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指导灵性生活的智慧
2014/9/3   热度:653
禅指导灵性生活的智慧-大愿法师 禅指导灵性生活的智慧法则,也是有两项: 第一项安心之法,就是无心。我们都知道达摩祖师找到衣钵传人,这个法怎么传下来都知道,即慧可大师苦求,达摩祖师故意要考验他说:“除非天降红雪了。” 慧可大师就拿戒刀把自己手砍断,血喷出来,染红地上的雪了。他捧着红雪去向祖师求法,这个手断了,还是痛的,就说:“祖师,弟子心不安,乞师与安。” 达摩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大师回答说:“觅心了不可得。” 觅心无心,他用功用得很久了。我们现在如果说,你将心来与汝安。你把你的心拿出来,那他有一大堆烦恼心、垃圾心,我的烦恼是什么什么,我的痛苦是什么什么,这是没有修心的基础了。所以说,要安心,内心里面有贪瞋痴的垃圾,不能够达到无心的状态,是不能安心的。我们怎样才能够做到无心? 《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上面就有开示观音菩萨怎么成菩萨,怎么开悟,怎么成就的。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闻所闻尽。……觉所觉空。……空所空灭。”这里面讲的就是解六结以越三空,离五蕴以超五浊。 先简单地来说,“入流亡所”,我们平时是向外攀缘,看这个花,它是红色、白色,向外攀缘。现在要入流,入空性之流,入自性之流。亡所,消除了能观、所观的二元对立,这个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环境,这种二元对立都消失了,这就是禅的智慧,禅的智慧的作用就在于安心,怎样才能够使我们的心安呢?禅的智慧本身就是无心,无心就心安。 你看,“入流亡所”,这个声音本身并没有不变的自性,我们能听的心也不是真实的有。所以,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其实都只是现象的有,自性是空的,缘起无自性。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平时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能够体验到无心,就能够安心,就没有我执烦恼了。这种没有我执烦恼的心,能够随缘应物的心,就是无心。 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也就是成佛的可能性,从教理上可以讲很多,但是从禅上来说很简单。中国禅宗的五大宗派,沩仰宗是特别容易契入的,对于初参禅的人来说,去参究沩仰宗的公案。如果一个人说,他不懂得沩仰宗,但是他懂临济和曹洞,那是骗人的。临济宗的宗风是最峻烈的,而曹洞宗的功夫是最绵密的,绵绵密密,非常细致,一直把我们这种心与物的二元对立的微细的地方都破除得干干净净。后来的云门宗出现得比较晚一点,度众生的方便也更善巧了。而法眼宗,法眼文益禅师是从先学《华严》来进入的,所以,是禅教融合的,对于有教理基础的人是很相应的。 说个沩仰宗的公案。有位仰山慧寂禅师去向沩山灵佑禅师求法,一顶礼以后,沩山灵佑禅师就问他:“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当然,禅宗的机锋,你可以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出世间的机锋的角度来看。世俗的角度来看就是说,你是哪个师父给你剃度的?但是,当然沩山禅师不是问这个了。 仰山智慧也很高明,他马上就回答:“我是有主沙弥。” 沩山灵佑禅师就再问他了:“你是有主沙弥,主是谁呢?”仰山慧寂禅师虽然很年轻,还只是个沙弥。他马上由东单就走到西单,即由东序走到西序,可以明白他在说什么吗?这个就回答了“我是有主沙弥”,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动性。你有能动性,又没有我执,这个就是快乐无忧是名为佛,就是佛陀——解脱圣者的境界。凡夫众生是有能动性,但是有我执在其中,这个我们不深入去探究了。 总而言之,让我们可以明白,我们无心才是真正的安心,没有我执烦恼,随缘应物的心就是无心。 第二项做一个心灵自在的人。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深信自己具有佛性。要有自信心,自己有佛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普贤行愿品》上说:“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东土禅宗的四祖道信禅师,在破头山(也称为破额山)住的时候,那个山上住了一个老人家,很大年纪了,他每天都去种树,并且种很多的松树,大家都称他为栽松道者,当然他也追随四祖禅师。在他八十岁的时候,去向四祖道信禅师求法,说:“禅师,我在这里种树种了很久了,我希望禅师给我传法。” 四祖道信禅师就拒绝他了,说:“我就是传法给你,你也不能够去利益众生,你年纪很大了,你将来年轻一点再来吧。” 栽松道者很爽快地说:“好,师父,那我年轻再来。” 他马上就离开破头山,下山了,走到黄梅的河边,看到一个年青的周姓女子,十九岁,在河边洗衣服。他就给那位女子说:“姑娘啊,我今天想在你家里面借宿一晚上可以吗?” 周姓女子说:“可是可以,但是你要去我家里问我父亲和我哥哥,他们才能做主。” 栽松道者说:“只要你答应就好了。” 周姓女子点头以后,没多久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又没有男朋友,怎么会无缘无故怀孕呢?她的父亲和哥哥都很生气,觉得败坏门风。周姓女子十月怀胎,生下一个男孩子。这个很奇怪,其实是什么呀?因为这个栽松道者说,在她家里面借住一晚上,其实借她的肚子一用,来投胎。所以,莫名其妙就怀上了,生下一个小孩子。 她的父亲和哥哥都不容她,把她赶出来了。她也没办法,很难过,说:“今日无情似有形,冤家到此不分明。”我又没有男朋友,怎么会突然怀一个小孩子呢?“遍身有口难分辩,急水滩头洗不清。”跳到黄河里面都洗不清了,辨别不了了。所以,她很生气,就把小孩子扔在这个河里面去。但是自己生下来的,还是有牵挂。第二天又跑去看,发现那个小孩子没有顺水流下去,反而是逆流而上,而且有很多鸟用翅膀遮盖着他,遮挡着那个阳光。她又把小孩抱起来,母子俩没有其他谋生手段,以讨饭为生。 有一个相士看到了,就对周姓女子说:“你要好好地抚养你的小孩子,佛陀有三十二相,你的小孩只缺七相,有二十五相,将来一定会有大成就。”所以周姓女子含辛茹苦把小孩子一直养着。在七岁的时候,又一次经过四祖寺,母子俩就去大殿里面礼佛,周姓女子心想:哎呀,我真是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地怀了一个小孩,还要辛辛苦苦把他养到七岁,真是命苦。越想越伤心,在大殿里面就哭起来了。 她的小孩子却很淡定,好像老禅师一样,进大殿拜了佛以后,马上腿子盘起来,就在打坐了。香灯师觉得好奇怪,有两个讨饭的母子,赖着大殿里面不出去,一个在哭,一个就是打坐。他就跑去找知客,跟知客说,知客就来了,要赶周姓女子和小孩子出去。小孩子站起来大声抗议:“谁能够赶我走呀,是你们方丈请我来的。” 知客师很惊讶,这么个小孩子,口气这么大。他马上跑到方丈室去,说:“师父啊,有个小孩子口气很大,说师父请他来的。” 道信禅师也觉得好奇,去看看,看到这个小孩子确实生得很好,也很有智慧,很伶俐的样子。就问他:“你姓什么呀?” 小孩子回答说:“性有性,非常性。” 道信禅师再问:“你到底是什么姓呢?” 小孩子就说:“佛性。” 这小孩子是不是很有智慧? 道信禅师进一步问他:“那你到底有没有姓?”那你是没有姓吗?你是佛性,那你是没有世俗的姓吗? 小孩子就说:“因为性空,所以无姓。” 道信禅师对他刮目相看。七岁的小孩子这么有智慧,他就想:这个小孩子可以剃度做个驱乌沙弥,不过可惜小了一点,心里面动了个念头。 小孩子马上就说:“我向禅师求法。” 道信禅师说:“好是好啊,不过你年纪太小了一点。” 小孩子立马大声抗议起来:“师父,您怎么搞的,我老来你又嫌我老,我小来你又嫌我小。” 道信禅师马上就醒悟过来:哦,是啊,原来几年以前的栽松道者来向我求法,我是说他年纪轻一点再来求法。于是就给他剃度了,这个小孩子就是禅宗的五祖弘忍禅师。我们现在去五祖寺都可以看到一个圣母殿,塑了这位周姓女子的像。 五祖后来传给六祖惠能大师就有个偈子: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这个偈子要广泛地阐释就要比较长的时间。禅宗的法脉弘传得越来越广大了,禅的智慧千百年来滋润着无量众生的心灵,让众生走向解脱,快乐无忧,欢喜自在。 周姓女子把小孩子安顿好以后,她继续出去谋生。后来年纪大了,弘忍禅师把她接回到寺院来养老。但是禅师知道他母亲的福报不够,没有说把很多很享受的东西给她吃,而且在她母亲圆寂以后,也没有去厚葬她。有一些同住的法师就看不过眼,觉得师父怎么对母亲都不孝顺呢?于是很多人卷起衣单就想走了。周姓女子就在空中现身说:“诸师不必退道心,吾儿为我了前因。”帮我把宿世的业障、业因消掉。“三世罪业从此了,菩提依旧证全身。” 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众生皆有佛性,我们要有这种愿力,要修行解脱。好像弘忍禅师一样,前世就发心要证悟,要开悟、要成就,后来,果然七岁就能够亲近到道信禅师。 第二个条件,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要有自信心,还要有平等心,有平等心就不会起分别;不分别,不执著,我们就能够开悟。 第三个条件,要了知无常,我们才能够精进。《禅与现代生活》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