方法,他的要点在于把心念放在一句佛号上,心与心相契合,念与念相接续,由心而出,从耳而入,不要使地间断。如果能这样的话,就不会再有杂念进来了。这样,久久精进不退。越勤越专,越持越切,不分行住坐卧,也不觉动静闲忙,专真念去,便可一直到家,永远生在安养之中,如果在修法的时候,发觉有些定明澄彻的境界,就生心动念要保持他,执着他,那就不能进步了。
静坐合乎规定的方法,可使气血调匀,促进健康。如遇身体有病,应该适当调养,听任自然,不必勉强支持,因为修行用功并不拘泥于行住坐卧的。静坐修行的目的,是要了生死,所以应该戒除荤食,因为荤食势必杀害生命,违背慈悲的宗旨,还使人智昧神昏,增长贪嗔YIN欲,增加无边生死;又使身后业案如山,冤债如海,偿还没有了日。这真象漏瓶盛油,虚劳精神。有智的人,应该加以审察了。
参禅和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如果没有信心,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了。若是信心坚定,死抱着一句话头参去,直至茶不知茶,饭不知饭,等到功夫成熟,根和尘同时脱落,大用现前,这和念佛人功夫成熟,净境现前是一样的。到了这一境界,就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了,哪有差别存在呢?(虚云禅师法汇节要,现代语泽意)
西方来信
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乡惠庄,有一个姓郭的在家道士,是我父亲的朋友,他有三个儿子,叫天魁、天宝、天庆,道士的妻子姓胡,性情很温和,对人能谦让,邻居关系很好,村里人都称赞她的贤德。后来皈依本地法华庵莲清老和尚,并且受了五戒,对念佛法门很相信,每日从早到晚念佛不断。
1944年夏天,她生病卧床,孙子郭怀仁到卧房去探望,刚一进门,看见有金色的人在房内,好久才隐没,祖母即吩咐孙儿说:“快叫你父亲等人来,我要往生西方了,快来为我助念。”等儿媳们环集在床前念佛时,她老人家对儿子天魁等说:“我往生西方后,会有信息告诉你们的。”不久,就在佛号声去世。
夏季正是农村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二七那天,天魁四点就下田干活,八时回家吃早饭,觉满室有很浓很浓的香气,比檀香还香。就和他妻子说:“你烧檀香了。”他妻子说:“一早忙到现在,哪有功夫去买檀香来烧。”天魁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往生二七,她曾经说过,生西方后有信息相告,现在证实了。从此信仰佛教,和他母亲一样虔诚。(1987年10月真慈记于南京灵谷寺青林丈室)
成都文殊院清定师
清定师,四川绵阳人。年幼时由舅父背负至本县某寺出家,1922年赴成都文殊院受戒,中间曾返回本县,后仍回文殊院,在佛经流通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中,被派往郊区凤凰山看守山林。1976年回文殊院,看守观音殿。
师为人诚恳老实,平易近人,不说是非。平日常持佛名和大悲咒。1986年4月,师年约80岁,患病二十多天。一日,告诉某居士说:“今天下午六点钟,我要往生,你去约几个人来替我助念。”四点钟左右,在寺内附设茶馆中找到几个居士,同时有几位僧人也前来助念,共有六七人。由觉明法师为主持往生仪式,扶师坐椅上,右手执接引幡,幡上悬挂西方三圣像。觉明法师唱念:“遇有临终人,劝念阿弥陀,是故得成此光明。”师随众人同声念佛,至六点钟,嘴唇不动,已安详舍报,到第二天下午六点钟入龛。神色不变。(张妙首谨记。1989年10月于文殊院。)
丁固元居士
丁固元,荣县人,青年时期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熊克武任四川督军时,曾担住督军署秘书。后来辞职回家。那时荣县黄书云居士倡导净土法门,创办佛学期刊,成立佛学社。丁固元在黄居士的影响下,就潜心学佛,专修净土,每日定立功课,持名念佛,十分恳切。后来预知时至,在临终前一年(1938年),向亲戚朋友发出请柬,上面写有“西归辞行”字样,并告诉亲友说,自己将于明年(1939年),某月某日往生西方。到期并无疾病,就沐浴焚香,端坐室内,分咐家属不许啼哭,只能念佛,助他归西。他在念佛声中,头部向前微倾一下,便往生了。(荣县张仲儒记)
清 居 比 丘
清居比丘,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在法华庵莲清老和尚处剃度,后来常住在大仪镇东头觅心庵(俗呼陀子庵)。因为没有香火,靠卖些药材、木梳等为生。1938年冬天,一日晚间在打坐念佛,见有二个童子前来和他说:“你赴快回到师父的庵里去,准备往生。”清居师没有理睬他们。
第二天晚上,二童子又来催,并说:“再不回去来不及了。”次日早晨他就雇了一辆手推独轮车,将行李什物运到法华庵,将情况告诉了师父。那时法华庵正在打佛七,他将一只银挂表送给师父,剩余的一些钱供养常住,又买些糕饼水果之类的食物与庵中念佛人结缘。
到晚上九点多,他师父叫人去看他,见他盘坐在衣具上,象是很安详的样子,双目下垂,静静地在念佛。师父又叫佛七中人前去和他助念,念到十一点钟左右,天竺庵比丘尼果圆师提灯照看他的动静,清居师那时已经往生了。十岁的小沙弥尼真慧师,站在清居师旁边助念,她亲见清居比丘往生时一点也没有痛苦,和不安的样子,是很自然地在念佛声中解脱的。她和清居师很熟悉,知道他每天诵完《金刚经》后,就一直念阿弥陀佛。像这样预知时至,安详往生的,真正是净土法门的殊胜处。(释真慈记于灵谷寺)
丁 炳 文 居 土
丁炳文,四川荣县人。住县城西门,经营药房业,过去那地方吸鸦片的人很多,他也染上了。后受族人影响,才发心学佛,由于过去吸烟的习惯每晚睡得很晚,所以他常在半夜洗脸漱口,至诚念佛后,才睡觉。1934年5月,他告诉家属说:“我某天要往生西方去了。”家属认为他随便说说,并不介意。到期生病卧床,晚间叫家属替他换新衣,抬至堂屋中坐,果然像要临终的样子他妻子这才惊讶地说:“二儿子在中学住宿读书,夜半怎能赶回送终呢?希望你等待到明天吧!”他点头答应。
第二天早晨托人去通知二儿子回家,他坐在堂屋当中,儿子媳妇们跪在他面前。他说:“你们应分跪两旁,不要跪中间,阻当我的去路。”他们便分脆两旁,同声念佛。不多时就安详而逝了。
丁炳文居士这个人,生前并没有其他胜过别人的地方,只是能深信、切愿、力行。他就是依靠信愿行终于得到往生净土了。佛经说,十恶之人临终十念,都能下品往生,何况他几年持名不断,怎么不满他的愿呢?知道了他往生的情况,我们学佛的人都应当好好用功念佛了。
按:这是荣县黄书云先生所记。黄老居士是近代四川一位净土宗大德,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戒行精严。他创办《荣县佛学月刊》,建立佛学社,一时受其影响而学佛的人很多,丁炳文居士就是跟他学佛而往生净土的。(菩萨戒优婆塞张妙首语译。1989年10月于文殊院。)
谷 海 涛 居 土
谷海涛,荣县人。原先学道,近年听他老师刘客舟的话改学佛,专修净业,昼夜都定有功课,坚持念佛,几个月前,他预言将于今年(1934年)农历九月初六日午后六点钟往生。初秋时候,我和他还在城南招凤山相会,见他饮食谈笑和常人一样。到九月初,他在招凤山赶建一间三面有墙的砖亭。这时,他回乡间老家去,叫儿子谷醒华监工修造。一天,醒华夜梦父亲对他说:“亭子修成后,命名生西亭,我快要往生了。”醒华醒后,心情紧张,准备回老家探望,在书桌抽屉里偶然发现父亲预先留下的手书。写的竟和梦中所说一样
醒华急忙回家,他父亲已去荣县。宜宾的亲友家告别,说自己将要前极乐世界去了。到期,只患了点小病,打算到生西亭去。后经家属劝阻,没有去。到临终时,他叫家属都念佛,送他往生。他就含笑而去了。全身冰冷以后,顶暖长达二十五小时。来吊丧的亲友们,听醒华详述情况,一时全县念佛人对往生西方都生大信心。(黄书云记1934年冬)
石经寺常扬法师
常扬法师,四川人。十六岁在四川简阳县龙泉驿(现属成都市)石经寺出家,曾任该寺书记。师中等身材,常习禅定,生活俭朴,行持精严,头顶后脑均有光泽,常劝人多念佛。
解放后,石经寺作他用,师常在文殊院及近慈寺两处挂单。1984年上半年,某天,当时师住文殊院鼓楼内,早晨去食堂排队买稀饭时,对食堂僧人说:“我只吃这一顿就不吃了。”并将剩余菜饭票全数交还食堂,端一碗稀饭回房去,稀饭放在桌上,上床吉祥卧而逝,世寿81岁。装龛后,面貌如生,前来瞻仰顶礼的四众弟子接连不断。在新都宝光寺火化,获得舍利一盘。
今年十月,三台县大佛寺常福法师对笔者谈:1984年自己还未出家,经常到文殊院礼佛。当时他视力很坏,甚至连阿弥陀佛像前那付大字楹联:“长伸手,接娑婆客相随同路;久立地,等世上人打伙偕行。”都瞧不清楚。常扬法师为朗诵,又详加解释;并劝应该多念佛,不要多费时光去钻理论,爱多闻多听,到时候自会懂得。经过他老人家一番加持,第二天,我的视力就恢复正常,至今保持良好。(张妙首谨记,1989年10月于文殊院。)
一念投诚 即登彼岸
在1987年三月里的一天,我因患感冒到“浙一医院”去诊治。为了等护士叫号就诊,就坐在长椅上看看佛学书藉《印光大师法语》。这时突然过来一个年约60多岁的男子,指着我说:“看你这个人迷信极了,到医院来还是看这种书?”我听后对他说,这不是迷信是正信、是智信。他就问:那你信佛有什么好处”我简要地告诉他:“真诚信佛念佛的人,活着的时候能平安吉祥,临终能承佛接引住生极乐世界。”他又反问“你有什么真实例子可以证明信佛念佛能往生到极乐世界?”
于是我将我婆婆俞老夫人在预知自己会在四月初八那天往生,届时果然在身无病苦情况下,坐在藤椅上念佛往生的事,简要地跟他说了。他听后,似信非信地说:“好,你住在哪里?我会去调查的。”
过了几天,也是有缘,我又在浙一医院碰到他。他一看到我,马上走到我旁边坐下,对我说:“你上次讲的的确是真的。你婆婆往生前几小时还为我小姨抱小孩哩。”在谈话过程中,才知道他原来是我厂里同事巧云大姐的丈夫,叫赵成章,婚后住在长庆街。巧云大姐是信佛的,家中供养三圣像早晚礼拜念佛,而他爱人赵成章是倾向“耶教”不相信佛教的。
后来,我得知赵成章患的是绝症,经住院后,又回到自己家里疗理。于是我就到他家去探望他,但他的爱人巧云姐却阻挡了我,叫我不要到他的卧室里去看他,理由是,赵成章回家后,经他几个朋友的所谓劝说下,正式归依了“耶苏”说是死后会上天堂,现在他胸上还挂了一个铁质小十字架哩。我听了很为他走错了一步感到可借,但既来了,就在他的房门口探望了一下。
过了不多几天,碰到巧云大姐,她高兴地对我说:“真是奇事,我那成章在临终前突然向我要平时我所念的“阿弥陀佛”圣像。我对他说,你是归耶苏的死后到天堂去,要“阿弥陀佛”圣像做什么?念佛是往生极乐世界去的,是截然不同的二条路。”他听后,却很认真祈求着说:我不要到天国去。我就是要到极乐世界去。”我就告诉他“你要去,那赶快一心念阿陀陀佛还来得及。”他听后很高兴,毫不犹豫地马上双手合十念起阿弥陀佛圣号来。我在旁边为他助念,大约念了十多分钟,成章双手先后慢慢地放下,面含笑容安详而逝。(杭州孟宗珍讲90年1月)
(按)巧云大姐是个虔诚的皈依弟子,家中供养圣像早晚礼拜念佛,他丈夫成章虽信“耶苏”,但平日受到其妻念佛的熏习感受,八识田中早已默默种下安养种子,亦是他有深厚的善根因缘,能在医院里多次碰到孟宗珍善知识的弘法开导,受到法雨的滋润,所以能在临终前善根发现,断然放弃初信,合掌念佛求生净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开示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我们苦恼众生,只要能忆佛念佛,不管过去怎么样,就能如赵成章在临命终时一念投诚,蒙佛垂慈,含笑舍报。为此,敬告念佛道友应该勤念洪名,求生安养!(妙源谨记)
自知时至无病往生
我母亲原籍绍兴山江,从小家庭贫困,成家后,随父亲去宁波,住在湖西小巷,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为人善良,对贫苦的人十分同情,遇到困难的人总是尽力相助,尤其对讨饭穷人经常以饭、菜布施。
母亲生有五子二女在四十五岁那年,我父亲去世,家里事情很多,为了一心念佛,断除烦恼,她把家中经济等事都交给我大哥大嫂去管理。在1952年,母亲来杭居住,虔诚念佛一如既往,仍尽自己能力做些布施功德。那时虽已高寿,还要经常协助邻居管领小孩。1960年母亲78岁时,她忽然对我们说:“我最好在佛陀生日四月初八那天往生。”我们听了都不当一回事。在1962年,母亲80岁了,就在这年的四月初八那天,她换了一套新衫裤,吃过中饭后,将本来为她吃素专用的饭碗用开水冲洗后,交给我大哥,并开玩笑似地说:“今天是四月初八,这只饭碗还给你,免得说我不卫生。”我们听了仍不当一回事。因为那时母亲身体很好,又没有发觉有什么异样的地方。下午二时许她仍和往常一样,到邻居处代管小孩。回来后,在傍晚前,自己坐在藤椅上合掌念佛。就在这念佛声中,安详坐化,往生极乐世界了。我和爱人早在母亲信佛念佛的感召下也皈依了佛门,过去虽也听到很多由于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事例,但这次是我们亲眼看到母亲是毫无痛苦,坐在藤椅上念佛安详往生极乐世界的,更想不到,我母亲早在二年前,只是希望在四月初八佛诞生日“往生”,竟能感得佛恩加被,接引往生。发愿文中所说:“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佛与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我母亲确是如愿以偿了,因此,我相信,只要真诚念佛并如《金刚经》所教导我们的。修忍辱布施行,心不住着于世间五欲境界,临终肯定能往生极乐的。(1990年1月妙源记)
心真则事实 天乐迎行人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就是识字不多不明深奥佛理的市井小民,能够深信西方,认真念佛,随时随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临终也一定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的。邓振山老居士的往生事迹就可以作证明。
开封佛协心广师从郑州带来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邓振山老居士往生前预知时至,临终时天乐鸣空的事迹。
邓振山居士出生在1902年二月初一日,一个农民的家庭。原籍在河南开封曹门关,九岁丧亲,随婶母长大,后迁郑州。成人后,做杂活及经营化妆品百货为生。1957年正式参加工作,在郑州油漆厂当工人。
童年住开封时,他常去十方院三角庙堂听法师讲经,观看师父们诵经、绕佛、做佛事,幼少即对佛教有好感。1946年在开封河南佛学社受三皈依,请回来很多铜佛菩萨像供奉,每天礼诵功课,从未间断,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居士出身艰苦,对贫病深有体会,常随份随力,发心布施,如施送膏药,眼药等药品,解除病人痛苦。冬季施棉衣给人御寒,夏季在自己家门口路边施茶水,给路人解渴。他的乐善好施精神,受到当地人民的称扬。
76年因病退休,住在郑州佛学社院内,精进用功,拜佛念经,每到深夜二时才休息。直到往生时,还手拨念珠在念佛。
他是在1989年8月17日上午7时往生的。前一日,嘱咐家人说:“我念佛快念够了,也快走了,你们要好好地遵守佛规戒律,维护正法,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今天日夜不停给我助念。”儿女们遵从他的嘱咐,围绕在床前给他助念,奇怪的是,郑州佛学社已多年没住出家人,忽然来了九位僧人,他们是印法师、真廓师、能先师、正如师、延维师、仁悟师、宏昌师、仁群师等。这几位法师顾不上休息,也立即和当地的众居士们,一同参加助念。到天明七时,邓居士在大众念佛声中西归了。
那时,郑州佛学社院内上空,忽然有鼓乐声、梵呗音声和念佛声,此声悠扬清晰,悦耳动听。真是响彻晴空。参加助念的师父和居士们,都听到这种声音。起初,还认为谁在放录音磁带,后来,感觉到那声音是来自天空,于是,大家又激动、又赞叹,真是稀有难得,人人更一心恳切念佛。这一美妙的天乐声,持续到十点半才停止。事后大家懊悔,当时只管念佛,未能及时将它用磁带录下来。
邓振山老居士只是一个普通的佛教徒,临终却能有此瑞相,这证明佛无虚愿,只要我们平时具足信愿。至诚恳切念佛行善,肯定能得往生的。邓居士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净土行人,对此可以心领神会了。(释心广 姜佛情记90年3月)
金亦相居士往生记
金亦相居士,住上海重庆南路,是医生,在医院中工作近二十年,一九七四年退休,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六日下午六时往生,终年七十六岁。
居士早岁信佛,中年丧偶,退休后长斋念佛,经常独自在家里打佛七,每天早晨三点半起床,拜佛、念佛,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休息。晚间打坐用功,常和衣而卧。病中仍坚持礼佛,直到病重,实在不能行动了才止。经常读诵大乘经典。如《法华经》、《楞严经》、《金刚经》等,并以《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净行品》、楞严咒心等为常课。生活俭约,所有余钱,都用来印送经书,买放生物,供养三宝事业等,临终尚有余款八百余元全部用作放生。
居士从来不看小说、不看戏、不看电视,他说:“我们时间不多了,修持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看这些东西。”
居士病危时,到医院检查,验血、验大小便、量血压、及用超声波,心电图等查看,一切正常,说明身无病苦。
临终前五天,严红星居士来看望时和他说:“你的病会好的。”居士说:“我已见到阿弥陀佛,我要往生了。”临终前二天,居士对他的儿子说:“今天明天,你们服侍我,后天,不要你们服侍了。”果然第三天下午六时往生了。临终前,儿子劝他念观世音菩萨。他说:“你们希望我病愈,是你们的孝心,我只是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就在念佛声中,重念一声“阿弥陀佛”泊然而寂。寂后二十六小时,全身冷透,顶门还是温暖的。经过三十四小时,四肢柔软,屈伸自如,犹如生时,根据以上预知时至等瑞相,足证往生不虚。(据居士子智光智炯记录)
聋 彭 往 生
我在杭州一家大棉布店工作时,店中有个年纪五十多岁的勤什工。他生得一付丑陋相,眼睛略吊,嘴歪流口涎,说话口齿不清,耳朵又重听,是一个面目可憎的人。在店中做倒痰孟、扫地、搞卫生等勤什事,不被人重视,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大家都叫他“聋彭”。他老伴亦为店中单身职工洗补衣服,勉强过生活。
说亦奇怪,这“聋彭”既不识字,口齿不清,但早晨在店中四楼念起《心经》和“阿弥陀佛”圣号时,我在下面却听得非常清楚,声音洪亮,句句有力。一个不识字的人竞会背诵《心经》,平时口齿不清,念起佛来却清晰有韵,当时我只是好奇而已。
1948年春,有一天老板偶然到店中呢绒部来小坐,这个“聋彭”不知那里得到消息,也紧接着来到呢绒部,见到老板马上跪在地上恭敬叩头,口中还喃喃说着:“谢谢老板收留之恩。”第二天早上、中午都不见“聋彭”人影,直到午后他老伴来到店中告诉我们说:“聋彭”昨天回家后,这个从来腊蹋不讲卫生的人,却要到保佑坊渭泉池浴室去洗浴。还换了一套新的龙头布小衫裤,临睡前叫我今晚睡在外面小间,睡前还听他在念佛。今天天亮,我推门进去却见聋彭已死了,脸上慈祥含笑,棉被盖得很整齐……。”当时大家听后,联想到他早一天突然向老板叩头感谢,去浴室洗澡,叫老伴睡在外间,无病安详而死,好像有些预兆。有的说:“这是念佛的好处。”,也有的说:“可能心肌梗塞。”我想若因急病而死,为什么面含笑容,而没有痛苦的表情呢?因此,心中一直怀疑,后来看了《歧路指归》、《临终须知》等书,才知道这是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迹象,特为之记。(杭州妙法90年3月)
最近念佛生西纪实
宁波镇海区骆驼镇四湖村王阿堂居士,业手工缝衣工作(外号快裁缝),生下二男二女,本人从少勤俭节约,因子女不孝,觉人生多苦,开始信佛。自子女成家后,他收入的工资,都投入庵寺塑佛菩萨像作功德。他虽吃素六十年,但从不知念佛求生西方。自七十二岁起,发愿坚持早晚功课,一心念佛,要求脱离娑婆世界。早日往生西方净土。他生活简单朴素,不讲究衣、食、住、行。功课后就做缝衣工作。开始时,早晚拜佛念佛各一个钟头,逐渐增加到早晚共八个小时。他做功课的佛堂,是一问朝西破旧板屋的楼上,冬夭比别处冷,夏天比别处热。而他每天清晨三点就起床礼佛,下午四时开始做功课;八年如一日,严冬炎夏,从不间断。他虽有劳保待遇,足以维持生活,但日间仍辛勤为人缝衣。所得报酬,全数作供养佛寺和布施功德。由于视力没有退化,不戴眼镜,身体亦无病痛,所以一直工作到八十岁寿终,不曾休息一天。
去年阴历九月份,他来骆驼镇各莲友处说:“今年恐要往生,请各莲友到时替我助念!”到了十二月十二日,他的女婿来我家说:“岳父身体不舒。”我于第二天就到相距五里路的田湖村去看望他。当时他说:“现在我还不会去,去时会带信给你的。”我因为不放心,不待他通知,十五日又去看他,见他睡在床上,两手合十,拚命出声念佛,神色如常,看不出有病的样子。问他有没有痛苦?他说:“我没有病。”可是,他老妻说:已三天未进食。我那时带去佛号录音磁带,他说,现在不用放。我见他神志清楚,想暂时是不会去的,就向他告辞回家,但临行,嘱咐他女儿。万一情况有变化,必需放录音助念。同时,要立即来叫我和同道们。待我回家不久。就在十六日下午四点半,他的女婿来对我说:“岳父将要往生了。请你快些去吧。”于是,我拿了衣服随他动身。因为他是先通知别的莲友,到我处已最后一个,所以我就坐了他的自行车到他岳父家。不料这位老居士已往生了,只见满间家属都拿着香跪着念佛在送往生。当时我也跟着录音机和他们一同助念。王居士虽已气绝,但面色仍和活着时一般。据他女儿说:父亲自卧床后,除睡觉外,一直是出声念佛,念到今天下午四点钟,从没有叫过一声痛苦,至四点十五分断气。
这一晚上,我和其他两位居士,以及他的子女念佛到了下半夜二点钟后,居士的儿子、女婿将替居士洗身换衣,这时揭开盖被,大家都闻到有一股清香。居士的全身,仍是柔软微温,一些不像死了十个小时的人;送往生的都感叹得未曾有。这时我们仍大声念佛,直至衣服换好。以后轮班助念至第三天早晨去火化时为止。在火化时,有一位助念的妇女,看到有一朵白莲花从火化箱里出现。根据王居士的情况,我们只要深信佛语,切愿往生,一心念佛,精进不懈,临终是一定能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往生弥陀净土的。(镇海骆驼苏克明 1990年6月8日)
三 杂录
一心念佛 灾厄解脱
我今年70岁了,回忆在40多年前曾请杭州著名星相学者如城头巷的普天球,猫儿桥的姚祥林算过命,都说我寿限是51岁。由于我当时已阅读过战德克所作的《歧途指归》(即现在的《觉海慈航》),大有启发帮助,使我本来对人生的苦难,六道轮回无休无止,感到前途茫茫束手无策,竞找到了根本解决的妙法,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此后,就每天坚持念“十念佛”。所以对五十一岁寿限的所谓预卜,我就无所谓,并不放在心上。
解放后,一九五○年,我考入了国营大公司工作。那时工作、学习、运动都比较紧张,但我对“十念佛”仍偷偷地坚持不断,能做到“雷打不动,风吹不倒”。在1971年,也是我五十一岁那年,由于我在运动中受到障难,身体不好,心跳经常在一百次左右,痔疮又大量出血,因运动学习紧张,又不能去求医治疗,这一年的四月初三那天晚上,是我终身难忘的一个晚上。那晚,我临睡时,习惯地在床上双手合十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突然自觉心跳得非常快,像要跳出口来,胸部也感到气闷,本来宿舍的电灯光是亮着,顿时会变得黑漆一团,在我前面十多米地方鬼影幢幢跳来窜去。那时,我不知哪里来的力量,毫不恐怖畏惧,仍管自己念佛。约二分多钟后,眼前却变成全部金色晃耀,当时境相的庄严真是难以形容,此时,本来漆黑一团和乱跳乱窜的鬼影就消灭得无形无踪。在右上首又看见阿弥陀佛全身金色,右手下垂的庄严相。我却没有顶礼膜拜,仍旧合掌念佛。随着念佛声,感到心跳渐渐转慢恢复正常。当我似醒非醒时,看到自己仍是合掌,口中喃喃念着佛号,宿舍电灯仍是亮着。真是不可思议,在第二天,本来痔疮是大量出血的,这时竟不药而止,心跳亦减少到每分钟80次左右。那时,像我这样一个还没有吃素,而又没有助因,只是每天念一次十念佛的人,竟会得到佛的慈悲加被,使我这场厄难得到解脱。
在这以前,我只单纯地认为一心念佛只是死后往生极乐世界去的大愿,却不知佛的大慈大悲是无微不至,一心念佛的人在人生过程中,碰到大苦大难病灾苦厄,阿弥陀佛也会闻声感应加被,消冤解结使灾厄得到解脱。由此类推,在临终时,一心念佛,当然能承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了。真如印公大师开示:“念佛法门是万人修,万人去,万不漏一。”我现在更是深信不疑了。(杭州王介培讲90年1月)
感 应
佛说:“一切世间人们为善作恶所得的因果报应,就象影随着形一样,丝毫不会有差异的。”可是世人不信,说是虚妄的说教。孔子也有“安命”的说法。相信他的,往往加以推算,但只求福利,听到好的心生欢喜,听到灾患就心生厌恶,还以为这命是天所安排的,这是最愚痴的。要知道,死和生就象昼和夜;三世轮回就象昨天和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一样,昨日所作的事情,必然会在今天发生影响。若是所做的是完美的,就能在今天产生美好的成果。反之,也是一样。举个事例来说:比如请客,所有席间餐具菜肴,无论精粗丰俭,必须色色预备齐全,那末,临时陈列出来,就—一具足了;若是稍有欠缺,就不能说是全美的了,这是一定的道理。
人生一世,“正报”寿命的长短,“依报”家产资财、功名、贫富、贵贱的差别,一丝一毫都是前世所修定。今生所受用的,不是从外而来,都是自作自受,所以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世人以为依靠自己的智能技术,可以获得功名富贵,不知功名富贵并不是才智可以获得的,这是他前世修了善因,今世与才智会合才产生的。因此,得到了感到欢喜,那是愚迷的。
有时,我们应有的富贵功名被人所破坏,或占有了,于是深切怨恨这个人和这件事。其实,这是我们的福量本来不应有这些功名富贵的,被破坏的不是我们份内所应有的,被占有的是我们所欠他的。所以为失去而忧怨的,或者怨天尤人,以致结冤不解的,这是自己愚昧无知。
我们如果能听信佛教导我们的因果真理,那末,贫富得失,一切是可付之于前定,都是我自已所造作;穷达寿夭都是我业命所固定。今生所受用的一切,都是我前世所修得,原来不是任何人所可赐与的,也不是智力所能争取到的,即使是从才智取得到。那也是我分内所固有的。这样,又何必计较得失,而劳心苦虑,甚至对人妄积恩怨呢?
假使是一位明智的人,能够相信因果报应,就不必计较眼前的得失,只要趁今生现前所有,尽自己的力量,来种未来的福田,如世间的农民,选择良田来深耕细作,及时播种。这样,到了秋天成熟,肯定能得十,百倍的收获,这又是很明显的道理。但所种的田,有肥瘠的不同,佛说,供养佛法僧三宝为胜地,孝事父母为敬田,济贫拔苦为悲田。我竭诚希望有智的人们,不必计较以往的得失,但种未来的福田,如能节省无益过度的费用,节约身口上奢靡的化费,移种于三田之中,这不但能增长未来的福德庄严,就是在现世也能得身心安乐,成为第一福人了。
假使能种福于三田,再能留心于佛法,以念佛消妄想,以慈悲转贪嗔,以软和化强暴,以谦让折我慢;这样,才是大心菩萨的行径呢。果然能对此深信不疑,可以称为最胜勇猛丈夫了!(憨山大师《梦游集》节要现代语译意)(注:世是时间,“前世”包括前一天、前年。前百年……)
假 修 和 真 修
什么是假修?我们的色身本来是假的,为了求真,于是要修行,所以说:“以假修真”。因为能舍假,才能得真。如果处处执着假我,在假我上着相,不在真我上用功夫,这叫做假修。一切法门都是起源于心,心就是真我,离心外求,就不能相应,也叫做假修。心地法门教人打坐,便是修心,教人念佛,就是摄心;若是上座时,身坐心不坐,念佛时,口持而心不持,也叫做假修。应以“心地无非”(心里没有坏念杂念)为戒本,以“利他无我”(利人而不自以为我在做好事)为正行。真实地照这样修行的,就是行菩萨道;若是只知打坐念佛,专图自了,甚至骄诳妒嫉,动生烦恼,也是假修。
什么叫真修?在任何时间,任何处所,对一切事物,不着相,也不离相,(不爱着,不厌恶,也不远避),在上座时,身心俱坐,念佛时,心口同持;身心打成一片,且本“利他无我”的宗旨,发大慈大悲的心,起弘法利生之行,苦心婆心,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更须心行不二,始终如一,这才是真修。
环 境 和 心 境
凡夫常被环境所缚、产生烦恼苦闷、忧虑不安。他们不知向自心求解脱、求快乐、找安宁,而是从事相上去寻求转变改善,或者逃避现实。有的愚迷者,不信自心,还去求神问签诗,以求得暂时的安慰。那末,怎样向自心求解脱呢?说起来很简单,只要一翻掌之际就得了。请看下面的三则故事:
(一)
从前有一个商人和一个哲学家,同住在一幢房子内。一天夜里,狗叫声很厉害,二人同时被噪闹声所惊醒。商人火冒三丈,大发脾气,一面叫骂,一面用瓦片什物丢过去打狗,而哲学家以为狗这样狂吠,可能是被人打伤或身上有病,很是可怜它。过了一会,二人同去就寝。那商人因心恨狗仔上了火气,左右转侧睡不着觉,而哲学家则安然入梦,并无影响。
(二)
有一位绰号叫“哭婆”的老婆婆,雨时哭,晴天她也哭。一位老和尚问她:“老婆婆,你为什么不论晴雨都要哭呢?”她回答说:“因为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伞的。天气好的日子,我就想到小女儿的雨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我就想到大女儿,雨天一定不会有顾客上门。”老和尚对她说:“你应晴天时。想到大女儿的店,生意会很好,雨天时,小女儿的伞一定会有人买啊。”
从此,好哭的婆婆再也不哭了,无论晴天雨天总是笑嬉嬉的。一样事情的发生,是喜是忧,就在于你是站在那一个角度上去看“它”。
(三)
唐朝诗人李白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恒寂禅师在沉寂的房间内,很安静地坐在那里。李白就说:“禅师这里好热啊!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但大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李白深受感动,于是就作了一首诗:“众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自凉。”
看了上面的故事,环境和心境的关系,不就明白了吗?所以智者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不过,心虽然属于自己,但要掌握它,也不是件容易事,必须研究佛理,念佛修心,才能达到你所要求的目的,永远做个自在欢乐,心情舒畅的人。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