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如何面对文化逆差


2014/9/5    热度:154   

5:1。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引进和输出图书版权的大概比例就一直维持在这个数字左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孟超说,在与国外文化企业经济强势的竞争中,我们处于弱势,版权贸易逆差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明眼人都知道,在版权贸易逆差的后面揭示的其实是文化的逆差。

何止在图书的版权输出上,不管是影视还是其他的文化产品,在输出与进口方面,我们几乎都处于一边倒的文化逆差。电影被好莱坞包抄,而且是用我们的文化和元素制作影片投放到我们的市场,电视剧也被韩流裹袭得无立足之地,播韩剧集中的央视八套甚至被网友劝告更名为韩剧频道。当代艺术这两年倒是红火,屡次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创出新高,但其实也是虚火过旺,担任当代艺术收藏和研究重任的依然是外国人抢先一步。

正因为文化逆差的存在,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掌握不了话语权,也形不成一定的影响力,进一步导致了国外对我们长期以来的误读。今年5月4日《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破天荒地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文学的专题,有人推测是为了迎合奥运热,重点介绍了几位中国作家的小说。但是除了王安忆的《长恨歌》以外,不同的书评人居然从莫言的《生死疲劳》、姜戎的《狼图腾》等风格迥异、题材有别的小说中,读出了反传统、反政治的共同特点。这固然是美国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思维作怪,同时也反映出我们文化输出的内容和质量没有发挥出有效的影响力。

在奥运会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后,趁着这股中国热的风,我们拿什么往外输出?试图扭转我们的文化逆差应从哪里起步?

深圳搞法国当代文学翻译的胡小跃说,中国当代文学缺乏对当下生活的表现,这也影响了其对外输出。法国年轻作家想来中国和年轻一代作家交流,我们却拿不出相应的、反映当下生活的文学作品。很多外国人渴望了解当下的中国,当下中国人的精神和生活状态,而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老家底四大名著搬出来应对,这样的交流形不成互动。

本来影视作品是最直观、效果也最好的文化输出载体,但看看我们以往输出去的东西:古装、武打、长辫子,三寸小脚、飞来飞去。第五代导演在国际上的声名鹊起,在为我们拿回奖项和荣誉的同时,也为国门刚刚开放的中国输送出去了错误的文化信号。输出这样的古董,让世界认识我们的便捷通道拐了个弯儿,在时空上形成了误差。第六代导演倒是脚踏实地把摄影机瞄准了当下现实,但又因为聚焦的人群属于另类和少数派,再加上有的作品晦涩难懂,虽然可以在国际上拿到一些奖项,但独木难成林。这样的作品不用说在国外找知音,就是回到本土市场都不太容易找到有共鸣的观众。

可以说,对日常生活关照的缺席是我们当下影视剧中最缺乏的东西。这就不难理解一部《金婚》风靡全国,女主角蒋雯丽拿奖拿到手软,也就不难理解婆婆妈妈的韩剧为什么依然能吸引大家的眼球。我们现在的电视剧正热衷翻拍,四大名著翻拍启动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两部,刚刚播完的《夜幕下的哈尔滨》也是用新人炒冷饭之作。

电影银幕上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刚刚上映的《画皮》仍然是从三百年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取材,《画皮》1965年被香港导演鲍方首次搬上银幕,随后又被胡金铨导演改编成《画皮之阴阳法师》,这是第三次翻拍了。原创缺乏,尤其是针对当下生活的影片,只能从历史中找米下锅,而且都找同样的米,也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数数我们银幕上的国产大片,不是武打就是历史,很少有对准当下的。除了《我叫刘跃进》、《左右》、《立春》以外,现在正上映的《李米的猜想》应该算是比较接近当下的一部影片了。但这样的片子一般投资较小,影响力也小。我们的影视作品在国内都站不稳脚跟,说到输出更像是不着边际的奢望了。

看来,无论是在图书出版还是影视等领域,文化逆差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都难以扭转。而多关注当下,也许是现在应该尝试的一条新路。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