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的《道德经》


2014/9/5    热度:191   

在人类历史中,长期以来都处在对立、对抗之中,使这个世界上,多了些戾气,少了些和谐。其实这些对立、对抗、战争和杀戮,都是人类己身的人为因素所造成,毕竟,多数的人摆脱不了一个“贪”字,不是贪名恋位,就是贪财恋色,为了达到他一己的目的,不惜昧着良知胡作非为,甚至泯灭人性倒行逆施,这些都不是应有的真常现象。

老子是世界上古圣之中,唯一留下文字著作的人,《道德经》不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更是捍卫和谐世界的无形长城。《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它大而无外,细而无内,字字珠玑,对人、对事、治身、治世都大有可用,因此《道德经》可以说它既是人类的生命哲学,也是政治哲学和军事哲学,基本上《道德经》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管理学,它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管理好众人及管理好国家。

对治国而言,老子主张以“无事”为准,这个无事指的是不劳民力,不贵难得之货,不纵可欲之情,使民心不乱,不但民众可以休息生养,而且能够在纯朴不争的生活中营造和谐气氛。以故老子告诉居上位的人应该“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这个无为指的是无我之私,“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情而民自清”。老子特别重视不言之教,因此有影响力的人之一言一行,对社会和国家风气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上位者无欲的话,百姓就不会糜乱了。口、鼻、耳、目、意、触六欲是生命本能,只要知道五音五色五味驰猎禧乐会使人迷失本真,自然必须知道做适度的控制。至于无情,指的是喜怒哀乐爱恶恨的七种情绪上的反应,作为领导者又怎么可以用情绪去治世呢!因此必须要懂无欲及无情了。所以老子又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亦即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了。更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个善下,也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而弗居,长而不宰”之非高姿态的王道精神,而且具备不处长、不处前及有容乃大的包容之心。这些主张不论治国治世或领导一个团体不是最好的管理哲学吗?而且还能营造一个和谐的世界,此对当前的人类世界而言,也是最需要的普世理念。

至于对于世人生命价值的认知而言,老子说的无为并不是教我们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人无我、无私、无欲,不但懂得知止知足,而且要适度地善用五音五色五味而不要迷失了本真本性,而且不可多藏,不要让自己本身的贪求而乱了心智。《道德经》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懂得珍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修身三宝,人都应该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慈爱之心,人都爱自己,但爱自己是让人永远保有真我的人性,而不是自身的拥有和享受。人都要去关爱众人,并且要慈心于物,因为一切的人类和万物都是宇宙生命之一,都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生养环境,因此须要善待他,这就是慈。俭是要人见素抱朴、清心寡欲,处厚不居薄,处实不居华。不敢为天下先是教人退让不争,只有不争才是和谐的根本。《道德经》第十六“复命章”希望从道之人能够致虚守静归根复命,是要人进入希夷之境,来创造生命的最高价值。但是“不知常,妄作,凶”的告诫,却不能不注意,其意是说“常”是真常、自然、真理和规律、秩序,如果对这些不了解,世人在言行上逾越了常道,这是妄作,其结果必然身败名裂,甚至于丧生去命,这就是凶;如果对自然生态没认识,而用人为的方式破坏了它的规律和秩序,其结果也是一个凶字。当前的人类多了太多的享用,但是少了很多健康和安全,这就是不知常而妄作的结果。

为道之人都重养生,冀能长生久视,道的养生是养德和养命并行,养德方面,《道德经》中提示了很多,很多的文句在养生上也可解释和应用,养生是希望健康长寿,除了德行无亏,在心态上没有患得患失的负担,使心常清常静,身心上取得平衡。老子要我们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和光同尘守柔处下,是教人不可坚持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妄自尊大,并且要进入社会,不要脱离人群、不要突显自己而懂得谦虚自持,并能安贫乐道,如此不但能使人间和谐,也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塞兑闭门善用口眼,心理和体能就健康了。再知道不履凶恶之境就无死地了。《道德经》强调抱一,不失其所者久,一是道,一是不移,所是安身立命之处,民以家为所,道以心为所,只有此心不二,才能长久。

道教是唯一产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宗教,基本上以道家的思想、阴阳家的学术和神仙家的修养为组成主体,长久以来是炎黄子孙的共同传统信仰和生活宗教,并且衍化为我国社会上的各类民俗,其最大的功能就是结合我们的民族心灵,国人知足常乐爱好和平的特质,已经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应该是道教在民间的教化之功。《道德经》是放之天下皆准的经典,它的价值仰之弥高,历久常新,世界上认识它的人多了,这个世界就会充满了祥和之气。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其光让世界复归其明吧!

 

五明学佛网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