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次第(下)


2014/9/5    热度:195   

学佛次第(下)
  /张大卿 主讲 郑玉苹 整理
  正见
  接下来我们谈八正道,八正道的学佛次第,第一个是“正见”,你要有正确的见解,要适合你一生发展、增上的。它不离开我们上面说的缘起法,缘起法其实就是伦理,有人以为佛教不讲伦理,事实上缘起法就是伦理,佛教就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缘起法并不是一个很冷的,没有感情的法,我们以为缘起法生生灭灭就是没有一个感情,事实上怎么可能没有,你也是自然的,人有感情,感情也是自然的产物,不能说有感情,你就不自然,不能说感情是不自然,感情定自然的产物呀!我们学是在学这种“自然”,怎么样才能够自然,怎么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恰当,才能够真正的和谐(绝对和谐不可能)。正见,让我们了解我们要怎么样修行才能让人与人和平相处,遇到了冲突,我们如何找出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桥梁,来解决。我们愿意再尊重对方,像英文里面讲的re-spect,我们一般都没有理解它原文的意义,re-spect就是“再看”,通常我们讲某某人不好,我们带著成见我们不愿意再看,其实,他已经改变了,我们就是不愿再看他,也不愿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这叫做没有 re-spect。再看,这样讲并不是说你要再给恶知识机会,我们讲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像古代人讲的,我们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必要的,你需要判定这个人是恶知识,你要远离,这并不表你不尊重他,而是你给他机会,如果他重新给你资讯,解释他的行为,而有做了某些改变有所成绩表现给你看,那你不能说我不看了。基本上“正见”已隐藏了很多的伦理成分,就是他很努力的不想伤害人。
  正思惟
  第二个次第叫做正思惟,继续这个缘起法的观念,用这个关系法去思考各种问题,思考自己能不能跟自己相处,跟自己相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你可以检定自己能够很平静很满足那种感觉,每天至少要二十分钟,或打坐或静静感受体内体外的自然。不可能是包括看电视,你可以去感受自然,内外在的自然,就是不要讲话,暂时万缘放下,真正的独处。进而跟人相处,第一个最基本的最毫无害意,在你能力范围,你会想去帮助人,这就是二种正思惟。
  正语
  正语,比如你看到同事工作懒惰,增加你的负担,你需要有一些行为,你可以去安慰他,鼓励他,诸如此类,用你的行为来改变,改变你自己的环境跟社会。
  正命
  正命,即是你的工作,要有喜欢的工作,如果你有一个很不喜欢的工作;你透过修行来改变自己,让原来不喜欢的工作变成喜欢,可能的话你可以,但是做得过火的话,这样的佛教就太唯心了一点,光改变自己,外在环境也不去改变,你可能是有点偏了,所以问题是在于你不喜欢你的工作,那你要去改变你的工作环境,或者换个工作。例如你的工作是很危险,你要设法增加工作环境的安全,不能说用四念处就不危险,不能说靠修行就不危险。现实就是现实,一个修行人要用常识来判断,这也是正命的考量。
  正精进
  正念,正精进,佛法讲的就是,已生之恶令断,未生之恶令不起,已生之善令增广,未生之善令生。佛法,简单讲,就是用十二个字来形容,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过滤自己的身口意,不带有色的眼镜去看世界,也不是说以前的人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就认同。自净其意也就是再重新过滤、整理,再看自己的行为。佛教是行善,还要自净其意,你有没有透过八正道在走,你有没有看到关系和我的互动;最后只剩下关系,这关系就是人与人相处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而不是我,事实上这是一个条件的产物,并不是有一个我的存在,没有一个特别会演讲的我,特别有知识的我在里面,这只是很多的因缘条件促成的。精进讲的就是这十二个字,诸恶莫作,一切恶指大恶、小恶,诸恶莫作,它本身就是很精进,众善奉行就是人、小善他都要做,这不是很精进吗?佛教的善是从内在讲起,从内在不生害意,常常培养慈悲心,看待万事万物,把一切看成是佛。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佛的第二个意义,他是信仰的佛,一切是佛,甚至一切是神,在这个层次上来讲神佛并没有错。一切是神,一切是佛,神佛不易分,他的神不是指一个超能力的人或神,好像说我们祈祷他,他就能给我们什么?不是这样的神。神就是花,花传过来香,它的美我们看起来很舒服。杯子,它能让我们盛水而不掉下去,这就是神。喝水能解喝,这就是神,就是佛。它给我们好处,我们走在地上很平稳,不会倒,这就是神,就是佛。从这样的态度来理解,就是一切是佛。
  我们刚谈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几个字的内涵本身就是积极之意。自净其意,就是你不断的行善去恶,还要不断的反省行善时有无一个我,是不是为了名声。别人的肯定,甚至是虚荣。我们不排除一开始你要人家爱,但是我们比较不赞成硬要某一个人喜爱。你做的善事只是为了要讨好某一个人的欢喜,这比较会出问题。如果你是讨世人的欢心、喜爱,不是为了让别人对你毕恭毕敬的。自净其意,是透过你的善行,慈悲心而别人对你的一种喜爱。而你又能知道这一切是因缘和合的,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也是八正道里的正勤、正精进,这里面有一个未生之善令生,它指的是四谛三十七道品里的七觉支,行善它必须做很广义的解释,不能光指雪中送炭才是行善。
  正念
  我们简单地解释七觉支的内容:第一个念觉支,它就是八正道的正念,四念处,它是一种内在的修行,第一个是身念处,很像打坐,随时随地内观自己的呼吸、走路、姿态是不是有紧张,如果观察到有,你放松一下,透过紧张的消除、减少,以便于观察你身心上更微细的感受,那个叫做受念处。基本上你比较容易观察的东西,理论上你比较能改善,也许你观察到肩膀很酸,它会更酸,观察到说话速度很快,它会更快,这是过渡时期,经过不断的练习以后,会看到讲话速度很快的时候,你可以慢下来,一开始可能你表现结结巴巴也没有关系。你宁可把速度慢下来,你只要把讲话的速度慢下来,你的思考也会跟著慢下来,你整个的思惟就不再混乱,只要你把你讲话的速度减一半,你的散乱就会减少,就是这么明显的效果。身念处也是有慢动作的意思,让你的动作,呼吸慢下来,慢的用意在便于观察,太快了无从观察。观察到你哪个地方比较容易紧张,你就比较容易放松。你如果不知道它紧张,你就很难放松。
  按著是受念处,这也是有次第的,受念处就是你觉察到紧张,放松后是不是有比较舒服还是不舒服,还是没有舒服或不舒服,这叫不苦不乐受,舒服的时候你知道它是舒服,但是你如果不知道的话,它很容易变成欲贪,不舒服的时候,你知道不舒服,但是你不知道的话,它很容易变成嗔,你很容易怪到对方,说对方让你不舒服,尤其对方是人的时候,你比较容易生气,对方是蚊子的时候,比较不容易生气,对方是狗也不太容易生气,缘起法就是这样的,他不是针对你,他是因缘条件就这样生起来的,舒服或不舒服,你能理解这样的因缘所生法,不是他故意要找我麻烦的,即使他故意要找我麻烦,他也是因缘所生的,他对我有嗔心的这个关系也是因缘所生,他今天之所以会对你粗口恶言相向,这也是他有他的因缘,你怎么去怪这个因缘。因为有人为了停车问题跟你吵架,他为什么会跟你吵架,你去看这个因缘,就是没有停车位,然后他又很急,急著去上班,急著去约会,又没有停车位置,然后你们两个争来争去,很短的时间,大家又匆匆忙忙,大家就有误会,他觉得你对他不礼貌,你要占他便宜,他就生气了。这时候,你如果嗔的话,这个社会怎么这样,大家彼此都没有空间,这时候,你看到的是因缘就是这样,所以你不能期待大家都很有修行,更何况即使有修行的人在一起,也不可能没有吵架。只要是没有规则的话,只要没有交通规则,你技术再好,也是会出车祸。交通规则很重要。所以你要去看有没有空间的因缘,有没有规则的因缘,我们不能期待对方一定要很有修行,当然有修行那是更好的,至少我们愿意沟通,至少我们愿意透过僧团、团体、我们共同来讨论切磋、交换意见,我们这一带的停车问题、交通问题、垃圾问题,我们能不能维持大家能够接受的范围,大家可以商量商量,集思广义,来建设我们的社区,可不可能,这是佛教所要努力的,不是佛教的也可以努力。这样做只是让我们社区更安定,更没有吵杂,更没有交通混乱。让我们的小孩能够更平安。这就是受念处,它所要培养的是你有更敏锐的感受,因为你能感受到,它就比较不会变质,不舒服会变质,成为嗔,如果你不感受到的话,它是一种对不舒服的抗拒,让不满对方再恶化。
  谈到这里,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现代的民主政治很悲哀,假设你是二万个人选一个立法委员,通常你会变成二万分之一的一个统计数字,你不是货真价实的一票,因为被你选上的,很可能你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你真正的需要,他只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例如陈水扁,你并不认识他,他也不能真正知道你的需要,他怎么帮你?原始佛教僧团主张有记名投票,不是无记名投票,主张每一个代表必须认识选民,你可以觉得这是乌托邦,这是理想,但这必须如此,唯有如此,你才可以知道选民的付托是什么?所以当竞选的时候,候选人在争取选票的时候,变成所谓“柱脚运动”,纯粹是争取亲戚朋友旧识,你并不是去问选民,你要什么地方建设?你应该把他们所有的意见统统累积起来,找出他们的共通点甚至彼此间有类似契约的承诺,这样是代表。真正的运动,是要知道你的选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要知道选你的人是谁?就像律师跟客户的关系,不能不知道委托他的人是谁,这是最理想的政治关系,他可以随时终止对律师的契约。像我们选立法委员,并不是这样的,一定要等到他任期满了。你不可能罢免他,像我们的罢免权怎么用,几乎没办法用的。
  所以人要参加社团,参加团体运动,才不会因落单而发生不了群体的力量。比如说你想知道一些社会讯息、资讯,你没有善知识,你怎么跟别人互动、交流。你不参加团体,你怎么让候选人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你怎么透过这个团体影响他呢?
  现在再来谈一个问题,中共要统一台湾的问题,我讲一句话不晓得对不对,我跟民进党的朋友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说,目前民进党即使执政,也不可能改变台湾在国际社会的现实,我不知道这句话对不对!我比较倾向这样认为,为什么呢?因为我说台湾人民没有组织起来,很松散,没有组织起来的话,任何党执政又能怎样,又代表什么?那只是代表被媒体操弄的一群而已,如果我讲这句话是接近事实的话,那非常危险,我不是反对统一,只是反对一个非常不民主的国家来统一,统一一定要两方心甘情愿,两方同意,否则那是很危险的。所以这时候绝对不是统一的时候。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你很可能就被统一了,到时候你后悔莫及了。这是国际社会的现实。所以你如果没有把自己的“要”和别人的“要”结合起来的时候,在政治上是很危险的事,在修行上是很落单的事情,你很容易走火入魔,很自以为是很傲慢,变得否认自己要别人喜爱,然后变得无精打采,生命没有活力,这都是落单的结果。我们回到四念处,说到身念处、受念处,然后是心念处,这更微细了。当你觉察到受的时候它变成贪嗔痴的时候,你才能观察很微细心的变化,你的心会有追悔,封别人的期待,常常冲突是来自我们对他原先的期待不能自我满足的期待,然后就觉得很失望,因失望而变成不舒服,不舒服又因各种想像、解释而变成生气,就是嗔心,嗔心又变成攻击性的行为出现。你能观察到你的心念的话,就比较不容易让它跑到你的潜意识,更不会议它浮现出来变成一些不适当的语言、行为。正语、正业与正思、正念密切相关,要特别注意。
  法念处,心的背后还有些什么呢?如影像啦,通常认识一个人,开始是印象,这往往跟我们过去的理解和记忆是有关系的。比如说,喜欢一个人,事实上这个人是让你联想过去你曾喜欢的人,讨厌的人,凭直觉你就讨厌这个人,这个人让你联想印象中讨厌的那个人,那很容易形成成见。法念处,就是让你的心在很静止时,也就是借由定力或心念处的降伏,进一步看到潜意识的冲动无明或以自我取代因缘的主宰欲。这样能让你的心灵更净化,你不会有很多的成见,你会比较单纯的自净其意的去理解,你理解自己、对方、社会、自然。我们由四念处回到刚刚讲的七觉支,未生之善令生的善。透过七觉支的念觉支这样的练习,观照身、受、心、法,你比较能够知道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你要做的,什么是你不要做的事,这就是择法觉支。由择法觉支到精进觉支,跟八正道的正精进可以连在一起,因为择法,你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因为精进,你话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同时每天至少要花二十分钟接近自然,有这样的精进之后,你就有喜觉支,就是法喜,也就是说你随时随地都能够微笑,你有这样的觉受能力。你说,我怎么检定自己的修行?这是最容易的检定法,任何时候,你跟别人谈话、走路、开车时碰到塞车,这时候你看,我能不能微笑。当你察觉要跟别人吵架时,念头马上出现,我能不能微笑;如果不能,修行上就有某些地方出了差错,这时候要往上推,笑不出来的时候就是喜觉支出问题,再往上推精进觉支,你可以发现你已经没有做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了,假如你能做到喜觉支,你就能轻安,也就是轻安觉支,你的身心会感觉很轻松、很安定,有了轻安觉支之后。你就会有定力,你比较能割舍感情上很大的粘著,你不再粘著过去的一些攀缘。七觉支就是修行上的反覆检验。你如何跟自己相处的一个检验,比如说,你有些东西割舍不了,是不是没有定?发现没有定力的时候再往上推,是不是不轻安?不轻安的时候再往上推,是不是微笑不出来?你能笑得出来,就能够轻安,你要能轻安就能够得定,容易得定的话就能够放舍。一定要经常练习、检定,不断找出自己要下功夫之处,不能微笑时,要提醒自己,是不是人急了,人紧张了,太在乎对方了,不然的话,为什么我笑不出来。当下就可以转折一下,不然的话,因为你自己微笑不出来,你硬要打肿脸充胖子,坚持不笑下去,这样跟对方的关系会更僵,事实上当你回头一看,有很多都变成追悔,你能够发脾气之后,还能讲我今天骂得好爽,这个不太简单,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也未尝不可,那整个效果会不错。修行上一定要诚实,不能对自己欺骗,明明不轻安,你硬要说自己轻安。
  正定
  正定,修定实际上跟念觉支里的身念处是很像的,所不同的是它多做了一些准备,它比较强调,初禅不用打坐,二禅就要稍微打坐,让你的身心更专注,割舍的力量更强。定,它是一种放下,学习什么都能够放下,至少在那个时间你能够放下,它是一种力量,让你能够随时放下。就像你跟人谈话时,说到一半你可以不再讲下去了,让收的时候就要收,没有定力的人,他就不懂得收敛,即使对方没有在听,他还是要讲下去。这都是一种判断上的,这可以说是择法,也可以说是定,这就是一种选择,你没有办法该收就收,让放就放,定力可以让你收放更自在,更自如一点。
  客观与主观的佛
  刚刚我们谈到的佛有二种:一个是客观的历史的存在,一个是主观的意象存在,佛遍一切的意思,如禅宗提的自家风光,本自具足,本身就是佛。你也是佛了嘛!你不断的看花。吸收花的佛性。看水,吸收水的佛性。看人,吸收人的佛性。你不断在这种佛光普照之下,你自家风光、本身具足,你现在不能快乐,你现在不能微笑,你以后也不能。你现在就有微笑的条件,你现在就具足了微笑的条件,如果你现在不能微笑,那以后你也不能,它就是要你当下就承担,这就是主观的,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太客观、太主观。你要说只有历史的佛陀,没有主观的佛,遍一切的佛陀,这是太客观化了。你说只有信仰的佛陀,没有历史的佛陀,说佛陀没有知识与能力的局限,那就是太主观了。这两种都是一种偏,都不是正见,正见是不太主观,不太客观的;尊重这两种佛的存在,基本上正见要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现在等于再总复习一下,今天讲的佛有二种:一个是比较客观的历史存在,一个是比较主观的信仰的存在。这二个都不可否认。
  缘起讲的关系
  第二点,我们讲佛教说的缘起,它讲的是关系。一个讲的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一个是自己跟别人的关系。自己跟自己的关系是比较偏向修正念、正定、四念处,离五欲、五盖而证得初禅,能够经常做到七觉支的喜觉支,事实上就是很好的初禅。你能够时时刻刻,随时随地作到微笑,你不一定要真的笑出来,但你能够真正的的心喜悦也就够了,这就是初禅,你随时随地都在初禅里,这样你对进退更懂得取舍。第二个是与别人的关系,就是正语,你跟别人讲话,怎么样才算是减少刺激对方的语言,帮助别人充实的语言,这都是正语。正业,你的行为能够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尽量不伤害自己和别人,绝对不伤害并不可能,因为有时候,你发表意见,人家跟你不一样的意见,你可能在感情上就伤害了他,因为他太强烈的认同他自己的意见,人不能忍受别人的意见,所以当你发表意见的时候,你就伤害到他了。那是不能避免的。正命,指的是你的工作最好能跟你的修行配合,不要说,工作就是工作,而是你能够专注的工作,除此之外,你还能够关心周遭,关心自己跟自己的相处,关心自己跟别人的相处,关心你跟自然的关系。因为我们佛法关心的是生命。而你是整个生命体不可分的一部份,是地球的一个小生命体,你每一个呼吸都跟地球有关系,你必须要吸氧气、呼二氧化碳,你流汗会蒸发,新陈代谢,每天都在吃,不论吃荤吃素、喝水,水里面也有微生物。独处的时候,你要能够感觉到满足、清凉,能够微笑,而且你要从此感受到众生的苦难,这是检定修行很重要的标准,一定要很如实的做到这一点,因为你能感受到众生的苦难,你就会有悲心,你就会想做点事情。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请到这里。我一向是辞不达意,一向不太会讲话,有很多用字不恰当,特别须要各位善知识用善意来理解。今天我表示感谢,给我这个机会。谢谢各位!(1992.7.18讲于法光佛研所演讲厅,文稿经张大卿老师过目订正。)
  (1992.9.《新雨月刊》第60期)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