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林崇安教授谈学佛历程


2014/9/5    热度:339   

  访问林崇安教授谈学佛历程

  法光杂志编辑室采访?整理(2000,12)

  林崇安教授简介台湾台中县人,1947年出生美国莱斯大学理学博士(1974)国立中央大学专任教授(1974-2000)曾于法光、圆光、中华佛研所授佛学课程现为法光、圆光、内观教育基金会董事专长为因明、佛教宗派思想、禅观等

  问:请问林教授,您从尖端的太空科学研究,跨到佛法的领域,其间

  的经历和学习过程如何?

  答:我的学习过程大都是顺着因缘,并没有刻意的安排。1969到1974年,我到美国莱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选了太空物理作研究的题目,学完后,当时国内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有太空物理的相关课程,因此,我一回国便在这儿执教,后来学校依次增设大气物理及太空科学研究所,我便名正言顺的移到太空科学研究所;从1974到2000这期间,我的太空科学研究范围是磁性流体波、地磁脉动、电浆不稳定性,另外教导科学哲学。从大学起我个人对于「人生」这一问题始终有疑惑,因此,有意无意间都在摸索着,1975年,在中大的觉声社看了不少佛书,也去台北车站附近去听净土法门法师讲解《金刚经》、《华严经》,并归依三宝,对「人生」这一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不久,就接触到西藏佛教,从刘锐之上师学习宁玛派(红教)的密宗修行方法;1976年起从欧阳无畏喇嘛学习格鲁派(黄教)的显教论典,一直到1991年10月喇嘛入灭为止。1992年,中大的教职员工成立了「三慧社」,与校外法师互动频繁,我参加了三期由惟觉老和尚主持的禅七,对北传的禅观得到一点初步的了解,也开始阅读南传大师们的内观著作。1995年初到尼泊尔参加葛印卡老师所传的十日内观课程。1998年底起接触到泰国苏谛南法师所教的达磨多罗内观法以及隆波通所教的正念动中禅,一路下来,学习了静态与动态的不同禅观,对于佛法的体验,有「由繁而简」的感觉。

  问:我们都知道您在西藏佛教方面,曾经投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有相当的经验,请介绍一下您在这方面进行的参学和实修过程。

  答:在西藏密宗这一方面,由于刘上师是西藏宁玛派敦珠法王的直承弟子,因此,我所学习的便是此一系统的密宗修法:从1975年起听闻《大幻化网导引法》的开示,并接受四臂观音、莲师、金刚萨埵、绿度母、邬金药师、普巴金刚、金刚亥母等等灌顶及修持仪轨,所修的以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为主,并协助上师成立「金刚乘学会」、出版季刊及《金刚乘全集》、设立密宗关房,对所出版的《菩提道次第诀要》及《密咒道次第宝鬘释》略作藏文的校译。每年虽然抽空闭关七天或二十一天,但我个人天赋所限,没有特殊的体验,供大家分享。

  至于西藏佛法的义理方面,从1976年起,每周周六早上在欧阳无畏喇嘛住处,学习格鲁派(黄教)的义理,从藏文拚音开始,一直学习完藏文原典的《正理启门集课》、《宗义宝鬘》、《现观庄严论妙解金鬘疏》、《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兼及《印度佛教史》。另有《释量论》及《梵文文法》未及授完,喇嘛就入灭了。由于喇嘛全依藏文原典逐字讲解,十五年下来,使我受益良多,但也觉得要想深入,非在寺院全心学习不可,我自己没有这种因缘,只能略窥藏学义海之一滴而已。

  问:请您谈谈历年来对藏学的研究和心得。

  答:我对藏学的任一主题,常是先搜集旧有的文献,再配合藏文原典,厘清观念以后,写出文章。过一阵子,将相关的文章集合起来,并加以补充出书,如此当做教材也较方便。

  首先,在藏文佛学术语方面,配合汉文、英文等相关资料,编出《基本汉藏梵英佛学术语》(1991);在藏文的教学需要上,编写《藏文拚音教材》(1994)。

  又如,为了方便在佛研所教导因明的课程,一方面整理汉地的因明数据,一方面配合藏传的辩论方法,编写了《佛教因明的探讨》(1991)。透过《宗义宝鬘》的启发,我对印度初期思想的演变及各派的见解做了一番整理,先后完成了《佛教教理的探讨》(1990)以及《印度佛教的探讨》(1995)这二本书。

  至于西藏四大宗派的历史以及教义,由于此时投入在密宗或金刚乘的修行,自然大量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心得就结集成《西藏佛教的探讨》(1993)。另外也写些论文,如〈汉藏的佛性论〉、〈评析藏传逻辑论式〉等。至于由藏译汉的,则有《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一书。有关汉藏佛典的对读研究,1994年起,特别以《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作为主题,因为透过此论可以对《杂阿含经》的义理有深入的了解。

  经过各家思想的比对,我深深觉得生命的实相是甚深的,各宗各派有不同的阐释,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许只有自己亲证实相,才能止息内心的纷争吧!

  问:请您也谈谈在佛学研究所的教学情形。

  答:我在1990年起在法光佛研所开始佛学方面的教学,当时是教「因明学」,而后依次教过「西藏中观学」、「宗义」、「印藏佛学专题」、「印度佛教宗派思想」、「藏文摄事分与阿含经研究」、「瑜伽师地论研读」等,也曾在圆光佛研所教过「藏文」、「宗义」及「止观学」;1994年起在中华佛研所教「藏汉佛典对读研究」等,并指导论文。我把《瑜伽师地论》的汉藏对读及其与《阿含经》的义理关系,当作佛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所指导的论文也以这一方面为多。

  至于佛学与科学间的关联,有许多可以会通,我写成《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论》一书(1994),讨论到生命的延续,宇宙与业力等问题,这些可以再深入的结合生命科学来研究。

  问:近几年来,您极力推动南传的内观法门,其经过如何?

  答:内观,其实就是「毗婆舍那」的近代译语,它的意义是往内观察自己身心的实相。南传的内观法门有很多种,1990年起,泰国阿姜查、佛使比丘等大师的著作已在国内通行,书中已有内观方法的介绍,但是国内尚未有长期的内观课程。1995年初我接触到葛印卡老师的十日内观课程后,觉得这种静态的禅修方式有其特色,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呼吸和全身的感受可减少贪瞋的习气,因此,当年暑假便邀请老师、准备教材、安排学员的食宿,借用圆光佛学院校本部举办第一期的十日内观禅修营,有220位学员参加,另外还有很多报名者,因此再借南部、东部其它寺院继续办下去;最初三年由我负责,平均每月有二期课程,每期学员平均约60位,一直辨到台中县新社乡有了较稳定的禅修地点后,便移交给其它热心的学员继续办下去。我个人接着遇到动态的动中禅,从泰国的隆波通学习如何在行住坐卧中培养觉性,由于这方法容易与生活结合,适合今日社会人士的步调,因此,1998年起,也在不同的道场办了二十期的动中禅。其它的南传内观方法,有机缘时,也抽空去参与。以上是禅修营的训练课程。至于在义理方面,慧炬、圆光、香光等出版的内观书籍有所介绍外,1997年我与一些中坜朋友成立「财团法人内观教育基金会」,在桃园县立案,它的重点之一就是禅修义理的探讨与比较,因此,在1999年出版了「佛法与内观系列」,介绍了毗玛拉兰希法师、孙伦法师、达磨多罗、隆波田、阿姜念、马哈希法师、阿姜查、摩诃布瓦以及帕奥禅师的不同禅修方法,这些南传的禅修方法各有其特色,目前国内各有学习者。义理的研究,当然不能只局限于南传的论著,要结合北传的《阿含经》及相关的论典,因为南北传的禅修源流都是上溯至释尊。在这方面,我抽空整理一些相关文献,写出〈内观禅修的探讨〉,另外,将《阿含经》的研究,集成《阿含经的中道与菩提道》一书,用以阐明禅修的次第,这些研究都是几年来点点滴滴的整理心得。在禅修的原理方面,最近编写《生活即禅修》一书,将觉性的培养以及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介绍在内。

  问:南传的内观法门和藏传的金刚乘修持,有那些显著的异同?

  答:由于南传的内观法门有很多种,只能抽出几种来比较。例如,有的开始以专注于一点的方式来训练,帕奥禅师及葛印卡老师的专注于呼吸的方法属此,这一部分和金刚乘的专注于观想本尊的形相,有共通之处。南传四界分别观与观察全身感受的方式,与金刚乘(或密宗)的观想甘露由顶降下遍及全身的修法也有某程度的相似,前者只是由上而下的观察,后者则要配合观想。密宗对气、脉、明点的强调以及拙火的修持,都与四界(地水火风)以及感受息息相关,这一部分,南传显得简单而直接,观察时由粗而细;藏传则与观想配合,显得复杂,在气息的调御,也是由粗而细,这是依据「心气不二」的原理。

  另一种的禅修方式是利用肢体的动作,培养出强而有力的觉性,隆波田的动中禅属此,其训练的原则是内心轻松地一直觉知自己的肢体动作,在行住坐卧中使觉性持续如炼,就能看清自己念头的来源,从而拔除无明习性。这一方法与藏传密宗的大手印、大圆满也有共通之处,同样是放松身心,不去压抑念头,也不卷入念头,要在生活中时时保持觉性。南传的动中禅有善巧的培养觉性的方法;藏传则是由上师直指心性(明体),无迹可寻,不易切入;若由观呼吸或观想明点下手,则难免走向过于专注而未能轻松,因此,有其难度。

  至于慈悲观的修持方法,有简有繁,帕奥禅师的慈悲观配合禅那来进行,这点值得藏传密宗做参考。金刚乘强调成佛,南传则注重苦的灭除。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身体力行,让修习的人愈来愈没有贪瞋的习性,愈来愈能安祥自在,愈来心胸愈开扩,那就对了。

  我觉得尽管南传、藏传、汉传的各种禅修形式有所不同,禅修者要清楚自己禅修的目标是:内心轻松而柔和,能以觉性来面对生活的顺逆境界,安祥地处在世间而没有烦恼,并能尽自己的义务去帮助别人。

  问:佛法的修持法门那么多,各有特色,可否请就您的经验,给我们一些建议。

  答:每人的因缘不同,开始所接触到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定」这一方面,要能达到「身心轻安」与「一心」,也就是说,要能够使心安住于对象而没有散乱,并且身心轻松而安祥;接着是在「慧」这一方面,以稳定的觉性去观察自己身心的实相,不被修行途中所出现的种种禅相、感受、念头所迷惑,要一直与自己的觉性同在,因此,各种法门开始也许不同,后面都要走在相同的觉性的路上,都要在生活中保持觉性,看清自己的念头,使贪瞋的习性一直灭除,那就对了。

  问:请问您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计划?

  答:目前还是顺着因缘的出现而进行,在教学和研究仍是以《瑜伽师地论》与《杂阿含经》的相关主题为主,透过藏文的论典比对,可以澄清一些基本的观念。在禅观的理论上,有关佛性、如来藏这一问题,有空还是会去思考一下,这跟实践有关,只能慢慢的体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希望减少一点教学的奔波,多点禅修的实践,但是,在内外因缘的推动下,还是不停的安排禅修课程、写心得,似乎只好随遇而安了。

  问:作为法光佛研所的资深老师,请您就法光的教学、研究、服务各

  方面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答:我觉得佛研所的设备、环境都很理想,剩下的只是学生们如何好好去学习佛法。透过巴利文、藏文、梵文先掌握阿含的义理,是一个共通的基础,学生们也要参加几种七天以上的禅修课程,好好观察自己的身心,这也是一个共通的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们可依自己的性向投入更深入的义理与实践,在自动自发下,就会出现弘扬佛法的人才,这是顺着因缘而呈现。学生们在共通的基础上,再去广泛的理解南北传以及显密的教法,就较能掌握核心而不被外表的事相所迷惑,也较能客观地去看待各地方不同形式的佛教。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