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幻象


2014/9/5    热度:191   

世界顶级气候科学家詹姆斯·汉森曾经把那些火力发电站描述为“死亡工厂”,因为它们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这些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因此,低碳经济成为最近最流行的概念,包括奥巴马在内的许多政要,都把低碳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济的惯性使得这种良好愿望在短期内很难实现。

煤炭是一种公认的便宜能源,却也是造成碳排放的大户。要实现减排的目标,就必须解决煤炭使用中的排放问题。放弃煤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目前全球经济看, 对煤的依赖并不是哪一家的事情。美国和德国的发电对煤的依赖超过50%,印度是70%,而中国则是80%。同时,煤矿的开采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因而,在看得见的时间内,所谓转向清洁能源的调整显然是不可行的。

全球变暖的威胁越来越逼近现实,在煤和气候之间,势必要寻找某种均衡点。碳捕捉和封存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这种技术是指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捕捉并填埋到地下深处,使其无法再重新逃逸回大气中。这种技术已经在很多炼油厂和化工厂使用。许多国家的政要都把这视作是解决排放问题的“救命稻草”,既不用舍弃供应稳定且廉价的煤,又能减少排放的副作用。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国新总统奥巴马都对这项技术的推广寄予了厚望。两年前,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西方国家向中国转让一些碳封存技术,开展有关技术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前,包括中英两国在内的国际科学家正在共同研发二氧化碳封存技术,以减少中国的碳排放量。

虽然投入很大,被寄予厚望,但该技术就目前而言也只是“看起来很美”。当前,全球仅有4个碳捕捉和封存示范项目正在运行,其中2个在挪威,1个在加拿大,1个在阿尔及利亚。此外,目前还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大户—燃煤发电厂实施碳捕捉和封存项目。在实践中,使用它的都是政府力推的一些示范性的小项目,排放巨大的大电厂几乎没人采用这项技术。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了。

新技术的应用投资巨大。私人资本都具有逐利性,虽然最近几年新能源和环保的概念很热,但私人资本基本都投向了概念化的所谓替代能源,比如太阳能、核能、风能……虽然封存技术被学界认为实用性很强,但一些环境保护团体却认为它是完全不可行的。

实际上,这样的逻辑也是无可指责。资本总要想好退路,新能源的热点在于日后能在资本市场上编制“美丽的神话”,即便是做起推介报告来,PPt也好写得多。而投资改造旧的发电站,显然诱惑力不够。但短期内,拥有美好前景的新能源恐怕很难替代目前的火力发电站。而我们的时间却已经不多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小组联合主席伯特·米兹在“低碳经济建设”论坛上表示要让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2.4℃之间, 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445一490ppm,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必须在10年内开始下降, 并在2050年下降到2000年的50%一80%。因此,减排的重任显然还是要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上做文章,在煤的使用上做文章。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让许多节能项目搁浅,很多国家对于完成《京都议定书》中的承诺显得力不从心。米兹认为,实际上什么都不干的成本比实现低碳经济的成本还要高。他指出,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是化石能源安全利用的唯一途径。

但任务最终还是得由各国的政府来完成,目前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在奥巴马公布的刺激经济计划中,大约有亿美元跟封存技术相关欧盟在去年也做了许多工作英国、澳大利亚在国内推广了一些发电站的示范项目,成本方面均由政府来补贴。

然而,直接补贴的方式似乎也有其弊端,一方面政府负担沉重;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动力来寻找可以替代封存技术的更廉价的解决办法。因而,除了创办一些示范点,还需要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不断寻找降低碳排放的新技术。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