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环保


2014/9/5    热度:176   

深层生态学的首倡者,挪威奥斯陆大学奈斯(Arne Naess)教授深受佛教的影响,突破人类中心论的束缚,提倡应把生态系统,把其它物种作为我们人类伦理关怀的对象。美国著名环境哲学家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对佛教所包含的环境保护的思想资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在东方文化中,虽然没有作为严格科学的生态学,但是却具有辞源学意义上的生态学,即关于居住地的逻辑,从而也具有保护自然的全球伦理学。例如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在保护生命中起到的作用,虽然这很难从生物学中推论出来。

佛教中因陀罗网的比喻是对生态网络的极好描绘。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著名神学家史怀哲(Albert Schweizer)提出的“敬畏生命”的理论,突破传统伦理学忽视其它物种的局限性,发扬圣方济的人与动物是兄弟的思想,为基督教的文化传统关注生态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代佛教徒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运动,取得了突出的贡献。几乎每一座寺庙都是鸟语花香,林木葱郁,环境清幽。汉传佛教素食的优良传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放生历来是佛教徒的重要功德之一,更是积极救护生命的善举。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推崇简朴的消费观,这种“惜福”的思想与当代环保运动所推崇的“绿色消费”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利于减轻环境的生态压力。

为实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理念,中日韩三国佛教界拟于每年4月份在本国植树,借以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净化社会。台湾以佛教人士为主于1993年1月成立的“关怀生命协会”,一方面通过不同方式开展社会教育,培养群众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另一方面全力敦促“政府”部门改善动物处境,并要求立法委员制订出对动物处境较为有力的相关法案。例如,该协会结合其它环保及生态保育社团共同制订的“野生动物保育法”修正案的民间版本,竟然取代“官方版” 而于1994年10月在“立法院”获得通过,这是台湾历史上罕见的先例。又如慈济功德会和台湾法鼓山在“心净则国土净”思想指导下的环保运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泰国僧侣Phrakhru Pitak所倡导的保护森林运动,则利用为树木祝圣的佛教仪式,宣传环保理念。



正统宗教在生命伦理学上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于日益猖獗的人体器官交易,代理母亲交易以及授予生命专利等伤害人类尊严、生命价值的行为,正统宗教都坚定地反对。为制止愈演愈烈的生命市场化进程,基督教、佛教都提出应该以无偿捐献的方式来解决器官不足的问题。如台湾佛教界推动“万名菩萨舍身报恩器官捐赠运动 ”就是一种令人十分感动的善举。   

因为宗教往往超越具体党派、政治立场,所以常常能在政治、军事冲突中充当斡旋者的作用,推动事关全人类福祉事业的发展。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少数发达国家推行其强权政治的手段,宗教却往往能超越国家、民族, 甚至意识形态分歧之上,成为人类良知的守卫者。因为工具理性日益膨胀而不断蚕食着价值理性的生存空间。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那样,当哲学变为控制论时,思考的任务已经不再能由当代高度科学化的人文社会科学完成了。倒是看上去似乎不够“摩登”的宗教传统还保留了较多的质朴性,保留了较多的原创性,还仍然是原本之思的家园。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