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上集)C
2014/9/5   热度:311
功夫 心地法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包卓立:孔夫子主要是讲修心行为,和显教一样。
怀师:孔夫子有大乘菩萨的功德。孔子、老子差不多都是十地以上的菩萨了,庄子也是菩萨境界。他们都是用大乘心地法门,再配合人道天道的行为来修行的。孔子对色身转化这些都不谈,孟子则谈得比较多,孟子的安那般那养气功夫是很标准的。
刚才讲到密勒日巴教甘波巴把气硬引到指尖,这些英文翻译都是有问题的,要看藏文原文。应该是教他怎么样让气发起作用。前面介绍的这些都是走拙火的路线,拙火修法也叫军荼利,是欲界天升色界天最高的修法。这个修成了,就会自然发生清净光明的境界,但这还不是佛,那只是佛的清净面,整个的佛还没有完成。按禅宗讲,你这时只能成佛,还无法「成魔」。不是说魔比佛大,而是说你只认得白的那一面,还不认得黑的那一面。没有外境诱惑的时候,你是圣人,有外境诱惑的时候,你是人性。包卓立,你看,我讲这句话的时候,有多少人在听!我这可是很负责任的话哦!
包卓立:我们前面介绍的那些大师们,都没有走心地法门的路线,所以他们都没有到达色界天?
怀师:我没有说他们没有到色界天,我只是说他们这几个人比较注重拙火修法,他们应该也配上了心地法门,只是书里没有讲而已,并不是说他们没有修心地法门,别的书里、别的地方也许讲了。
这些书留下来的都是告诉我们怎么作功夫,这就好比是我们现在写一个人的传记,讲他年轻的时候怎么苦,后来多么有学问,是博士,再后来又怎么去做事。至于当初别人是怎么教他的,写得并不仔细,不是不肯写,而是认为那些都是当然的事情,不需要写,所以没写。因此,我们研究的时候不能只看到他写的这一面。一般人看了这些传记上写的功夫这一面,就死死盯住了,以为这些功夫就是佛法,这是错误的。大乘是要利世、利众生的。关于这一点,这些传记里面没有说,其实也说了,所以师父叫他们修成以后要出来利世。关于这一点,他们说的不多,不是不肯说,而是觉得那是很自然的事。可是我们后世的人看了以后,只知道抓功夫这一面,结果那些学佛修道的人都是越学越自私,心地行为习气甚么都没有转变。所以,有很多人,功夫经验都很了不起,做人就一塌糊涂了,更别说做佛了。
至于做功夫方面,不要说安那般那、拙火这些正道,老实讲,即便你是修外道魔道,如果你有决心肯下功夫,也会有其境界。等于现在在大陆,有很多气功啊、特异功能啊等等。其实,只要你肯做,都会有一些怪现象出来,可是大家做不到,所以就认为那些是「异人」,所谓「异人」就是不同于一般常人。如果你认为特异功能这些是道,那就是观念的大错误。这个道理《楞严经》讲得很清楚了。
《楞严经》讲到,对应色受想行识五阴,有五十种魔道,不过到了识阴就不叫魔道了,叫外道。所谓外道,就是说还没有找到本心、本性,他所认识的偏在门外。比如说,一个人站在窗子外面看我们里头,你说他看清楚了吗?没有!还隔着一层玻璃呢。所以,佛在《楞严经》里骂那些缘觉声闻,说他们还不算成佛,还是外道。我们这里是借这个题目作研究,不是故意要批评他们。他们对般若见道部分统统没有提,所以我们只是拿他们介绍的这一部分作研究,不能说他们没有般若没有见道,否则就是以偏概全。就好像李居士去作生意,一分一毫都不肯让,不肯客气,人家气死了,说你们学佛怎么还这么贪呢?其实,她的心地并不是那些人想象的那样,但是,他们了解的就只是她作生意的这一面,他们的说法就落在了一面,生意这一面。这是作个比方。罗汉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向说明他已经修行向着初果的路线方向去了,不是凡夫,不是普通人,是果位。这个初果叫预流果,好像太子,将来有权力作皇帝的。所以四果有四个果向,每一个果分两个,一共是八个,所以又叫「四双八辈」,八个学位。到了大阿罗汉境界就是无学位了,那就相当高了,但是还是偏于空,所以佛在《楞严经》里讲,声闻、缘觉、罗汉还是外道,还没有看到全面,看到面孔还没有看到屁股,看到前面还没有看到背,看到白的还没有看到黑的,所以还是外道。
前面讲的这些人修道,看到「有」的一面,还没有看到「空」那一面;到过瑞士去滑雪,看到雪,但还没有看到水,不知道雪化了就是水,或者你看到水了,但还没有看到冰,那也不对。
第四章 死亡 禅病 修持
翻译:现在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一些修行人临死时的情况,在西藏,很多修行人有功夫,就表现在他们死的方式与众不同。
缩小的彩虹身
翻译:第一个故事大概发生在一九六九年,这个人死后身体由原来的正常高度,慢慢按比例缩小到几英吋,像婴儿那么小。这个现象很多重要官员都看到过,火化时人们看见的不是五彩彩虹,而是白色的光。
怀师:白色光是对的,不是七色彩虹。
翻译:火化以后发现了很多舍利子,可是当人们想把那些舍利子拣起来的时候,他们就消失了。
一世达赖喇嘛
翻译:根据官方传记的记载,第一世达赖喇嘛过世的时候是八十三岁。临死时,他进入了坛城静坐境界,他的呼吸停止了,心脏也停止跳动了。但是,这之后三十天,他一直保持静坐状态,身体没有任何其他死亡的现象。他的身体从一个老人的样子转化成了年轻人的样子,同时,他的身体放射出夺目的亮光,亮光很亮,人们几乎无法直视他的身体。
包卓立:这里的记载不是很清楚,它说达赖喇嘛的身体变年轻了,我们不知道它是指身体变小了,还是指皮肤变好了。
怀师:这里记载不清楚,应该是指身体变小了。
身体的消失和影像
翻译:有位叫大哇的修行人,他过世的时候外面有各种形状的彩虹,有方形的,也有线形的。他哥哥不相信他死了,看见他穿着衣服在打坐,可是当他哥哥抓住他的衣服的时候,发现里面是空的,只有一些头发和指甲掉在了地上。
根据记载,移喜磋嘉女佛活了两百多岁,她去世的时候整个身体空掉,只留下了鼻梁骨,指甲,牙齿,头发和体毛。这是一位叫吉尔的喇嘛。他知道自己前生曾经设陷阱,用大山石杀死过一个女巫。这个女巫这一生变成了一位公主来讨债,并准备用同样的陷阱来杀他。喇嘛虽然已经能够掌握四大的变化,可以不被石头砸死,但是他还是选择被砸死,以便了此血债。
他走进山谷的陷阱,第一块石头砸到他的腰部,他一点都没有受伤,石头上深深的印下了他腰部的印子。第二块石头压住了他整个的身体,结果他从头到脚都在石头上留下了印子。第三块石头砸在他的脚上,他接受了自己杀业的果报,死去了。
他之所以显示这些异象,也是为了教育这位女性,改变她的心,以便对她将来修行有所帮助。
师子尊者之死
翻译:师子尊者是印度的禅宗祖师。他生活的那个国家的国王非常讨厌佛教,要杀掉所有的佛教徒。国王问师子尊者:「你是否已经达到了身心的空的境界?」师子尊者回答:「是的!」国王接着问他:「你已经解脱生死了吗?」他回答:「是的!」于是国王说:「既然你已经解脱生死,那就把你的头给我吧!」说着,就用剑砍下了师子尊者的头。
剑起头落,但是,师子尊者身体里面流出的不是红色的血,而是喷出了白色的牛奶一般的东西,同时,国王的右臂马上就掉下来了,七天以后,国王就死了。
禅病--大发诗兴的憨山
怀师:很多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奇怪的身心变化和行为,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叫禅病,因为修禅而产生的一种病态。通过介绍这些情况,可以帮助大家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了解发病的原因,并知道如何处理。
翻译:憨山大师有一天有所领悟,一夜之间,写了二、三十首诗,思想无法停下来,而且不需要用心,那些诗句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憨山的文学底子本来就好,但没有好到这种地步,所以他知道这样不对了,是禅病。他想起自己以前曾认识一个和尚,那位和尚也发过禅病,思想停不了,嘴里话多,甚至嘴歪流口水,自己作不了主。他问那位和尚,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和尚告诉他:「最好能有明师、善知识打他一棒,使他知道,一切放下来就会过关了,就有进步了。」,想到这些,憨山就想办法睡觉,开始时睡不着,后来一口气睡了五天,病就好了。
怀师:当年也有人问过我,如果睡不着怎么办?我就告诉他,可以喝一点酒,让自己沉睡,睡醒了就好了。还有别的方法,这里就不讲了。
告诉你们这些经验都可惜了,你们也不是真的用功。有时候你如果用功得力了,精神会特别旺,思想不停,你怎么处理?到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知道很多方便法门了。你们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还要注意看发禅病的是男还是女,年龄有多大,教育背景如何,血压高还是低,等等。有人是血压高精神旺,有人是血压低精神旺,各个情况不同,所以学佛要「通一切法,彻万法源」,光知道一点点是不够的。
一个印度人的拙火禅病
翻译:下面介绍的是一位印度修行者的故事。他应该已经达到了某种三摩地的境界,他走的是拙火的路线,但是还没有得道。他的故事在西方很流行,因为他的一些特殊经历,很多西方人认为修行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产生很多误解。他已经结婚了,太太注意到他行为古怪,没有食欲,身体不稳定,喜欢不停的走动,尤其严重的是,他总是很焦急很沮丧。晚上睡觉的时候,他感觉脑子里有光在旋转,而且那些光还会在房间里形成一些令人恐怖的怪象。他自己以为这是由于灵火(拙火的别名)发动引起的,于是去请教另外一个修行人。那位朋友告诉他:「你的这种现象不是拙火,如果真是拙火发动的话,你应该感觉到乐感,你恐怕是有甚么灵鬼附身了。」他的另一位道友告诉他:「如果你的右脉先打开,中脉后打开,你就有可能被身体内部的热能烧死(自焚的现象)。」后来有一次静坐,他观想自己的右脉里面有一条细细的凉丝丝的柬西,后来这种感觉变得很真实,像真的一般,之后,他突然听到啪啪的声音,从此以后,他的气脉就开始改善了。他当时曾经很恐惧,觉得自己可能会死或者发疯。
包卓立:他的故事在西方很流行,所以很多西方人觉得修习拙火很危险,对拙火的功夫有误解,认为有可能死掉或者发疯。当然也有很多人跟他学,这个人写了很多书,但是里面并没有大多修道的东西,大部分是描述一些功夫和冥想的境界。 怀师:叫你们听这些,不是为了听故事,目的是要作研究,一方面利己,将来自己修行可以用;一方面利他,使人家了解,也可以帮助别人。这些东西现在在西方很流行,但是很乱,没有真正的明师指导。东西方文化初步沟通,大概也只能这样。这个人等于是在修瑜珈,但是他不懂学理,也没有得到正统的功夫训练。至于他为甚么学这个东西,学这个的目的是甚么,书上也没有交代。我平常一直跟你们讲,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佛法、道这一套东西一定要配合科学才可以。我并不是说科学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现在人类的知识智慧毕竟增加了,所以很需要配合现代科学和医学的知识,对某些现象加以了解。以后了解一个人的情况的时候,应该知道他是出家还是在家,年龄,出身环境,为甚么修持,用的是甚么法门,等等,要列一个表格,把情况都弄清楚。
根据你们刚才介绍的情况,这个人的颈椎骨以及从颈椎上来到头骨的关节有错位,内脏、胃、肝、心脏、呼吸都有问题。印度人只讲三脉七轮,所谓三脉就是左右脉和中脉。中脉是蓝色的,左脉是红色的,右脉是白中带篮,像法国国旗一样。 很多学密宗的人都是学印度这一套,觉得很稀奇,认为是不得了。我就笑他们,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已经几千年了,这些都有啊!不光这样,我们还讲五方呢!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黄。实际上,左边的这个脉是管气的,比如我们颈部的两个脉管,左边是气管,右边是食道。右边食道管切开了还可以救,如果是左边气管切了就没有救了。光的颜色与健康
怀师:另外,中国的五脉还与五脏六腑有关系。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是三焦、大小肠、胃、膀胱、胆。其实,中国五脏六腑十四经脉互相都有关联。而印度的那一套就不管这些了。当然中国道家也不懂三脉七轮,大家都是偏的,不完全。
我以前也告诉过你们,打起坐来有时候会看见不同的光色,或者不修行不打坐的人,偶然眼睛花了也会看见光色。如果看见的是红色、紫色,说明与心脏有关系;黑色的与肾脏有关系,白色与肺有关系;绿与胆有关系;青色或者紫青色与肝有关系。
比如打起坐来,如果看见黑点,就晓得是肾的关系了。另外,黑点也是灾难,说明会有点小灾难,像伤风感冒等等。如果黑色浓一点,或者大一点,说明外面有灾难,甚至可能代表死亡的前奏。如果看见红色,晓得是魔障,有障碍,也可以说是心脏这一部分有问题。也许是旁边有点发炎,心有点紧张,不见得是心脏。如果看见绿色,与阿修罗外魔有关,这个更严重了。如果是青色,肝气来了,事情会有点不大顺利,或者会有烦恼了。最好是白色,金色,清净的色。但也不一定,有时候是五色俱全,是清净吉祥的意思。你要有智慧才能判断。一般来讲,吉祥、平安、舒服、得喜乐都是对的,假设不对,就应该检查身体了。
李居士:我住院的时候,开眼闭眼看见的都是黑块,平时打坐的时候也会看见黑色,但是都很小,是黑点,开刀的时候,是很大的一块,而且还会看见绿光,我知道逃不掉那一刀了。阿如也看见病房里到处是蚊子,上千上万个蚊子,其实不是蚊子,是黑点,像蚊子一样。
怀师:你们现在还没有经验,到死亡来的时候,也是一片黑,很恐怖。你们现在这样听课都是在占便宜,我们以前学法的时候,有问题,老师才回答,哪像现在随便都可以听到。
刚才有人问到中脉的蓝色是甚么样的。其实,严格来说,应该说是青天色,不是蓝色。坐飞机在高空可以看见的那个天的颜色就是,比黑色明一点,不是亮一点,比蓝色灰一点的那种。或者,如果你到了太空,像那些载人火箭在太空看见的那个灰灰朦朦的那个颜色就是青色,那个颜色不是我们一般人看到太阳光的颜色。所以密宗里的画像都用青蓝色,尤其是药师佛。有人说,佛像应该很庄严,为甚么用像鬼一样的青蓝色?其实,青蓝色是本色,我们白天看到的亮光是太阳光通过云层,再反射到地球的,都不是真色,真色在中国字形容叫「杳杳冥冥」,像黑又不是黑,黑中还有亮光。
如果你打坐看见青光,假设没有喜乐的境界,就说明肝有问题。像上面讲的这个印度人,他观右脉,「嘭」一下,就是右边肝有问题,心脏有问题。因为脑子有些地方不通,细骨节有问题,所以脑子里有红光,头会晕。针灸对他应该有帮助。他的这些现象不能说是由于拙火发动、真气发动引起的,普通人打坐也会碰到这种境界。他身体内部有发炎,骨节也都有问题,整个五脏六腑都有问题。应该用药,或者针灸,或者推拿,没有甚么了不起的,不是甚么修道的境界。
像他这种情形,本身功德不够,智能不够,又没有明师指导,这样发展下去会有些特异功能出来的,但那是魔道。另外,他思想智慧也没有,书也读不进,智力会越来越差了。
喜乐与轻安
怀师:刚才提到修禅定会得喜乐,这是密宗的讲法。修佛法还是要多注意显教,要根据佛的经典和菩萨的经论修持,密宗的讲法都有一点着相。在显教就不用喜乐这个词了,除了禅定方面叫喜乐,真正大乘佛法用的是「轻安」两个字。一般人读到轻安两个字就很轻易的过去了,其实那是真功夫,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身体真通了以后,没有痛苦,身体会变轻巧了,自己也感觉到没有障碍了,安详了,轻了。不像我们平常都觉得粗粗重重的。
喜乐也可以说是轻安的前奏,轻安也可以说是喜乐的前奏。真正的喜乐是绝对的轻安。像我们现在病痛难过起来,身体就粗重了,平常无病无痛的时候自己以为很轻安了,其实那并不轻安。你若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有个身体本身就是障碍,所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最大的拖累就是这个身体。
元朝有一位大禅师高峰妙,徒弟向他问道,结果一进门就挨师父骂:「谁叫你拖这个死尸来的?」其实他不是骂徒弟,是叫他参究。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尸体,活着的时候会走路,会讲话,也会思想,会吵架,当然也会做事。但是,那个拖动这个身体的又是甚么东西呢?所以这里,他用禅宗法语:「谁叫你拖死尸来的?」因为,只要这个身体(尸体)在,都没有达到轻安。但是,并不是说没有身体就轻安了。不但要把身体转化成轻安,心理、心情都要轻安才行。你们看,有些人个性闷闷的,发不出来,情绪不安定。说得好听一点叫内向,其实,内向都是有问题的。
大家一想到「乐」,就想到身体快感,就想到男女交媾达到高潮最乐,其实那是很普通的。「喜」,大家以为哈哈大笑就是喜,那也是普通的喜。真的喜乐是大轻安!所以大乘经典上说,菩萨有内触妙乐,那个妙乐就不是普通快感的那个乐了。密宗很少提到这些,只是用喜乐来讲。
现在我问大家,你们想一想,你每天活着,觉得自己最粗重的是那一部分?(有人说脑,有人说肩膀)每个人都不一样。真正达到轻安喜乐,有功夫的境界,头脑永远是清醒的,像蓝天一样,万里青天无片雪。所以说,佛者觉也!这个觉性永远是清净圆满的。头顶怕冷怕热是外面触受的作用,真到了那个境界,即使是外面还怕冷怕熟,但头顶中心永远是清凉的,不是昏昏沉沉的。真得轻安的感觉是清凉的。
所以,从现代科学来讲,真正修道与脑的关系很大。需要弄清楚脑髓、间脑、皮质神经等。达到那个清净、舒服、自在的境界时,精神是昼夜常明的,不需要睡觉,永还是太阳那么光明,月亮那么清凉。这个光明并不是有相的光。像我们年轻的时候,有时盯着人家看,看人家的头,看到那些笨头笨脑的,我真想钻到他们的里面,看看怎么会有那么多垃圾。庄子有句话:「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夫子是客气话,你老兄那里头是一堆烂草啊!
但要达到这些境界太难了。过去道书上讲,初步人仙、地仙的神仙境界,可以「身轻如叶」,身体轻得像一片树叶子在虚空里飘一样,是「昼夜常明」「夜睡无梦」,甚至说是「行疾奔马」,他轻轻走路可以像马跑那么快。
所以说,生命有无比的功能,无比的价值,普通人在那里轮回千生万劫,都是白活了,都没有把生命功能发起来。拙火不过是把生命功能初步发起而已。这些都还只是讲生理、物理的这一块,还没有讲心理的呢!
包卓立:非常感谢老师!
一位日本禅师的故事
包卓立: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位日本医僧白隐禅师的经历。
翻译:修行三年以后,他觉得自己虽有所领悟但还无法解脱。于是他下决心全身心投入修持,强迫自己咬紧牙关睁开眼,以解脱饮食和睡眠。这样过了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觉得心头的火已经到了头上,肺部好像在炽热的燃烧,腿部则好像是放在冰雪里一样发冷,耳朵听到好像山谷里溪水流动的声音。他勇气消失了,时刻处于恐惧之中,腋下出汗,眼睛里充满了泪水,精神衰竭。他拜访了很多名医和名师,但都毫无益处。
包卓立:他太紧张,太努力太性急了。
翻译:后来,他找到一位长期住在山里的修道人,据说那位道人已经两百多岁了。道人的山洞很小,大概只有六平方英呎,里面甚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小矮桌,桌上放了三本书:《中庸》《老子》和《金刚经》!
找到一位明师实在是太难了,他诚心向道人请教,道人发现他真有求道之心,终于开口说话了。道人告诉他:「你太紧张太用力了,以至于失去了修持的节奏,你的这个禅病很难治疗,即使是最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你现在要全身心投入内观才能治疗你的病,就像俗话说的,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接着,道人教了他一些道家关于气脉的道理,并告诉他问题在哪里。道人作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他说:「维护身体就像治理一个国家,如果你总是往上看,不管下面,那么所有的官员都不会关心民间疾苦,国家就会衰落。修持的时候也一样,不要把一切都集中在脑子上。总的来讲,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你的头部应该感觉清凉,而你身体的下面应该感觉暖才对。」另外,道人还告诉他很多关于《孟子》、内丹等等方面的事情。
道人还告诉他:「你之所以有这些禅病是因为你心火上升引起的,如果你不把心火引导下去,甚么药都没有办法治你的病。我外表看起来似乎是属于道家的,你可能以为我教你的东西与佛家无关。其实,我教你的就是禅,等将来有一天,你见道的时候就会知道了。」
道人教他观的法门,他说:「正确的观是没有观,为而不为。观很多点是错误的,你就是因为观很多点而得了禅病,所以治疗你的病的办法就是‘无观’」。之后,道人给他讲述了很多佛家的教法。道人告诉他:「如果你把心火引到脚跟和脚底,你的胸部就会感到清凉,你就不会有算计妄想,不会受情爱的影响。这是真正的清净的观。你不要以为这样不是禅观,佛说过:‘把心放于脚底可治百病。’天台的止观经典很详细的介绍了各种病的现象和治疗办法,里面讲了十二种治病的呼吸法门。」
另外道人还叫他观想头顶有个鸭蛋大小的乳酪,乳酪慢慢融化,流到全身, 并观想身体是暖的,慢慢的,他的病就好了。
怀师:后面还有很多材料,我们没有时间讲,请大家回去自己看。
包卓立:我也曾经用过这个鸭蛋大小乳酪的方法,很有效。以后大家碰到有人有病,也可以介绍他们这种方法。
前面我们介绍了一些西方人修持的小案例以及大德们修行的经历,这一部分我们介绍了与修行有关的一些病症,我们可以介绍的就到这里了,我们有很多问题,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
第五章 唯识法相--密宗的基本理论
怀师:因为包卓立提出了佛法实际修证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做了这次的讲课研究。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介绍了现在西方人功夫境界的一些情形,也介绍了西藏修行大德们的修行经历,按说到这里可以作一个结论了。后来想到密宗修证最重要的基本学理之一是唯识法相学,因此抽出弥勒菩萨的修证法门系统,也
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法相唯识这一块,再为人家作一个补充。
上座部
释迦牟尼佛快圆寂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就分了好几派。这里所谓的派系并不是政治上的党派,而是由于个人修证的心得不同,那些彼此成就相同、比较谈得来的,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集团。政治的派系、党派是利益关系,宗教的派系最初并不是利害关系,可以说是道义上的关系。彼此成就相同,功夫也差不多的自然容易谈话,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派系。
那么,释迦牟尼佛以后分了几个派系呢?第一是上座部,都是些修行有成就的大阿罗汉。上座在后来中国禅宗也叫首座,都是佛第一流的弟子,修持学理都有心得。比如迦叶尊者,就是禅宗的祖师,得佛的心法,自然是上座里的上座。
阿难的故事
佛涅槃后,迦叶尊者马上召集大家,把佛平生所讲的佛法法要集中起来,这在佛学上叫结集,就是大家集中在一起,总结一下佛在哪月哪日,在什么地方讲了什么法。
第一次结集,他召集了有成就的大阿罗汉五百人。讲到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个很重要的人,那就是佛的堂兄弟阿难。他的长处是记忆力特别好,就像现在的录音机一般,佛在哪一天讲了什么,他统统记得,我们现在看的佛经都是他讲出来的。
迦叶尊者第一次结集的时候,不许阿难来,因为阿难当时还没有悟道。这样做并不是故意为难他,大家也都知道非等阿难不可,其实这是大师兄迦叶的教育方法。结集时,五百罗汉都进了山涧,迦叶把门关了,不许阿难进来。阿难就讲:「你们对佛讲的话都有点记忆,可是没有我全啊,我大小乘都知道!请让我进来吧!」迦叶说:「可是你没有悟道没有资格进来啊!你理论都懂,但还没有证到。现在门已经关了,你要是有神通、有本事,你就自己进来啊,我们欢迎!」这一下阿难被逼急了,赶快去打坐,七天以后,他所有的都证到了,再来叫门,迦叶说:「你进来吧」,阿难就进来了,这是第一次结集的情形。后来迦叶是禅宗第一代祖师,阿难是第二代。
一切有部
后来派系分得很多,好比说有一派叫「一切有部」,他们也是跟佛学的,了解到一切皆是有,不是空的。换句话说,空就是有。以后一切有部的发展,形成了弥勒菩萨这一派讲的法相唯识。其实一切有是讲毕竟空,真正的空。像般若讲空,其实是一切有,空也是有,所以很难讲佛法本体究竟是空还是有。讲到修持就是一切有,比如讲到五蕴解脱,色的边际是空,与空相对的边际就是色,是有。在空、有之间也是有,叫中有。究竟是空还是有?这是最高哲学的问题。「一切有部」发展到密宗,密宗的基本理论是法相唯识,讲一切有,那是法相之有,不是法性。法性是空的,起作用以后就一切都是有了。
因此,现在为大家介绍大乘法相宗,也就是密宗的根本修持原理《解深密经》里面的第六品,。这一章最重要的是讲到修奢摩他--修止和修定,以及修毗婆舍那--修观。所有佛法的宗派,不管是密宗还是显教,都是要修止观。止就包括得定,包括四禅八定,止是属于功夫方面、实证方面的。观是慧的方面,是般若。不管是显教密宗,大乘小乘,任何的修法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止观。到后来的宗喀巴大师,他最著名的著作《菩提道次第论》,就是宏扬这一方面的佛法,讲渐修次第,一步一步的修持。
《菩提道次第论》是根据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来的,菩提就是成佛之路的意思。阿底峡尊者是中国宋初一个很了不起,有成就的印度出家人。他的《菩提道炬论》应该是根据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来的,严格来讲,《瑜伽师地论》应该是根据佛说的《解深密经》来的。关于《解深密经》的第六品,这里只是给你们大概介绍一下,你们回去以后自己要仔细研究。八、九年前我刚来香港的时候,就讲过这部经,后来就没有兴趣讲下去了。这个东西和打牌、跳舞一样,要有好对象才好玩,否则很难继续下去。
弥勒菩萨的法相唯识这个系统,是根据《解深密经》《华严经》《胜鬘夫人经》这些来的,学的人要有很高的逻辑修养才行。我们中国人天性不大喜欢这种分析来分析去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喜欢大概,差不多就可以了。讲到这里,我想起一个笑话。满清灭亡后,那些王族还是喜欢摆摆架子,叫佣人去买酱油和醋,但是只给一块钱。佣人很为难:「老爷,一块钱能买什么啊?」,「想办法给我去买!」没有办法,佣人只好去店里,把那一块钱往柜台上一放:
「买醋了!」派头还是很大。虽然民国已经把清朝推翻了,老板还是给了一点面子,把一块收了,给他装一点醋。「哎,错了!我要的是酱油!」老板只好把醋倒出来,给他换成酱油,所以他一块钱酱油买了,醋也买了。中国人酱油、醋是不分的,反正酱油、醋差不多,都是黑黑的。中国人作学问也是这样,不喜欢分析来分析去的学问,所以学习唯识法相就很难了。
《解深密经》说什么
《解深密经》分八品,所谓「品」就是「篇」的意思。第一篇是,解释佛为甚么讲解这本经,这部分很短。第二是 。佛学有个名词叫「性宗」,讲般若的,性宗讲空,毕竟空,一空空到底,甚至最后成佛也是空,由空才能成佛。讲到一切有的话,就讲到了法相唯识,讲胜义有,一切皆是有,就连空也是有。这里为什么叫「胜义有」而不照普通那样就叫「有」呢?因为一讲有,人们就容易把它和现实世俗上的观念混淆了,以为我有钱,有太太,有儿子的有与那个有是一样的,那就错了。所谓胜义有是指最高最高那个本体的空。所谓空,是显教最高的理论,你的确可以证到空,可以成佛,的确有那么个东西你可以证到,那个空就是有,是「胜义」。胜义就是最高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有的,不是空的。般若讲空是破除世俗一切执着的那个有,所以是不得已才给他讲空。等你真正证到空性成佛了,是有个东西成佛,那个东西不是物质的,不像物质一样的有,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所以叫胜义有。佛法的道理就是讲「毕竟空」「胜义有」。
能即生成佛吗
自从佛涅槃后,毕竟空与胜义有的争论持续了两千多年,现在还在争。主张胜义有研究唯识法相的人,根本不相信即生可以成佛,他们认为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性宗的人讲理论,当然可以这一生就成佛,可以马上明心见性,立地成佛。
像我年轻的时候,听到要三大阿僧祗劫,要数不清那么多辈子才能成就,我就说这么没有希望,我不干了,不学了。后来学禅宗,属于性宗这一方面,讲直指人心,立地成佛,这可以干。有人问我:「依教理,不是要三大阿僧祗劫才行吗?怎么这一生就会成就?」我就说:「佛修了三大阿僧祗劫,最后那一天在菩
提树下成佛,对不对?」
那人说:「是啊!那是佛最后生,三大阿僧祗劫修完了,到最后生。」我说:「那好,你怎么晓得我不是最后生呢?」他们只好说:「你这个人,真是没有办法!」
我告诉他们:「我看你们才是真没有办法!」这是讲到胜义有、毕竟空顺便讲到的。本经的第二篇就是讲胜义谛相(现象),讲胜义有、一切有,成佛也的确是有佛可成。
这本经的第三品是,介绍心意识起作用的现象,这篇最后有一个偈子很重要,我以前讲解过的: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第四品是,讲的是一切法界的现象是怎么生起的,大概介绍了唯识的三个要点:依他起,徧计所执,以及圆成实相。我们的心理状况,从前生到将来,包括入胎变胎儿等等一切都是依他起。我们的心是本来空的,现象都是外界所引起的。见到一个影象,我们的根根就栽进去了,等影像一起来,我们就会把它抓得牢牢的。如果能够对境心不起,不依他起,把自己的固执成见放掉,圆满清净的自性就会现前了。
第五品是,一切法无自性。比如说这个茶杯是一切法,佛说它无自性,我们听了会觉得莫名其妙,茶杯不是可以装水装酒,它不是有茶杯自己的性能吗?佛说茶杯以及一切东西都无自性,因为他们本来是没有的,只因为因缘凑合,人的力量或者其它的力量才造就成了这个东西,它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所以没有自己独立、单独、自在的东西,所以叫做无自性。换句话说,一切法、一切相、一切作用都无自性,都可以破掉。只有最后那个东西,万有总体的那个东西,那个就叫做佛如来。所以诸法无自性,痛苦、快乐、功夫,一切无自性,没有一个单独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
佛法的重点
第六品是,我们稍微讲仔细一点,瑜伽的意思很难懂,大概就是相应的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一种交感、互相感应的作用。禅定、打坐、作功夫都属于瑜伽,这一品就是专门讲止与观。四十五页起: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摩诃萨」就是大菩萨,「慈氏」就是弥勒菩萨,又称慈氏菩萨。观世音是大悲菩萨,弥勒是大慈菩萨,也叫大慈氏。奢摩他是「修止」,毗钵舍那是「修观」。这位叫弥勒的菩萨向佛请问:佛啊!请问您,这些大菩萨们修大乘的法门,修止观,是依据什么?住在什么境界啊?弥勒菩萨首先问的这个问题,是修行成佛的中心问题。他用「何住」而不用「定」字,就是说,他想知道修行的立足点是哪个方法,应该从哪里开始。所有佛法修持归纳起来就是止观两个字,修止是修定,修观就是修慧。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就告诉弥勒菩萨说:孩子啊,你应该知道,大乘菩萨一切法皆是方便假立的,包括念佛、准提法、参禅、密宗,等等,百千法门都是假设的。按现在话说,佛法都是假的。
为甚么说假安立呢?因为本体本来是空的,一切万有现象就像《金刚经》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所有作为和修法都是梦幻泡影,是真空的,妙有也是假有,所以叫做假安立。
即然念佛、准提法、参禅、四禅八定、神通、成佛放光等等都是假安立,那么佛法的重点在那里呢?佛法的重点在于不舍离一个目标,那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证得本体,明心见性。只有这个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方法都是假安立。所以佛告诉弥勒菩萨这个原则,要修一切法,但不要被一切法困住;也就是要法无我,要以三藐三菩提为依,要根据这个道理、这个原则修行,要在这个愿力上面安住,发起坚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愿心,才是大乘的止观定慧。
四种所缘修法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四种所缘境事: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者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者事边际所缘境事;四者所作成办所缘境事。于此四中:几是奢摩他所缘境事?几是毗钵舍那所缘境事?几是俱所缘境事?接着弥勒菩萨又问:我平常跟你那么久,听你说分析归纳起来有四种修行的方法。这时弥勒菩萨是直接向佛发问了。这里先解释一下「所缘境事」的意思。「境」就是境界。缘是心挂在那里,抓住一个东西的意思。好像我们一般人想要心定,我们一定要抓住一个东西才能定,这个抓的东西是假立的。下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四种修行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意思是有分别心,有思想的,以这个分别思想为所缘来修行。比如说禅宗参话头,念佛的是谁?能讲话的是谁?身体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些都是从思想来的。再比如密宗讲的阎曼德迦,也就是文殊菩萨大威德金刚,有三个牛头、两个角、三十六只脚、十八只手,每只手部拿着东西,每只脚也都踩着东西,前面还挂了很多珍珠玛瑙宝石之类。这些都是有分别影像。再比如说修气脉,甚么打通任督二脉,打通中脉,这也都是有分别影像。有分别影像的修法有很多,这里是讲总的,没有详细分析。
第二种是「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意思是甚么心都不用,都放下。有人还有感觉,哎呀,我腿痛,我这里气动了,我的手有感觉,这都是因为你念动了,都还是有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是一切不起分别,但也不是无想定。
第三是「事边际所缘境事」。不一定打起坐来才算修道。你每天做人是追寻事,做布施、做好事、做福利事业都是追寻事,做功夫也是追寻事。一切事到最后都是空的,在事情上磨练自己,做事时心中随时都还在修行,这叫「事边际所缘境事」,是菩萨境界。菩萨大慈大悲是真慈悲,我们一般人的慈悲是假慈悲,事没有到边际。
第四是「所作成办所缘境事」,这就很高了,这时你的心念功夫到了,你念头想到甚么就成功甚么,是佛的境界,佛的所缘境界。
包卓立:事边际与所作成办的境界有甚么不同呢?
怀师:当然不同。像这种最后成果的境界,这本经后面都有讨论。像这种经典,我大概不会给你们讲下去,太辛苦了,这都是给菩萨境界讲的,我们大家都还没有到菩萨境界,很难听懂。
关于成果的境界其实我以前也讲过,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圆觉经略说》,这本书现在外面很流行,其中就有一部分是佛讲给菩萨们听的。这里为大家简单提一下,总结来讲,就是把禅那、修止、修观这三个原则转来转去,有二十五个法叫二十五轮。可以先修禅,后修止,再修观;也可以先修止,中修禅,后修观;也可以先修观,中修禅,后修止,等等。《圆觉经略说》上详细说明都解释了。
这二十五轮不是呆定的,是旋转的,等于这个圆桌一样,是圆的,从哪一面都可以到达。《圆觉经》的二十五轮与《楞严经》中讲的二十五位菩萨圆通不同,《楞.严经》中是一个菩萨讲一个法门,《圆觉经》是给大家讲三个大原则,应用如何要看个人的情况,所以很难懂,其实这都是密宗的方法。现在我们再回到原文。
弥勒菩萨的问题很厉害,他说:这四种修行方法中,哪几个是修止(奢摩他),属于止定的境界?哪几个是属于观的毗钵舍那的所缘境?又有哪几个是止观一起来的?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所缘境事,谓无分别影 像;一是毗钵舍那所缘境事,谓有分别影像;二是俱所缘境事,谓事边际、所作成办。真要得止的时候,心中没有思想杂念,意识心不起分别作用。有分别影像则属于观,毗钵舍那有观察、省察、反省的意思。所以真得定的时候,必定是无分别意识,一念不生,清净圆明,但同时又都知道。
前面讲的四种方法中,一个是讲止,一个讲观,后面的事边际所缘境事和所作成办所缘境事,是俱所缘境事,有止也有观,止里头有观,观里头有止,止观同时具有。等于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要做事,有的同学要研究经济学,有的同学要做生意办公,这就要求你心很定,也就是说要有止。同时还要求你能运用智慧分析事情,要有观,所以修行与做事的原则很像。修止的时候就要万缘放下,修观的时候就要研究透彻。
再比如说修准提法,开始叫你修生起次第,先定下来,把地水火风观起来,观到菩萨境界,准提菩萨心月轮中,这是有分别影像。最后到圆满次第,随时无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才是真正的止,才是定,有分别影像属于观。等你修成功了,身心都会起变化,是事边际所缘影事。最后你大彻大悟成佛是所作成办的所缘境事。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依是四种奢摩他、毗钵舍那所缘境事,能求奢摩他?能善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如我为诸菩萨所说法假安立:所谓契经、应诵、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菩萨于此善听、善受,弥勒菩萨接着又问:怎么样能够得定得止呢?又怎么样才能善于观慧呢?
注意,这里讲得止的时候用的是「求奢摩他」,讲观的时候用的是「善毗钵舍那」,一个是求,一个是善,用的都很准确。
佛回答弥勒说,我带领众菩萨,讲了几十年的佛法,但所有的佛经都不是真正佛法,都是教育法而已。我对一年级讲的是这个,对二年级讲的是那个,对博士班讲的又是一个,你不要死死认为那就是佛法,三藏(经律论)十二部都是假安立,但也都是真的。一切大菩萨对这些所有经典的道理都「善听」,听懂了,就「善受」,接受了。不仅仅是听进去了,而是都接受了。
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这三点很重要,学佛就是要「言善通利」,对每一句佛经文字都明白:另外还要「意善寻思」,要在思想里头研究了又研究。这还不够,还要在见地上能达到那个境界,要「见善通达」。即于如是善思惟法,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
这里讲到禅定了,禅定是从梵文翻过来的中文,它真正的意义就是善思惟。这里是说在没有外缘干扰的地方,自己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果被杂念或者感情、思想岔乱了,就不是内心相续了。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这个才是大乘的定,不是守住某一点小法,而是在道理上定。长久的安住在这个境界上,你慢慢就会有身轻安、心轻安的变化,这一点很重要。你们大家讲修气修脉,甚么任督脉通了,气可以转了,那我问你,你气脉转到甚么时候为止呢?你又何必在那里转气脉呢?去买张公园的票,坐穿山车就好了,那是佛法吗?修气修脉不是结果,修气修脉是因,轻安才是果。
这里说,你有了正思惟,得了定,身体就可以得轻安了,就无病无恼,健康长寿了。我们身体不舒服,那是身不轻啊!不仅如此,得定后心也可以轻安了,心中没有痛苦烦恼,没有悲伤,也没有甚么放不开的。这时,即便思想妄念来了,
那个妄念情绪黏不上你,都飘过去了,不是你去空它。这才叫奢摩他,叫得止得定。如果你还生气还难过,那是因为你被困住了,那不是轻安,是粗重。如是菩萨能求奢摩他。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得了轻安还不是究竟哦!得了身心轻安只是说明你学佛有了拐杖,有了倚杖,等于作生意有了本钱的意思。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胜解,舍离心相。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徧寻思,周徧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毗钵舍那。如是菩萨能善毗钵舍那。依据于正思惟和内心得定的三摩地的境界,观察自己,把心空掉、舍掉。
这时不能说没有思想,还有一个影像在哦。「善思惟法内三摩地」不是讲身体,而是讲你内心的那个境界。「观察胜解」,仔细的观察,更求进步。所谓胜解是不用心意识,不用思想,一切都是自然的,舍离心相,不用心了。到了这个空的境界还会有岔路有偏见哦!所以还要「正思择」,还要静静的思考、选择,「最极思择」就是到了极点的思择。还要「周徧寻思」,到处找啊,找清楚。还要「周徧伺察」。寻思与伺察的意思差不多,但是不同。寻思就好像拿着手电筒在黑暗里找东西,伺察就好像等在那里看住,像猫看住老鼠一样,老鼠连跑都不敢跑。这时,身上快感起来了,智慧也打开了,见地也懂了,也能观察得很清楚了,这才叫毗钵舍那修观。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缘心为境,内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轻安所有作意,当名何等?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是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弥勒菩萨接着问:那些初学菩萨们,在内心上用功夫,还是正思惟,可是他还没有在身体上求证到轻安。心也没有得到轻安,这又叫做甚么呢?佛回答说:这个还不算是定,但也不错了,算是往求定的路上走了。
世尊!若诸菩萨、乃至未得身心轻安,于如所思,所有诸法内三摩地所缘影像,作意思惟,如是作意,当名何等?善男子!非毗钵舍那作意,是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弥勒菩萨接着问:有些人身心未得轻安,可是他在用思想,在观察内在作功夫,这个叫甚么呢?佛说:这个不算是正修观,但算是向修观的这条路上走了。
这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很仔细,很逻辑,但是有点罗嗦。如果是鸠摩罗什翻译,那就不同了。下面还有很多,你们自己回去研究。接着我们看本经的第五十五页,第二行起。
七种真如
尽所有性者:谓诸杂染清净法中,所有一切品别边际,是名此中 尽所有性。如五数蕴、六数内处、六数外处,如是一切。如所有性者:谓即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
佛告诉弥勒菩萨,我们现在是「杂染清净法中」,我们凡夫的内心是杂的,污染的,不干净的。但是我们凡夫心中就没有干净的一面吗?其实也是有的,我们本来就是佛嘛!要「尽所有性」,就是要把道理都通透了,比如五蕴是甚么,六根六尘是甚么等等。要「如所有性」,就是要合于本体道理,所以唯识建立了真如,也就是本性的意思。阿赖耶识转成佛的境界叫真如,一共有七种真如。
真如是佛学的名称,就是佛,如来藏,在禅宗也叫明心见性的那个本性、本体。所以佛法是真正破除迷信的,没有佛也没有菩萨,那个东西叫真如,其实真如也是假立。真如这个词,佛学翻译的真是很高明,把真如反过来就是如真,好像有那么个真东西一样,其实并没有个东西,而是空的。「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一切万法都是真如起的作用,都是真如本体的功能。
此复七种:一者流转真如,谓一切行无先后性。二者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我性。三者了别真如,谓一切行惟是识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五者邪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集圣谛。六者清净真如,谓我所说诸灭圣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道圣谛。
我现在把秘密都给你们讲开了。甚么叫「流转真如」呢?一切生命生了死,死了生,或者轮回六道,造了业下地狱,变畜牲,然后修行又跳出地狱畜牲道,重新变人,或者升天。这个过程就像这个转盘一样,一直在那里转动、流转,这就是流转真如。一切的行为没有先后,自性轮回就像这个圆盘一样,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是圆满的。一切众生的生命就在流转之中,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但那个能生死的是真如本性的功能,叫流转真如。
第二是「相真如」。一切佛法,一切现象始终无我,像我们这个人的肉体,你说是我吗?不是我,它会老会死,会变掉;脑筋是我吗?思想是我吗?都不是我。「补特伽罗无我性」,就是人无我。最后法也无我,也没有个佛可成,也没有个众生可度,一切法皆是空的,这是「相真如」,现象的真如。
第三是「了别真如」。本体是空的,但是它甚么都知道,甚么都能了别。之所以能够知道是心识起的作用。这三种真如最重要。
第四是「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这里其实是讲教育方法了,等于叫你们出家、受戒、修四禅八定,证得阿罗汉果,叫菩萨修布施持戒等六度万行。
第五是「邪行真如」。好比说刚才有同学报告说,在西安有人念准提咒,说灵得很,多少年的病,一念咒子就没有了。那些人就抓住这个了,这就叫苦集灭道,集苦为乐。但是念咒有没有这个作用呢?有!但这是邪行真如,偏了、歪了。邪就是歪了,但还是在这盘子里头,不过摆歪了而已,还是真如,是邪门真如。
第六是「清净真如」。就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苦集灭道的灭谛。
第七是「正行真如」。就是证道。
当知此中:由流转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
一切有情众生都在流转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当中,所以,上至天人、帝王,下至凡夫、地狱,没有一个人逃得过这个范围,所以一切众生平等。
由相真如、了别真如故,一切诸法平等平等。
相真如讲补特伽罗无我,法无我,直到自己晓得一切无我,一切都放下了,还有甚么呢?了别真如讲自己有个智慧,自然清楚的。一切诸法平等,你就晓得一切法皆是空。
由清净真如故,一切声闻菩提、独觉菩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灭了,那么就得道成功了。一切小乘罗汉、独觉、大乘菩萨都要知道清净真如平等平等,最后都归于成佛成道。
由正行真如故,听闻正法,缘总境界、胜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摄受慧,平等平等。
修正行真如,万缘放下,当下即是,不要想别的,就是正行真如。这一篇要好好研究,大乘佛法的定慧都在里面了。
附录
说明
讲课期间,根据平常的习惯,课余我们还经常就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继续请教怀师,有时包卓立同学甚至还用他半生不熟的中国话,直接与老师沟通,说出几个关键词,用身体做一个动作,然后问老师:「是不是这样?」「是不是这个意思?」有时候,我们旁边的人不是很明白他在说甚么,但老师会笑着告诉他对或者不对。那种情形也真是十分的有趣,当然,这种沟通方式也可能导致了一些理解上的偏差。
老师课余的开示只是点到为止,没有长篇系统的论述,而且也没有录音。我们根据这些课余开示,以及我们自己平时修持的心得,就上下册分别整理出两篇
附录,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裨益。文字内容多是拾老师牙慧,并非完全自己的发明。但如有不准确的地方,咎在我等,敬请各位先进不吝赐正为感。
包卓立
赵海英(佩瑜)
二00 三年九月四日晚于北京
普通人修持案例小结
首先需要给大家交代的是,一般人以为这些就是拙火发动的现象,其实,这些人都还没有达到真正修气的阶段,更枉谈修脉、修拙火。这些现象都不是真正的三摩地境界,大部分都是身心稍微宁静以后,风大在经脉中移动所自然产生的现象。真正气脉成就的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会感到充实、温暖、祥和,远超过性交的快感。要想达到这种成就,你需要经常静坐,不放纵欲望,积累功德。
第二,如何看待这些身心转化的现象呢?我们特别向大家推荐怀师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这本书是修行者必备的参考书,对静坐的原则有详细的说明,前面案例中讲的每一种情况,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和解释。举例来说,案例二、三、四、六、七、九、十一、十二都提到,左脚拇指会有疼痛、肿胀或抽筋的感觉。我们生命的能量与腿脚密切相关。比如说,婴儿躺在襁褓里,他随时都在玩自己的双腿,慢慢长大了,开始到处爬,甚至到处跑,一刻也不愿意停,那是因为生命的能量和气机很充实,他们有使不完的劲。但年纪大了就不同了,人老首先就是从腿开始,腿没有力量了,走不动了。通过静坐,可以打通腿部气脉,让你更健康长寿。腿内侧一直到脚指头的气脉最难打通,一些重要的气脉末梢就在脚指头部位。仅仅是打通腿的气脉这一点,就需要整整一章,甚至整整一本书来说明。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指出:「人的根源在于头顶,头顶以上的虚空,就好比是植物的大地,而人的双腿双足,等于是植物枝叶的颠末。修习静坐作工夫,如果气机没有到达两腿双足而畅通四肢的神经末稍,等于一株枝叶枯落的枯木,虽然干身尚未腐朽,那也只是‘不亡以待尽’而已,毕竟未能恢复生机。」初学静坐者,很容易感觉气在脚拇指和大腿内侧间移动,「(这种现象,)实在是气机开始发生了反应的作用。因为气机在筋脉血管肌肉之间,不能畅通流行,所以有了胀痛麻木的反应感觉。换言之,这便证明了在生理上阴蹻、阳蹻的气脉上,已经有了后天的障碍。反过来讲,当腿麻到不能过份忍受时,只须轻松的放开两腿,慢慢地让它自然舒畅之后,便会感觉到由于经过这一段短暂时间的压迫,而换得新奇的舒服和快感。事实上,当静坐功夫到达某种适当的阶段时,无论盘腿或不盘腿,这种新奇而舒服的快感,是长期永恒地存在。此时,虽然长期盘腿而坐,不但没有妨碍,这种舒服和快感,反而愈来愈盛。」(《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第八十六页)。
佛在几千年前就指出了脚对修行的重要性,譬如在不净观及白骨观中,都叫大家从左脚大拇指开始观起。长生不老的仙人修法也强调要做到气通足底,道家则说「至人之恩以踵」(《庄子》)。所以说脚、脚拇指很重要。因为脚拇指与脑有关, 左脚大拇指对应的是右脑。现在流行的足反射疗法,也间接证明了脚拇指与脑的关系,尤其是与脑下垂体和松果腺的联系。这些案例之所以常常提到左边身体的反应,是因为左边对应的是气,右边对应的是血,气比血更容易转化,静坐初期的反应多是从左边开始。前面案例中,很多人提到脚大拇指,印证了佛说的话。所以,修行是大科学,需要大智慧,绝对不是迷信。密宗认为身体有二十四个主脉,分为三组,每组八个。每个主脉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小脉,全身一共七十二个小脉。每个小脉又可以细分为一千个微细脉,因此全身有七万二千个微细脉。印度教说有三十五万个微细脉,等等。这些数字没有关系,重点是说明,身体内有很多微细的能量通道,就像无数的遍布全身的神经网与微细血管一样。
第三,案例中经常提到刺麻、刺痛等触受感觉,其实,静坐的触受感觉很多,如酸、痛、胀、麻、痒、耳鸣、耳塞、冷、热、抽搐、痉挛等,这些都是身心初步宁静时身体四大自然的反应。静坐时的身心变化现象,还与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性情、职业等有关系,要想了解一个人静坐的现象及对治法门,需要像中医看病一样,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譬如,如果身体内湿气太重,则静坐时容易出汗、产生热感;如果身体太寒,静坐时会感觉有「冷气」往外冒。了解道家、佛家的气脉理论,及地水火风四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修行时的一些身心现象。
第四,一般来讲,长期静坐的人身体比较敏感,对外在环境如风、温度、湿度、气味、天气,以及疾病和旁边的人等,反应比较敏锐。所以,当他们身体有问题时,很快就会知道,可以及时治疗。一般人生病了自己都不知道,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身体内日积月累,甚至会变成严重的疾病,如风湿病、癌症等。所以当他们发现问题时,一般都已经太晚了,无法用改变生活方式或食物治疗等方法保养身体,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
千万应该注意的是,静坐时身体不适的感觉,都是因为早已有病根在内,静坐时气脉通不过,所以有堵塞、疼痛、麻胀等感受,因此静坐可以帮你及早发现身体的病症,而不是因为静坐而导致这些病症。如果坚持静坐,可以促使内在体能发生自我治疗的功效,如果持之以恒,再配合药物的治疗,必然可以使自己恢复绝对的健康。所以,自古修道者,都必须对医理有所了解。
案例中的这些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病态,其实,世界上没有真正健康的人,只有佛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在道家也叫真人。通过静坐,你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毛病,而且是在发病以前,在病患潜伏期时就可以发现,比什么X 光啊、核磁共振啊还灵光。同时,静坐也可以帮助你身体自我治疗。在中国道家,我们平时吃的中药啊等等叫外丹,通过静坐而自己产生治疗效果,叫内丹,程度高的叫天丹。当然,很多情况下,修炼内丹也需要外丹的配合,需要用外丹调理身体。且不说修行,如果你每天都能花点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把那些杂乱的念头空一空,身心真正休息,将对身体利益无穷,是最好的「补药」。以后的科学会证明这一点的。
气脉打通时,会有很痛的感觉。譬如说,心脉轮打开时,你甚至会有心脏病发作的感觉。禅宗二祖神光(慧可)气通头骨时,他以为自己要死了,因为头骨实在是痛得很厉害。这些大师生活在古代,吃的都是自然的食物,也没有化学、杀虫剂、食品添加剂的污染,但他们的身体仍然有很多的堵塞和毒素,需要精进修持才能排出去。现代人更是如此。很多「新时代人类」(NEW AGE )用意识力量强行导引,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真正的法门是空,把身体都空掉,自然身体的气脉会充满起来,力量会越来越大,直到打通气脉,将毒素排出体外。
西藏密宗案例小结
第一,饮食与修行。以中国文化来讲,食物就是药,所以适当的饮食对修行非常重要。现代社会一般人都是营养过剩,因此妄念、欲念特别多,修行更加困难。寺院里要求出家人过午不食,就是为了减少性欲和过多的妄念。寺院里还要求大家清晨三点到五点就开始作早课,因为这段时间属阴,特别容易梦遗,这样做可以帮助出家人避免漏精。所以修行的很多做法和要求都是很科学的,不是随意制定出来的。
辟谷、断食是很重要的修行法门,但大家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方法,不能随便断食,不要因饥饿而伤害了身体。从前面的材料可以看出,移喜磋嘉几年时间没有吃食物,而是以草药矿物精华及服气为生,这就是道家讲的辟谷。密勒日巴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之所以可以辟谷,以气为食,因为他们修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已经有了很高的三摩地境界。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因为身体四大还没有完全转化。
虽然断食是重要的修持法门,但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有营养的食物。像释迦牟尼佛,只有在吃了牧羊女供养的乳酪,恢复了体力后才能悟道。密勒日巴也肯定需要有营养的食物,他遵照师父锦囊里的指示,吃了有营养的食物,身体恢复体力后,才有了那些神通和证悟。但他太久没有食物了,身体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种情况,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密勒日巴吃了妹妹带来的食物,心中妄念增加、感到迷惑,这是因为食物使得气上升到大脑的缘故。仅仅是饮食一事,就有这么多的学问,所以修行要有智慧,要知时知量。
第二,苦行与魔障。前面介绍的三位西藏密宗祖师,都经历了很多的苦行与魔障的考验,有时甚至是死的考验。像移喜磋嘉,她修行的过程中有六七次要死的经历,但真正的修行人,为了求道,可以生死与之。所以修行需要大智大勇。就像禅宗讲的,若要人不死,先要死个人。
那么,大乘路线也会经历很多困苦吗?大乘的困苦更大,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大乘修行的魔障更大,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开眼闭眼都有魔障。在家里有魔障,到了工作的地方也有魔障,那些让你烦恼的事情和人都是你的魔障。
真正修行,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魔障,这些魔障都是来测验你的。你越是修持有进步的时候,越可能遇到各种魔障,譬如你静坐刚刚宁静一点,突然电话响了,或者身体病了,或者生意赔钱了,工作遇到困难了,性欲控制不了了等等。而这里介绍的移喜磋嘉、密勒日巴的苦行多是身体的痛苦,不过这也是很难的,现代人根本做不到。重点是大家不要被这些花花现象迷惑住了,要有般若智慧,要透过这些觉了本心,觉了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心,真正解脱。
如何运用方便法门处理这些魔境,反映了一个人智慧的高低。根据圣经的记载,有个女人被指责犯了通奸罪,一群人把她带到耶稣面前,问该如何处置她,并说:「根据摩西约法,这个女人应该被石头砸死。」如果耶稣回答说「是」,这个女人会被杀死,人们也会指责耶稣博爱的教导很虚伪;相反,暴徒就会指责耶稣违背了摩西的约法。面对这个难题,耶稣在地上列出了人类的原罪,并说,「请那些没有这些罪业的人掷第一块石头。」没有人符合这个条件,于是人群就散去了。谁能说这不是智慧的方便法门呢?
第三,性与修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自认没有资格讨论这个课题,只是想借此机会补充一点资料。
对修行人来说,守戒非常重要。佛在《楞严经》中告诉我们,不断YIN欲而想得定,无异煮沙成饭,是绝不可能的。憨山大师没有动过欲念,所以他功夫进步很快。移喜磋嘉也没有动过欲念,她知道,如果漏失明点,就会成就杀不变光佛之业,而将投生至金刚地狱;她有不被色欲染污的喜乐,有脱去心意造作的三摩地;她没有昏沈,时刻融于觉性之流;所以她才有资格修持双修法门。性与健康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西方,很多运动员在大赛前,都会尽量避免多行欲事,但是一般科学家会嘲笑他们迷信。到目前为止,西方医学还无法证明,是否常常漏精的人更容易得病,甚至容易早亡。但根据中国传统医学道理,过份纵欲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在这方面,西医与中国和印度医学分歧很大。
那么禁欲是否就健康呢?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那些年老的和尚、尼姑、修女,以及任何实行禁欲主义的宗教人士,他们很多人身心紧张僵硬,气色很难看,身体问题很多。他们只是守住了戒律的形式,但他们没有真正达到清净的定境。只有达到清净的定境,才是真正的守戒,才能炼精化气,软化自己的身体和性情。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宗教,不管你走的是什么修行路线,练习清净的禅定都是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据记载,印度教大师拉摩克利斯那(RAMAKRISHNA )有很多的三摩地境界,也很少漏精,但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于喉癌。这说明他还没有打通任脉,任脉打通的人,喉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更正喉轮打通的人,就能够掌握生死了。从拉摩克利斯那的例子可以看出,简单的禁欲也可能对身体有害,硬性的忍精不放是不健康的,重点是你要能够炼精化气。前面怀师讲过,性欲发动的时候,其实就是拙火在动,道家讲的炼精化气就是通过拙火化的。修持拙火有一个难关,在拙火发动以前,修持会使身体变得更健康,精气神更充满,性欲会比平常人更强烈,如果不能炼精化气,在性交中把精气神都消耗掉了,就永远也无法达到拙火的境界。这个关口很难过,很多人到了这个关头是屡战屡败,浪费了前期功夫的积累。这时性欲的增强,说明生命力更强了,如果不配合性欲的观念,一念清净,空掉身体的感受,功夫就能更上一步。性欲发动,一方面是心理的原因,一方面也是身体生理的原因,说明身体有阻塞,不通畅。从生理的角度来讲,性欲强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精力旺盛、身体很好的人,一种是身体弱但阻塞严重的人。性欲这种不通畅的压力,要么通过性交泄掉,要么通过修持化掉,总之,它要找到一个出路。身体绝对健康的人,精气神真正充满了,身体通畅了,反而没有性欲的压迫了,正如道家讲的,「精满不思YIN,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就像前面提到的,其实这种境界的快感比男女交媾的快感要高多了。
第四,密宗与禅宗的流弊。印度与西藏特别注重转化色身的修法,比较容易着相。达摩祖师初来中士的时候,就知道中土有大乘气象,所以他介绍了禅宗。
当时,中国有道家、儒家、小乘佛法等等各宗各派,但禅宗从来就不强调身体触受、功夫等外在现象,以免大家太着相,而忘记了本心。正所谓心外求法即是外道。禅宗法门走的是般若智慧的路线,是直取无上菩提,根本不在这些路边小景上下工夫。但即心是佛也有其流弊,变成了口头禅。不是即心是佛不对,而是众生智慧不到,所以产生了流弊。
其实禅宗真正的中心,是达摩所提出来的行入,一般人都把那些应机教法如拈花微笑、棒喝饼茶当成了禅。其实即使是禅宗,开始修持也要从小乘修起,小乘都没有修成,还谈什么大乘呢?如鸠摩罗什大师,他修持所走的路线,还是小乘禅观的法门,也就是十念当中,念身的白骨观,或不净观这一类法门(《如何修证佛法》第一百七十页)。禅宗六祖慧能,闻《金刚经》悟道,但仍然要悟后起修,到现在他的肉身还完好无损。所以禅宗真正成就的,色身也会成就的。
禅宗天王道悟大师的故事最能说明禅宗与密宗的不同特点。据记载,这位禅宗祖师很有「架子」,他整天打坐,县老爷来访他也不理,县长被惹恼了,叫人把他扔到河里,结果河里浮出一座莲花,他就坐在莲花上面,因此感化了这位县长,成为他的皈依徒弟。后来,天王道悟生病躺在床上,疼的哎哟哎哟叫,旁边服侍的徒弟说,师父,您叫轻点好不好?您是悟了道的大和尚,议人听见,多丢脸啊!您当年的威风哪里去了?
天王道悟一听不再叫了,说:「哦!不对呀?我痛得叫哎哟哎哟里,有个不痛的,你们知道吗?」徒弟都说不知道。你看,禅宗就是这样教育人的,叫你找到那个不痛的。但他也有功夫,能空能有,不是纸上谈兵。 历史上的西藏大德,也不全是偏重色身转化。下面我们再为大家介绍一位女成就者:玛吉瑙准,她就是走的般若智慧路线。她是西藏「断境施身(CHOD )大手印」传承的创始人。
玛吉瑙准的修持
玛吉瑙准、移喜磋嘉都是得道的大成就者,都对西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与其它文化一样,西藏文化更重视男性成就者。佛性是无男女相的,但作为本体的化身,男女在身心结构与特性上确有不同,因此他们修持的方法也有微妙的区别。其实,不仅仅是男女有别,每个众生都是独特的、不同的,烦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佛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对治法门。因此,一切法门都是对应众生某种烦恼的方便法门。
比较而言,女性得定易,得慧难;男性得慧易,得定难。莲花生大士也曾教导移喜磋嘉说:「身体是修行的基础,男女并无重大区别,但如果已经有修行的愿心,则女性的身体更利于修行。」因此,相对而言,男性很难解脱生理烦恼的束缚,如性欲等,而女性则更难解脱心理烦恼的束缚,如情感等。女性起步易,身体容易有各种各样的气脉反应,但后期智慧开发较慢;男性起步难,但一旦能脱开身体的束缚,后面的智能开发就相对容易一些。以五蕴来划分,男性更难突破色阴的束缚,而女性更难突破受阴、想阴、行阴的束缚。成佛最终是智慧的成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有更多的男性成就者。
玛吉瑙准与移喜磋嘉的修持方法不一样,移喜磋嘉比较偏重身体的修持路线,而玛吉瑙准则比较接近于般若智慧的路线。密勒日巴与甘波巴走的是拙火路线,也比较偏重于身体的修持。因此,我们很幸运,能在藏传佛教中找到这么一个案例,而且还是一位女成就者。当然,移喜磋嘉、密勒日巴、甘波巴最后也都
有智慧成就,玛吉瑙准也有色身转化的成就,我们这里只是强调一下,他们修持路线偏重之不同。
玛吉瑙准年轻时,就学习了所有的大乘般若经典,为她日后的修行打下了基础。但她的一位老师索南喇嘛(KYOTON SONAM DRAG -PA )告诉她,修行不能仅仅停止在书本上,般若智慧的教法一定要与身心行为相联系。
「你似乎已经学习了所有的般若经典,但你真正明白经典的内涵吗?」索南上师问。
「我明白。」 玛吉瑙准回答。
「那么,请你给我解释一下。」
她仔细解释并评论了菩萨十地、五位修行次第,及最后证道成佛的教义。
「看来你确实了解了经典的教义,但你还没有把你心念的瀑流融于佛的教义。」
「怎么做到这点呢?」她问。
「你刚才讲的那些道理是你对教义的‘理解’,你说的都对,但现在你需要将这些知识与心念相融,合法而行,一旦做到这一点,原本被现象奴役的心灵就会进入全新的、对现象无有罣碍的境界。一旦解脱对现象的执着,你就会解脱主观与客观的观念,解脱一切‘能与所’的法尘境界。不二无对法门是智慧的火炬,能摧毁我见的黑暗。一切教法的中心,不外善知心念。你应依此而行。」
瑙准又开始念诵经典,并深深参究索南喇嘛的教导。阅读到魔障一章时,她忽然明白了老师的教导,一个前所未有的觉悟在心中生起,她解脱了所有观念的束缚,消除了我执、我见的魔障。无我的慧观,如阳光驱散了黑暗,永远灭除了我相的妄想……。
二十岁的时候,她是塔巴喇嘛的寺庙的供养僧,负责为他人朗诵佛经法本。有一次,她请求塔巴喇嘛为她灌顶,塔巴喇嘛告诉她: 「因为你和索南喇嘛前生的因缘,我无法给你灌顶,你应该请索南喇嘛为你灌顶。……」
于是她找到索南喇嘛,并说明了塔巴喇嘛的预言。索南喇嘛见她有成道的根基,答应了她的请求,为她灌顶。在艾冈瓦寺庙,索南喇嘛给瑙准和其它四位修行者作了三灌顶:意灌顶,通过深刻的三摩地了知四灌顶的深意;名叫「开启虚空大门」的祝福灌顶;及大幻网坛城的灌顶。
上述的最后一个灌顶过程中,当祈请智慧本尊,天空的星星开始清晰可见时,瑙准的身体跳起六尺高,示现了天人的二十四种舞蹈姿势,并用神的语言--梵文唱诵,声音有六十种功德之相;同时,她证得了金刚般的三摩地,完全进入了无量实相的境界。接着,庙宇的泥土墙不再是她的障碍,她腾空而去,在空中消失了。 她在一个叫色拉格之树的地方落下,树脚旁有一眼泉水,是忿怒月光龙王的住所。此地非常恐怖,甚至没有人敢正眼看它。她立即用自己的三摩地之力压倒了龙王,龙王召集附近的其它龙王,组成了巨大的队伍,显示一系列的恐怖神力。
瑙准立即将自己的身体变化成食物布施给这些魔鬼。魔鬼无法毁灭瑙准,不得不投降,并供养他们的生命精华,以便能够保存性命。最后,忿怒月光龙王及其它龙王都成了瑙准的护法,并发誓永不侵害众生。
最后,黎明时分,其它学生终于在色拉格树下找到了瑙准,他们一起回到索南喇嘛的庙宇。他们说,昨天,瑙准错过了灌顶的主要部分,但索南喇嘛立即打断他们:「你们得到的只是灌顶的形式而已,但瑙准得到的是证得实相之真正灌顶。」
玛吉瑙准的故事再次说明了,什么是真灌顶。现在有很多人像收集奖杯一样,到处收集灌顶,甚至把得到多少次灌顶当作是衡量修行成就的尺规,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瑙准处理魔境的方法与移喜磋嘉不同,瑙准没有与魔鬼进行任何超自然的「战斗」,而是将自己布施出去,同时她进入深深的三摩地境界,使得魔鬼无法伤害她,只好归顺于她。瑙准的这个布施教法非常有名,这个方法也是解脱五蕴的重要法门。瑙准开创了「施身断四魔」(断境施身法)的法门,也就是通过布施血肉来截断对五蕴的执着的法门。这个法门基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白骨观法门类似,主要是通过观想将身体布施给其它众生,通过抛弃色法的方法转化色法。
其实,这种布施的法门不仅仅适用于色法。譬如说,如果你能放开对情感、感受的执着,你则能解脱受阴。这就是般若智慧的法门。因此,玛吉瑙准的修行法门比较类似禅宗,直接放下一切,到达本我,无须像道家或密宗那样一步一步的转化身心。
后来,她修行日趋深入,荼枳尼(天人)不断给她传递视觉影像和预言,告诉她应该与印度大师拓巴哈扎结合,修持双修的法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双修可以帮助瑙准更快的转化色身。这也是她的宿命因缘。
虽然双修是快速转化色身的有效法门,但一般人都不能使用这个法门,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般若智慧,没有稳定的三摩地基础。修习双修法之前,你至少需要熟练掌握白骨观及安般法门,并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福德。
据记载,一位头戴骷髅冠和璎珞的深蓝荼枳尼(天人)告诉瑙准,「拓巴哈扎是骷髅杯佛化身,与他一起修持智慧、方便双运的秘密法门吧,如此,你的传承会增加,你的教法会得到广泛宏扬,你自己则会证得十地菩萨的果位。」玛吉
瑙准后来在女施主拉摩尊的房子碰到拓巴哈扎。
「……瑙准到达后的第十七天晚上,西藏阴历初八,哈扎和瑙准完成了智慧、方便双运的使命。这时,光明充满了整个房子,女施主拉摩尊以为是酥油灯不慎倾倒,使房子着火了,于是上楼看个究竟。但她只看见如彩虹一般的五色光明,充满整个屋子,在闪耀的光芒下,两个月亮结合在一起,一个是红色,一个是白色。除此之外,她没有看见任河人,她害怕的离开屋顶的佛堂,回到房间睡觉。」
玛吉瑙准走的是般若智慧的路线,但与密勒日巴、移喜磋嘉、甘波巴一样,她同时还是密宗在气脉、拙火、脉轮方面的持明者。但她没有像他们那样经历那么多的身体苦行。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