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点的延续和提升


2014/9/5    热度:254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北京城市举办奥运会的过程,而是北京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奥运会会产生什么样的碰撞?这种碰撞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奥运场馆建设带动了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新的建筑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传统特色,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建设与传统城市格局和谐发展。

一、 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筑有四个显著特点:辨正方位、注重风水、讲求对称、突出中心。

  什么是“辨正方位”?辩正方位就是北京城市建筑在对应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时非常明确,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的建筑像北京城这样讲究方位。皇宫坐北朝南,标准的北京四合院正房坐北朝南,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东西南北方向明确。在北京城市方位中,坐北朝南和中心的方位又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北京不仅是一座大城市,还是帝王的都城。中国皇帝讲究要面南背北,要居住在城市正中心的位置。同时,北京城市建筑坐北朝南还符合北方的自然光照。

  什么是“注重风水”?“风水”是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与环境、建筑与环境的一门学问。其中,既有环境科学成分,也有封建迷信色彩。扬弃封建迷信色彩,挖掘环境科学内容,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有益的。

  什么是“讲求对称”?北京城市建筑非常讲究对称,这是由于城市中心建筑突出和明确,其他建筑要围绕中心建筑展开的缘故。在对称建筑中,由于核心建筑坐北朝南,方向明确,对称建筑又以左(东)、右(西)对称最为讲究。例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左文右武(崇文门与宣武门、文华殿与武英殿)等。

  什么是“突出中心”?突出中心就是城市中心的位置明确,中心的建筑突出,其他重点建筑围绕中心。例如故宫太和殿是古代北京城市的中心,其建筑形式、特点、作用都非常突出,而北京的王府、坛庙、街道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北京旧城还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中轴线,不仅世界上独一无二,还极其鲜明地展现了北京城市建筑的特点 。


二、 奥林匹克与北京城市中轴线

(一)亚运会开始了北中轴线的延伸

  在迎接亚运会的过程中,为缓解从北京旧城到亚运村的交通,从北二环中路的钟鼓楼桥到北四环中路的北辰桥新开辟了一条新的南北交通干道。这条交通干道的开通可以说是继元大都确定的北京城市中轴线第一次向北长距离延伸,其长度大约有10华里左右。 这段中轴线基本保持了两侧建筑群对称的传统布局。

(二)左右对称的场馆建筑是对传统建筑布局的继承和创新

  鸟巢(国家体育场)与水立方(国家游泳馆)是在北延长中轴线两侧修建的两大对称建筑,也是两个相互呼应的现代建筑。这两个建筑各具特色。鸟巢是隋圆形的,而水立方是方形的,在建筑造型上体现的是一方一圆,展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方圆造型与对比。在建筑结构上,鸟巢显得复杂,水立方显得简洁,是强烈反差的对比。在建筑外形和装饰材料上,一个是强硬的钢结构,一个是柔软的膜结构。在建筑寓意上,鸟巢代表温暖、厚重,水立方代表寒冷、冰洁,这也是强烈的反差。在北京师范大学易学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还认为,这两个建筑,反映了中华传统道家文化和阴阳五行学说:鸟巢代表“木”,属“阳”;水立方代表“水”,属“阴”。这两个建筑,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特点,又有现代建筑造型的创新思维。

(三)奥林匹克公园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北京城市建筑文化特征

  奥林匹克公园建设是从2002年开始的。这一年7月16日至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展出了北京奥运规划设计方案。其中,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是在1990年(举办亚运会)中轴线向北延伸后的又一次扩展,这次设计方案将北京城市中轴线总体延长到25公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萨萨基公司(Sasaki Associates,Inc)和中国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这个设计方案是在中轴线北端设计了一条2.3公里长的“千年步道”,步道北端是一片湖水和山岭。在 “千年步道”上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展示。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北部的湖水与轴线东侧的人工运河水相通,其形状犹如一条水龙,与旧城内的水龙--位于旧城中轴线右侧的六海(南海、中海、北海、什刹海、后海、积水潭)遥相呼应,在中轴线上形成左右舞动的格局。这一方案被确定为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实施蓝本。可以说,这个设计方案既符合北京城市文化特点,又有创新之笔。

  建设中的奥林匹克公园中的山与水的布局,使北京城和中轴线又增添了一个大风水。沿着中轴线向北俯瞰北京城,你会发现在中轴线上形成了近、中、远三层山。而且,这三层山层层环抱。这三层山分别是:近景--景山、中景--奥林匹克山、远景--燕山。 景山、奥林匹克山、燕山均在北京城和向北延伸的中轴线上。而且,景山、奥林匹克山均是人工堆积的山。景山山体造形不仅稳重,而且对称,位置中正。在景山前面,有金水河流淌。奥林匹克山前也有水景,被称为“龙湖”,是来自经过治理、绿化、美化后的清洋河导流渠注入的水。清洋河导流渠水不仅水质得到净化,而且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良性生态水循环系统。在龙形水系当中,不仅有人与自然亲近的近水活动区域,还有湿地(浅水植物和鸟类活动区域),是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从空中俯视,龙湖与奥林匹克山符合传统的风水学理念,是“前有照、后有靠、左右山环绕”的布局。


三、奥林匹克公园的主题突显北京城市新世纪的发展方向

(一) 对中轴线末端的历史考察

  今日的北京城是元代大都城奠定的基础,今日北京城市中轴线也是元代大都城奠定的方位。但是,不同时代中轴线的末端主题是不一样的。元代大都城中轴线的末端是在城市的中心,具体说是在中心阁,对这一点史书是有记述的。但是,中心阁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根据侯仁之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描述,在大庆寿万宁寺的西南侧,有“中心阁”。而中心阁不仅是大都城的中心点,同时又正好是大都城中轴线的末端。元大都中心点的布局表明了设计者的匠心,那就是由城南正中城门(丽正门)开始的城市中轴线在经过皇宫主要建筑后,又穿过市井,最终聚焦在宗教寺院内的建筑上。

  明代不同了,明代中轴线最北端聚焦在给市民报时的钟鼓楼。这是城市岁时建筑,高大雄伟,但是周围是一片汪洋如海的民居院落。如果说元代大都城的中轴线是伸向中心阁,将中轴线末端消失在宗教文化的寺庙当中,那么,明代中轴线末端的处理是一个进步,那就是完成了由宗教神到世俗的转变。而且,这样的格局一直延续到20世纪。

  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又一次提出了中轴线末端建设的主题。这个主题实际上是从奥林匹克公园一开始规划就涉及了。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北京城市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在中轴线北延长线终端,建设一批新的现代化建筑,以体现首都北京步入21世纪的建筑风貌。应该说北京亚运村的选址和规划建设就体现了这种指导思想。 然而,当人们逐渐明白现代化并不仅仅是高楼大厦,现代化还包括对待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包括人的文明素质提升。

  中轴线末端设计思想的重要变化是在2002年3月28日,时任北京市长的刘淇在《奥运行动计划》出台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奥林匹克公园不在建设摩天双塔,此举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尊重北京城市文化特征的重要举措。



(二)对奥林匹克公园建设主题的探讨

  奥林匹克公园建设的主题最终确定为“生态城市”。
  为什么要突出这样一个主题,这是因为:①关注环境保护,尤其是人类聚集的城市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大问题,从上个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之初,已经成为一股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2000年悉尼的绿色奥运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北京2008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突出包含了这一内容。②北京是首都,是中国的首善之区,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有影响。讲生态城市比讲中国龙更新颖,更有积极影响。③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已经突出了这一主题。不仅主要体育场馆建筑注意节能、环保,而且山形水系突出了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从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发展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生态城市应该是北京21世纪追求的目标。而引领这一目标实现的应该是奥林匹克公园建设。这是因为:①北京的西北占据北京城市的上风上水,奥林匹克公园占据天时地利。②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考察,城市向北发展更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事半功倍,非常重要。③从中轴线向北发展的历史考察,虚轴的中轴线末端更适宜这样一个主题的发挥和建设。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