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寺院职事制度
2014/9/8   热度:829
上海的各大寺院,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传统的"请职"(或称为"请执")仪式,是继春节后的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寺院人事变动最重要的时候。所谓"请职",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每年一次的"聘任"僧人担任职事的仪式。有的寺院每年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进行两次请职。现在大部分寺院都是每年一次"请职",有的寺院考虑新年期间活动繁忙,不易交接更替,就放在七月十五日,即佛教夏季"安夏"后,寺院内活动相对少一些的时候进行请职。
佛教寺院的管理,尤其是大丛林,管理都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除清规戒律,宗教法务,佛教仪规外,寺院的内部行政管理机构,组织形式、人事制度,职责分工上大致也有一套严密的制度。
寺院的"职事"、也叫"执事"。寺院内部犹如一个小社会一样;大丛林里的各种事务繁多,从工作性质来讲,有行政管理,宗教法务;经济活动。教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等。
从工作内容来讲,有人事、财务、物资、生产服务;宗教活动、接待、安全,后勤保障等。
从职务分工层次来讲,有行政领导、部门负责人、基层管理人员,有文书人员、技术专业、生产劳动、后勤服务等多种岗位和分工。
我们在看小说、电影、电视中,常常可以看到有方丈、当家、知客、维那等叫法。如《水浒传》第六回,讲到鲁智深由五台山文殊院智真长老推荐到开封大相国寺后,鲁智深对大相国寺方丈智清长老说,要讨个"都监、监院"做做。相国寺的首座、知客就对鲁智深讲了一番话,把寺院的职事分工,工作性质,作了概要的介绍,就可知道一个大概:"你听我说与你: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做得。都监、监院,提点、院主,这个都是掌管常住财物。你才到的清众(庙里来),怎便得(到)上等职事。还有那管藏的,唤作藏主;管殿的,唤作殿主;管阁的,唤作阁主;管化缘的,唤作缘主;管浴堂的,唤作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还有那管塔的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管东厕的净头,与这管菜园的菜头。这个都是头事人员,末等职事。假如师兄你管了一年菜园好,便升你做个塔头;又管了一年好,升你做个浴主;又一年好,才做监院。"
这里讲的是宋元时代的寺院职事分工。据元至元二年(1265)江西百丈山大智圣寿禅寺德辉禅师,奉元代皇帝旨意敕修了《百丈清规》,以及明代几个皇帝又重刊元《敕修百丈清规》中,有关寺院职事的分工,已有了一些变化,但大致仍差不多。
???
序职(序执)分为:
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参头、司水;
东序──维那、悦众、祖侍、烧香、记录、衣钵、汤药、侍者、清众、知客、行者、香灯;列职(列执)分为:
东序──都监、监院、副寺、库司、监收、庄主、磨头、寮元、殿主、钟头、鼓头、夜巡;
西序──典座、贴案、饭头、菜头、水头、火头、茶头、行堂、门头、园头、圊头、照客。
不过,现在寺院的职务已经不再分得那么仔细了,有些执事的名称也很少听到了,甚至在寺院里有的人也弄不清楚了。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在汉族地区已经没有古代那种拥有几百甚至上千僧人的大丛林,像上海玉佛寺、龙华寺这样上百僧人的寺院也不多了;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寺院的许多职务分工,在寺院里已不存在了;三是现代寺院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分工形式不再适用。
下面根据现在的的情况作一介绍。其他所谓"四十八单执事",分工职责如下(以今年上海几个大寺院的"请职"情况为例,有些职务分工,各寺略有不同);
佛教丛林里,有"四大寮口,八大执事(有的说是八大头首)、四十八单执事"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指寺院中四个主要部门,八种主要岗位和四十八种工作的人员分工。其实,各地寺院,由于体制、规模和管理形式的不同,也都不尽相同的。
四大寮口,即寺院的四大部门,即库房、客堂、寮房,衣钵寮:
库房,是掌管寺院的经济、财务、物资大权的重要部门;
客堂,是负责寺院人事、内外交流、接待来往政府官员、僧俗人员、及重要宾客的部门;
禅堂,是保证寺院宗教活动、督促僧人修持、培养和提高僧人佛教素养的部门;
寮房(云水堂),是管理僧人日常生活,作息制度,使寺院能进行有序的生活,生产、宗教、工作的部门。
寺院的总负责人为住持(方丈),一般由都监(都寺)和首座分别协助住持主管行政和法务方面的事务,寺院的都监和首座,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分别为几个人担任。
八大执事(寺院里八个方面的主要负责人):
监院(监寺)是在住持(或都监分管)领导下,负责全寺行政工作;并主管财务)相当于企业的行政经理兼财务经理,管理寺院,掌管库房(库房负责人是副寺),因此又称做"当家"。现在许多大寺院,监院都不止一人,而是有几个监院,分别协助住持分管有关部门。
知客"职典宾客。凡官员檀越尊宿诸方名德之士相过者"由知客负责接待。他是寺院客堂的总负责人,因此相当于人事部的经理或公关主任。诸如对外来的僧人是否允许挂单和迁单(开除)都由知客决定,同时又负责对来寺官员,施主,斋主的接待。现在寺院中的知客,则侧重于后一类工作了。
维那"纲维众僧,曲尽调摄。"在唐代为寺院"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三个主要负责人之一,地位仅次于住持。以后是寺院中管理人事(僧人的组织纪律)和宗教事务的主要负责人,管理僧人,调解矛盾,在寺院内负责担任主持宗教仪式的司仪,上殿和宗教活动的领诵,唱念的起梵腔定调人。现代寺院中,也偏重于后者。
僧值,是寺院僧人礼仪、制度,纪律、行为规范的监察人,是禅堂的负责人之一,也常常是寺院宗教活动的人员调度员,除了在禅堂执法外,在全山(即寺院)也有监察执法的权力,《百丈清规》中也称之为"纠察"。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