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十善法


2014/9/5    热度:718   

何谓十善法
  作者 泽绒堪布
  据西藏觉悟道所言:一切善事归纳于十善法,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诳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和不邪见。很多人认为不做恶业,则为善法。其实不做恶业不代表是善法,只是不善不恶之无记之业,随时会变成善恶随一。
  1、 何谓不杀生?
  不但要做到不杀生,还要解救他人的生命,即包括放生、救将死之命以及念长寿心咒、长寿经等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饮食生活等短暂之乐,杀害无数的无辜性命,造就自他双方的恶报。我们为何就不能思考,那些动物在将死时的畏惧和痛苦。自己连作了个恶梦或被人小小的冤枉都难以承受,便去自杀、逃跑,更何况是生命。
  我们是要解救他人的生命,但不是为了今世、个人的利益而进行其善事,即不是为名利、地位,而是为了报答母恩而放生。放生时从内心自发出无限的大爱,通过无限之仁慈,眼前解救被人追杀之机,来世跟佛法结缘,接触善知识,获得觉悟道精神。度化众生也要缘分,若缘分不到,再这么努力都不会有结果。如今很多人心虽向善事,但所做所为成为害人的恶业,这些都不是无缘无故,而是缘分。
  如今的社会,在大体上讲算是稳定的,但对个别地区或城市的角度而言,还是不稳定。譬如:每天晚上打开电视、早上看看报纸就知道,每天所发生的抢劫、杀人、偷盗之案,让人非常不自在。我们应该为世界做好事,让地球的未来变成极乐世界。所谓的善事,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只有利益于众生,不害众生之事皆可称为善事。如果我们善事成为杀鱼喂狗之善事,则对于狗虽有利益,但对于鱼同样有杀生的罪过。
  2、 何谓不偷盗?
  不偷盗是包括不偷盗他人的物资之外,还要大方布施,即毫无悭吝地布施金钱财物、显密正法及生命。所谓的布施是,通过毫无悭吝地布施心,进行三布施之业,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既不能布施以盗抢得来的肮脏之物,也不布施有悭吝心之金钱,要布施清净之物;法布施:相应众生的需求,布教显密理论以及五明学科,但不能为了得到别人的赞叹和敬重而布施,也不为地位名声而布施;无畏布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救助有苦有难之人。
  布施时所布施之物、布施之事业、布施之功德等都涉及到佛的智慧,将会称为大布施。大家要知道的是,布施的对境是弱人,不是强人,给寺庙或修塔里捐款叫供养,不叫布施,这是为了积累福报而供养的。对那些弱人布施时不可有悭吝之念,以纯存的慈悲心、同情心布施。佛教典藉有云:“布施对境为弱者”。若正有了智慧之布施,你的布施将成为大乘布施,也是佛菩萨之布施。
  西藏密宗有很多施供仪式,每一个仪轨都有上供下施之方法,上供包括三宝以及护法圣众;下施包括天龙八部以及六道众生。上供是为了积累福报,下施是为了报答母恩而布施。众生都曾作过我们的父母,不报父母之恩,便不不是人为。西藏的历代大德,皆通过其施供仪轨,积善积德、打下智慧基础。哪怕是吃一顿饭,都有上供下施之仪式,即吃饭之前为了得到上师以及佛菩萨的加持,供养他们;吃完饭后,把剩饭布施于天龙八部以及六道众生,通过其剩饭、心咒的加持,彻底消除八部的害心,清除大众之苦。一顿饭有一顿饭的完整会供仪式,所以行善很方便,善事无处不在。
  3、何谓不邪YIN?
  不邪YIN除了包括其事之外,还要严格守持各自的戒律。既然皈依佛门,那么就不可能没有丝毫的戒律,至少也有个居士戒吧!反正自己在师父座前受灌顶或做皈依仪式时都受过戒,不能违背其仪律。所谓的守戒,是在上师诞生、圆寂,或佛菩萨和历代高僧圆寂、出生以及成道日等大节日时守持斋戒的话,便有千万倍功德。
  佛有云:“善男子,大方布施,严守戒律”。又云:“若不守一样戒律,将不再是我的弟子”。在家有在家的戒律,出家有出家之戒,显宗有显宗之戒,密宗有密宗之戒,律条不能混为一谈。首先要知道何谓佛法,何谓非佛法;佛法该具备何条件,怎样才能成为正法,这很重要。若懂得何谓佛法,才能认识到何谓如理如法,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
  4、何谓不诳语?
  不诳语就是要说实话,作个正大光明之人。作人不但要对得起自己,还对得起别人,心中为心无愧,光明磊落,这是作人的基本道理。说实话使你变成正人君子,使你成为有价值之人。为了免得诳言之过,不轻易地评价上师、僧人的是非曲直,更不能评价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是非,因为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评价的。譬如:写一本文章时,无论他根据了什么,用何方式证明其事,这还是他自己的观点,是作者对这个的理解而已,这并不能代表整个宗教或者他的研究对象。故此,佛法博大精深,弱智人对佛法的了解有限制,导致很多不可饶恕之罪过。
  很多人为了某个宗派、寺庙等小小的利益,不防诳言之过,无凭无据地评价佛法的是非曲直。我们要知道,佛法是佛的智慧,是觉悟本性的大诀窍,只有觉悟之后才能了解何谓佛法。如果修行达到觉悟的境界,那么他就不会有如此多的分别意念,也不会计较很多,更不会执着于你我自他的是非曲直。我们要通过佛法的伦理道德整理自己的所思所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的人格,做个有用之人。
  5、何谓不两舌?
  不两舌就是不说离间语,是通过善巧方便使人和谐之善语。如果能在寺庙与寺庙、宗派与宗派、国家与国家之间作出和谐工作,则是最大的和谐。人人都希望和平与和谐,不希望战争等不平安,所以和谐是很重要。我们通过佛法的伦理道德调整好自己,在自己心中创造平衡的和谐基础,这样才能够利益他人,才能为人间创造美好的和谐。如果仅仅不两舌,不做和谐工作,则只能成为不善不恶的无记之业,称不了真正的善法。故此,通过各种方式,让人和谐。那些历代高僧,为了让人和谐,不顾生命,不顾财产和家人,其实这也是一种修行。但必须通过善知方便而进行和谐。
  6、何谓不恶口?
  所谓的不恶口是,除了不说让人伤心的恶语之外,还要以美言赞叹别人,让人高兴。作为佛家弟子,说话要有口德,要有分寸,不可出口伤人,说话要温雅,要感动他人,让人高兴。通过温雅之言,使人感动,让人高兴,这也是一种修行。反不可让人生气,句句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不恶口。对一个修行的人来讲,恶言是最不可使的,他会引起憎恨、妒忌、害心以及战乱等不好的现象。温雅话:包括诵经、诵上师颂、赞叹别人等等。
  7、何谓不绮语
  所谓的不绮语是指除了诵经、诵咒和讲经之外,少说几句,如果能禁语的话,就再好不过。正所谓的绮语是指说空话,即除了诳语、恶语、两舌之外的所有无意义之话。为了免得让人起烦恼,尽量少说话。斋戒是禁语的最好方法,即在藏历十五、三十、二十八号时受斋戒的话,有千倍万倍之功德。受斋戒的方法:以大德高僧、佛像、佛经、佛塔都可为受戒的对境。若遇不到清净的善知识,则在前面的供台上布置佛像、佛塔,甚至一本经也可以。于是要布置香、酥油灯、净水、鲜花等供品,在其座前立誓守持斋戒。
  8、何谓不贪?
  人们的烦恼是来自于贪念,贪图使你永不快乐。我们为了安乐幸福,必须断出贪念,少欲知足。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安乐,让人幸福。作为欲界众生,难离欲望,即其中有贪地位、贪财、贪色、贪知识等等。少欲知足难做,但首先要认识金钱名利是无常的,没有自性的,,是虚幻的,这样才能慢慢让你少欲知足。少欲知足是四圣行之一,即圣人们衣服、饮食、卧具、随所而得而喜足。很多人认为,物资条件是人类的一切,为了这些甚至不顾生命、不顾亲朋,实际上这些都是生外之物,没有什么大不了。贪的对治是把万物观想成形色丑陋或不净相,从而消除心中的贪心。修密宗时把所有主客观的事物观想成本尊三密、净土以及无量宫,这样才能除掉实质、执着等顽强之念。密宗认为万物皆为心的幻化,没有好坏取舍之处,但显宗不这么认为,必须通过对治法把其毒去掉,所以观为不净之相。
  9、何谓不嗔?
  若知道一切亲怨皆无常,则不再有可憎之处。不但要不憎恨他人,而且还要宽恕他们,以仁为报。除了不嗔恨及不憎恨别人之外,还要内心发出慈悲心和忍容心。贪图的对治是把自身观想成不净之物;嗔恨的对治是培养慈悲心。我们通过慈悲和忍容心化解憎恨之心,免得死后堕入地狱。《无垢光荣经》云:“嗔毒使人堕地狱”。又云:“千劫积累之善法,毁在少许憎心中。”害心的对治是仁慈,是利益他人的包容心。
  10、不邪见
  要知道何为不邪见,首先了解邪见。良美大师的《量学疏明灯》云:“把真实当作不真实,谓邪见”。在精神极端的情况下,把真实误认为不真实,走向极端之路,形成为邪见之念。邪见是非常固执、妄念之颠倒意识,所有的极端里都存在着邪见。佛教所谓的不邪见是不分宗派之别,不邪见因果,诚信大恩上师,诚信真理。无论是西藏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如果不懂真相之前,不可随便评价其是非曲直,免得造就诳言之罪。
  邪见的对治是诚信,若无虔诚之信,则无法得到佛菩萨以及上师的加持,所以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自己的信仰。《三藏宝典》云:“如同断手遇金子,无信仰者否得任何加持。”故此,为了消除邪见、疑心、诱惑,通过认识暇满难得、人生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业报等四出离心建立坚定而虔诚的信仰;通过佛菩萨以及历代高僧美德传记,培养自己的信仰。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