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唯识“与实修
2014/9/3   热度:443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佛渡众生,了生脱死,利乐有情,那么如何才能转迷成悟,证无上觉呢?
通过学习《二十唯识论》,我们可以知道,凡夫与佛的差别,就在于凡夫有遍计所执,之所以我们是凡夫,就是因为有执着,换句话说,我们要想成佛,只须去除遍计所执即可。
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落入我们实际修行中,做起来却相当难,我们学一切法,最终都要落在修持中,但我们往往有个毛病,修行中言行不一致,身心不调和,讲的一套行的一套,功夫难上路,其中的根本,也是我门修行中最大的障碍,便是“我执”。
那么如何破除“我执”,把我们学到的理论与实际修行结合起来呢?下面宗浩联系“律海十门”与“唯识二十论”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我们之所以有“我执”,就是因为没有智慧,不能如佛那样谛观了知诸法实相,凭籍无始以来的业习种子,执着外境,造业流转,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因为相信佛,信三世一切诸佛所言不虚,信佛有八万四千法门,能对治我们八万四千烦恼,也相信只要依照佛言,如法修行,就一定能脱离苦海,成就正觉。佛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我们想想,为什么不在家学佛,而一定要出家修行呢?环境障碍等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最重要的便是有善知识的引导次第修行。历代大德,他们的成就也与善知识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如禅宗六祖,虽能闻一句《金刚经》开悟,但最终还是要依止五祖,得于成就。像他那样的上根利器,都需要善知识的引导,那我们衡量自身,又岂能自以为是,闭门造车呢?又如宗大师,米勒日巴等成就大德,举不胜数。我们也知道,学法的目的,无非在破“我法二执”证圆成实性,趣入中道,圆满菩提。也正如我们知道“我执”的可怕,能令我们堕入三涂,流转三界,但却不知,也没有办法破除它,因为需要智慧,所以我们要依止善知识,对善知识的话要听,要思,要行,只要有信心,如法次第修行,那是绝对能成就佛果的。“不是慈航不普渡,无奈众生不上船。”在进一步讲,我们听说的善知识,不仅仅是教引我的恩师大德,还包括一切能帮助我们改进从善的人,能指出你的,你的过失,乃至冤枉,骂辱打讥等,都是我们的善知识,都能帮助我们破除“我执”。别人指出你的过失,你能不起嫌恨,嗔恼,那说明你能放下,谦逊恳切的认识一分, “我执”便能去除一分,别人无缘无故的打骂你,你呼天喊地,大叫冤枉,说明你还有个“我”。我们修行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认识自己,放下自己,对外人的赞叹不起慢心、欢心,对骂辱不起嗔心,对自己好的人不起爱心,对自己“不好”的人不起厌心,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举心动念是否能与正法相应,然后再进一步对一切外境,“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起烦恼,依随正教,渐次修行,以证“人、法二空”。 ·
二、通过学习《二十唯识论》,我们知道遍计所执不是实有的,但当 我们缘不同境时,我们的第六意识便会执着外境,发生不同作用,我们也知道,造业最重要的是第六意识,“内识生起,似外境现”,如我们黑夜中看遇到一条绳,心中执着以为是蛇,此时顿起惊怖心,但当得知是绳子时,惊怖心也随之而灭。造就是说,当我们对事物有不同认识,内识产生的作用也不相同,这使我们联想到《律海十门》中四根本摄心法要里的观行法,如第一条“佛语诸比丘,观YIN欲鄙秽,粪器死猪肠,枯骨断肉想。”因为我们凡夫贪着五欲,执着外境,造身口业。认为这个色身很可 爱,执着它,便生起爱心,食欲心,生生世世爱河流转。佛具大悲,以善 巧法,让我们放下,让我们了解所执着的色身。究竟可爱在何处?只不过 三十六物,九孔常流不净,又如粪器,皮包肉骨,无有是处,因为我们都是爱好厌恶的,对好的起贪,对坏的起厌,知道所执眷的色身的种种不 净,爱染,贪欲便不能生起。有了厌离心,清净心才能显现。然后佛再进一步告诉我们这个色身所谓的“我”只是五蕴假合,乃至虚空大地,皆因缘和合,虚幻不实,一切善恶、美丑、是非,皆是我们分别所造,乃至山河大地也不离内识,皆为遍计所执,本无自性,由此逐步去除“我法”二执,趣入中道,证圆成实性。
总结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在我们的修行中,首先要树立起正信,依随善知识的教导,如法修行,在平时生活中,观察自己的举心动念,是否与正法相应,是否与戒律符合,把所学的与实际修持上结合起来,正如大吉佛爷所讲的那样,如果学了经,不会用的话,那最终经还是经,你还是你,学了半天,等于不学。所以我想,当我们每学一部经, 一部论时候,衡量我们所获益的,或者说进步的并不仅仅在于懂了多少,能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而是在于我们的烦恼是否减少,执着是否减弱,这 样学以致用,串习精熟,展转增上,才能与道相应,望我道友,珍惜末法此良师道场之殊胜因缘,精进修行,圆满菩提,普渡众生,饶益有情!
沙弥 释宗浩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