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溪 中国最美的溪流
2014/9/5   热度:378
生在武夷山,长在武夷山,武夷山水滋养我的生命,武夷文化润泽我的心灵,走过岁月,游过名川,我深刻地感受到武夷山九曲溪是中国最美的溪流!今天,我要将这份人间最美的感受奉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武夷山九曲溪,如一条晶莹的玉带,串起两岸奇峰怪石、青松翠竹;串起道南理窟、洞天佛地;串起飘香岩茶、石刻摩崖;串起悠扬棹歌、故事传奇…… 美在碧水丹山 九曲溪美在碧水弯弯,深浅相间,清澈明凈,一尘不染。 武夷山九曲溪发源于华东大陆最高峰——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全长60多公里,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所以得名。 九曲溪的发源地是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这里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研究两栖类爬行动物的钥匙”、 “世界生物之窗”。1987年和1992年,武夷山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这个生态原始、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天然生物宝库,正是九曲溪碧水长流不尽的生命源泉。 武夷山是老三纪红色砂砾岩的分布区,是丹霞地貌中最奇特、最典型、最富代表性的低山风景区,大都是呈现出红色,所以叫“丹山”。武夷山的山峰低中见高,小中见大,移步换景。高低相错的山峦,如旌旗招展,气势磅薄的岩峰,如万马奔腾。武夷山恰似一处密集型的盆景,它浓缩了大自然的奇妙,展示了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旖旎! 美在山水交融 纵观天下名山,既能观山又能玩水者屈指可数,山水结合能象武夷山九曲溪这样完美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九曲溪是山水和谐之美的典型代表。 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武夷山水完美结合的最好写照。武夷的山不离水,武夷的水不离山。著名作家刘白羽形容得好:丹山,是武夷的铮铮铁骨;碧水,是武夷的幽幽心灵。一条清澈碧绿的九曲溪盘绕在丹山之间,丹山和碧水就好象相亲相爱的伴侣,在耳鬓厮磨,诉说着绵绵的情话,永不分离。 国务院前副总理钱其琛在泛舟九曲后,赞美武夷山:三峡雄伟壁立,漓江清碧秀丽;武夷山水,两者皆备,尽在其中。 “一溪贯全山,两岸列仙岫”,当你乘古朴的竹筏荡入弯弯碧水之中,抬头可望山景,俯首能见鱼翔,侧耳可听溪声,垂手即触清流。丹山碧水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完美无暇,不得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的神奇。 美在天人合一 今天,我还可以见到,历代名人留在九曲溪两岸的文化遗存,架壑船棺、古崖居、紫阳书院、叔圭精舍遗址、桃源道观、止止庵、永乐禅寺等道观寺院,摩崖石刻、诗词歌赋、故事山歌等,赋于自然山水生命与灵魂。武夷山摩崖石刻,从唐代到清代全山共有四百多幅,中国古文化书写在武夷山水间,书法艺术与山光水色相映争辉;漫步九曲溪畔你仿佛徜徉在历史的文化长廊中,与一位位挚爱过武夷山水的名儒高士对话。 当您乘坐竹筏沿九曲溪顺流而下,湍流中浪击飞舟,深潭里凌波轻筏,一路水程逍遥浩荡。掩于青山丹崖中的九曲溪,虽水路弯弯却有惊无险,让你感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生发出见仁见智、亦真亦幻的游兴。观赏仙岩怪石,感悟千年文化,自然与文化浑然天成、历史与时尚和谐交融,无不感到轻松与惬意,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身心与武夷山水融为一体。 美在故事传奇 在九曲溪畔,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座山峰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甚至连每一片茶园,每一株茶树,都有讲述不完的传奇。 具有仙界与凡界之奇的武夷山,连故事也同山水一样钟灵毓秀。大王与玉女的爱情最为亘古,是武夷山最经典的民间故事。玉女下凡武夷山,与大王一见钟情,相互爱慕。不幸此事被铁板道人察觉,上天庭报告玉帝邀功。玉帝大怒,命玉女立即返回,玉女为了和大王在一起宁死不回,玉帝一气之下,将玉女与大王化为两座石头,分隔两岸,又将铁板鬼化为巨石横在他们中间,令他们永世不得相见……今天,在九曲溪一曲溪边和二溪溪头伫立的两座隔溪泪眼想望的山峰大王峰和玉女峰,就是故事中大王和玉女的美丽化身。 和尚背尼姑的民间故事,演绎了人性的高尚本质。 九曲溪边两块巨石,形似和尚背尼姑。还有两巨石,一个形似一道人的面部,妙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个则形似大石磨;相传,天上的王母听说武夷山的风光非常美丽,她便带着儿子来到武夷山游览,小儿金童饿了,王母就座在山头上喂奶,不巧,天空飞来一只老鹰,刁走了王母的双乳,王母发怒,立即回天庭差遣雷神追击老鹰,追到山北水帘洞,老鹰被轰掉下巴并点化为鹰嘴岩,而王母的双乳就落在了七曲的岸边,成为武夷山著名的双乳峰。再说那王母怒匆匆走的太急,竟把金童忘在了这山上。金童饿得哇哇大哭,正巧观音娘娘云游到此,就将金童抱起交给八曲的尼姑喂养。于是尼姑每天到对面的磨盘石为金童磨豆浆充饥,可是三寸金莲的小脚尼姑面对滔滔溪水,为无法过河直发愁。此事被附近的和尚得知,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了金童,就每天背着尼姑过河。道人见了,觉得和尚是好心,虽然不合规矩,但是在情理之中,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天上人间,岁月沧桑。奇石若形似,故事就神似。武夷山的这些故事,可以讲述一千零一夜…… 美在洞天仙府 人间仙境在武夷。在中国的道教史中记载,武夷山是道教第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 在武夷山武夷宫三清殿内立有一块碑刻:洞天仙府,意即武夷山是道教传说中神仙所居的地方。 据1942年《崇安县新志》记载,武夷山可查的道教徒300余人,可考的道教宫、观、堂、庵48座。武夷山道教的遗存遍布山中。对道教深有研究的武夷山人丘理真认为,武夷全景区就是一座实实在在的道教宫观:这座仙府宅第是坐西北而朝东南的。玉女峰下的水面是“山门”入口处,这里的地名,原就叫“洞天门”(见《崇安县文史资料?第二辑》)。铁板嶂是铁门。仙馆岩和仙榜岩宛若大门左右的楹柱。而且“山门”有三个:除洞天门之外,左右分别是“求天门”和“天游门”。《周礼•老工记》说,王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四面共12门。而武夷洞天之内从星村渡到崇阳溪东西距离恰恰是九里许(直线距离),而石门“凡十二处”(《崇安县文史资料?第二辑》第164页)!洞天门外,右有大王拱卫(大王峰在右),左有雄狮把守(狮子峰在左)。府第背后白云缭绕(白云岩就在景区最北位置),里面“墙”上明确地挂着招牌枣“极乐国”三字(勒于白云岩半壁,字的方向朝东南)。后庭红光映衬(火焰峰的位置)。“玉皇大天尊”五字勒刻在文峰半壁。“天尊”前面红烛光耀(御茶园在四曲,那里的两棵枫树叫“照天独”)。“天尊”身边丹炉鼎立,香烟袅袅(丹炉岩在五曲,五曲云窝“云卷舒,雾浮涌”)。“天尊”身后钟鼓齐鸣(钟鼓峰在八曲,锤模石藏于七曲峰间),华盖高擎(九曲有岩名“幛顶”)。洞府之内,红日东升,玉华光照,紫气东来(文峰的东方正是升日峰,玉华峰和紫峰),西是明月在天(西部星村有半月山)。 洞府之内“出五世之浊,一无污染”(并莲峰在八 曲。道教认为莲花为吉祥物,是“吉祥八宝”之一,“象征出五浊世”)。洞府内龙吟虎啸,钟灵毓秀(四曲有卧龙潭,溪南有虎啸岩)。而大、小藏峰上共有三个有名称的洞(金鸡舍、金鸡洞和飞仙洞),三洞经符,代表了道教上乘、中乘、下乘三个部门的典籍。 三三六六凝道语,岩岩壑壑竞仙姿。武夷山,就是一座布局完整、严密的道教洞天仙府、人间仙境。 美在道南理窟 武夷山不仅是洞天福地、人间仙境,还是理学名山。 道南理窟,即理学荟萃之地。理学,即朱子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成宋末至清代7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美诸国。而武夷山是朱子理学孕育、形成、发展的发祥地。朱子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武夷山从学、著述、传教近50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等理学家在武夷山的活动,使武夷山成为最著名的理学名山。 武夷山在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过程中,朱子理学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为“武夷山丰厚的理学文化遗迹,不仅为一种已消逝的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中国历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思想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是一笔珍贵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武夷山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九曲溪的五曲隐屏峰下,朱熹构建武夷精舍著述、授徒、讲学、传播理学,留下了表达朱熹理学思想的 “逝者如斯”、“天心明月”、“忠孝”等摩崖石刻,作为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在武夷山留下的遗迹还有五夫镇的朱子故居紫阳楼、兴贤书院、兴贤古街、朱子巷、五夫社仓等。 美在佳茗飘香 范仲淹的斗茶歌唱道: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武夷岩茶是武夷山最著名的特产,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武夷岩茶因而得名。 在美丽的武夷山九曲溪两岸,在武夷三十六峰、九十九岩这下,武夷岩茶遍布期间,点缀着、辉映着武夷山的山山水水。 武夷岩茶在宋、元及明初,茶禁甚严,朝廷颁布茶叶“铢两不得出关”的禁令。随着茶叶产量增加,茶禁基本取消,武夷岩茶出口大量增加,许多欧美人十分嗜好。进入上本世纪八十年代,武夷岩茶更是成为重要出口产品,运销欧美及东南亚,赢得了荣誉,尤其是风靡东瀛,被视为健美茶而倾倒无数佳丽。武夷岩茶香飘海外,为人们所称颂,不愧是中国茶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武夷岩茶被美称为“晚甘侯”。“晚甘”,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宋代,武夷岩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在武夷山武夷宫担任提举期间曾写下一首著名的歌武夷岩茶的《斗茶歌》:……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到了元明两代,朝廷还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溪畔创设皇家焙茶局,称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大量进贡朝廷。如今,武夷岩茶更是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大红袍身价倍增,“忆当年六棵母树五百年流芳,看今朝数亿红袍千万里飘香”,大红袍不仅走进钓鱼台,走进中南海,更走进寻常百姓家…… 武夷茶艺之美也是我国博大精深的艺术大观园中一枝极富特色的奇葩,它随着武夷山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其如诗般的表演已倾倒了无数海内外观众。茶艺的背景音乐是选用极富哲理且韵律优美的中国古典名曲,当你身临武夷山中或登上楼台或竹林品茗、观赏武夷十八道茶艺,可以深切地感到格调高雅温馨的氛围,是不可多得的人生享受。 九曲溪的第五曲溪畔的茶洞内,仙人曾赠予武夷山人第一株茶树。而如今,武夷山九曲溪两岸茶园遍布,大红袍红遍天下,武夷茶香飘四海,武夷山成为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 美在棹歌悠扬 南宋理学家朱熹进出武夷,常乘坐武夷山古老的竹筏,因此留下了烩炙人口的《九曲棹歌》。九曲溪漂流已成为武夷山最古老、最精华、最有魅力的九曲游项目。九曲溪上看风景可享“坐水观山”之愉悦,当您坐竹筏沿九曲溪顺流而下时,无不感到一种独特的轻松与惬意。九曲溪美,而长年在九曲溪上撑筏的排工们正是美丽画卷的点播人。 如今,在九曲溪上不知疲倦年年月月传唱棹歌的武夷山人就有500多位,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是排工世家,有的是夫妻排,有的是父女排,有的是兄弟排,有的是姐妹排。悠扬的棹歌让美丽的九曲溪美上加美,为远方的客人带来旅途的欢乐。一位作家游览九曲溪后动情地写道:“正当我们怡然忘情地欣赏自然风光时,男排工轻点竹篙,诵诗一首:‘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三两声。’这是宋朝大儒朱熹《九曲棹歌》的总领诗篇。他把诵诗当作为客人提供撑筏服务的开场白,接下来便有了即景赋诗、率性抒意的从容。这个年近四十的排工,对武夷山的人文环境与自然风光了如指掌,他的解说似九曲溪水那般流畅,与收入视野的生态美景形成一种内在的和谐。加之幽默机智,将不失品位的荤素调料穿插在通俗生动的表述中,常令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把小小竹排颠得摇摆不定。 尽管这个排工不是专职导游,却有超越一般导游的妙处。他叫寿青山。他说,离开了九曲溪水和小小竹排,他便失却了灵性与生气。他曾在竹排上为中央领导、海外知名人士谈古论今话武夷,更为千千万万不知名姓的普通游客幽默调侃,他将生命与激情挥洒在这九曲溪水上,为各方游客了解武夷倾尽才华”。 九曲溪水美,离不开风里来雨里去的竹筏工对美的解说,是他们长年累月地把武夷山的人文风景,传给了南来北往的游客。武夷山因为有了他们付出的才智和辛劳,才更让世人向往。我为有美丽的武夷山水而骄傲,更为有质朴热忱的竹筏工而自豪。 美在如诗如画 武夷山水,如诗如画。 峰峦岩壑,秀拔奇伟,九曲清溪,流出其间。九曲溪两岸奇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通过山峰和溪流的大小、远近、高低、长短、粗细、深浅、疏密、浓淡、曲率等展示了武夷大自然中最富有韵味的节奏之美;春雨绵绵,云蒸霞蔚,峰峦迭嶂,烟雨迷离,轻风起时,云卷云舒,峰峦若隐若现,尽显武夷山朦胧之美;夏日秋风,极目皆图画,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武夷山充满色彩之美,冬天来临,青山绿意依然,万籁寂静,偶有白雪轻扬,装点溪山如披上轻纱银妆,分外妖饶…… 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吸引了无数的诗人、画家、作家、摄影家、音乐家。他们留连于山山水水之间,歌颂武夷,赞美武夷。 山美,水美,人更美。武夷山美得实在,美出了千古魅力,美出了时代风尚。 台湾国民党原主席连战先生偕夫人游九曲溪,感叹风光之余,欣然命笔,写下了“山上看水水似玉,水中望山山如屏”的题词,这是对武夷山最美好的概括。 刘白羽先生的直抒情怀也十分感人:“武夷收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多少人对武夷山充满了留恋之情,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当代书法家潘主兰先生题诗武夷山水:“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他为武夷山进行了高度概括,这本来就不多的珍稀山水风光,在今天的地球上,还能找得到几处? 且让我这篇小文,送给您一个神奇的山水世界,也送给您一个经典的文化宝库,让美与欢乐伴您走过人生美丽的旅程!
处于华东崇山峻岭之间武夷山,数千年来偏安一隅,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成就了山水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从最早发出“碧水丹山,珍木灵草”赞美武夷山水之声的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以及南朝学者顾野王感叹:“美哉河山,真人世所罕见也”开始,历朝历代达官名流、文人骚客就纷至沓来,从古代的李商隐、杨亿、柳永、范仲淹、苏轼、杨时、李刚、陆游、朱熹、辛弃疾、陈省、戚继光、袁枚,到近现代的刘白羽、蔡其矫、潘主兰、郭沫若、赵朴初等等,都在九曲溪畔创造了不朽的文化。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