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恩寺——保存完整的明代皇家寺院
2014/9/5   热度:267
圣恩寺——保存完整的明代皇家寺院 玄墓山坐落在光福镇南,与邓尉山相连,本属一山。据原《光福志》记载:“东晋时期,有位青州刺史叫郁泰玄,晚年隐居于此,死后葬在这里。”相传,郁泰玄性仁恕,墓葬之日,有数千只燕子衔土来堆其墓。因此,玄墓既是指郁泰玄的墓,又是指燕子(玄鸟)衔土而葬的墓,山由此而得名。明代诗人陈瑚有《吊玄墓诗》云:“细草春风占墓田,衔泥曾记燕千千。行人不为看花至,更有何人说泰玄。”清代,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将玄墓山写成元墓山或袁墓山。后因万峰和尚居此,又名万峰山,寺则名万峰寺。 玄墓山北连邓尉山,南临太湖,东依米堆山,西邻长圻山。三山蜿蜒联缀,形成一个天然、硕大的畚箕湾,地势绝佳。古人向有“玄墓形势,三龙三凤,胜绝天下”之美誉。明人朱袤曾说:“吴之山惟玄墓最僻,亦最奇。” 玄墓山列群峰怀抱之中,临太湖之汪洋,山腹中有闻名遐迩的古刹天寿圣恩寺(俗称圣恩寺)。寺院群阁巍峨,殿宇庄严。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建天寿寺。南宋宝祜年间(1253—1258年)建圣恩寺。当时两寺并存,曾被辟为上下道场。元代天顺元年(1328年)朝廷赐额为圣恩禅寺。元至正初,天寿寺的建筑毁于火灾,寺随之衰败。元至正九年(1349年)江南名僧千岩和尚的高足万峰和尚从杭州人吴,卓锡玄墓山,重兴佛寺,并创建万峰道场,不久便成为江南名刹。明正统八年(1443年),朝廷正式赐额为天寿圣恩寺,俗称圣恩寺。据原《光福志》记载,圣恩寺鼎盛时期,誉满全国。内有金刚殿、天正殿,大雄宝殿、还元阁、白衣阁、供佛阁、印经楼、祖师殿、观音阁、大悲堂、大法堂、四宜堂、拈花堂、御碑亭、三塔院、五十三参、方丈墓、寮库,山门等众多建筑,共有殿宇房屋5018间,画栋飞檐,煞是壮观。寺中僧众300余人,田300余亩,并有竹林、茶园等,为全国五大名刹之一,成为佛教禅宗“临济宗”三峰派的中心。 圣恩寺前是一座青石、花岗石混建的山门石坊。石坊系明建清修。坊上部真书“圣恩禅寺”匾额,两边装饰成壶门状。上、下坊部雕有云龙、狮子滚绣球等饰物,镌刻精细,主柱由花岗石凿成,刻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天寿无疆,万里山河宏寿域”,下联为“圣恩普及.众生今古沐恩光”。 进山门,是面阔五间的天王殿。据《浦起龙记》云:天王殿为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建,又经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修。殿墙嵌石碑三块:一块是崇祯七年(1634年)苏州吴县知县杨云鹤所立《天寿圣恩禅寺常住田免役碑》,还有两块分别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所立,字迹皆漫漶难辨。天王殿气势不凡,弥勒佛端坐中央,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分站两旁,庄严威武。 五间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的山坡旁。大雄宝殿的创建年代与天王殿相差不远。殿前三株古柏,树高20多米,最粗树围有5.2米,相传为晋代之物,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英姿挺拔,苍郁葱葱。此殿后墙上亦有一块石碑,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九月十九日礼部僧录司给原白马寺住持道清的札符石碑,为准其到圣恩寺当住持的札符,碑高160厘米、宽77厘米,成为古刹圣恩寺的历史佐证。 坐落在圣恩寺东北角的钟楼气魄雄伟,楼中原有一口洪武九年(1376年)僧奕持募铸的千斤大钟。钟里有金银首饰石片之物,钟表铸阴文小楷全部《法华经》,僧性愍所书。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被臭名昭著的严嵩仗权攫去。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旭晓和尚到四川募铜万斛,重新铸成一口8吨重的大钟,钟上仍镌有一部6万多字内《法华经》,有“一撞一声一部经”的偈语。钟声宏亮,据说响声远传三州(湖州、苏州、常州)。名声显赫、历史悠久的圣恩寺收藏了许多历代的文物珍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两次南巡到苏,慕名前往玄墓山圣恩寺,84岁的住持济石大师率众僧出寺迎候。康熙帝兴致勃勃,上山观梅,夕阳在山,花光掩映,“上情甚欢”,御书“松风水月”四字,并赐黄金200两,夜宿圣恩寺四宜堂中。“松风水月”碑宽41厘米、长96亘米,四周浅刻龙纹,中间有篆书“宸瀚”二字。“松风水月”4个字匀布碑中间,字体清斤秀润,笔力遒劲,此碑是一块上乘的书法艺术石刻,现收藏在司徒庙碑廊内。 1699年,康熙再次来到圣恩寺,僧济志率众僧迎候。1707年,康熙再度南巡,重游圣恩寺,不胜感慨,赏赐颇丰。康熙五十八年(1719),步入暮年的康熙皇帝回忆起当年驻跸圣恩寺的往事,不胜感念。看北国隆冬时节,思江南早梅正待绽放,禁不住思念心切。于是,颁旨赏赐圣恩寺帑金一千两,念珠一千五百零一挂,僧衣、僧帽、僧鞋、僧袜各一千五百零一副,并“特旨钦命”派专人护送到圣恩寺。赠赐仪式十分隆重,所有费用,均由朝廷一并开销。后乾隆六次到过玄墓山圣恩寺。当地民间流传着乾隆帝到圣恩寺寻找他养身父亲的传说,圣恩寺地藏殿内方砖上至今还留有一双膝盖印,相传就是乾隆帝当年跪拜他父亲时留下的遗迹。 寺内之胜地是还元阁,位处圣恩寺最高层,阁中原有众多珍贵文物、典籍,现已散佚。所藏宝鼎邾公钟尤为珍贵。邾公 钟是周代的一种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钟虽不大,高只有一尺左右,且古色斑斓,但却是一件国宝。钟四周有三十六颗突起的乳头,能分别敲打出三十六种不同的音响,故又名乳子钟。钟通体镂有铭文,铭文为籀篆,释文曰:“佳王正月初,吉辰在乙亥,邾公乃吉,金玄。”铭文有拓本长卷,名人题词、题跋等。邾公钟当年被视为镇山之宝。相传此钟系周宣王时太史所造,是一座极为稀有的文物。现保存在南京博物馆内。 寺后有一方奇石,当地人唤它叫“喝石”。相传当时寺内开凿一口井时,突然一方巨石从山上坠下,千钧一发之际,被住持万峰和尚一声吆喝喝住,故为“喝石”。寺西南有一股清泉名八德泉,终年泉水潺潺不息。因泉流形如佛珠,故又叫佛珠泉。泉水味甘甜,煮后有异色,当年当地蚕农取其缫丝,丝光尤为明洁亮丽。寺后另有一方奇石,其形嶙峋,峥嵘迭出,与山体相连,虽自然天成,却又似人工雕凿,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稀有珍品天然假山奇石,俗称“真假山”。此石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在土中露出,敲之发出铮铮之声,将它剔洗洁净后,玲珑透剔,似一座天然的小假山,故名“真假山”。随着年岁的流逝,据说小假山被山泥淹没,直至清康熙十七年(1679)夏,一次山洪大发,小假山被山洪冲洗,再次显露出土,细观之,奇石上露出石湖卢熊所题的“神狮山岫、海涌门、汲砚泉、涵辉洞、峭壁岩、螺髻峰、流云洞、凌空桥”等八景。王渔洋《邓尉竹枝词》有诗云:“绿黛遥浮玉镜间,峰峦千叠水弯环。居人却厌真山好,玄墓南头看假山。”民国六年(1917),著名的戊戌维新人物康有为去玄墓揽胜,亦兴然为“真假山”挥毫题写“寿洞”两字,并作诗抒怀。 圣恩寺为吴县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以来,圣恩寺恢复迅速,石坊、天王殿、大雄宝殿、伽兰殿、祖师殿、斋堂等建筑物相继修复,雄伟的钟楼依然矗立山腰。每年正月初九“天生日”,有成千上万人云集这里,举行盛大庆典。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