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懂“正见”


2014/9/5    热度:159   

学佛懂“正见”
  刘欣如
  中国章回小说里,不外人物情节的描述,其中都有好人跟坏人打斗,正义与邪恶交战。最后,都是好人赢了,正义胜利。所以,给读者的印象是,“邪不胜正”,坏人终究被消灭……。事实上,人类的文明史也是这样,光明总会扫尽黑暗,即使暂时被黑暗蒙蔽,也只是刹那的不幸。否则,人类的历史,不是成了一部黑暗悲惨的记录?那会有今天的文明进步呢?难怪孙立人将军逝世前不久,也语重心长吐露:“世上还是好人比较多……。”
  我姑且以正见代表好人和正义,邪见代表坏人与邪恶。历史上,的确好人多,正义胜利的时期长,但也不能低估坏人与邪恶的存在势力,和它们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古今中外都一样,读历史时不难明白这一点。那时,世人只能哀叹生不逢辰,自认倒大楣。远的不说,两次世界大战,或大陆文革时代,不是邪恶猖獗,坏人当道吗?死伤多少生灵,什么正见也被扫尽,哀鸿遍野,可怜的众生!
  依佛教来说,正见是八正道之首,十善之一,也是邪见的对称,它远离“五种不正见”。简单的定义是,如实知见,懂得诸行无常、因果业报等佛教的真理。学佛目的,在寻求解脱,证悟生死,而“正见”也是到达这个境界的途径之一,可让我们直窥最终实相的最高智慧。在戒定慧三学里,正见属于慧学。
  就广义上说,凡被佛教认定的道理,都属于正见。依照《大昆婆沙论卷九十七》上说,正见可分成二种:㈡是有漏正见,也是俗称的正见,凡是与意识相应的有漏善慧,像有漏有取,才转向善趣,招致未来可喜所欲求的结果。㈡是无漏正见,也叫做出世正见,即尽无,生智所不摄的意识相应善慧,例如有学八智,无学正见等。
  最容易令人误解的是,某人某某大学毕业,或从某国外大学得到博士学位,就被认为他有正见,说话一定正确,其实未必。因为他只得到一大堆记忆,单纯的知识,对某项问题有些研究而已。说得更详尽些,他只知事物名称、标志和表相,未必真懂得实相。那么,人要获得正见,只有先洗尽内心的一切杂质,经由惮定锻链,让自己除去有色眼光,才能看准世间的人、事、物和道理,然后,才可称为正知正见,而不是妄知邪见。
  古印度时代也跟眼前一样,邪见和妄念到处皆是,而有正见的人不多。勿宁说,世人都檬檬懵懵过日子。倒因为果,不知业报。所以,释尊才一辈子忙碌,到各地宏扬正见,也遇到不少辛苦挑战。这些事实在佛经上记载太多了。例如《法句譬喻经第一》有一段记录,正是史实的真象。
  大意是:一位母后生病,国王召请天下名医诊治,都没有见效。一天,国王邀请二百多位婆罗门到宫里,请教对策。不料,他们说是星座混乱,阴阳不调引起的病因。对策是,建造祭坛,杀死一百条不同畜生,和一个小孩来祭天,连国王夫妇都要亲临祭拜。
  国王果然答应了。立刻分头去找寻象、牛、马等畜生,和善良的孩童。释尊洞悉此事,为了拯救这群生灵,也率领一群弟子匆匆赶来,刚好碰见国王和婆罗门。
  对方乍见佛陀的光明与庄严法相,非常感动。国王据实禀告,母后长年患病,曾向诸神祈愿,也请过群医治疗都无效,如今正要用一种新方法。释尊同情国王的无知,同时教诲国王和一群婆
  罗门说:
  “若想五谷丰收,就要培植耕作。若要成巨富,就得广行布施。若想延年益寿,就要大发慈悲行。若想有智慧,就要研究实践。诸天住在七宝宫殿,丰衣足食,何需跑来食用你们供奉的粗糙饮食?你们诚心祭天,反而妄杀生灵,为了延年寿命,与其屠杀,祭拜诸神,不如做善事……。”
  从这段故事里,不难看出婆罗门的主张,纯粹是邪见妄执,而释尊那番话才是正见,指出因果善恶,医病也要循正常途径才对,岂能盲从妄语,害人害己?
  不明佛理的人会怀疑,某甲信佛多年,为何做生意不赚反赔呢?这不是正见,因为生意属于商场起伏,景气与否?产品好坏如何?不能怪罪佛教。有人责问,某乙是佛教徒,却短命死去,怎么得不到佛菩萨保祐加被?这也不是正见,因为人生长短,涉及许多因素,例如生病不去看医生,平常不运动,饮食不卫生……怎能由佛菩萨负责呢?
  佛教的特质,包括缘起观,四圣谛,诸法无常,诸行无我等,正见即是如实明了这些内容理念。在现实生活里,肯定中道的生活态度,既不浪费,也不折磨自己。修习正见时,不要盲信邪说,应该尊重理智,凭自己的经验判断是非。平常要多闻佛法,亲近善知识、实践佛的教诫,才能领悟正见的真谛。
  老实说,学校里学不到正见,只是记忆些粗浅知识,学些普通道理。尤其,今天升学主义挂帅,从中学开始,就分成普通班、实验班或特优班。整天啃书死背,直到考上大学。但进了大学,也未必懂得研究分析,和自我肯定,在这样的学制下,怎能得到正见呢?难陉有人叹说,学校读书不能得到健康身体,因为几乎人人都戴近视眼镜;也没有学到健康精神,因为学园的吸毒和犯规,愈来愈严重。结果,升学制度下的产物——有些大学教授一旦执业行政主管,就会贪污枉法;有些学者专家一旦操持大权,就会刚愎偏执;试问这些当年联考出来的优秀生有什么正见呢?说真的,现代读书跟正见培育的关系太薄弱了。
  摘自《菩提树》1992年12月号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