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佛教艺术概论


2014/9/8    热度:315   


  李小艳(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2001级硕士)
  内容提要 佛教艺术是佛家“非‘非言’”、“非‘非美’”、适应俗谛权行方便的产物。浙江是东南方的文化大省,是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因于也是佛教艺术最发达的地区。它的佛教建筑、佛教雕塑、佛教文学等艺术门类,技巧高超,艺术水准极高,它们是东南艺术的瑰宝。
  关键词 佛教艺术 佛教建筑 佛教雕塑 佛教文学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其后便广为流布,并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想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佛教艺术。佛教讲“空”,强调“无言”、“无相”之美,为什么又留下了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呢?佛教的确是反对一切的执着,反对“言”与“相”。然而,它为了普渡众生,向俗众说法,佛家又不得不权行方便,借用大众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行弘法事业。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江南地区,并且得到了东吴政权的大力支持。佛教传入浙江之后,由于浙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使佛教在浙江得到迅速的发展。东吴两晋时代,佛教艺术作品开始出现和勃兴。此后随着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佛教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使浙江赢得了“文物之邦”的美誉。浙江的佛教艺术按门类可以分为佛教雕塑、佛教建筑、佛教文学等,下文将对这些佛教艺术进行简单的论述。
  佛教建筑
  佛教的建筑艺术,主要由寺院与佛塔构成。中国习惯,一般祭祀神灵的场所统称为庙。佛教的庙宇,统称为寺院。“寺”这个字,并非从开始就与佛教有关。中国古代的官署叫做“寺”,如“太常寺”、“鸿胪寺”之类,其中鸿胪寺是掌握宾客朝会礼仪的。汉明帝遣使往西域求法,请来两位高僧,即摄摩腾、竺法兰,并把他们安置在专门接待宾客的“鸿胪寺”。其后政府为两为高僧创立馆舍,也就叫做白马寺。后世佛教的庙宇因此也称寺,成为佛教僧团作息起居、修道念佛的场所。寺院自南北朝至唐代发展很快,遍及全国各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并非夸饰之词,南朝都城建邺(南京)竟有寺院五百多处。
  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殿是供奉佛像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地方,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的地方。一般的营造原则,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侧。寺院的主要建筑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南北向中轴线东侧,包括僧房、香积橱,斋房、执事房、茶堂等。旅管区则常设在中心轴线西侧,主要是禅堂,以容纳四海来者。
  浙江的佛教寺院历史悠久,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南宋宁宗时,由于史弥远的奏称,制定了寺院的等级,有“五山十刹”的规定。这“五山”(杭州径山的兴圣万福寺、灵隐山的灵隐寺、南屏山的净慈寺、宁波天童山的景德寺、阿育王山的广利寺)都在浙江;而“十刹”中有六刹(杭州中天竺的永祚寺、湖州的万寿寺、奉化的雪窦资圣寺、温州的龙翔寺、金华的宝林寺、天台的国清寺)在浙江。国务院1983年公布的全国重点寺庙浙江省有14所: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七塔寺、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新昌的大佛寺、普陀山的普济寺、法雨寺和慧济寺,天台的国清寺、高明寺和方广寺,温州的江心寺等。明代,浙江的普陀山被列为四大名山之一。浙江的不少寺院又是佛教宗派的祖庭:绍兴嘉祥寺是三论宗祖庭;天台的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宁波天童寺是曹洞宗的祖庭;杭州径山的径山寺是临济宗的祖庭。
  浙江最著名的寺院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现存寺院为20世纪初重建。正殿大雄宝殿为单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瞻远瞩33.6米,其规模之大,为国内罕见。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宁波的保国寺是中国现存的宋、辽时期佛教建筑的代表。其大殿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所建,是浙江省保存至今的最古老木构建筑。其梁成月梁形,斗拱粗壮厚朴,看不见一根大梁,被称为“无梁殿”。整个建筑构件,既不繁缛雕饰,华而不实,也避免了造型简单粗糙的弊病。
  浙江的佛塔建筑也很有特色,并且十分著名。佛塔最早产生于印度。佛塔的前身是与佛教并无关系的“佛图”(译为塔),是埋葬尸骨的坟墓,称为舍利塔。直到释迦牟尼逝世后,“佛图”才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埋葬佛骨的专用建筑物。这里的佛专指释迦牟尼。据说佛死后,将佛骨分成八份,建了八个塔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供养。但八个塔远远不够人们瞻仰,而是人们用一些玻璃、金、银、水晶等代替佛骨放在塔中,此后,其他僧人的尸骨也建塔保存。
  中国佛塔是印度的建筑形式和中国的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最初多为木结构的木塔,但由于塔身高,容易遭到雷击和发生火灾,寿命短,故逐渐发展为砖造的砖塔。后来又出现了砖木塔,也有纯用石料、铜、铁或琉璃砖建成的塔。佛塔的平面以正方形和八角行的居多,也有少数六角形和十二角形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大都是七层或九层,也有`十三层或十五层的。塔的形状最初有楼式塔,密檐式塔,最后出现了纯粹观赏、崇拜的花塔。尽管塔的形式多样,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塔的地下层有一个地宫,里面主要是一个石函和一些随葬物品,石函中放舍利或其他物品。
  浙江佛塔众多,具有很高建筑和艺术上的价值 。杭州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平面八角形,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塔内每二层为一级,有梯盘旋而上,壁上饰有“须弥座”,人物花卉,鸟兽图案等雕刻,非常精致。杭州白塔用白石雕砌而成,为八面九层仿木结构的多层楼阁式石塔,上置铁刹。白塔建筑严谨,浮雕精细生动,是现存五代吴越末期仿木结构中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一座,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均很高。功臣塔是钱淑建造的塔中最早的一座塔,保留了唐代的建筑风格,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一座楼阁式方形塔。潮州飞英塔是一座奇特的塔,在我国是特例。里面是一座雕刻精致的石塔,外面笼罩着一座壮丽的砖木结构。
  佛教雕塑
  佛教雕塑是运用硬质材料(如石料、泥土、金属、木材、陶瓷等)塑造或雕刻占有一定空间的佛教题材的形象,使人产生审美感受的一种宗教造型艺术,源于天竺。原始佛教雕塑艺术主要是雕刻,多是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代及其偏后的作品,这时的浮雕仅刻有树木、莲花、花环、动物和大法轮,不见佛像的雕刻。公元二、三世纪出现了佛陀的象征物脚印,成为由原始佛教雕塑走向大乘佛教的桥梁。大乘雕塑艺术是从大月氏贵霜王朝的伽腻色伽王迁都白沙瓦,使键陀罗成为西北天竺的佛教中心并形成以佛教雕塑为主的键陀罗艺术,正是键陀罗艺术率先创制了佛陀、菩萨、金刚、天神等的雕像,佛教造像出现了,并且随着佛教的发展而日趋繁荣。
  佛教造像传入中国后,结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作了改造。三国时,笮融大起佛图祠内有一樽金铜佛像,这是中国历史中首次明确的雕造佛像记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初期,中国佛教造像迎来了它的隆盛期。此时,佛教造像具有“秀骨清像”的特征,面容清瘦,风神飘逸。隋唐时期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佛教雕塑则在武则天时代达到高潮。佛像面容贴切近人,身体圆肥丰硕。玄宗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此时的造像,圆润丰腴,充满生命的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圆熟与完美。
  佛教雕塑最集中的体现在佛教石刻艺术上,如佛教的石窟寺,即在山崖河畔开凿的佛教寺庙,中国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这是北方佛教雕塑的代表。石窟的开凿在唐代以前主要集中在北方,唐代以后石窟的开凿转向了南方。杭州飞来峰的石窟,是我国唐代以后石窟的代表。
  杭州飞来峰石窟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是一座高仅209米的石灰岩山峰,在玲珑滋润的怪石和奇幻多变的洞穴中,布满了五代至元代的大批石窟造像,共有153龛,470余尊之多。这是我国东南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石窟造像群。 保存较完整的有335尊,分布在峰顶伏犀泉上和金光洞(即射旭洞)、玉乳洞、龙泓洞内外以及沿溪的崖壁间直至呼猿洞以西。雕凿最早有纪年题记的,为金光洞内后周广顺元年(951)的弥陀、观音、大势至三尊。洞口北宋乾兴元年(1022)的卢舍那佛会浮雕最精致。过春淙亭,宋代弥勒讲经群像、主尊与十八罗汉,刻划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弥勒喜笑颜开,袒腹露胸,是最大的造像。元代造像数目最多,且题材丰富、雕刻精美、规模较大,为国内稀有。其中佛母准提像尤为突出。龛呈喇嘛塔形,刹旁供养天女飞翔,佛母三头八臂,端主安详,两侧供养,质丽虔诚,衣着轻柔,四个金刚威武有力。此外呼猿洞口的观音,与至元二十九年(1292)建造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菩萨,容像端丽,衣饰富有质感,继承了宋代造像风格。此外,杭州烟霞洞中的十八罗汉造像技巧熟练,线条简洁明快,栩栩如生的表现了佛经所说罗汉的性格和思想,洞口的观音和大势至立像,脸形丰满,姿势雅静形态自然,比例匀称,是雕刻艺术中的佳作。
  新昌大佛寺 的大佛造像也十分著名。石佛身高13.2米,座高2.4米、 石佛虽不及四川乐山大佛之高大,但也称雄江南一带。石佛头部的实际尺寸4.87米,大于坐像全高13.2米的三分之一比例,且目长与掌宽几乎相等,比例不均,失调严重。但是立于佛像前,抬头仰望佛像各部,却觉得处处匀称协调,这是雕刻匠人利用视差处理产生的恰到好处的效果,可见古代匠人技艺之高超。 还令人欣佩的是,任凭你站在什么角度瞻仰大佛,都会觉得佛的眼睛仿佛在随你转动,佛的隐含微笑的目光始终和你的目光相对。佛像面容清瘦,婉雅俊逸,端庄慈祥,显露出佛之沉静、智慧、坚定、超脱的内心世界,其体态匀称,身段秀美衣着皱褶自然流畅,富有丝绸的质感,反映了当时服饰的潮流。
  湖州铁佛寺所供铁观音,为北宋湖州鉴真禅僧所铸,高2.15米,重约1.5吨。身向右侧立,发髻高踞,面颊丰满,其造型上承盛唐丰腴遗风,下开宋代俊丽先声,仪态端庄,眉目安详,整个佛像俊雅阿娜,浑然一体。是一罕见的艺术珍品。美、法、德、意、日、丹麦诸国,先后有代表团和艺术家前来参观,誉铁观音为"东方维纳斯"。
  灵隐寺大雄宝殿的正中供奉着一樽释迦牟尼像,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低眉细目,气韶生动,极具风采。
  佛教文学.  
  佛教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可包括受到佛教影响、蕴涵有佛教义理的文学作品,狭义则专指那些富于文学性的佛典。本文论述的佛教文学是指广义的佛教文学。
  魏晋以来,佛教文学(诗歌、小说等)的发展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直接的原因,与魏晋时期佛经的翻译,佛教义理的传播有关。佛教的传入,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题材,新的艺术风格,新的艺术方法。在创作题材上,志怪小说,神魔小说应运而生,这些小说借用佛经中的故事、情节,或者运用佛教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于增强了这些小说的艺术性,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中国古典美的传统是阳刚和阴柔的结合,而佛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了阴柔美的进一步发展。历代诗人和诗僧所创作的诗歌,充满了恬淡幽静、超尘绝俗的美。佛教的想象和幻想给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中国小说中的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中大胆的描写,就是受到了一些佛经故事的影响,把想象和幻想发挥到了极致。
  浙江是吴越文化的发达地区,佛教对文学的影响尤其大,并且留下了大量的佛教文学作品。浙江的寺院众多,文人骚客、高僧大德们在此留下了大量诗歌、对联等文学作品。
  天童寺“天王殿”圆瑛法师写的石柱檐联:
  溯晋代开山历唐宋元明清太白法灿辉海外
  从佛门稽古计汉满蒙回藏天童僧光耀人间
  写出了天童寺的辉煌历史和饿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
  阿育王寺天王殿的石柱楹联:
  阿育造浮图其数八万四千惟斯独者
  萨诃求舍利已历一十二代仰此长灵
  写出了阿育王寺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来历、历史和对群众的深刻影响。
  不少著名的诗人以浙江寺院为题材,流下了大量的诗篇。王安石的“山山桑 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形象的写出了青山绿海中的梵王宫—一天童寺。杭州天竺三寺之四周,峰峦耸秀,林木深邃,修竹参天,溪泉长流,环境幽雅,历代诗人如苏东坡、白居易、李白、崔颢、张籍、李绅、陆游等曾几次来游,并流下了诗篇。李白的《与从侄杭州府刺史。良游天竺山》云 :
  挂席凌蓬印,观涛懋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疯惊秋。
  览云侧变化,弄水穷清幽。
  登峰隔遥响,当轩写归流。
  诗成做云月,佳趣满吴洲。
  灵隐寺四周有晶莹风露了非人世界,怀疑身是洞中仙。石澄澈的冷泉,有玲珑幽邃的洞窟,有典雅端庄的亭阁,有栩栩如生的造像,成为诗人驻足留迹之地。
  白居易灵隐寺诗云: 一山分做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尤为可贵的是,浙江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两大寺院诗系,即天童诗系和灵隐诗系。天童诗系是指以天童寺为中心的著名诗僧团体,如密云圆悟、费隐通容、天岳本昼等,他们都有大量的诗作传世。密云圆悟的《偶成》一诗:
  青山叠叠万重云,无事幽人不解文。自试一双清白眼,笑看明月破黄昏。
  诗中寓有禅机,有看破尘世的智慧。圆悟的弟子破山海明诗名最著,他所写的诗颇有棒喝之风,机锋峻烈。如《永庆寺云》:
  踢倒须弥镜影空,逢人徒鼓舌间红。黄鹂不识吾生意,叫落庭前一树风。
  天童诗系从明末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历经三个世纪,以平易俚俗的语言显示了禅门本色。
  灵隐诗系是以灵隐寺为中心的又一诗僧团体,它是诗风渊源最早的寺院诗系,道标、皎然是灵隐诗系的启蒙者,而灵隐诗系的真正形成则始于具德宏礼及其弟子晦山界显。皎然是唐代十分著名的诗僧,为灵隐诗系的形成奠定了诗学基础。宏礼有一首偈子十分有名:
  五千衲子下扬州,百亿琼花笑点头。七尺乌藤行活计,凭何面目得风流。此偈使得宏礼名扬天下。宏礼诗作很多未传世,仅有的几首表现了他的狂禅之风。
  弟子戒显为诗平易,风格清秀雅淡,悠然自得。如他的《冷泉亭》:
  飞泉两道寺门收,湛碧堆蓝万壑秋。六月空亭游客到,飒疑冰雪满林邱。
  灵隐诗系传到义果,进入了它的全盛期。义果的诗气味清古,风调飘逸,他的诗比戒显更加悠然从容,意境更清幽空灵。他的《冷泉亭晚步》云:
  日落支藜一散人,竹深泉冷最怡神。忘归踏遍空亭翠,海月飞来不是尘。
  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优势,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使得灵隐诗系显示它淡雅的艺术风格,以清幽空灵的方外之音向世人显示了禅僧的淡泊与从容。
  佛教艺术是重要的艺术门类,它与世俗艺术有着本质的不同,佛教艺术是宗教的宣传品,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