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与奉献
2014/9/6   热度:255
记得那时在开心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转贴:一个女孩子觉得人生没意义了,于是选择从高楼上跳下去,自杀。结果在跳的过程中,她看到了每家都有每家的不幸,但是他们都在努力地面对生活。漫画的内容告诉我们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看到漫画后,想到了人们的种种抱怨,于是想起了NGO。 作为在NGO这个领域的职业人或者职业经理人,我们好像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抱怨声。可悲的是,在我们自己看来,我们的抱怨声是合乎情理的,是能理直气壮的。因为我们服务的人群是社会的弱者,我们是在行善,是在推动社会底层的前进。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在做好事,在为社会做好事。所以身边所有的人都应该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抱着这种心态,我们抱怨资金的缺乏、政府的不理解、基金会的不支持等诸多困难。因为我们做的是公益,所以我们是该被人尊敬的;因为我们做的是公益,所以我们是该被扶持的。公益这条路不好走,我们还坚持下去,我们有理由去抱怨。很多社会组织在谈到自身发展的时候,都会皱着眉头说“如果我们机构……,那么我们就可以……”。那真是社会组织的悲哀,NGO的悲哀。一个机构在施恩于人之前难道就不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吗?想想我们身边有什么,我们可以利用些什么,我们可以借助它们发展什么,这才是我们社会组织该真正考虑的事情吧。 前不久,我时常羡慕那些在西南地区的伙伴,认为他们人与人之间的氛围很好,这样机构才能壮大,才能发展。我始终认为上海人太势利了,三句不离“钱”字。一个社会组织整天就想着钱的话,能做好事情吗?那段时间,开始抱怨上海的氛围,自认为如果去西南地区发展,我应该能做的更好吧。在与昆明的伙伴们进行交流后,我发现我的想法真是可笑至极。换句话来说,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在昆明,我有一位好朋友,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团队,做着一些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在她的身上可以找到申城都市女性那少有的奉献精神。看着他们那其乐融融的活动照片,会有一种想加入她队伍的冲动。当场在羡慕她的时候,根本没想过她团队的困难。与之相比,我们真是好多了。我们时常抱怨民政局的某些领导对我们横加指责,又曾想过在云南还有好多社会组织根本连见民政局的领导的机会都没有;我们时常抱怨民非的注册手续繁琐,面前都是一道道预料不到的坎,又曾想过,在云南,社会组织想要找到婆家进行民非注册是何等的困难,有不少社会组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工商注册,从而时刻面对着繁重的税收。我羡慕她团队的和谐,却忽略了我们团队已有七个伙伴;我羡慕她团队活动的丰富多彩,却忽略了他们的身份问题还时常困扰着他们,而我们进行活动时已经有了民非的合法身份;我羡慕她的资助方给予她资金的支持,却忽略了上海市民政局对社会组织在资金上的扶持。我把自己的机构与她的相比,此时才发现我应该学会知足、懂得知足。 只有知足,才会感恩;知道了感恩,我们才有资格谈奉献。大学毕业快半年了,身边的朋友们都对我说现实是残酷的,尤其是在上海,世上没有所谓的理想主义。但是我始终认为一个社会组织要发展开,应该有理想化的思想,不然机构如何发展?我们怎么服务于人?什么东西能够支撑我们呢?曾经我认为资金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是一个主要因素,有了资金,我们就能做一切。项目可以顺利完成,人员之间的矛盾也和随之减少。但是,渐渐地,我发现资金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而是一个必要的因素,只有资金的支持,机构才能生存。但是机构的发展,重要的还是人心,还是每个人心中的使命和愿景。团队伙伴的使命、愿景如果和机构一致的,那么机构的发展,指日可待。反之,如果机构成员各怀鬼胎,那么何来的发展呢? 说到这里,让我不禁想到其实入NGO这个领域门槛还是挺高的。自认为有两种人是不是合做NGO的,第一就是自私的人,第二就是高傲的人。不管他们的能力强不强,这两类人进社会组织,客观地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自私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种人,我们不能说不好,如果从商,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但是,在着重于奉献的NGO里。这种人会觉得很累,很无聊,很没有希望。他看不到希望,是因为觉得自己所得的回报少之又少。可想而知,消极的情绪占据了他大脑的每一处,结果可想而知。而另一类人,就是那些很高傲的人,自以为是的性格,能服务于弱势人群?我不敢苟同。同时,他的高傲也影响着机构的每一个人。看不上弱者,鄙视弱者的情绪又何来团队精神?那么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 公益这条路很难走,不可能是一个净土。要在这条路上好好的走下去,除了要有奉献精神外,我们还需要很多很多。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