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年谱(三)


2014/9/8    热度:695   

    (上来文件,并见海五、八“通讯”)。佛化新青年会之动机与八大使命,应有其理论根据与时代背景。然不求以事实获取信众同情,张皇卤莽,徒欲以虚声夺人,致受打击而挫折,为可惜也!七月七日(“六月六日”),日本权田雷斧于潮州开坛,传授密法,一星期而毕(王弘愿“震旦密教重兴纪盛”)。王弘愿得传法灌顶,为广东居士传密之始基。大师先闻权田来,曾致书王弘愿曰:‘读敬告海内佛学家书,知日本雷斧僧正将至中国,此诚一大事因缘也!以近年闻密教之风而兴起者,多得力于居士所译雷斧诸书者;而雷斧于日本密教之学者中,洵亦一代泰斗!然虽冒僧正之名,实缺僧行。闻之演华师,其年七十余时犹娶妾(闻日本僧皆如此,已成通俗),所行殆不亚居士非议于净土真宗之某某上人者。夫密教贵行,空言无行,则祗能以哲学者视之,不能以密教阿阇黎视之也。故私意,当请其周行讲学,等之杜威、罗素,而不应有开坛灌顶之事。质之居士,以为何如'?
    王弘愿大不以为然,且因此深植僧俗、显密之诤根。时东密勃兴,动辄以“六大缘起”为究竟,凌铄诸家。大师乃作“缘起抉择论”以折之:‘(业感、赖耶、真如、法界、六大)五种缘起,于所知法,于能知人,皆当以六大缘起为最浅'!大师综缘起说为六,大分为三:以六大缘起、业感缘起为“色心缘起”;以空智缘起、无明缘起为“意识缘起”;以真心(法界)缘起、藏识缘起为“心识缘起”。论意识缘起,以为:‘起信论之缘起义,乃以登地以上菩萨心境而说。无漏无间续生无漏,无漏无间忽生有漏,可云真如缘起或如来藏缘起。有漏无间忽生无漏,有漏无间续生有漏,可云无明缘起'。此约等无间缘说缘起,以通起信论,为其后“起信论唯识释”之所本。论心识缘起,以为:‘各现各种,现现增上遍诸法;顿起顿灭,起起不到摄十世'。
    此二义为唯识与华严之共义。大师年来讲成唯识论,于唯识之缘起义,欣尚日深,故极赞:‘立言善巧,建议显了,以唯识为最'!是月,大师偕武汉缁素上庐山,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中国到湖北了尘、湖南性修、江苏常惺、安徽竺庵、江西李政纲、四川王肃方等十余人;日本推法相宗长佐伯定胤、帝大教授木村泰贤来会,史维焕为传译;英、德、芬、法而自承为佛教徒者数人(中有艾香德)(自传十七;海五、八“事纪”)。会期三日:七月十三(“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商讨中日交换教授学生,唤起缅暹等联合;议决明年于日本开会,定名“东亚佛教大会”。会期中,常惺、木村泰贤、黄季刚、李政纲均有演讲。大师讲“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以为‘西洋文化乃造作工具之文化,东洋文化乃进善人性之文化'(自传十七;海五、八“事纪”;海五、十二“事纪”)。其后,木村泰贤发表其观感(“支那佛教事情”):
    ‘其间计划周详,规模宏远,屹立长江上游,有宰制一切之威权,操纵一切之资格者,则为武汉之佛学院与佛教会。佛化报,海潮音,佛化新青年等杂志,皆其宣传之机关报。对于佛化运动,甚为活泼而有力也!是等运动,不出于职业宗教家之僧侣,而出于侧面之护法精神。彼等所唱之高调,碻信能救济世界之人心'。大师以明年须出席东亚佛教大会,应合法推出代表,乃与李隐尘等发起筹组中华佛教联合会,先成立筹备处(海五、八“事纪”;五、十“事纪”)。会毕,大师偕常惺东下。时常惺嗣泰县光孝寺培安法,以寺产过丰,绅学界常与为难;因发起礼请大师讲经,以资调和(自传十八;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大师抵沪,觅大勇未见,即晚往镇江(康寄遥“上太虚法师书”)。超岸寺主晴峰,约退居守培、焦山智光、观音阁仁山、卢润州等宴叙(自传十八)。
    按:大师自传,忘经沪之行。大师偕守培等过扬州,寂山(反对佛教协进会者)伴游瘦西湖、平山堂诸胜(自传十八)。大师偕寂山、仁山、让之、守培、智光、晴峰、常惺、象贤等,抵泰县光孝寺。时大愚闭关于此;机警(大醒)始于是见大师。二十五日(“六月二十四日”),大师开讲维摩诘经;八月十八日(“七月十八日”)圆满(自传十八;海五、七“事纪”;五、八“事纪”)。法会中,奘老自宁波来听经,法会传为盛事。八月十三日,大师为卢敬侯等士绅二、三十人,授三皈依;一改向来轻蔑佛教之风。大师教以结念佛社,作“泰县念佛社序”,为泰县佛教居士林前身。求受皈依者接踵而至,方便开示,无虑千人(自传十八;海五、八“事纪”)。二十日,大师,应如皋绍三等请,往如皋。经净业寺,小憩说法。抵如皋,
    佛教利济会(读大师志业与职业一文而组织)潘海观等,热烈欢迎。设座县议会,大师讲“佛教与东西洋之文化”(自传十八;海五、九“事纪”)。按:自传之中途经姜堰西方寺,停一日;准嘿庵所记“太虚法师在泰县净业寺说法记”,知净业即西方,但留半日。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先期派张纯一来如皋礼请。二十三日,大师偕常惺、张纯一等去上海。二十四、五两日,大师讲于居士林,题为“众生法”、“佛法不异世间法”(海五、八“事纪”;居士林林刊七期)。按:自传忘上海佛教居士林之讲演。林刊谓系二十三、二十四日,与事纪不合。林刊谓系星期日及星期一,知林刊误。大师应约再到镇江,游金、焦、鹤林诸胜。卢润州(佛学研究会会长)请于超岸寺说法,大师讲“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象贤记(自传十八;诗存;文)。按:自传忘去上海,故谓“从南通乘轮船再到镇江”,误。
    三十一日(“八月二日”),大师回抵武院,翌日开学。新生有寄尘、机警、亦幻、墨禅、虞佛心(德元)、苏秋涛等。是期,改推汤铸新为院董长。请善因为都讲,唐大圆、张化声任教。研究部生,大师自为教导,授大乘五蕴论、发菩提心论,并发端而未竟。“四大种之研究”,“律仪之研究”,“知识行为能力是否一致”,均是时讲(自传十八;海六、一“事纪”)。是年秋,武昌佛教女众院创立(自传十八)。九月十三日,“中秋”,集院众赏月(朱善纯“甲子中秋佛学院同人赏月记”)。大师有和隐尘诗:‘万方正多难,秋月又圆明。忽悟尘劳海,原为法乐城。大悲来地狱,至德发天声!翘首瞻空际,无言意自倾'!十月(“九月”),北京佛化新青年会停顿,宁、张离京返川。前以僧界反对;次(“七月二十八日”)有民生通信社发出消息,指张宗载为留俄共产分子(长老反对,伎俩原来如此)!虽经向中外报章声明,民生通信社道歉了
    事,而形势日非,迫得暂告停顿(海五、八“事纪”;海六、二“宁达蕴特别启事”)。十一日(“九月十三日”),大勇于北京慈因寺成立“藏文学院”开学(海五、十二“事纪”)。武院之大刚、超一、法尊、观空、严定、法舫等往从之。大勇此举,得汤铸新、胡子笏、但怒刚、刘亚休、陶初白等赞助(自传十九)。按:自传谓‘冬间开始成立',误。海潮音自九期起,改由张化声主编(十五年来海潮音之总检阅)。二十四日(“九月二十六日”),萧耀南往宝通寺,礼请持松修护国般若经法七日;继又开结缘灌顶法会六日(海六、一“事纪”)。秋杪(“九月”),大师忽召集全院员生,宣布院务暂交善因代行;留函致院董会,辞院长职。即日搭轮离汉。突如其来之行动,颇滋武汉缁素疑讶(自传十八;海六、一“事纪”)。离院原因,自传谓:
    ‘春起,我已得了胃病,入夏渐剧。……拟作短期完全休息。又因第二期系随他意办,亦减少了热心及松懈了责任'(参看略史)。今谓:因病休养,亦其一因。大勇于去年七月十日来书,即有:‘尊恙实由思考过度,脑力损伤所致。……静养数年之说,不可缓也'。大抵法务繁冗之余,体力或感不胜,遇事缘乖舛,则思退休。而办学不能如己意,实为主因。‘隐尘(大部分院董)对我亦渐持异议';其所以异议,一则信仰倾向密宗;隐尘同乡萧督,亦转就宝通寺求修密法。信仰异趣,经济亦转用于彼。去年“理想之佛学院计划”,今年暑期提出之办法,均以经费藉口而不行。再则,佛化新青年会若此革新,与隐尘等转趋于神秘,宁无不快之感!武汉信众之日见离心,实大师突然离院之因!大师以见密宗之兴为幸,密宗起而大师之事业挫折。大师含容广大,卒以矛盾碍其统一,当非初料所及!按:自传谓抵南京时,适“齐卢之战将作”。考是战起于九月三日,此行决不在此时;殆上次回武院时所经情形。
    大师抵上海,谒士老。适奘老来沪。朗清邀住雪窦分院,始与朗清缔交。大师访赵南公,取“人生观的论战”,科学与哲学等书。从奘老回甬,静养于鄞江桥之黄杜嶴之云石洞,凡月余(自传十八;奘老为编者说)。欧战引起西方文明破产之说,而儒佛一时兴起,谛老、印老、大师与欧阳竟无等广事弘扬,并乘此气运而来。然西方文明破产而并未毁灭,迨五四运动起,西方文明又日见抬头。去年,以张君劢之人生观演辞,引起丁文江之驳斥,有科学与玄学之战。是年,以印哲泰戈尔来华,更转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争。争辨续续未已,唐钺与张东荪均有意见发表。大师静居岩洞,寻其诤论所在,乃发前“唯物科学与唯识宗学”之义,撰“人生观的科学”(自传十八)。大师尊重科学之经验,且以一切学术根源于经验:‘科学以能致谨于经验见长,洵为自悟悟他最良之方法。然据我的观察,宗教、玄学、哲学,亦同以感觉的徵验为出发点,不过其感验有诚谛不诚谛,……依之由思念推辨所知之义理,有契当不契当'。
    但一般之科学经验,未得究竟,佛法乃足以完成之。故云:‘现时狭义的科学,犹未能扩充心觉以得全宇宙之诚验,故不足以达究竟。复次,现时狭义的科学家所用科学方法,未能自祛其能感知上的心病;又于所用方法,及所获成绩──知识及由科学知识所成之事物,不免沾沾自喜,得少为喜而生执著,故其错误仍难尽去'!‘科学的方法,当以扩充感验的能力为最要。而今于视觉、听觉,虽已有扩充方法,然于嗅觉、尝觉、触觉之扩充方法既极短缺,而于意觉又祗有论理训练之一法,……不能施于意觉发动幽微之际,而分解修缮之以扩充其纯正感觉之力量。……余认“瑜伽方法”加入于现时狭义的科学方法,即为广义的科学方法。以之得成由纯正感验所获之明确理知,即为广义的科学,亦由乎此。盖瑜伽方法,不先立何标的(禅宗),但先澄静其意觉而进为分析之观察,由是得到直接之感验,而构为善巧之说明,俾众同喻
    。依纯正感验所构成之明确理知,此非科学,则科学复是何物'?论及人生观,大师抨击梁漱溟之以佛法为“反复剿绝”,说明即人成佛之真义:‘人乘法,原是佛教直接佛乘的主要基础,即是佛乘习所成种的修行信心位。故并非(如梁氏说大师)是改造的,且发挥出来正是佛教的真面目。此因释迦出世的本怀,见于华严、法华,其始原欲为世人显示一一人生等事实三真相(遍觉的、律法的、调和的),俾由修行信心进趣人生究竟之佛乘。……无如仅有少数大心凡夫若善财童子等,及积行大士若文殊、普贤等,能领受其意。其余大多数科学幼稚、人情寡薄,……如聋如盲,不能同喻。为适应此印度的群众心理:乃不得已而示说人天乘福业不动业之报,及声闻乘、独觉乘解脱之道'。‘以今日征服天然、发达自我之科学的人世,已打破向神求人天福德,及向未有以前求外道解脱之印度群众心理;正须施行从佛本怀所流出之佛的人乘,以谋征服天然后欲望炽盛,及发达自我后情志冲突之救济。且可施
    行此佛的人乘,俾现时科学的人世,基之以进达人生究竟,以称佛教本怀,以显示佛教之真正面目'!病愈,大师慕雪窦寺名胜,偕奘老往游。适一雨三日,竟不得出门纵观。乃繙阅山志,哦诗遣闷,“雪窦寺八咏”,皆卧游所成(自传十八)。大师抵甬,慈溪保国寺主一斋,邀往游憩,住可一月。日居无事,又作“大乘与人间两般文化”,及“起信论唯识释”二书(自传十八)。按:“重纂保国寺志序”:‘十四年冬,余寓寺经月',乃十三之误。又“大乘位与大乘各宗”,谓:‘起信唯识释,是民国十三年春著',春应为冬之误。“大乘与人间两般文化”,曾再讲于庐山、如皋,盖针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争而作。大意谓:两般文化,为东方西方所共有,特有所偏重。再则此两者各有利弊,应以大乘导化之使完善。此为大师融通世学之根本方式。
  ┌理智上是离言契性的│┌─甲─┤行为上是克己崇仁的│││└信向上是融迹同本的人间两般文化─┤│┌理智上是藉相求知的││└─乙─┤行为上是纵我制物的│└信向上是取形弃神的┌甲……实事……善体……存性┌─利─┤│└乙……虚利……利用……厚生人间两般文化─┤│┌甲……妖怪……苟惰……沈迷└─弊─┤└乙……封蔽……奋斗……失望
    “起信论唯识释”,所以通唯识家(内院师资)之驳难者;继“缘起抉择论”之说意识缘起以引申论究之。其主要之意见,为审定论主依据之心境:‘圣位菩萨之造论,皆依自证现量智境。……则马鸣造此论之依据点,必
    在八地或初地以上之菩萨心境'。‘登地以上菩萨心境,……有时有漏同异生,亦有时无漏同如来;有时执障相应染法现行,亦有时智证真如而无明暂断现行。……成唯识论之说等无间缘,第七转识有漏无漏容互相生,第六转识亦容互作等无间缘;皆依此登地以上菩萨心境说'。‘此论示大乘法,谓众生心。……唯依据亦有漏可代表六凡,亦无漏可代表四圣之地上菩萨心,能说明之。此即予谓马鸣造此论依据点之所在也'。其后王恩洋复作“起信论唯识释质疑”,大师复略答之。十二月四日,孙中山应北方请抵津,主开国民代表大会以解决时局。大师自谓:其时发生两种新觉悟:‘一曰、中华佛化之特质在乎禅宗。欲构成住持佛法之新僧宝,当于律仪与教理之基础上,重振禅门宗风为根本。二曰、中国人心之转移系乎欧化
    :于正信佛法之新社会,当将佛法传播于国际文化,先从变易西洋学者之思想入手'。对于重振禅风,后但偶一论及。而系乎欧化,则影响于大师此后之工作方针甚大。然宗教弘布于具有高度文化之新国族,原非一蹴可跻;从复兴中国佛教著想,则难免缓不济急之感!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甲子──乙丑),大师三十七岁。
    一月,武院院董会,推孙文楼来宁波,访谒大师于保国寺,恳回武院住持。适大勇、胡子笏函来,北京发起仁王护国般若法会,请北上讲经。大师乃允短期回鄂一行(自传十八)。大师出甬抵沪。以“科学的人生观”及“大乘与人间两般文化”,交泰东图书局发行。晤章太炎,与谈起信论义,及人乘阶渐佛乘义,颇得章氏激赏(自传十八;人生观的科学后序)。
    二十三日(“腊月念八日”),史一如病卒于沪(海六、四“事纪”)。按:自传以史一如卒于十二年下半年,误。二十五日,乙丑元旦,大师抵汉口(大醒为编者说)。回武院,对院务逐加整理,为学生讲二十唯识论(自传十八;大醒为编者说)。“世间万有为进化抑为退化”,“以佛法批评社会主义”,“佛法是否哲学”,“佛教心理学之研究”,均此时为研究员讲。大师评社会主义,确认其目的之正确,而嫌其手段之偏谬:“见环境而忘本身”,“专物产而遗心德”,“齐现果而昧业因”,“除我所而存我执”。故主“改造本身”,“究源心德”,“进善业因”,“伏断我执”,以正其偏而庶乎能实现其目的。论心理学,大师依楞严经,析为情的,想的,智的。时革命空气渐高,大师乃作“大乘之革命”。其‘革命之工具,即二空观'。是月,北京佛化新青年会复活,邵福宸负责进行(海六、一“佛化新青年会通启”)。宁、张在川,亦有重庆及四川(在成都)分会之设立。“张宗载宣
    言”,夸张犹昔(海六、一“宣言”;海六、二(“宣言”)。二月八日(“十五日”),李隐尘等约萧衡珊(耀南)、何韵香、陈叔澄等,发起就中华大学,请大师开讲护国仁王般若经。讲数日,讲务由善因代座。钟益亭、汪奉持等,是年受皈依(自传十九;海六、二“事纪”)。三月六日(“二月十一日”),大师偕王森甫等一行二十余人北上。至京,莅车站欢迎者数千人,驻锡慈因寺(海六、三“事纪”;自传十九)。按:自传“正月底到京”,“二月初间开讲”,误。十四日(“十九日”),大师于中央公园社稷坛,开讲仁王护国般若经,听众日常千人。法尊、法芳译语兼记录,成‘仁王护国般若经讲录'。四月十六日(“三月二十三”)圆满,克兰佩、卫礼贤、多杰觉拔、贡觉仲尼,均来法会参听(自传十九;海六、四“事纪”;法会“致班禅书”)。讲次,值孙中山先生逝世,停灵社稷坛(经筵临时旁移数日)。大师往谒遗体致敬,挽云(自传十九;人物志忆六):
    ‘但知爱国利民,革命历艰危,屡仆屡兴成大业。不忘悟人觉世,舍身示群众,即空即假入中观'。大觉亦于三月十二日(“二月十七日”)卒于重庆之归元寺(大觉苾刍塔铭)。时段祺瑞执政,召集善后会议。通电呼吁和平,有‘谁本孔子一贯之旨,凛佛家造孽之诫'语,大师乃举三义以致书执政(书)。太原大同学校,试验理想教育之德人卫西琴(礼贤),读及大师有关教育之论文(载晨报),特来京访晤,咨询佛之教育法(自传十九)。其后常通音问,友谊颇笃。四月,大师与白普仁、庄思缄等,设中华佛教联合会筹备处于北京,呈内政部备案,以便推派代表,出席今秋东亚佛教大会(自传十九;略史;海六、四“事纪”;海六、五“事纪”)。大师作“中华佛教联合会应如何组织耶”,主在家、出家分组而后合组。
    法会期间,大师兼为藏文学院讲‘摄大乘论',法尊记,仅至“所知依分”(海六、三“通讯”)。大师论及大乘三宗,于平等中显有浅深之迹:‘一、法空观慧宗,……重破小乘法执。二、法相唯识宗,前宗虽以空慧洗尽法执,然离执之法相则未广明,故以此宗继之。……真如净德宗,凡有言说可安立者,前宗摄尽而无余。此宗所明者,乃法空观慧所生所显,法相唯识所明所证之体也'。十九日,大师应燕京大学约,往讲“为学所以求真实”。熊东明由此发心学佛(自传十九;论)。是春,班禅来京谒段执政(“班禅大师传略”)。非宗教同盟,一时风起。文殊诞(四月二十七日)左近,大师偕胡子笏(妙观)朝五台山,宿碧山寺广济茅蓬。适风雪弥天,仅礼北台菩萨顶(自传十九;诗存)。五月,大师偕子笏抵太原。以庄蕴宽、汪大燮、叶恭绰、许世英、孙宝琦、熊
    希龄、汤芗铭等先容,受阎百川之招待。惟晤谈之余,意趣不尽惬洽(自传十九;海六、十“通讯”)。大师访山西村政;游晋祠(五月五日)等名胜。于洗心社之自省堂,讲“佛法与孔子之道”(自传十九;海六、六“太原四团体欢迎太虚法师之演讲录”)。大师经石家庄回北京。时大勇决改组藏文学院为留藏学法团,专学藏密(自传十九;海六、六“事纪”)。因乞大师开示,书四偈示之:‘心佛众生,一如无别;下同悲仰,上齐慈力(本依)。率身律仪,澡心冰雪;严己正人,住持体立(严正)。宽消峻怨,和凝厚德;事缘吉羊,成由福德(宽和)。随顺时机,施行法教;摄化无方,广学善巧'(摄化)。大勇后以六月四日(“闰四月十三日”)成行(海六、六“事纪”)。能海之入藏学密,亦是年三、四月(“三月”)事(海六、五“事纪”)。大师离京南下,沿途经济南、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并小住游览,所至
    均纪以诗(自传十九;箴新僧;诗存)。时佛化新青年会复活,而武院同学会,是春又出版新僧──大醒、迦林、寄尘负责,老僧为之惊恨。大师游历归来,作“箴新僧”,以缓和老僧恶感(文)。大师抵上海,天童寺退居净心,住持文质,已在沪迎候(海六、五“事纪”)。偕赴宁波,礼育王舍利塔已,去天童寺讲楞伽经。六月初开讲,陈慧秉记录,成“楞伽经义记”(自传十九)。经期中山居闲适,游天童诸胜,皆有题咏(自传十九;诗存)。“悲圆居士集序”,“大觉苾刍塔铭并序”,均作于此时。大师为东亚佛教大会,撰“敬告亚洲佛教徒”,蔡伯毅为译成日文(海六、八“通讯”)。讲毕,大师抵沪。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初八初九两日”),在世界佛教居士林讲演佛乘(自传十九;海六、七“事纪”)。
    按:居士林说法,自传误为北京初回,未去天童之间。八月四日(“六月十四日”),大师抵庐山大林寺。十日起,开暑期讲演会三日。北大教授张怡荪,台湾故友善慧,并参预演讲。大师讲世俗谛的人生观(海六、七“事纪”),发挥“仁义礼乐之仁德”:‘今虽欲行儒之行,而本之于佛而又归之于佛也'。大师是年多以儒为方便。致段执政书:‘撷华夏之文化,体佛用儒';复卫礼贤书:‘先从大乘佛化,以得到符合内外上下,浑然一体之宇宙人生实际之孔家儒化与大乘佛化,乃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在太原,讲‘佛法与孔子之道';其后复作“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自谓:感于中国之日乱,列强之不足恃,主张发扬宋元来之“国民性道德”──三教融合之精义,淬砺而振作之。其项目为“一、建佛法以建信基”,“二、用老庄以解世纷”,“三、宗孔孟以全人德”,“四、归佛法以畅生性”。大师晚年论发扬中国文化,要不出此。
    是年夏秋,大师设庐山学宭于大林寺,以会觉、大醒、满智、迦林为学员,令习英文与佛学(熊东明从学佛法于山),为寰游欧美布教之预备(自传十七;寰游记一;略史)。大师素以振兴佛教(唯中国能振兴大乘佛教)救世界,今乃欲先著手于世界运动,格化西人,庶乎国人因西人之信仰佛法而信佛。方针一变。是秋,唐大圆回湘;海潮音移庐山,九期起,改由会觉编辑(南北东西的海潮音;海潮音十五年来之总检阅)。支那内学院,扩设法相大学。厦门南普陀寺,礼请常惺创办闽南佛学院(海六、七“事纪”)。国民大学函商增设佛学史,或印度哲学史,请大师为教授,辞之未就(覆国民大学函)。时东密藏密,泛滥日深。蒙藏喇嘛,‘形服同俗,酒肉公开'。东密则:‘曰俗形居中台也,曰定妃为女形也',而居士据以传法;且夸‘即身成佛为
    独具之胜义'。大师慨中国佛教渐陷混乱,有‘弁髦戒行,上苴净业'之危(普陀印老同感)。春日,大师作“今佛教中之男女僧俗显密问题”。在庐山学宭,更讲“论即身成佛”,“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主张:纳于教理,轨以戒律,严其限制。望大心比丘,深入东密藏密而冶为中密。读大师致王弘愿书(七),可概见当时争论情形:‘比年天下汹汹,人失其性,莫非值利誉则贪痴即纵,处人己则瞋慢相陵。播流四毒,构成众凶。乃知非先自降伏烦恼,则凡百皆为资福之具耳。宏法!宏法!多少人将假此名以行其恶!语之曷胜痛心。去春雷斧之事,日僧演华等续续来信,且宣誓以证其所云之皆实。余以君等已心丧其主,客气用事,不能止恶,徒以长瞋,因之默尔而息。其意在不添火宅之焰,非有他也。近衡时局,稍发危言。乃闻门弟述君于所撰之报纸,公然恶口相加;余惟有痛自惭愧,祝君心快而已,他复何言'!
    大师庐山讲学,更有“阿陀那识论”,“论法相必宗唯识”,“议佛教办学法”。大师立法相定义:“空前之法执非法相”,“遮破法执之空慧非法相”,“安立非安立圆融之法界非法相”;据是遮落声闻、般若等经论,法相为慈氏系独得,而明其必宗唯识。是年,编庐山讲稿为“庐山学”,由泰东书局印行(自传十七)。十月九日,大师由庐山过南京,大醒等随行(学宭停办)。大师访欧阳竟无,参观法相大学;受邀说法,讲“认识的地位论”。时武院研究生,有数人于此受学(自传十九;海六、十“时事”)。按:自传以此事为去庐山之前,误。十日,抵苏州。应北寺昭三,及张仲仁等请,讲仁王护国般若经于北塔寺,有李印泉(根源)等参听。二十六日(“八日”),受皈戒者三百余人;法会圆满(自传十九;海六、十“时事”“摄影”;人物志忆十二;追悼熊秉三张仲仁两先生)。当日还沪。
    按:志忆谓:历三月余,指包冬季再来而言。法会期中,大师于东吴大学讲“我之宗教观”;师范学校讲“人生问题之解决”;基督教青年会讲“佛法”(自传十九;海六、十“时事”)。大师论及宗教之将来,以为:‘人世既长有不满足而邀求无限永存之心意,即宗教有长在之余地'。‘人心要求满足之心不一致,……由宗教要求而有宗教之存在,宗教即不能统一'。其时,大师虽再受任为武昌佛学院院长(海六、七“事纪”),然以信众离心,未能实现建僧本意,大有舍弃之心(空也“致张化声函”;会觉满智“致大师书”)。得昭三同意,拟接收北塔寺,筹办中华佛教大学(自传十九)。庐山所讲“议佛教办学法”,即此时主张。“佛教僧伽过渡之大学办法”,不办小中学而专办大学(与前年理想中之佛学院完全组织相反);不收俗众而重戒律;不分宗派以免偏注(与僧伽制度论异)。
    按:自传谓:‘已有世界佛学苑的提议'。考海六、十摄影,为“中华佛教大学”;“敬告亚洲佛教徒”,为“世界佛化大学”。世界佛学苑之名,始于寰游归来。大师回沪,参加东亚佛教大会之中华代表团,全团二十六人,有道阶、持松、弘伞、曼殊揭谛、王一亭、胡瑞霖、韩德清、徐森玉、杨鹤庆、张宗载、宁达蕴、刘仁宣等;满智为侍录(自传十九)。当晚,团员赴日本俱乐部,应留沪日侨之欢迎(海六、十二“东亚佛教大会专刊”)。按:代表团于十月二十七日动身,十一月二十一日回国。自传谓:‘(旧)十月中旬齐集上海动身';‘返上海时已十一月中旬';‘十四年冬杪日本游毕',均误。二十七日,大师等全团放洋赴日。翌日,组成中华佛教代表团,道老、大师、王一亭、胡瑞霖,被推为团长(专刊)。大师以任团长故,各处致辞演讲,十九由大师任之(自传十九)。
    二十九日,大师等一行抵神户。日本总招待水野梅晓、大西良庆等来迎。出席神户佛教联合会欢迎会,大师致答词(自传十九;专刊)。三十日午,车抵东京。日本佛教联合会主事洼川,及佐伯定胤、木村泰贤等来迎,欢迎者不下万人。同赴芝公园增上寺安住(自传十九;专刊)。十一月一日,东亚佛教大会,于增上寺大殿行开会式。午后,赴少女少年团之欢迎会(自传十九;专刊)。下午,开教义研究会,大师宣读论文──“阿陀那识论”(论下注)。晚,赴帝国俱乐部,出席日本关系中国之五团体欢迎会(专刊)。二日,大师出席教义研究会。鉴于日本佛教之俗化,主宣传佛教之根本方法,在乎“僧格之养成”。其说得日本律宗管长同情,其后特来访晤(自传十九;专刊)。三日下午,大会行闭会式,大师演说(专刊)。按:自传以大会为七日,误。
    四日,中华佛教代表团,由水野梅晓等陪导,出发各处参观。是日,游日光(专刊)。五日,上午,参观帝国大学。大师于帝大青年会,讲“人生问题之解决”;列举不同之解决,而归宗于“正觉人生之解决”。续参观帝国博物馆;往赴日本文部大臣之盛宴。午后,超荐前年震灾之亡者。晚,应府市联合会之招待(自传十九;专刊)。六日,参访奈川鹤见町总持寺──曹洞宗本山;及日莲宗本山,立正大学。大师于立正大学,‘赞扬法华之殊胜'(专刊)。七日,全团别东京,向名古屋进行。过静冈,有盛大之佛徒欢迎会。抵名古屋,出席市政公会所开欢迎演讲会,大师讲“佛教与吾人之现在及未来”。晚,宿日暹寺(专刊)。八日,向福井县出发,晚宿曹洞宗本山永平寺(专刊)。大师“永平寺即景”诗:
    ‘东亚有高会,红叶正深秋。尘海佛光普,关山客梦悠。久怀永平寺,来作釆真游。一笑忘言说,风徽仰古猷'。九日,抵京都,欢迎者万人。晚宿南禅寺(专刊)。十日,至奈良,参观正仓院、东大寺、法隆寺;回宿南禅寺(专刊)。十一日,参观大谷大学,大师发表“传教西洋之提议”。继参观市政公所,应欢迎之茶会。大师讲“中日佛法之异点”。晚宿南禅寺(专刊)。十二日,参观东西本愿寺。继至龙谷大学,大师讲“净土之要义”。次参观妙心寺,回南禅寺(专刊)。十三日,参观石山寺。去阪本港,晚宿延历寺(专刊)。十四日,去日吉,参观三井寺。参礼黄檗山临济大学,大师讲“临济四宾主”。次去木幡,参礼王寺;宿信贵山(专刊)。十五日,至奈良,重游东大寺。往参观兴福寺,大师于欢迎会中,讲“从奈良说到佛法之本源”。回南禅寺宿(专刊)。
    十六日,参礼知恩院、建仁寺、清水寺。参观博物馆已,往瞻礼三十三间堂。回南禅寺。南禅寺为天台一山国师来日开山,中华佛教代表团,特为致祭;大师撰疏(专刊;文)。十七日,全团赴高野山,晚宿龙光院(专刊)。十八日,参礼奥之院,赴金岗峰寺茶会。次出席高野山大学讲演会。金山穆韶讲“弘法大师之密教观”,语中涉及大师之密教评论;大师乃出以温和之应战,讲“金山教授之说与感想”(专刊;金山教授之说与感想“附志”)。十九日,至大阪,游观天王寺。出席各新闻社之欢迎。晚宿难波别院(专刊)。二十日,回抵神户。赴华侨讲学会之午餐;大师讲“菩萨行先从人道做起”。次在中华会馆,出席中日联合欢迎会,大师致谢辞(专刊)。此行大会三日,游观参访十七日,大师领导团员,克成使命。水野梅野(仰止生)撰“
    民国佛教界之盟主太虚法师”,以表示其观感(支那时报)。略云:‘肩挑民国佛教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之英灵汉,我太虚法师,与记者相识,不过十有余年。……为中华民国佛教代表团团长,偕二十余缁素共来赴会,造日华两国佛教史上未曾有之记录!……法师欲依佛教主义之宣传,令欧美人改造对世界之基础观念;于谋世界人类之和平与福祉之大抱负下,不以其劳为劳,诚精力绝人之勇者也!……日本佛教徒于法师,得一新同事,及将来发挥东方文化于世界之好伴侣。……希两国佛教徒,皆以法师为中心,互取其长而补其短,以期佛教之宣扬于世界!幸法师自重,以全此大任为祷'!藤井草宣于奉公杂志之介绍,亦谓:‘法师年龄,闻仅三十有七,实令人抱一非常之感'!大师赴会期中,日本之名教授,如南条文雄,井上圆了,村上专精,大内青峦,高楠顺次郎,铃木大拙,渡边海旭,常盘大定,木村泰贤,金山穆韶等
    ,并来访谈(自传十九)。而德驻日大使索尔夫,帝大教授(德人)毗支莫莎,并特约大师晤谈。得值参事卜尔熙(后任驻华公使),愿为介绍柏林友人,欢迎大师去德讲学,为大师西游一助缘(自传十九;寰游记一)。二十一日,大师与刘仁宣等离日返国(道老及宁达蕴、张宗载去台湾,转厦门)(自传二十;专刊)。临行,代表团发表“留别日本诸佛教同袍文”,大师作:‘盖闻心不孤起,托事现行;教不虚张,因事施设。以欧美偏霸之动,遂孔释中和之探;启西方之哲人,慕东化乎儒佛。又闻大火燎原,发星火于片石;洪流沃野,出岷源之滥觞。由去夏庐阜椎轮,来今日蓬瀛大辂。空成规乎既往,旷进化乎将来!‘于是增上净缘,开唯一无二高会;观音浅草,留历劫不坏金身。缁素俱集,商研究宣传于法义;士女交参,议教育社会之事业。应后藤主爵茗谈,为帝大学生演说。活泼少年,欢呼雷震;庄严古佛,宴坐花飞。四座之
    众咸倾,三日之功既毕。‘总持访洞上高禅,本门立日莲正法。植物园张文部之宴,被服厂叩灾骨之钟。由是名古屋宿觉王山,焕然新制;福井县参永平寺,卓尔古风!见皆堪学,十年胜过读书;迎即有辞,一路欢声入洛!‘南禅创于一山,东化纽乎两国。探古正仓,隆性相之大法;博物帝馆,谒东西之本愿。两谷学府,灿梵藏缅暹之文;一心妙明,超名句言思之表。湖泛琵琶,经延厝而黄檗,山游贵信,赏深秋以丹枫。再会奈良之群麋,综搅京都之诸胜。‘高野为秘密之玄都,辉腾觉海,大阪蔚工商之大国,寺丽天王。吞佛刹于毛孔,隐显无方;历神仙之乐邦,出入以户。一语半言,心光互映;千珍百品,纪念无穷。‘喜马拉兮高何极!太平洋兮深莫测!森罗万有兮昭一心,华夏扶桑兮融大日。赋同袍兮天地宽,转法轮兮欧美入。话别情兮聊赠言,申谢忱兮欲
    奚说'!大师回沪。二十五日,应国民大学章炳麟、殷芝麟约。往讲“能知之地位上之所知诸法”(章炳鳞“致太虚法师书”)。大师再去苏州,为少数人作楞伽经之研究(自传十九;人物志忆十二;追悼张仲仁熊秉三两先生;海六、十“事纪”)。“大乘入楞伽经释”约此时作;发端而未竟其绪。大师初拟“十月二十三日”接收北寺,为佛教大学校基,嘱大醒往为管理(大醒为编者说)。然以债务繁重,中止进行(自传二十)。是冬明春,大师常往来于上海苏州之间(自造)。按:楞伽经之研究,自传与志忆,未明言为第二次来事。依时事,知有楞伽学社,定于仁王经毕讲开讲。仁王讲毕,大师即去日,推知必系此时所讲。大师日本归来,撰“由职志的种种国际组织造成人世和乐国”,载诸东方杂志(论建立国际合众国)。其理想为:
    ‘一业一业皆成为一种一种之国际组织;而由此一业之国际组织的团体,以自治理其一业所关系之大事。换言之,教育界即于全人类之世界上自成为一教育国,宗教界即于全人类之世界上成为一宗教国,……而此一一国(即一一成为国际组织的国体)皆交互周遍于全人类世界,无人种、民族、国籍、领土之区别。譬如一室多灯,光光相网然。则世人不难由此进一步为总组织之统一,而造成一平洽丰乐之世界国'。本论目的,著重于“佛教徒当首先进行佛教的国际组织”,此则僧伽应负其责。一则,当修养成职志一致之僧格(即“僧格之养成”),评“今世耽妻室、甘肉食而号为僧者,应知其实非僧也'。二则,当统率信徒组成有秩序之国际团体尽力于弘法利人。大师建僧而不满日本式、蒙藏式,实为一根本观点。是月二十一日,大勇率众至康定,为藏方所拒,留康修学(大刚“致克全书”)。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乙丑──丙寅),大师三十八岁。
    一月二十一日,大师在上海,参加居士林之释迦成道纪念会(海七、二“时事”)。武汉佛教同人,推大智来苏专迓,大师偕与抵汉口,讲经授皈依而回。过武院,为学生讲“能知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善长记(自传二十;佛教会“上太虚法师书”)。二月七日(“二十五”),大师应苏州自造寺(佛学会)寺主本醒约,往寺略作开示,象贤记(海七、二“时事”;海七、三“图像”)。大师至浙西硖ㄨ,修弥勒七过旧年。十三日,丙寅元旦,大师撰“居家士女学佛之程序”。比来之学佛者:‘或盲从他人以附和,自无心中之所主,或好奇趋时以标榜,惟任妄情之所驰;或徒托佛以逃世;或更藉佛以沽誉'。
    大师乃为明确指出:‘居士学佛,则期以普及乎全人类,风俗因以淳良,社会由之清宁者也。由遵行人伦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十善菩萨行'。按:自传以此为在上海,然“居士学佛之程序”末署:‘丙寅元旦草于浙西弥勒阁',其非上海可知。会觉曾偶与编者谈及:“大师行踪,间有人所未知。旧历十四年底,住某处过年。新年函庐山──会觉在山编潮音,邮戮盖“硖ㄨ”字样”。窃疑此或海宁县之硖石镇。今虽难确指,然决非上海。弥勒阁不必为寺名、殿名,盖从修弥勒七得名。二十七日(“元宵后二日”),覆体参书,为论彦明“转识论之研究”(书)。是年春,大师应刘仁宣等请,约熊希龄、章太炎、王一亭等,发起全亚佛化教育社(后改名中华佛化教育社),作佛化运动。社址设虹口,由刘仁宣编心灯旬刊。大师则寓雪窦分院,或育王分院(息庐),就近指导(自传二十;
    海七、二“时事”;海七、三“时事”)。三月二十二日(“二月初十”),大师讲“身心之病及医药”于苏州之江苏医科大学,嘿庵、象贤从行(海七、八“采录”)。二十八日,居士林组“法相唯识研究会”,请大师开讲“法相唯识学概论”。每星期日讲,仅三次而止(海七、三“时事”)。“楞伽大旨”,“唯识之净土”,“中国信愿行净土与日本教行信证真宗”,并去冬今春,先后于居士林讲。是月,白喇嘛于杭州,启建金光明法会。五月(“四月初一日”)再建法会于南京毗卢寺(海七、三“通讯”)。四月二十一日(“三月初十”),大师应杭州佛学会吴璧华等请,讲仁王护国经护国品三日,设座功德林。王九龄来会参听。大师一别西湖,倏忽五年,访灵隐、昭庆、弥陀诸寺(自传十九;海七“时事”)。按:自传以此为去年北京归来,将去天童寺事,误。
    二十三日,大师在省教育会讲演(海七、四“时事”)。时政局日紧,班禅于四月五日,通电全国,愿有助于和平。大师亦渐注意时政,联合杭州学佛同人,向各军政长官呼吁和平(佛诞日发)(电)。大师且致书孙馨远(传芳),为论政有王道、霸道、战国之道,冀其“能从事于王霸之道”。论及提倡佛法,则告以‘非今人所提倡之禳灾祈福、拜像讽经之佛化',盖指杭州、南京金光明法会而言(致孙总司令书)。六月中,复致书云南唐继尧,勉以‘睦郼以止外纷,专志以隆内治'(致云南唐省长书)。五月十九日,佛诞。大师时在汉口佛教会,讲佛说无量寿经。善长、梵灯合记,成“佛说无量寿经要义”。大师过武院数日,为学生讲“佛法大系”。时多杰在汉口传密法(自传十九;海七、六“时事”)。大师回沪时,上庐山,收拾书物,将海潮音移沪佛化教育社,委陈秉良编辑(五期起由唐大定编);在山一餐而去(自传十七;二十;南北东西的海潮
    音;十五年来海潮音之总检阅;会觉为编者说)。按:自传二次言及去年腊底上庐山。但会觉谓在此年初夏;彼编潮音至四卷而止。自传谓上山,“将海潮音迁上海编发”,是知大师误忆。是夏,黄忏华初谒大师于上海之某寺分院。晤对音仪,一翻过去之误会,誓志追随(佛教各宗大意序;黄忏华“追仰太虚大师”)。“评宝明君中国佛教之现势”,亦此时作;劝其“勿分新旧而以派别拘”。中有云:‘晚唐来禅讲律净──中华佛法,实以禅宗为骨子。禅衰而趋乎净,虽若有江河日下之概,但中华之佛教,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或法相唯识,而仍在乎禅'。大师新近觉悟:“中华佛化之特质在禅”,盖即此意。去夏天童讲楞伽;冬于苏州讲楞伽;今春于居士林又有“楞伽大旨”之说;应与“特质在禅”之心境有关。惟禅之宗重,有赖以身作则;惜大师悲心所转,未之能从事也!
    六月五日,蒋中正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出师北伐。二十一日(“十二日”)圆映与宁达蕴、张宗载等十九人,自闽抵新加坡(海七、六“时事”)。七月,大师再至杭州,应佛学会请,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月六日圆满(海七、八“时事”)。大师在杭,作“建设人间净土论”(致苏慧纯蒋慧雄书)。缘起于山东臧贯禅之一再函请。大师所论“人间净土之建设”,为世界佛徒联合国际之组织,与建设一佛化特区以资观感。惟中国佛徒毫无组织,凭何与世界佛徒相联合?佛教未为社会中坚分子所重,佛化特区必难得政府容认。然则人间净土,从何著手建设!是月,大师应汪大燮、熊希龄、庄蕴宽、胡瑞霖、蒋尊袆、梁密、张相文等发起之北京讲经会电邀进京(海七、八“时事”)。过南京时,往访蒋作庄、唐大圆于东南大学。遇王隆中,邀以偕访孙馨远,倾谈颇洽(自传二十)。
    大师主持之中华佛化教育社,以是得其赞助(觉乎否乎可以觉矣)。大师偕唐大圆入京,寓安福胡同王骧陆所办佛教阅经社。二十八日(“六月十九”),在中央公园社稷坛,开讲四十二章经;八月八日(“七月初一”)圆满(海七、六“法会启事”;海七、八“时事”)。是会听众签名者二千余人,可谓极盛(胡瑞霖“重印四十二章经讲录序”)。周少如、王尚菩、黄通园、骆馨吾笔记,罗庸(膺中)整编为四十二章经讲录。法会圆满日,(英)克兰柔夫妇,梵文学者冈和泰,(日)国本睦雅,贡却仲尼,均来会。分赠摺扇为纪念;扇系法会特制,由曹谦绘大师肖影,汪伯棠绘洛阳白马寺塔影,庄思缄书四十二章经历史,汤定之绘社稷坛图(海七、八“时事”“特载”)。按:如此盛大法会,自传竟忘其事!三十一日(“二十二日”),大师应弥勒院台源请,莅院为学生略示“唯识之名义”(海七、八“时事”)。
    京中教育界,就佛教阅经社,组佛学研究会。八月一日(“二十三日”),请大师讲“佛学概论”。听者张怡荪、罗庸、罗培常等,均为各大学师生。罗庸笔记成书(海七、八“时事”;自传二十)。论以“因缘所生法”为五乘共学;“三法印”为出世三乘共学;“一实相印”为大乘不共学。条理佛法之义理为三阶,为大师晚年定论。发表“论华日当联布佛教于欧美”,主以日本退还庚款为之(文)。时大师将有南洋之游,因为宣传欧美之筹备。十五日,大师与胡子笏等,议设世界佛教联合会北京办事处于万寿寺;拟筹资先办寰球佛教图书馆(寰游记一;海七、九“时事”)。按:寰游记作“世界佛学院图书馆”,乃其后改名。八月十九日(“七月十二”),大师回沪。次日,乘伏见丸南行去星洲(海七、十“纪事”)。初以去春,厦门佛化新青年会会员蒋慧雄(剑一)、苏慧纯(鹤松)、黄慧玄(谦六)等皈依大师。夏季南游星岛,从事商业。约转
    道等筹组星洲讲经会,迎大师说法,规模甚大,希望甚远(自传二十;海六、七“通讯”)。按:自传作“六月底”回抵淞沪,误。海刊七卷十期“纪事”,“二十七日由沪南下”,七字疑衍,或一之误。九月二日,大师抵星洲。欢迎至福州会馆,与华侨信众相见,大师为“祝南洋佛教之联合”(海七、十“纪事”)。五日(“二十九日”),大师出席假座中华总商会之欢迎大会,讲“略祛世人对于佛法之误会”(海七、十“纪事”)。六日,大师应许公遂领事之欢宴。席间,议及南洋佛教联合会之筹设(海七、十“纪事”)。十日起,大师于新落成之维多利亚纪念堂,开讲“觉世救人之佛法”,三日而毕(自传二十;海七、十“纪事”)。二十二日起,大师间续于江夏堂,开讲“佛乘宗要论”大意,“维摩诘经”
    大纲,心经(海七、十“纪事”)。是月底,大师以不惯热带生活致病(自傅二十;略史;寰游记一)。在星洲摄卧病影,戏记以诗:‘双林横卧日当空,百万人天罔测中。死活一时俱示现,一场游戏亦神通'。大师在星洲,游宴演讲,不一而足。陈嘉庚导大师参观其橡树园、工厂、商店。胡文虎函询有关佛法与商业(四事),面晤款谈,憩息其凉屋数日。蒋剑雄、苏慧纯等,陪游柔佛(自传二十)。大师受盛大欢迎于星岛,圆映适在星岛某地而未曾晤面。大师门下信众,间不满圆映之言论,启大师与圆映晚年隔碍之始。事以有记者往访圆映,以太虚法师学德何如为询;圆映意存轻抑,告以“太虚乃其学人”。消息既播,致引起少数人不满。自此以前,佛化新青年会通电,列圆映之名(海五、八“纪事”);江浙同学致书诸山长老,圆映覆函,愿以追随(海五、七“通讯”);十四年夏,天童推圆映为住持(后未就),武院学生致函称贺(海
    六“通讯”);是冬出席东亚佛教大会,大师函约圆映同行(海六、十二“通讯”)。大师与圆映,虽风格志业不尽同,然以昔年盟好,大师及其学人,未尝不乐于引为同调。自后日趋疏隙,惜哉!按:圆映信众,传有大师曾为圆映法子之说。编者特访奘老于天童(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十月一日”),时圆映适自沪至天童)。奘老谓:事出有因。非光绪三十四年,即宣统元年。圆映大病数月,奘老亲为护侍。圆映之病甚奇,发则神情顿异,缠绵欲绝。时人视为鬼扰,圆映亦自分必死。间常哭语奘老:“从七塔寺慈运老和尚得法,未曾传出,设一旦逝去,法脉自我而斩,何以对祖师!且(宁波)老会馆数载经营,一旦付诸非人,亦属唐丧全功。望太虚能接其法派,愿以老会馆相交”。奘老以语大师,大师不可。奘老以为:彼此友情素笃,应通权允之,稍慰其临死苦迫之情。如病愈,圆映自当知其乱命(分属盟兄弟,如何倒作师资)而一笑了之。是事,奘老一手包办;圆映于病中,曾书法卷、字据与之。字据有
    “生西之后,老会馆交与太虚,他人不得争夺”之语。其后病竟愈。当年或隔一年,奘老将法卷与字据交还。奘老又谓:圆映长于太虚十一岁,无论佛法与诗文,大师出家之初,俱对之大有助益;且常有经济援助云。奘老率真,对圆映友情,更非泛泛。其言如此,应可信也!十月八日,大师出席江夏堂之欢送大会。大师原拟游历宣化,远去欧美;以不惯热带生活,乃决意回国(白传二十;略史;寰游记一;海七、十“事纪”)。十日,国民革命军克武昌。佛学院及汉口佛教会,均陷于停顿。善因离佛学院返湘;学院由大敬守屋(佛学院院董会略史;自传十一)。十一日,大师乘德加大轮船启程回国。与前厦门大学校长黄琬(孟圭)同舟,倾谈颇不寂寞(自传二十;海七、十一“事纪”)。十五日,重九,舟过香港。大师偕黄琬登太平山顶。次日,曾星瑚等陪游青山寺。值寺中开戒,寺主显奇率众欢迎,请为开示(自传二十;记归舟过香
    港之所感;从香港的感想说到香港的佛教)。十八(九?)日晚,轮过厦门,会泉、转逢、常惺、王拯邦等来迎,强大师小留。曲从众意,上岸宿日光岩(自传二十;海七、十一“事纪”)。二十日,过厦门,经市场向南普陀寺,沿途受盛大之欢迎。洪鸿儒、余超、缪子才、神田慧云等,预欢迎之行列。至寺,赴闽南佛学院之欢迎会(自传二十;海七、十一“事纪”)。二十一日,南普陀寺,柬约绅商学僧界领袖,举行隆重之欢宴。与大师同席者,林文庆、周树人(鲁迅)、孙贵定、张颐(真如)、沈士远、庄泽宣、顾颉刚、陈定谟、罗培常、缪子才等(自传二十;人物志忆十)。鲁迅对大师之印象,为‘和易近人,思想通泰'(孙伏园“鲁迅先生眼中之太虚法师”)。陈定谟由是发心学佛。按:志忆以此为十八年欧美归来事,误。二十二日,大师偕常惺、蕙庭等,赴厦门大学参观,应约为讲“缘起性空之
    宇宙观”,常惺记(自传二十)。二十三日,各界假教育会,欢迎大师说法,大师为讲“大乘佛法的真义”,为现实与精进(海七、十一“事纪”)。二十五日,观音诞。大师往游白鹿洞、虎溪岩等(海七、十一“事纪”)。时有“南普陀题石”一律:‘南海普陀崇佛刹,虎溪白鹿拟匡庐。千岩百洞奇难状,陨石飞星古所都。水鸟皆谈不生法,云林巧绘太平图。山狮十八惊呼起,一吼当令万象苏'!大师抵沪之翌日,送别日本之中华佛教视察团于轮中(自传二十;法舫译“日本佛教徒之现代中华佛教观”)。由佛化教育社,约集上海新闻界戈公振等,大师发表南洋游化之谈话(自传二十)。十一月十四日,大师应尚贤堂李佳白约,讲“佛法应如何普及今世”,李氏译之以载字林报。其中论及天神创造说等之谬妄,引起西人之难问,大师复为
    文答之(自传二十;爱之崇拜;海七、十二“言论”)。韩人玉观彬,因听讲而发心皈信,大师名以“慧观”(自传二十;海七、十二“时事”)。某星期日,大师于尚贤堂讲“爱之崇拜”。李佳白以中国当时之反宗教运动,由于缺乏爱之观念。大师乃谓:不应盲从我执之爱,爱亦为战争苦恼之因,故应崇拜依觉悟人生万物而起之大慈悲(文)。其时,大师电孙馨远,就其辖内,宣传佛化教育;得孙氏赞许。大师乃约王一亭、刘仁宣、张煌等会商,决定五项办法(大云七十四期)。后联军刘参谋催往讲演,大师携嘿庵同行(致嘿庵书)。十二月二十六日(“十一月二十二”),大严卒于宝华(“华山大严上人事略”)。时大师有“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之作。所论大乘三宗,有以“法性空慧”为不了之意。
  法性空慧宗────显空未具显不空┐法相唯识宗──┐├───无为真有为非真┌──┴─空不空具显──┘法界圆觉宗───────────────为无为皆真
    是年冬,两湖佛教,陷于革命之大混乱中。僧界组湖南民众佛化协会以适时,有“佛法不是宗教”,“拥护佛法即是拥护革命”,“要以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的精神努力革命”等口号。晓观、开悟等,集僧侣千余人,一致加入国民革命会(海七、十二“现代佛教史料”)。然占寺夺产之风未曾稍戢。时大愚掩关庐山,痛心湘鄂赣间之大混乱,悲心激切,志求速得神通以救世(自传十一)。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丙寅──丁卯),大师三十九岁。
    一月九日,日人石井澄来沪视察佛教,访大师于佛化教育社(海八、一“佛教时事月纪”)。
    十六日,大师开讲“佛之修学法”于尚贤堂,凡三讲(逢星期日)(李佳白“致太虚法师书”),唐大定记。大师对佛法之重要意见,悉摄于此,兹列为科目表以见一班:
    ┌─绝对独立之特德┌─独立与发展─┤│└─无限发展之自由佛学之根本精神─┤│┌─缘起性空之和合└─和合与增上─┤└─相应互资之增上┌─圣心与凡识之异┌─来源与施设─┤│└─应机与随执之异佛学之特殊性质─┤│┌─有漏与无漏之别└─无漏与离言─┤└─著言与离言之别┌─参用史实之考证┌─考据与仰信─┤│└─尊重果觉之仰信
    修学之适当态度─┤│┌─广探教海之义理└─教义与宗趣─┤└─寻究宗极之行趣
    时教难因革命军事扩展而日益严重。显教、大醒、悦安等,集询应付办法。大师知“僧伽制度论”已失时效,乃作“僧制今论”(自传二十一;略史;整理僧伽制度论跋)。定僧数为二十万人,合教区为五区,析僧众为长老、学行、服务、尼四众;析信众为皈戒、研究、女──三众。论曰:‘今佛化重心移信众。而时代趋势又侧重生计,僧众亦不能不为生利分子以谋自立于社会'。‘此七众:一者、可广摄学理之研究者;二者、可别开僧众中之从事于资生事业者。此依今此佛化众情状,及适应现社会,不得不然也'。按:“自传”与“整理僧伽制度论跋”,以此为十五年(或冬)作。“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辞”及“建僧大纲”,则谓十六年作。十五年冬,应是
    指旧历说。二月二日,“丁卯元旦”,大师于上海筹备之“法苑”,举行开幕礼。章太炎王一亭、谢铸陈、王森甫、陈维东等,并来参法会。法苑乃本“整理僧伽制度论”而设立,为一改良经忏(除去其迷妄,扩大其内容)组织。谋于此获得经济基础,以作新僧运动。经济之援助者,为玉慧观。助理进行者,为嘿庵、悦安等(自传二十一;海八、一“破天荒之新僧运动”)。时革命风暴,迫在目前,大师不依“僧制今论”,与研究佛学者相联络,导一般僧众从事资生工作,乃欲藉改良愚迷陋习之经忏生活以谋发展,似非善策!使当年三民主义革命而真能实现,则“经忏”决为取消而非改良也!是年大师,多与章太炎晤谈。章氏书(陈白沙赠太虚上人诗句)“性空彼此无差别,力大乾坤可跌交”一联以赠(人物志忆二)。二十四日(“二十三日”),法苑之祈祷息灾会开始,凡七日。大师略说“楞伽大意”。时李开侁、陈元白、汤芗铭等,并因战事集沪,时来法苑。李
    开侁从持松修密(自传二十一;薝葡集序;海七、十二“时事”;海八、二“佛教时事月纪”)。大师于法苑,为张歆海及王森甫,依佛式婚仪主婚,引起旧派之猛烈反对,甚或指法苑为共党机关。法苑之经忏来源,因以大受影响(自传二十一;退休僧“致太虚法师书”;臧贯禅与唐大定往来书)。三月,国民革命军入上海、南京。南京法相大学解体;内学院亦陷入窘境。时张宗载西抵武汉,忽以锄奸会名义,遍发传单,大骂僧尼,诬加罪状(孙荣嘉“致太虚法师书”)。在汉口办无畏月刊,以涉及顾净缘,被捕多月(自传二十一;乐观为编者说)。佛化新青年会,于是而息。佛化新青年会,初意未尝无建树之热忱(陈维东、宁达蕴、邵福宸,始终未失信仰)。然以经济来源之不正常,佛教信解之不充分,而大师又未尝予以坚强之领导;乃于革命潮来,灰飞烟灭!大师感于政教之失序,发表“以佛法解决现世困难”;“告强资阶级”以施
    舍,“告贫弱阶级”以戒忍;“告催残道德文化者”,“告保持道德文化者”;“告毁坏佛教者”,“告佛教内外护”。告保持道德文化者之言论,可发人深省:‘勿空言以保持道德文化为号召!不发真切慈悲之意,不求适宜方便之行,徒以陈腐古板,违时鸣高为保持,则愈招反动之摧残;名为保持,实销灭之矣!慎之!勉之'!海潮音自第四期起,由楞伽山民(悦安)编辑(十五年来海潮音之总检阅)。四月二日,南京开始清党。时厦门南普陀寺,住持会泉任满;大众感于僧寺之危机,因常惺推荐,公举大师为住持。转逢、常惺、转岸来沪礼请。法苑适陷于维持为难,遂允就其请;而法苑宣告结束(自传二十一;常惺法师塔铭并序;海八、四──五“佛化时事杂记”)。
    大师偕常惺先去福州,谋定护持福建僧寺之本。晤方声涛、陈石遗等,语以维护。军政当局欢宴大师于功德林,大师为说信仰佛法与从事革命之相成(为军政当局开示)。值胡任支,因得李子宽(基鸿、了空)从中调护,闽省僧寺稍安。大师在福州,应青年觉(般若)社,圆觉学社等信众之欢迎;兼游鼓山、怡山诸胜(自传二十一;海八、九“杂记”)。二十九日(“三月二十八日”),大师于厦门南普陀寺,行住持进院礼,兼任闽南佛学院院长。寺务,以转岸、觉斌为监院,转逢为都监以统理之(自传二十一;海八、四──五“佛化时事杂记”)。大师为阅院员生,讲“行为学与唯根论及唯身论”,蕙庭记。大师不满行为派心理学之强调行为以代替心理,以其为佛法之大障。特引楞严之唯根论,范缜神灭论之唯身论,明行为心理学近似于佛法;然此为不了义说,究竟则为阿陀那识为本之唯识。是年一月,大师有“行为学与心理学”之发表;冬
    ,有“再论心理学与行为学”,“候尔特意识学与佛学”之作。大师于唯物论之行为派心理学,严切注意如此!五月初(七日前),大师回沪(自传二十一;叶青眼“致太虚法师书”)。六月五日,大师于上海作“说革命”(文)。大师时撰“以大同的道德教育造成世界和平”,将偕陈定谟出席坎拿大之世界教育会议,进而游化欧美。由杨明尘兄弟,及南普陀寺助以旅费。濒行,以事未果,乃托郭秉文代为提出(寰游记;自传二十二;文)。此为理想教育之又一型。虽缘饰于礼运之“大同”,孙中山之“天下为公”,而目标则仍在佛教:‘宗教修养,即大同的道德教育之纲骨'。‘修养之究竟,莫过于圆成正觉,普济群生'。是年夏,谢慧坚(铸陈)编成“太虚法师文钞”。初集凡三编:雅言,世论,佛学;交中华书局印行(无言“太虚法师文钞初集跋”)。
    大师约晤胞妹于上海敬心寺。时止安将往厦门,于敬心寺亲见之(止安为编者说)。考自传原稿,于生母病卒下,有‘母亲遗在李家的三个弟妹,也更无消息。在民国十六年,偶过长安,闻一熟人谈及'。书至此,即勾去之。大师必从是得弟妹消息,故一度约晤。七月大师至杭州灵隐寺休夏,得住持慧明、监院玉皇之厚遇(自传二十一)。时欧阳竟无发表“论作师”一文,主在家得为出家者之师,得受出家者之礼拜。大师不以为然,作“与竟无居士论作师”,决言住持佛法为出家者之责
    。结论云:‘于秽土中,七众律仪,大小共遵。非别出家在家即为小乘,而大乘无出家在家之分宜也。于此七众律仪,不惟住某众不守某众戒条为毁犯,其住某众不安某众之分,如以近事凌躐比丘,尤为毁坏七众全部律仪,亦即为毁一切菩萨律仪。故具大悲方便而护法护有情者,此宜知慎'!大师编“佛法救世主义”,亦名“净化主义”,十九为剪裁旧作缀辑而成。论以“心的净化”(立志、修行、成德),“器的净化”,“众的净化”为次。时大师休夏灵隐,‘静居观物变,浑欲入山深'(诗存),态度颇为消极。潮音编者云(海八、八“图”):‘友人造访归来言:法师近似抱有消极之观念。尝曰:今佛法既衰,僧亦不振,外摧内腐,其何以自存哉!余虽力竭声撕,其奈如聋若哑之僧徒何'!
    七月十五日,武汉政府反共。八月十二日,蒋中正辞职下野。夏秋间浙江省府有逐僧之议。上海程雪楼、施省之、王一亭等,组佛教维持会,向当局呼吁(追念王一亭长者)。时弘一在杭,致书有关当局,推荐由大师与弘伞出为整理(林子青“弘一大师年谱”)。九月,蒋中正电邀大师游奉化雪宝寺(黄膺白时称道大师于蒋氏之前,因有此约)。大师抵雪窦,与蒋氏长谈竟日。因相偕(及吴礼卿,张文白)游千丈岩。翌日(十日),“中秋”,大师寓溪口文昌阁。相与赏月,为蒋氏夫妇(经国之母),及张吴等略说心经大意(自传二十二;诗存)。大师即景赋诗,有‘千古相知有明月,一生难忘是中秋'句。国民政府下之佛教,得以从狂风暴雨中复归安定,得以泄沓混日,确与此夜此人有关。大师和玉皇赠蒋归隐诗以赠(诗存):
    ‘党国安危系,青山未是归。出曾惊鬼侮,退岂贻人讥!此日藏云豹,他年缚海豨。大雄能大忍,莫使素心违'!十一日,大师返甬,致函申谢,并告以赴欧美游化之意。蒋氏因嘱陈果夫,以三千元为助(自传二十二;寰游记)。二十七日(“九月二日”),大师于厦门主持闽院秋季开学礼。时常惺以王竹村邀,先于暑期离闽,赴滇弘法;教务由蕙庭主持,会觉、满智为教师(自传二十一;常惺法师塔铭并序;海八、十“佛化新闻”)。大师留厦期间,于闽院讲“救僧运动”,谈玄记。大师极言:住持佛教,“必须有出家的真僧”。所论救僧之道,积极则:“真修实证以成果”,“舍身利众以成行”,“勤学明理以传教”。消极则:“自营生计以离讥”,“严择出家以清源”,“宽许还俗以除伪”。“帝制于神民制于佛之根据”,亦此时讲。十月十四日,观音诞。大师致书常惺,劝以勿去西藏学密:
    ‘融摄魔梵,渐丧佛真之泛神秘密乘,殊非建立三宝之根本。“经书十倍华土”,“圣证多有其人”,藏僧夸言,未堪保信!且试探藏密,僧俗已有多人;法师自可游心三十七菩提分法,以之奋追千古,宏范三界,何用门头户底去依傍之也!因有相知之雅,敢尽进言之责。非太虚不能言此,非法师不足信此!若息缘之处,则泉州雪峰亦上选也。愿法师决之'!大师偕会泉、陈定谟,游漳州南山寺,访白云岩朱熹解经处(自传二十一;诗存)。时湘省佛教,以唐生智老师顾净缘,组佛化会,秋初办两湖佛教讲习所,强力接收寺院财产,逮捕住持,枪杀佛学院学生素禅,全湘骚然。迨唐以十一月下野,佛化会解散,僧魂乃得稍定(海九、三“通讯”)。十月,大师回杭,住灵隐寺,潜心著述。撰现实主义(自传二十一)。后改名真现实论,且以当时编集,为真现实之宗依编。本论规模宏大,极其量,足以贯摄一切佛法,破摄一切世学。大师独到之思想,多含摄其中。其以现实
    论为名,盖深有苦衷。如“救僧运动”云:‘今时从唯物论产生出来的科学思想,根本与佛教异趣。……现代最普遍之思想,则有人本主义与实验主义。这二种,立足在人身眼耳鼻舌所能见能闻能嗅能味之上。佛法“以心为本”,而所说的三世因果,五趣流转,几成为他们射矢之的”。大师为此而论现实,论彻底之现实。即常前具体之变现事实而析其因素(现变实事──无始恒转),因素非事变外,故不得执色等质素为本以成事。据此变现事素而明实性(现事实性──无性缘成),实理非事素外,故不得执实理为本以起事。即此现事理性以如实觉(现觉实性──无相真如),则如理实证,不偏不谬。本此现觉以观实变(现觉实变──无元心枢),则变非心外,乃显“无元心枢”之不思议现实。此本现实如是,而唯佛能实证实说,唯佛法能尽现实之量:大师如此以成立“以心为本”之佛法。进言之,则唯佛法乃为真现实,如云:
    ‘何谓现实主义乃佛陀无主义之主义耶?除佛陀外,莫不为非现实而有主义之主义故。宗教执唯神故;哲学与科学,执唯我或唯物故;实验主义或实际主义、实用主义、又现实主义、实证主义,似为现实主义,然未脱唯我或唯物之执;孔家哲学似为现实主义,然未穷现实之量而犹有拘局;故佛陀为无主义主义之现实主义者。而现实主义,虽镜涵万流,含容一切,要非佛陀不足以正其名也。以简别世俗现实主义,故名曰真现实论”。十一月基督将军冯玉祥,下毁佛令,河南佛教被摧残殆尽。十二月大师著自由史观,为大师名作之一。大师谓:‘第三活动系(有情),完备“聚散变化”、“死限生殖”、“永续统摄”、“自觉进化”之四潜能也,故有充分自由活动而表现为有情类也'。‘动物而至人类,其自由性遂臻高度,然其被囚之桎梏犹在焉。得身体而生也,则为身体饥寒、YIN疲、病死所因;依社会而存也,则为社会制度、习惯、风尚所囚;藉根境而知也,则为心境、时空、名数、事物所囚。故
    吾人正当之所为,唯自用自由源泉之心知活动,自解放重重被囚之桎梏,以增进其自由而完成其自由之本性耳'。大师以为:专权而反自由之原理,为唯神、唯我、唯物。近代史上之自由运动,为唯神、唯我、唯物之各式帝国主义所障碍而未能完成,故应以佛陀现实主义之自由原理──四真观境,八正道行,三德藏果──而完成之。其要在:创建自由史观之世界教育,社会经济,国际政治。而‘真社会主义之经济,与真民治主义之政治,皆待真共和之世界教育而成功'。此项思想,盖仍民元来社会革命观点而完成之(自传四)。是冬明春大师多评论世学之作:“评郭沫若论文化”,“评(迈格文)佛家哲学通论”,“说四度以上的事”,“论(韦尔斯)世界史纲”,“评(渡边秀方)中国学术史概论”,“东方杂志短评四则”,“评胡适戴震哲学”等。大师于论世界史纲,提出“无始进化说”,有其独到之见:‘其法,应剖三史:曰人文史,曰地质史,曰天体史。以现今实际之人物
    地球星系天空为立足点。从作史之年,逆推而上。……先广搜地球人类一切文语传记,旁参诸现存之古刹古物为材料,细心推析,以忠实之纯客观,察果求因,以叙其后先之变嬗。上推至无复文语传记而止,约六千余载,曰人文史。从是,石器岩层更上推之,曰地质史。远至地球由日裂生、与各星及天空中无数恒星系;且观此太阳系未成以前,此处为一空洞无物之以太电子界,曰天体史。于是为察因求果之推断,结论今此地球人类之果,由若何演成;并预言今后之人物地球当若何,以至今后此一太阳系终当坏灭,再为空洞无物之以太电子果'。如此,则世界为无始恒转之世界,不断流转于“成住坏空”之历程,进化仅为片面之真理。时吴稚晖受梁漱溟等影响,误会佛法,以佛法为“人死观”,大师特致长函,与论佛法及政治(书)。发表告徒众书。大师初冬有海潮音停刊之议,徒众多有筹商维持者。大师因
    指出佛教运动之重大危机,为“俗之僧夺”,“僧之俗变”,而告觉社以来之根本主张:‘夫此(佛法救世)运动之失败,旧佛徒不足责,独责出家在家之新佛徒,昧于分宜耳!在家新佛徒昧其分宜,不及者,则腐化僻化于旧僧,于是遂欲以斋公斋婆放生念佛了之;或由有钱及欲发财以过安闲生活了之;江浙之在家佛徒比比然也。太过者,则以僧之无能而不足崇也,欲夺住持佛教之僧位而代之,为法相、真言之学者又比比然也。殊不知其分内所宜为者,当上摧隐逸之僻化,下破迷俗之腐化,敬佛法僧,信业果报以安定心志,行十善法、作四摄事以立身处群'。‘出家新佛教徒昧其分宜,不及者,亦腐化僻化于旧僧,遂欲以当寺职、充院主了之;或欲以逸居无事,念佛等死了之。太过者,则唯知以办学、宣传、服务、作工为事,而欲取僧之寺院产业,皆化为基督教青年会式而后快。无法以达之也,则纷纷退僧而返俗,以自寻其新式之生活。殊不知
    其分内之所宜为者,固当以持戒、忍辱、苦行为本,深入僻僧中以自为出世之修证,而开发彼为法为众之悲愿;深入腐僧中以潜行应世之教化,而引起彼求学持戒之惭愧'。觉社以来对于佛法之一贯宗旨,即三宝观。今摘其第一项:‘佛之根本观念,必在释迦牟尼佛'。‘一切经律,皆源本佛所宣说之声教,由佛徒历次结集而成者'。‘胜义僧宝,虽在三乘圣众或贤众中,但此土之住持僧宝,必在出家五众,尤在苾刍众'。海潮音,后得泰县信徒钱诚善、王诚普发心,移泰县居士林编发,第九卷得以续刊(第九卷海潮音续出之新希望)。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丁卯──戊辰),大师四十岁。
    一月九日,大师一度来沪,与玉慧观、山田谦吉等,作中日佛教徒联谊之聚餐
    ,希予创办中之寰球佛教图书馆以协助(海九、一“佛教史料”)。大师度旧年于祖籍之崇德(明耀──古华法子──为佛性说)。今存“崇德访古华禅兄咏福严寺四景”(诗存)。时大师心情陷于极度失望,大有民初光景。出关来以佛法救世之雄心,民十受挫于净慈,知凭藉禅林以改进之不易。十三年再受挫于武院,知凭藉信众资助之不易。革命洪流澎湃,而新起之法相真言学者,唯日争住持佛教之分;新起之出家众,则唯宣传虚嚣而甚或离佛以去。何以适应大时代而扶佛法!大师颇有舍僧入俗之意趣。十六年,过长安;夏,约晤其胞妹;兹又度旧年于崇德。大师与故乡、俗眷而生关系,唯独此年。贯串以寻,不难见其心迹。且此固大师所明确论及者,如告徒众书云:‘就出家之新佛徒言:余近在闽南演说之“救僧运动”:一、真修实证以成圣果,二、献身利群以勤胜行,三、博学深究以昌教理。……就在家之新佛徒言……:能有一领袖以团结之,皆十善菩萨为中心的新社会也'。
    ‘余则徘徊瞻顾于积极救僧运动之第二(献身利群)第三项(博学深究),或转身从事于十善菩萨行,犹待观机再为选定焉'。“或转身从事十善菩萨行”,即入俗之意。然大师信愿真切,决非一般舍佛之类。就大师观之,佛法唯是随宜适化。如出家而有益于佛教,则出家;使在家而更有益于佛教,则在家。出家在家,胥视适应而异。而其本则造次弗离。了解大师对于佛法之心境,此固无可非议者也。二月十二日(“正月廿一日”),武昌佛学院院董会改组,推王慧力(森甫)为院董长(海九、二“武昌佛学院新生命”)。按:佛学院院董会略史,误以此为十八年事。十四日,“立春有感”(诗存):‘微雪明明见,寒云密密封。远山增黯淡,流水自叮咚。人已度新岁,天犹带旧冬。乾坤不终蛰,一震起潜龙'!是月,大师命大醒、芝峰先后去闽南佛学院,主持学务。去冬,闽院发生学潮
    。会觉离院去南山寺;蕙庭解决乏术,事态恶化,寺务院务均陷停顿。蕙庭及学生代表传戒(巨赞)来杭迎大师;大师委大醒、芝峰往为整理。下学期始复正轨。其后数年中,闽院遂为大师教育事业中心(自传二十一;略史;大醒会觉巨赞为编者说)。大醒去厦门不久,编行“现代僧伽”,多涉人之臧否,为老派痛心。如净心致大师书云:‘旧派意见,不难化除,而新派恐非易融洽。……昨阅现代僧伽一书,批评谛老、印老、及王一亭、黄涵老等。……任意污谤,云是猪头长老,蛆虫居士'。按:自传以蕙庭离厦,至夏初闽院发生学潮,全误。又闹学潮之主要者,为怀璞、悟开,自传所记之慈航、谈玄等,实无多大关系。盖大师未曾亲处其事,仅泛忆有此几人耳。是春,大师仍住灵隐。德人卫礼贤,于佛郎府大学组中国学院,函聘大师为院董,并请往讲学(自传二十二;寰游记)。
    按:自传以此为去年秋冬事,今姑依当时之记。(一月)蒋中正复任总司令职。春,游杭之灵隐。与大师、玉皇(却非)合影以为纪念(自传二十一;海九、三“图”)。按:此照片流传甚广。不知何人剪去却非,仅留二人相。三十七年,编者亲见三人合影照相于灵隐寺。程演生、赵寿人,过灵隐相访(诗存外集)。暮春一别十年之老友昱山,重晤于灵隐,盘桓三日(人物志忆九),大师和其韵三首(诗存),一云:‘春满湖山花满林,连朝阴雨阻探寻。老天不解如人意,何日方能慰此心!傥得狂风腾虎啸,尽教枯木作龙吟。浮云扫却晴空现,涌出红曦换绿霖'!大师于失望中雄心犹昔,与前立春有感诗同。昱山赠诗慰之(诗存外集):‘性定曾经悟上乘,廿年煆炼更相应。青莲火里光华灿,信是人间第一僧
    !‘佛法双肩早自承,青年逸气逐云腾。道宏世浊相知少,欧海波澜展未能'!时大师集抉择大乘,或抑或扬以导归中正之旧作,编为大乘宗地引论,交光华书局发行。是春多评内院之作:“生活与生死”,对吕澄“印度佛教史略”作;“论掌珍论之有为空量”,对吕澄“因明纲要”作;“再论唯识与法相”,对欧阳竟无“摄大乘论大意”作。三月,内政部长薜笃弼,有改僧寺为学校之议(海九、四“佛教史料”)。中大教授邰爽秋,有庙产兴学之具体方案,拟向全国教育会议提出(常惺“僧界救亡的一个新建议”),僧界大受震动。现代僧伽社等呼吁反对。大师以“中国信佛的革命民众领袖”名义,发表“对于邰爽秋庙产兴学运动的修正”。时革命空气尚存,即专志净土之印老,亦考虑僧制之整建,谓:‘佛制
    固不可不遵,而因时制宜之道,亦不可不亟亟研求,以预防乎世变时迁'(海九、二)。然时佛教犹无政府认可之合法组织,交涉殊感不易!四月二十一日,大师作“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大师计划之佛教革命方案,“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曾略述谓:‘最根本者,为革命僧团之能有健全的组织。其宗旨为:一、革除:甲、君相利用神道设教的迷信;乙、家族化剃派法派的私传产制。二、革改;甲、遯隐改精进修习,化导社会;乙、度死奉事鬼神,改资生服务人群。三、建设:甲、依三民主义文化,建由人而菩萨的人生佛教;乙、以人生佛教,建中国僧寺制;丙、收新化旧成中国大乘人生的信众制;丁、以人生佛教,成十善风化的国俗及人世'。就其建设次第,称为三佛主义──佛僧、佛化、佛国;即“建设”之乙丙丁三项。大师首重建僧,故极力抨击抛弃佛僧主义而空言佛教之社会化。如云:
    ‘中国的佛教革命,决不能抛弃有二千年历史为背景的僧寺。若抛弃了僧寺。以言广泛的学术化、社会化的佛教革命,则如抛弃了民族主义而言世界革命一样危险'!大师自谓:训词本以作革命僧团运动之纲领者,惜为大醒、芝峰公开发表,致革命僧团未曾实行组织(略史)。二十三日,沈嗣庄以克鲁泡特金译稿相访,因作“克鲁泡特金的人生善行学”。一般所称之伦理学、人生哲学、道德学,大师以为名“人生善行学”为当(文)。大师应之江大学约,讲“生命之研究”。春杪,大师病神经痛,移沪医治(自传二十一)。五月三日,日兵于济南造成惨案;七日陷济南。大师以“中国全国佛教会议代表”名义,与莹照致电日本佛教联合会,望其劝日本当局撤兵(致日本佛教徒电)。
    时大师在沪,发起“全国佛教徒代表会议”,主消除僧界之歧见(新旧之争),容纳各种提案,成为全会决议,然后成立佛教统一机构以资执行(恭告全国僧界文)。时江浙有江浙佛教联合会之组织,圆映入京请愿(叶性礼“圆映老法师事略”)。大师应上海俭德储蓄会请,讲“人生的佛学”。以后人生佛教之甚多讲述,内容不外乎此:‘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类,而以适应现代之文化故,当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佛法虽无间生死存亡,而以适应现代之现实的人生化故,当以“求人类生存发达”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一义。‘佛法虽亦容无我的个人解脱之小乘佛学,今以适应现代人生组织的群众化故,当以“大悲大智普为群众而起义之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二义。
    ‘大乘佛法,虽为令一切有情普皆成佛之究竟圆满法,然大乘有圆渐圆顿之别,今以适应重徵验、重秩序、重证据之现代科学化故,当以圆渐之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三义'。六月二十三日,大师应蒋总司令之邀(以大师电告放洋日期),偕莹照自上海赴南京,寓毗卢寺,谒蒋于总司令部。翌日,偕游汤山。大师谈及:‘佛学为世界人类最高理想之表现,其救世之精神,非其他学术宗教所可及。必适应时代之思潮,国民之生活,方可推行无阻。际此训政伊始,百度维新之际,最好能组织一能统一僧俗两界之佛学团体,俾收民富国强,政修俗美之效'。蒋氏赞同其说,因为作函介绍,往晤谭组安、蔡孑民、钮惕生、薛子良(笃弼)、王儒堂(正廷)、李协和(烈钧)、张子■(静江)诸氏,洽商进行(自传二十一;略史;海九、五“佛教要闻”)。按:佛教要闻谓:大师与蒋氏同车晋京,盖传闻之误。
    七月二十八日,大师于南京毗卢寺,成立中国佛学会筹备处,开预备会三日。此即得蒋总司令介绍访晤之成果。初拟称佛教会,以蔡孑民、张静江等,谓此时不便提倡宗教,以设立佛学会为宜。至此,国民政府下,中国佛教始有正式组织雏型。尚不能揭出“佛教”名义,其艰苦何如!会中决议:推观同、惠宗、王一亭为筹备主任;成立“佛教工作僧众训练班”,远行及唐大圆负责;编中国佛教旬刊,由宁达蕴负责(恭告全国僧界文;中国佛学会会名说明;略史;海九、八“佛教史料”)。其间,大师发“恭告全国僧界文”,告以决先组佛学会,催开佛教徒代表会议。大师列举意见,且告以即日出国。佛教会事,希各方好自为之(文)!时大师为维护佛教,先后多所论述:“佛教僧寺财产权之确定”,“条陈整理宗教文”,“为礼制官制致薛部长书”,“呈五次中央执监会、国民政府请愿文”。八月一日,大师在南京毗卢寺,开讲“佛陀学纲”,凡三日而毕。李烈钧来参
    预法会。黄忏华、宁达蕴记(文“注”;略史)。学纲虽简单,实集大师思想之综汇。大目为:一原理──现实主义(法尔如是)二动机──平等主义(大慈悲)三办法──进化主义(由人生成佛)四效果──自由主义(无障碍)大师回沪。偕陈维东访问证道学会(陈维东“证道学会访问记”)。十一日,大师偕译人郑太朴(松堂)、赵寿人,乘安特雷朋号,离沪西游。民国十四年以来筹备之游化欧美,至此乃告实现。先一日,王一亭、程演生、张君劢、李国杰、黄警顽、吴贻芳等,为大师饯行于沧州别墅,与会士女六、七十。临行,孙厚在、赵充和、黄警顽、黄忏华、谢铸陈、大醒等来送别。为大师介绍欧美友人者,英人克兰柔、德使卜尔熙外,蔡孑民、张君劢、胡适之、程演生、王正廷、金纯儒等(自传二十一;寰游记;海九、七“
    法界通讯”;海九、八“佛教史料”)。十四日晨,舟过香港。登岸,访老友潘达微及证道学会(寰游记;由上海至西贡一瞥;从香港的感想说到香港的佛教)。十七日,舟抵西贡,留三日。寓大观园。南圻日报总编辑陈肇琪来访,意致殷勤。邀往李卓人家午餐,参观中法学校,晤校长罗珀(寰游记;由上海至西贡一瞥)。按:“由上海至西贡一瞥”,以李立(卓人)为校长,误。十九日晚,船复行。同舟有英人翰密登,美人希尔筏,精研佛学,将往暹罗出家。大师乃约与深谈(寰游记)。二十二日,过星洲。中印两佛教会代表胡治安、黄锡权等,及转道、瑞于诸师来欢迎。赴中华佛教会演说,旋即登轮复行(寰游记;海九、九“消息”)。约经五日,舟抵锡兰哥仑布。大师登陆,参观佛寺及佛教大学(寰游记)。
    九月经苏彝士运河,泊南口。大师偕郑赵二君登陆,游埃及首都之开罗。渡尼罗河大桥,至古开罗,观金字塔之雄胜(寰游记)。十一日,船入地中海。先时,路式导、江镜如、张作人等,发起中华国民同舟会,大师为撰缘起。至是,正式开会。会后,编同舟录,(十三日)大师复为作后序(寰游记;阮毅成“彼岸”)。是行凡月余,大师不病风浪,日与同舟华人晤谈。若路式导、阮毅成、何锐滨、孙世杰、张作人等。加尔各答大学教授达塔,信释迦为圣人,与谈特多(寰游记;阮毅成“彼岸”)。十四日晨,舟抵法之马赛,东方文化学会赵冠五来迎。相偕乘车过里昂,翌晨遂抵巴黎(寰游记;海九、九“消息”)。按:“寰游记”作十五日抵马赛。“消息”作十四日抵马赛;而大师“致海潮音社书”,则云:‘今已至巴黎二日矣。……九月十五日'书,则是十三日抵马赛;三说互异。今谓十四日抵马赛为正。“至巴黎已二日”,
    殆即至法国二日之意。十六日,大师偕丁雄东,首访中国驻法使馆。余乃仁假法人俞休将军第,设蔬欢宴大师。席间,大师发表“西来讲佛学之意趣”(寰游记;海九、九“佛教史料”)。‘一、欧人所知之佛学之偏谬:仅知小乘上座部巴利文一派之偏狭;用欧人历史眼光考证之谬误;译大乘经典一二麟爪之偏谬。‘二、欧人未知真正佛学:梵文大乘沦没不全,藏文亦偏蔽于混杂婆罗门行法之密教;真正佛学,今仅存于华文及华人之实证者;欧人鲜能畅达中国文语,精研佛学,及虚怀访问于佛学有实证之华人。‘三、欧人今有闻真正佛学以实行修证之根基:以哲学之批评及科学之发明,已渐摧神教及空想之迷执,而接近佛学所显示之宇宙人生实相;牺牲一切以专心试验,求证真实,及向变化中前进,以期造成美善之果;习于有组织有规律之社会生活,能轻身家以为国群民族人世之公益。
    ‘四、对欧人信受佛学后之期望:以坚忍勤勇之精神,于佛学得成实行实证之效果;以哲学的科学的方法,洗除佛教流行各时代方土所附杂之伪习,而显出佛学真相;以有组织有规律、轻身家重社会之品德,能阐扬佛学真理,以普及世界人类,造成正觉和乐之人世!‘五、在欧讲佛学之态度:当仁不让,以攻破偏谬而显示真正;及时无间,以应付机遇而实现期望;开诚布公,以待求真正佛学者之访问。‘欧洲今富圣人之才而缺圣人之道,吾人今有圣人之道而乏圣人之才。有道乏才,则不足以证其道;富才缺道,则不足以尽其才。得圣人之才以授圣人之道,是为吾至欧讲佛学之总意趣'。旬日间颇为闲适,余乃仁、章冠五、昆仑、马古烈辈,时导大师游巴黎名胜,一一纪之以诗(寰游记;诗存)。某日,东方语言学校校长马古烈,为大师约诸东方学者,设茶会于东方博物院(寰游记)。
    二十七日:东方文化学会,邀大师讲学于巴黎哲人厅,题为“佛学与科学哲学及宗教之异同”。胡咏麟译语,周逸云、徐公肃记。次偕胡咏麟、赵寿人,赴齐代办驻法使馆之欢宴。同席者,有刘文岛、巴黎大学教授葛拉乃、东方语言学校校长卜也(寰游记)。二十八日,卜也约往参观东方语文学校。为大师介绍与法国天主教大主教相晤见,论及中国之反宗教运动,及信仰自由问题(寰游记)。是日,卜丽都女士造寓相访。以听讲发心学佛,乞受皈依,乃名以信源。日人友松圆谛、藤冈正隆、山口益、大谷馨、浅野研真、冈本贯莹等亦相偕来访(寰游记)。二十九日,大师参观东方博物院,院长阿甘导观说明(寰游记)。是月,国内佛教,仍一无起色。一日,佛学会常会,议决另设佛教会(致宁达蕴书)。盖以南京会议时,圆映犹多和同。迨返沪,为沪、杭名流居士所包围,竞主
    佛会设上海觉园(便于控制),南京设办事处。佛学会分子,乃主别设佛教会,保留佛学会以观其变(闻黄忏华说)。王一亭致书钟康侯,亦谓佛会应设首都,以设觉园为不妥(海九、十一“佛教史料”)。前此本有江浙联合会之设,是时居士全体辞职。一以常务办事者多为居士;二以浙江诸山别有兴树,为江苏方面所不满(海九、十一“佛教史料”)。王一亭以维护佛法,面请于蒋总司令。蒋谓(海九、十“佛教史料”):‘一、真正依佛教行持的僧徒,可以保存。二、藉教育以造就有知识的僧徒,可以保存。三、寺院须清净庄严,不可使非僧非俗的人住持。且对于社会,要办有益的事业,可以保存'。政府于佛教,固予以新生之机,其如老上座、名居士之别有会心乎!十月,某日,胡咏麟为设茶会于某旅社,因识中国法律顾问爱斯嘉拉,始谈及发起世界佛学院事。爱氏以告葛拉乃,葛邀大师过其家商议(寰游记)。九日,陈济博自比利时来见大师(寰游记)。
    十日,国庆。中国驻法公使馆招待外宾,大师被邀出席。晚,大师应国民党驻欧总支部招,参观庆祝(寰游记)。十一日,法国信佛者马格尔、里维也等来访。大师语以组织巴黎佛教会,以联络信佛同志(寰游记)。十四日,应法国各界请,于东方博物院,讲“佛学之源流及其新运动”,院长阿甘译语(寰游记)。讲稿分“佛学的发源”,“佛学在印度的流行”,“佛学在中国的流行”,“现今佛教在世界上的三个中心”,“余之佛学新运动”──五日。论“佛学在中国的流行”,揭露大师对于中国佛学之激赏:‘从中国民族第一流人士,自尊独创的民族特性,以达磨西来的启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而直从释迦未开口说法前的觉源心海,打开了自心彻天彻地的大光明藏,佛心自心,印合无间。与佛一般无二的圆明了体现了法界诸法实相,即身便成了与佛陀一般无二的真觉者。然后应用一切
    方言的俗言雅语,乃至全宇宙的事事物物,活泼泼以表现指示其悟境于世人,使世人各各直证佛陀的心境。此为佛学之核心,为中国佛学之骨髓。唯中国佛学握得此佛学之核心,故释迦以来真正之佛学,现今唯在于中国'。论及“余之佛学新运动”,举其特色为:“人生的佛学”,“科学的佛学”,“实证的佛学”,“世界的佛学”。大师法音既播,报章多对之有好评(寰游记)。十五日,访法国有名印度学者(新自日本归国)希尔筏勒肥,与谈发起世院事(寰游记)。其间,曾任驻华法馆职德礼克之夫人,发心为大师画像,永留法兰西画苑为纪念(寰游记)。二十日,大师召集巴黎友人,于东方博物院,商世界佛学院事。宗旨为:‘昌明佛学,陶铸文化,增进人生之福慧,达成世界之安乐'。发起人:太虚
    、(法国为)希尔筏勒肥、阿甘、葛拉乃、胡雪、爱斯嘉拉、马古烈、腊尔华、伯希和、马格尔、龙舒贝勒等二十余人。商定设通讯处于东方博物院;大师先付五千法郎为筹备费(寰游记)。由大师担任,中国南京毗卢寺,设中国通讯处,并邀集发起人(告海内佛学同志书)。大师乃发:“告国内佛学同志书”;“致蒋总司令书”,报道经过而希望奋起提倡。二十一日,大师讲演于灵智(证道、通神)学会,讲“有情与流转之进化”,信源及胡咏麟(觉始)译语(寰游记;海十、一“佛教史料”)。大师在巴黎,更有灵智学会初讲之“佛学一脔”;佛教美术讲演会所讲“佛法与美”,胡咏麟译语(讲稿今存);巴黎大学讲演会所讲“中国禅宗”,葛拉乃译语(海十、一“佛教史料”);并游记所未详。大师之讲演辞,由巴黎佛学会出版之“讲演集”(英文),英人摆乃能为之序。埃而刚书店编译之“佛学”(法文),晦谬几不可读(记关于佛学之演说;覆巴黎佛学会书)。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