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香器


2014/9/3    热度:32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明宣德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卧香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香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熏球

  香器是指焚香用的器皿及用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熏球、香囊、香盘,及用香粉压成的香篆、盛香的香盆,都是属于香器的范畴。焚香的器具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1.香炉:指可燃点盘香、沉香木块、丸香及香粉的圆形香炉。

  2.卧香炉:专门焚烧横式线香,即卧香所用之香炉。

  3.香筒:长筒式香熏,为直式线香所用。

  4.立香香炉:是指专门焚烧有竹枝为柱脚的立香所用的香炉,大多以金属或石材为炉身材质,用于祭礼时上香之用,避免香炉身温度过高。

  5.手炉:即一般所说的柄香炉,以焚烧香丸、沉香木块为主,方便上堂时以手持之。

  6.熏球:为镂空圆球,内放香品焚烧,无论球如何转动,球内香品皆能保持水平不会倾倒。

  7.香囊:指将各种香料、香品置入囊中,放在身上散发香气的香具。

  佛教传人之前,中国用香的历史就非常悠久,而佛教传人中国之后,大量引进各种重要的香料及用香的观念和方法,于是,香从生活中的附属用品,一跃而成为皇室贵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香炉的形制始于战国时期的铜炉,以后历代出现各种式样的香炉。材质有陶器、瓷器、铜器、鎏金银器、掐丝瑗珐琅、竹木器及玉石等,种类丰富。

  在春秋时期,已出现专供室内取暖的铜炭的“王子婴次炉”。而这类铜炭炉后世仍然沿用。汉代开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香炉——博山炉。炉盖上雕镂山峦之形,山上有人物、动物等图案。博山炉盛行于神仙之说流行的两汉及魏晋时期。在汉代,专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熏已经出现,大量的熏香器从各地的汉墓出土,可以知道当时熏香习俗已经很普遍。

  东晋南朝士大夫中,以香沐浴,以香熏衣的风俗开始盛行。两晋南朝流行的香熏式样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孙吴中期至西晋末年(公元二五四至三一六年)。这时的香熏,造型简单,整体为罐形,侈口鼓腹、圈足,上腹镂刻三排圆形镂孔,没有承柱和底盘。第二期:东晋立国至穆帝升平以前(公元三一七至三五七年)。熏体为短直口圆腹罐形,腹部有大三角形镂孔,承柱亦为上下大小一样的圆柱体,承盘则为平底钵形器。第三期:东晋后期至南朝刘宋时期(公元三五七至四七九年)。为酱釉、罐形熏体,小口鼓腹,腹部满布密集的长三角形镂孔,圆柱形承柱,粗短而直,承座则为宽檐盘形。

  唐代的香具,开始有新兴的式样。如:多足香熏、熏球及长柄手炉,质地多为金属器或鎏金银品。唐代流行有提链的金属香球、香熏。唐代的多足带盖铜香熏十分独特,也有附提链者。

  宋人焚香,常同时使用香炉及香盒。在宋代的香炉中,有许多特殊的造型,如现藏于芝加哥艺术馆的宋影青鸟形香炉(十一至十二世纪),炉盖有一只似鸳鸯的水鸟蹲伏着,炉身贴了两层莲瓣纹,也有承盘。盘底有如意云头花式足。香炉就从鸟嘴逸出,炉身挖有小气孔,而使香烟从上面的鸟嘴飘出。宋代另外流行一种豆形香炉,形如高足杯。

  到了元、明、清代,则流行成套的香具,例如元代流行“一炉两瓶”的成套香具。明代十六世纪的绘画中就已出现“炉、瓶、盒”。这种组合式香具乃是为了方便作为储放香箸、香铲之用。明朝嘉靖官窑也有所谓的“五供”。五供是一炉、两烛台、两花瓶的成套供器,使用于祭祀及太庙、寺观供奉等正式场合。

 

五明学佛网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