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周年 专家心系“文物与环境修复”


2014/9/5    热度:214   

  一年过去了。汶川、北川、德阳、都江堰,这些因为一场特大灾难而闻名于世的地方,正在用怎样的努力获得新生?山中村寨、羌寨碉楼,这些危在旦夕的古建文物,正面临着怎样的处境?那些镌刻我们心灵深处的受灾同胞,正在以怎样的状态面对人生?怀着感恩的心,到实地去看看一年后的震区是所有游客共同的淳朴心愿。

  汶川特大地震,让延续了千百年的文化遗产,在地动山摇中大批受损甚至坍塌。全省共有8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损毁。

  如今,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国内20余支文物保护一流队伍相继入川,兵分各战场。与此同时,中央紧急下拨3000万元文物保护应急资金为川“输血”。北京、河北、河南,国内古建筑保护上的几大高手被派往古建筑受损严重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茂县、松潘等地大批受伤的石刻,迎来了国内修复石刻文物的高手陕西、山西;受损的羌寨碉楼,由国家级的古遗址保护好手来承担。

  都江堰、青城山古建筑群是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其原地恢复原貌工程是文物灾后重建的第一个修缮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为“1号工程”,工程总投资近2亿元,汇集了天南地北的力量。都江堰文物局副局长樊拓宇将它形容为“得到了最高水准的待遇。”单是都江堰古建筑群的勘测和维修设计,就有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和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3位高手操刀,负责施工的又是来自福建和广西两地的高水平队伍。青城山的古建筑群,受损的建福宫、天师洞等7处宫观,被一一“拆分”,每一处宫观都由不同的文保单位来认领维修。“放在以往,国内这么多高手齐聚都江堰,想都不敢想!”

  现在来到都江堰景区,伏龙观的地基加固、大殿纠偏已经完成,大殿二殿的木结构维修也正接受国家文物局的验收。在药剂池前,穿着印有“广西文保中心”字样工作服的师傅拿着木棍,使劲把一块块木板按到燕尾槽泛黄的药剂中去。“你看它们每一块都有编号,在防虫防蚁处理后,将按照原样装回前面的大殿里去。”

  文物保护不单只是外来技术的介入,更应是根据文物本身及文物所处环境来制定对策。这番感悟来源于日前正在实施的“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 在对桃坪羌寨进行灾后勘察时,维修专家们发现,桃坪羌寨中越古老的建筑受损程度越小,新建筑反而受损程度比较大。深入考察,发现村寨民居每户房屋的施工都不尽相同,一面墙由成千上万的当地片岩盖成,有的是由一层厚的石头、一层薄石头垒成,有的是中间用薄石头、两边用厚石头。石片与石片之间的缝隙,地震发生时可以通过相互传导来消解地震带来的破坏力。

  专家组还做过一个实验,找来几个当地工匠,让他们现场砌墙,无需垂墨吊线,只凭经验和目力。工匠砌出的石墙,平整笔直,棱角分明。经过仪器测量,这面墙竟然最坚固。由此可见,羌族的传统建筑具有一定的‘反现代’意义。其中很多传统工艺和材料特性都与抗震有关。有些专家大胆提议:不如让本地工匠来修,这样还可以为四川民族地区培养一支以当地工匠为主的民族文物建筑维修队伍。

灵活应对 映秀变身“板房小镇”

  “映秀映秀,山清水秀。”一年前这个美丽的小镇已经满目疮痍,空旷的平坝上,伫立着栋栋板房。如今的映秀俨然成为了一个“板房小镇”,而乐观积极的映秀人,也悄然摸索出一套过渡时期的“板房经济”模式。

  根据当地政府的分配方案,每2或3人可共住一间板房。映秀镇中滩堡村灾民板房安置点位于垮塌的映秀漩口中学对面的平地上,如今已成为一片餐饮住宿业的海洋。每一排板房的口子上都贴有旅店或饭馆的招牌。

  很多村民利用自家板房,将厨房设备搬到家门口,再购置了三四套塑料桌椅,一个“板房饭馆”就弄成了。在并不算太大的中滩堡安置区,这样的饭馆起码有数十家。与其说是饭馆,不如说是“大排档”。这些饭馆和旅馆,构成了映秀镇灾后过渡时期一条由板房和帐篷构成的临时性“商业街”。灾后的映秀镇灾民安置点是弹丸之地,但却聚集了近40家“板房饭馆”和“板房旅馆”。

  在这个“板房小镇”上,小超市、水果摊、理发店也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两张收费的台球桌。不过,一些映秀人在积极做生意的同时,也在谋划着比较遥远的将来,“除了饭馆,我们还能做什么?”眼前这个看似食住配套齐全的映秀,隐隐透露出一丝憧憬和期待。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打击巨大,整个行业的损失大概超过了500亿,一段时间内造成四川全省旅游业几乎停业。然而,坏事也会变成机遇,以地震景区为主的“地震游”的兴起便是一个证明。

  截止到5月黄金周,四川省共接待游客93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4%和15%;大量游客涌入地震遗址区,开展祭奠、缅怀、慰问等活动,广元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接待游客3.53万人次,汶川映秀镇每天都会有上千人祭奠遇难者,比平时增加了10多倍。

  如今,都江堰等景区已将一些地震废墟作为遗址保护起来,把它作为一种灾难的纪念,作为遇难人民的一种纪念,也同时起到对游客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展示中华民族在大灾面前齐心奋斗精神的作用。

  许多游客表示,亲自来到在震区,除能以多维的视角正视历史、审视自我之外,情感深处心灵的共鸣能唤醒人类的良知和情感麻木。此外,把灾区转化成灾难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最新载体,可以让人得到真正的心灵洗礼。

  “活着真好”是大地震后大多数的感言,但这决然不是对灾区人们的嘲弄与不敬,也不再是一种阿Q精神的体现,更多的是懂得了人性的本真,懂得了爱和奉献,懂得了珍惜和责任。

  到震区去,不需说教,只需用心静静地走过,接受洗礼。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