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乘教法的殊胜


2014/9/3    热度:544   

  金刚乘教法的殊胜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可略分为原始佛教(佛陀住世弘法的时期)、部派佛教(僧团由于对经典与戒律有不同的见解,因而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等十八部)、大乘前期(龙树、提婆二位菩萨弘扬中观思想的时期)、大乘后期(无著、世亲二位菩萨弘扬唯识思想,佛护、月称、寂天等诸位菩萨继承弘扬中观应成派思想)等四个时期。自大乘前期开始,逐渐有密续(tantra,怛特罗)传出,至大乘后期,有诸多成就者弘扬密法,且四部密续(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已趋于完备,密法因而兴盛,当时,如“那澜陀”佛教大学、济迦玛罗西罗寺(超岩寺)等大寺院的僧众多修持密法,因而获致成就者,为数甚众。。

  佛教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亦逐次向外传播,依路线区分,可分为南传、北传、藏传三种路线,传出的时间亦以南传在先、北传次之、藏传最末。南传佛教的区域涵盖泰国、缅甸、斯里兰卡、中南半岛,传出的教法以四圣谛、十二因缘为主。北传佛教的区域涵盖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传出的教法以波罗密多乘(显乘)为主(四圣谛、十二因缘、中观、唯识、如来藏),藏传佛教的区域涵盖西藏、尼泊尔、不丹、锡金、拉达克等地,传出的教法以金刚乘为主,金刚乘教法含摄一切显密教法。是故,达赖喇嘛曾开示:“藏传佛教(金刚乘)是最完整的佛法。”

  金刚乘行者需具备较波罗密多乘行者,更为强烈的出离心与菩提心,除须持守别解脱戒与菩萨戒律仪之外,尚须持守密咒戒与三昧耶戒,因此,对于显教的经论须先通达,且能生起正确的定解,藉由修持密法,而于此生乃至数世的时间内获致成就。然而,密法极重传承,行者若非依止具量的上师,如法接受灌顶,并听闻上师的教授与口诀,即无法一窥密法的堂奥。部分研究佛学的学者或法师,由于对密法欠缺正确的认知,仅凭自己阅读汉译大藏经的密教经典,或道听途说,因而对密法产生误解与偏见,以讹传讹,甚至出言毁谤,导致部分佛教徒,视密法为外道邪说,从而造下谤法的深重罪业,此实为可悲!

  彼等批评密法的论点,可归类为以下几项:一、密续传出的年代,距离佛陀入灭,已有数百年之久,且密续记载密法系由报身佛“金刚总持”所传,故非佛陀所亲传。二、密续中所记载的供养仪轨、法器、本尊与护法神之法相,与婆罗门教相似,故非佛陀所亲传。而是后世的修行者,吸收婆罗门教的教义,自行编纂而成。三、密法的传承极为复杂,为免误入歧途,故不宜修持密法。四、金刚乘行者未完全素食,违反佛教慈悲的原则,故不宜修持密法。

  上述的论点能否成立?颇值得探究。佛陀自成佛以来,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讲授的经典与教法广博而浩瀚,且传法的地点,并非完全位于南瞻部洲,例如,“地藏菩萨本愿经”即是佛陀上升至“忉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所有的佛经亦非于佛陀住世时,即已书写、纪录、流传,而是佛陀入灭之后,四众弟子感于佛陀教法的殊胜,必须将佛经、戒律书写纪录,以便于流传,故举行三次结集法会。其中第一次结集时,由佛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背诵佛陀所曾经讲授的经典,经与会的长老认可后,书写记载下来,成为佛经(经藏);另由以持律严谨著称的“优波离尊者”背诵佛陀所曾经制定的戒律,经与会长老认可后,书写纪录下来,成为律藏。然而,当时流传的佛经,仍以阿含系列(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经典为主,大乘经典于其后,方陆续传出。

  佛陀以秘密化身“金刚总持”的形象,于“密严刹土”将四部密续传授给秘密主金刚手菩萨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复将密续传授给“因渣菩提”国王,流传于南瞻部洲。故以佛经流传时间与佛陀传法的地点,作为判断佛经是否为佛陀所亲传的依据,并不适当,而应以佛经的内容是否符合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为抉择之依据。

  密续记载的供养仪轨、法器、部分本尊形象与婆罗门教相似之原因,于供养仪轨,特别是八供的部分(饮水、濯足水、花、香、灯、涂、果、乐),系以印度当时接待客人最尊敬的礼节作为供养仪轨,此与婆罗门教类似,然而,与婆罗门教差异之处,在于供养须经过行者自生本尊观予以净治、加持、增长之后,方能作为供养,乃是为累积福德与智慧资粮,藉由累积圆满的福慧资粮,使自己能具足能力,利益一切有情,使众生得以自轮回中解脱,获致各种暂时与殊胜的安乐,此与婆罗门教徒祈求自己能获得此生的富贵与来世投生为天人,受用广大的欲乐,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法器部分,金刚杵、金刚铃等法器或许与婆罗门教相似,然而就其意涵而言,金刚杵象征方便(菩提心),金刚铃象征空性智慧,手持铃杵,象征悲智双运,此深刻之意涵,为婆罗门教所无。至于,部分本尊的形象与婆罗门教类似,系因部分密续本尊示现之缘起,乃是为降服魔类,例如,无上瑜伽部母续“上乐金刚”本尊系金刚总持应五方佛之启请,为降服大自在天(婆罗门教的湿婆神Siva)而示现,故上乐金刚化现为大自在天的形象,且较大自在天具足更多的面、手,更为威猛,从而将其摄受、降服。部分学者尚且以无上瑜伽部本尊示现佛父、佛母双运的形象,任意批评无上瑜伽密续吸收了外道的邪见,此为极大谤法之恶业!佛父象征由修持菩提心所生起的大乐智,佛母象征由修持空性智慧所生起的胜义光明,佛父、佛母双运象征空乐不二之殊胜意涵,此与外道邪说判若云泥,彼等却将全然不同的二种思想混为一谈,实乃荒谬至极!。

  金刚乘特别重视传承的清净与延续不断,强调若是教法的传承不明,或上师不具足证量,纵使行者能精进修持,仍然无法获致成就。藏传佛教虽有四大教派之分,但仅是传承祖师与极少部分不共法的不同,教法的传承皆可追溯至释迦牟尼佛,且各教派历代均成就者辈出,若行者于皈依之前,能依“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经论所提及上师所须具备的德相,如理抉择具量的上师作为自己的皈依处,对上师生起虔敬信仰心,依止上师所教授的心要、口诀,如法实修,必能迅速累积广大的福德与智慧资粮,于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证量。

  然而,不可讳言,现今台湾的宗教界,有部分贪图名闻利养、胆大妄为之徒,利用信众对上师的恭敬心,说大妄语,未证言证,诳称自己是转世活佛,甚至是法王,且为引人注意,任意毁谤真正具足教证功德的成就者,贬损他人,藉以凸显自己的地位崇高与神通广大,观察彼等之恶行,可归纳出以下的共同点:一、传承不明:或诳言自己于定中获得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授记,而自封为活佛、法王,随即升座传法,且无法不传,然而,却无法清楚交代自己师承自何人,或虽能交代自己的师承,言行举止却与上师背道而驰。二、藉机敛财:将密法当成商品贩售,规定弟子求法时,需准备可观的供养金,完全不考虑弟子的根器与因缘是否合适?生活极其奢华,遇他人质疑时,大言不惭称自己是菩萨,具足广大的福报,故能受用如此奢华的生活。三、任意拼凑、删改仪轨,甚至杂揉外道的法术:彼等或因所学不精,或因标新立异,经常将各种仪轨的内容重新拼凑组合,或掺入风水命理、茅山道术,却号之为无上密法。四、以灵异神通诳惑世人:彼等为吸引信众,经常以所谓佛菩萨或自己放光的照片(实际上是照片曝光过度)、能使稻草扎成的人偶行走、能请释迦牟尼佛降甘露等作为宣传,所言尽是此等灵异神通之事,对弟子信众动辄大谈虹光身、气脉、明点、拙火等甚深密法,与自己具足何等不可思议之神通,却不曾有只字片语劝请弟子信众能生起出离心、菩提心与证悟空性正见慧,此即显示彼等所欲证得之果位,与此三者毫无关联,亦与佛法的中心思想,南辕北辙。

  至于僧众应否完全茹素?则属见仁见智的问题,素食是值得肯定的善行,能长养行者的慈悲心,然而,素食不能与慈悲心全然画上等号,以素食与否作为判断行者是否具有慈悲心的唯一标准,并不适当。自原始佛教开始,即未制定僧众须完全素食的戒律,当时的比丘(意为乞食者)于正午之前,至人群聚居的村落乞食,且不能专门挑选富有的人家化缘,施主所布施的任何食物,均带回与其他僧众共同食用,南传与藏传佛教大抵皆沿袭此一戒律,唯有北传佛教于梁武帝时,规定全国僧众皆须茹素,君王能有此善行,殊堪嘉许。虽然,多数的藏传佛教修行者虽未茹素,然而他们对众生的无限慈悲与利他的菩提事业,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是故,不应以是否茹素作为判断行者是否具有慈悲心的唯一标准。

  释迦牟尼佛证得具足一切种智的圆满佛果,以无尽的悲愿,因应众生根器之差异,传下深广如海的教法,其目的无非为使有情众生能自轮回的无边痛苦中解脱,故每一种教法皆是无价的珍宝,凡是修学佛法者,须了知此一道理,不应囿于个人的主观意识或宗派之见,而批评、贬抑其他宗派,萨迦天津法王曾开示:“教法无高低之分,只要能与行者契合,即是最殊胜的教法。”因此,显密各宗派,应相互尊重,且注重彼此的交流,藉以吸收其他宗派的优点,同心协力为度化众生而努力,勿再重蹈昔日藏地显密各宗相互攻讦的覆辙。

  ??本会的皈依弟子,皆是景仰上师三宝的功德,而发心皈依上师三宝座下,三位上师所具足的深广教证功德,乃是精进修持金刚乘教法而获致,金刚乘的殊胜之处,即在于具足显密圆融的教法,弟子们既发心皈依上师三宝,自应效法、追随上师修学金刚乘教法的脚步,于上师的引领下,循序修持菩提道次第与四部密续,方不辜负此生能值遇上师与金刚乘教法的殊胜机缘。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