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寺院教育
2014/9/8   热度:308
这份材料是我刚出家大概三十三岁时候写的。当时,接受白圣法师的邀请在三藏学院教书。那时候教材都是自己编的,参考资料多半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出来的,编成表解,作为佛学院的教材。 一、寺院价值 寺院的设施及其存在的意义,这是我们首先要清楚明白的,“寺”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它的历史渊源。佛教在后汉明帝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摩腾、竺法兰是国家的客人,帝王的贵宾,朝野对这两位高僧都非常欢迎和尊重。因为佛法的教育,跟中国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孔孟学说为国家教育指导方针的理念不谋而合。儒家教育与佛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基础完全相同,而且教化的方法也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儒家的教育是一世的,始从胎教,一直到慎终追远;佛法的教育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教育。在空间上来讲,儒家只讲到“治国平天下”,除了自己的国家之外,也能够和睦邻邦,也就是世界和平,国家、种族之间能够互助合作。而佛法在空间上讲,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仅是这个地球,还有无量无数的星球。 二、寺院精神 一个寺院必须有他独特的道风与学风,这是中国古代丛林的特色。用现代的话来说,从前的丛林就是专科大学,对《华严》有兴趣的,去五台山对《法华》有兴趣的,到浙江天台山。佛法里有各种专科大学,适应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喜欢什么都可以让你满足心愿,所以道场要有学风。不但有学,而且有修,这里面的老师指导你用功,指导你修行,提升境界,超凡入圣,这就是道风。道风是修行,学风是求解。解行相应,行在解中,解在行中,解行融会就是证,证没有别的,信解行合一就是证。如果信解行是三,就没有证,合成一个是入不二法门,就是入诸佛菩萨的境界。 三、应有观念 ①新的认识:佛教是圣人垂训众生的教训或教育。这是我们一定要有的认知,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它的确是真正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圣人对一切众生垂留下来的教训。他们的经验、学识我们要认识清楚,无论自己修学还是帮助别人,方向就不会错误了。 四、展开接引 ①接引他人的热诚。这是佛子第一善行,九法界第一功德。把佛教介绍给众生,这是善中之善。不但是言语的介绍,我们自己也要做出一个榜样给人看。现在人贪名,我们表现不要名;现在人贪利,我们表现不要利。世间人有什么毛病,我们表现对症下药,这样人家才会相信。如果 我们劝人家不要钱、不争名,偏偏自己要钱、争名,人家怎么能相信。佛经上讲“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给别人看;说是言说,解释给别人听。演是身教,说是言教,身教、言教必须相应,才能产生真正摄化的功德。 五、介绍环境 这是对新的同修,特别是现代人。作为观光场所的寺院,实在讲很有用处,它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教育场所。一般来玩的游客,对佛教根本不懂,马马虎虎地来参观一下,如果这些导游懂得机会教育的话,收到的效果不可思议。
《寺院教育商榷》,是我当时对一个寺院要把佛法发扬光大的构想,总共有五讲第一是认识寺院教育,第二是怎样展开摄化活动,第三是修学的生活,第四是修行的目的与初方便,第五是信众的联谊与互助。就“认识寺院教育”这个主题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明。
摩腾、竺法兰初来中国的时候,由鸿胪寺接待。鸿胪寺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主管接待外国的宾客,处理外交事务。“寺”在当时是国家政府办事机关的名称,直接属于皇帝指挥,而宰相管辖的机构称作“部”。中国汉朝的政治制度,相权跟君权分得很清楚。我们仔细研究历史,就晓得中国历代的帝王大多是很开明的,他们非常尊重宰相、尊重读书人、尊重士大夫知识分子,对于宰相有任命之权,但是他很尊重相权。皇帝下面本来是九个寺,所谓三公九卿,“卿”就是寺的长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两位高僧留在中国,便又建立一个佛的寺,但是没有用“佛”字。当时佛经、佛像是一匹白马从西域驮到中国来的,中国人厚道,为了纪念它,就称为“白马寺”,寺就是佛陀教育的机构。所以寺跟宗教没有瓜葛,跟庙堂也有区分。庙是祭祀鬼神的地方,寺是教育机构。
这样一来,中国就变成了两个教育部。宰相底下有六个部,第一是礼部,就是现在的教育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在六部里是最受尊重的。《礼记·学记》里教导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政权,领导全国老百姓,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教学为先”。皇帝也管一个教育部,那就是佛陀教育。老百姓尊敬帝王,所以帝王主管的教育发展非常快速,几乎中国每一个县市、乡村都有寺院,因为佛是帝王师,所以寺院建筑也是皇宫的样式,这是最受民间尊敬的。也因此佛陀教育能快速地普及到全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知佛教是教育,决定不是宗教,我们今天所肩负的使命就是让社会认识佛陀教育。说老实话,宗教可以学可以不学,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而教育就不能这样说,信不信宗教没有关系,但一定要接受教育而且任何宗教徒都应该接受教育。早年,天主教办的辅仁大学请我去讲演,前面两三排坐的都是神父,都是学校的教授,我请他们归依三宝,好好学佛。我说佛是教师,学佛跟信教没有冲突。你们跟神上帝是父子关系拜释迦牟尼佛作老师,是师生关系,这有什么冲突?就象学生一样,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合情合理。释迦牟尼佛是最有智慧的人,佛教是最好的教育,如果不肯接受,纵然是上帝的好儿女,他也会摇头,“孩子是很好,可惜没有受过教育”,这多难为情如果你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上帝也很荣耀:“我的小孩,是最有智慧的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这样他也值得骄傲我这样一说,神父都笑起来了。我说这不是叛教,如果释迦牟尼佛要你舍弃你的教来信他,那释迦牟尼佛不值得人尊敬。就好像老师给学生讲“你不要的父母吧,来跟我学”。世间哪有这种老师?佛法是师道,是智慧的教育,任何宗教徒都应当接受,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要肯定佛教是教育,宗教界限就化解了,任何宗教对佛教都会另眼相看。我们希望宗教之间能够消除隔阂,团结合作,让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信仰与信仰之间,求同存异,共存共荣,把不同的地方暂时放在一边,发扬光大共同的地方,促进全人类互相了解,团结合作,谋求世界的和平繁荣。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能把信仰的隔阂化异为同,对于国家的安定,同胞们的互助合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根基在教育,所以佛教一定要恢复到教学这种概念上来。我们理想当中的道场,早晚修行,上午下午讲经。象我们修学净土可以早课念一支香的佛,大概一个半小时,晚上两个小时,就是一个半小时念佛,然后再大回向。上午、下午研究讨论,这样才象个佛教的道场。法会可以偶尔为之,象我们以前在台北的道场,一年举行三次法会,目的是祭祖。但不是让信徒来供祖先牌位的,我们是以中华民族百姓祖先为主,所以牌位可照百家姓来写。因为早年我是想建祠堂,从前祠堂都是一家一家的,现在可以一个县建一个“百姓宗祠”,供一个大的牌位,春秋祭祀,地方主管官员主祭,每一个姓氏推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陪祭,以这种方式来提倡孝道。
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能孝亲,怎么会尊师呢?所以《观经》讲的净业三福,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第二才是奉事师长。敬佛摆在第二位,孝亲是第一位,这是佛陀了不起的地方,所以佛教育能够普遍十方三世,为一切众生所欢迎,道理就在此地。如果把敬佛摆在第一位,孝亲摆在第二位,这个教法就不能尽虚空遍法界,不能接受的人也会很多。
中国代表大乘佛法的四大菩萨,也是以地藏菩萨为基础。“地”是心地,“藏”是宝藏,我们自己心地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怎样开发呢?孝敬!所以孝亲尊师是开发心地宝藏的不二法门。从地藏法门的孝敬,再展开就是观世音菩萨法门的大慈大悲,把孝敬推广到一切众生,推广到无尽的时空,所以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也有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原因是感情用事,感情的慈悲祸害无穷,所以一定要理智,这是文殊菩萨代表的,孝敬、慈悲要有高度智慧。最后普贤菩萨代表实行,如果孝敬、慈悲、智慧不能落实到生活、工作、处世待人接物上,就没有意义,变成玄谈。我们对这些清楚、明白了,对于佛陀教育,怎么能不佩服他的一切做法周到、圆满,是真实高度的智慧,所以寺院是佛教的教育机构,我们分三点来介绍:
①寺院的职能——寺院是推行佛陀教育的中心机构,是导凡入圣的设施。道场是“佛陀教育的中心”,道场是个冶炉,炼铁成钢,把凡夫炼成佛菩萨,这个道场才真正值得人尊敬,才是真正的福田,在这个道场出钱出力,是真实功德。无论出家、在家,住在这个地方,就是要超凡入圣,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这个地方决定不是福地。
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警觉心,真正把出家的本份事情做好了,就有无量功德;如果误导众生,那大概会堕二十层地狱。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也没有害过人,即使不上天堂,也不至于堕地狱,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出家身份,就是要教学,不能说你在学校做个教员,天天不上课,带着学生去玩,虽然没有害学生,但没有尽到责任。要晓得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尽分尽职,做应该做的事情,做不好,就有过失。
道场是“信仰的中心”,这个信仰是尊师重道。我们称创教的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我们供养他,就是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连创教的老师,我们都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师哪有不尊敬的道理?远祖,千万年前的祖先,我们还供一个祖先牌位来祭祀,眼前的父母怎么会不孝顺?
我们常说一个人厚道,厚道在不忘本,具体的表现是对老师的尊重和孝敬。世间的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对他的恩德我们念念不忘,逢年过节去看看老师,送些供养给老师 老师的子女,也要尽心尽力去照顾,跟亲兄弟没有两样。这样能振奋老师的心,对于整个社会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老师是社会上一切行业中最清高的,但是很辛苦,待遇微薄,做学生的能够这样,对他是很大的安慰,能够一生从事于教育工作,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古代帝王接见老师时,行降阶之礼,皇帝在东面,老师是西席,用宾主之礼来接待老师,对他特别尊敬。从前做老师的穷秀才,可能他家里吃饭都有问题,但是在社会上应酬,他总是作上宾,这是社会对老师的尊敬,这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我们一定要报师长之恩,从自身做起,做个榜样给大家看,希望一切大众都能知道孝亲、尊师。一个人真正能孝亲尊师,他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自然有分寸,不敢胡作妄为;不然就对不起父母师长。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教导,他能时刻放在心上,这样他怎么会做坏事呢?由此我们明白,信仰不是信仰宗教,是信仰理论、方法;是对事,不是对人。
道场是“研究的中心”,凡是有志于佛陀教育工作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来推行这个工作,把佛陀教育发扬光大。在家同修对这个工作有兴趣的,也可以做兼职的教员,做客座教授;出家是专职的,不是兼任的。所以对于在家同修,也非常欢迎他们来从事于研究的工作。
道场是“指导的中心”,协助其他道场,协助一切信徒。无论他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事于任何行业,我们一定要教导他,就在他现前生活工作之中实践菩萨道。家庭主妇如何落实六度万行,商人应该怎样修三福、六度、十大愿王,都要指导他,教他怎么做。
道场是“事业的中心”,这是各行各业的咨询中心。如果能把寺院发展到这种功能,佛教怎么会不受人尊重?出家人走在外面怎么会不受人尊敬?道场是“精神生活的中心”,我们可以举办各种讲座,比如针对学生的,学生里又有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在寒暑假期间,为他们举办活动,让他们很快乐的度过假期,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人对事的方法。在娱乐当中来教导他们,帮助他们在德行、学业、体育等各个方面进步。
针对家庭主妇举办讲座,针对商人举办讲座,告诉他们怎么样持家、怎样发财,这里头有许多因果关系,懂得因、懂得缘、懂得用心,得到的是正当的。这是佛教智慧,包罗万象,所以道场也是“业余活动的中心”,事情是做不尽的,全是智慧。虽然做这么多事情,帮助整个社会,心里若无其事,清净不染,这样我们便成功了。
②僧众的任务——僧众是住持维护及推行此一伟大教育工作之专业教育家。出家是专干这一行的,社会上任何行业,都没有这个行业伟大、充实,我们要认真努力,把这个事业发扬光大,这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期望。章嘉大师说我们真正发心,一切都交给佛菩萨,自己专心在道业上,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实践佛陀的教诲,帮助社会各行各业繁荣兴旺。而我们自己不要操心,时节因缘到了,没有道场,佛菩萨就送道场来。现在没有送来,是我们妄念太多,送来了会帮助我们增长贪瞋痴,他们怎么会做这种事情?等看到我们心地清净,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了,佛菩萨就会把重任委托给我们。这时虽然做但心里丝毫不沾染,决定不妨害自己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住真实智慧。
③信众的任务——信众是协助僧众推行佛陀教育工作之兼职教育家。真正护持道场,要了解这是一个什么事业,也应该知道怎样去护持。那么我们也明白,将来的寺院不要再建宫殿式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常讲佛法讲求的是现代化与本土化,如果还建宫殿式的寺院,换一句话说,是让现代人回去当古人,这谁都不甘心。所以一定要建现代化的建筑,利用现代科技来弘法利生。
现代建道场,应当盖学校式的,可以多看看学校。如果规模大,可以参观外国的大学城,一个城就是一个学校,我们去参观对我们启发就很多。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他也是观光考察,不是闭门造车。如果小型的道场,我在美国所观察到的是老人公寓,一九八二年我到美国,在三藩市有同修请我讲演,场所是一个犹太人办的老人公寓,住了四百多个老人,里边附设幼稚园,这个构想太好了。老人的儿女们都忙于工作,小孩就送到幼稚园来,所以他们虽然住在老人院,每天还有时间跟家人接触。幼稚园下课十分钟,小朋友就来敲门,看公公、看奶奶,很有趣味。老人跟小孩只能玩几分钟,久了他们也厌烦。我看到这种情形,认为现代要建这样的道场,现代度化的是退休人士,他们才有时间听经、念佛。一般年轻人工作繁忙,在社会上分秒必争,只能给他们佛教很好、佛教不迷信的印象,他们能接受这个观念就很好。要深入理解,真正修行,大概要等退休之后。这也是我动念头建弥陀村的原因。
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就把我这个构想跟赵朴老谈,他很高兴,他说这样我们老年人就有地方去了。我跟他说现在中国所有的寺院开放,做观光旅游,我非常赞成,这是国家很大的收入。但这些地方已经不能适合修行,观光客那么多,出家人应接不暇,头昏脑胀,那还有时间、精力去看经佛教育应该另建道场,建象学校一样的新道场,全国十个就够了。从前交通不方便,所以道场需要的多,可以就近参学。现在交通太方便了,每一个宗派建一个道场,这个道场将来发展,就是一个城市,就是一个佛教城。这里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学院,一个是学会。学院,是研究中心,培养人才的学会,是信徒活动中心,在里面可以听经、研究、用功。另外,我们设立图书馆,图书馆就是藏经楼,里面也设置教学中心,培养这一宗的弘法人才。朴老年纪大了,这些理想,希望你们年轻人去完全,只要肯认真修学,一定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佛法一定要摄受广大的众生,所以道场要“家庭化”,凡是到道场来的,都跟父子兄弟、亲属朋友一样,人与人之间有这样密切的关系,相处就非常亲切。道场也要“学校化”,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勉励,所以道场也是个大学校。道场还要“大众化”,今天的社会讲求民主、自由、开放,所以道场是一个炼钢炉,任何人进来,都能够改变气质,道场的功德就无量无边。寺院必须具足这样的精神,才真正能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解决他们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
②新的生命:学佛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这是自觉,也就是自立。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之后,知道怎样做人才算是快乐、幸福和圆满。世间一般人,无论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富,往往苦而不乐。真正快乐的人,是对于事实真相清楚明白而得到自在快乐,这是自觉。
③新的生活:转移世道人心,建设真善美的人生、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世界。这是教化众生,让一切众生都有一个真善美的人生,有一个真善美的家庭,这样我们才有真善美的社会、真善美的国家、真善美的世界,佛法怎么是消极呢?所以欧阳竟无说得好,“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因为它是真善美的教育,是一切社会大众所必需的,它不是个宗教,这是觉他。
②接引的技巧与方法。接引的善巧没有一定,但是经上讲的四摄法是四个原则,我们要灵活运用。四摄法里第一个布施最重要,不肯布施,跟众生没有法缘长行布施,法缘就殊胜。我的法缘很好,没有别的,就是布施。我每到一个地方讲经,人还没有去,结缘的东西已经用货柜运过去了。不肯布施绝对错误,出家人接受信徒的供养,如果今生不了道,将来要披毛戴角还。还债很苦,所以我通通布施出去,如果我今生不了道,大家帮我还债。把事实真相搞通了,人会很自在。现在我身上没有一分钱,走遍全世界,快快乐乐,不管到哪里去,人家把机票、车票、饮食起居都预备好了,不用操一点心。我什么都不要,肯放下,放下就得自在。
接引方法的另一个原则是六度。我们用四摄、六度接引一切众生,就能理机双契。我们不但说法要契机契理,生活也要契机契理,处世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契机契理,这样才会很快乐,才会真正享受到真善美的人生。
③老同修与新同修。老同修要为新同修作模范、作榜样,双方之间建立道情,团结一致才能把佛法兴旺起来。佛法兴旺,社会就会安定,国家才会繁荣富强,世界才会和平,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有一次在上海玉佛寺,真禅法师陪同我走出来的时候,从天王殿经过,正好有两个观光团,导游拿着旗子,围在那里看四大天王。我看到这个,就给身边的几个招呼我的出家众讲,实际上是讲给那些观光客听的。我说四大天王是教学,这是进入佛门的第一堂课。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引申出来就是负责尽职。我们在社会上,各人有各人的身份、地位、工作,我们把自己的本份工作做了,才能保持家道、保持事业、保持社会地位。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这是弦乐器,这也是表法的。琵琶弦松了,不响;紧了,就断了,这就是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南方增长天王,代表增长,增长就是进步,不能说我工作都做好了,不求进步,这是错误的,时代永远向前进,所以佛教人精进,日新又新。南方天王手上拿着剑,剑代表智慧,没有智慧,怎么能进步,一定要求高度的智慧。西方广目天王,观光旅游增长见闻,不就是广目吗他一只手拿着龙,或者拿着蛇,龙蛇都代表变化,代表社会上人事物变化多端,我们要看清楚、看明白;他另一只手拿一个珠子,代表在变化当中掌握不变,就能得到利益。北方多闻天王教导我们多听听别人少发表意见。天王手上拿着伞盖,伞盖能防止污染。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都是有污染的,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清净心。弥勒菩萨坐在当中,肚皮很大,笑脸迎人,代表一切都能包容。
我在跟这几位法师讲,那些观光客一句话也不说,都围起来听,这就是机会教育。抓到这个机会,怎么能空过呢?一个寺院,它的建筑,所有一切道具的设施,一支香、一杯水、一个碗都代表圆满教学。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到那里旅游观光就学到佛法了。他们学到这些,又会讲给别人听,这个传播力量很广,很有意义。所以在佛学院里,都要让学生理解,他们将来出去在寺院里担任工作,讲给这些导游的人听,导游再讲给观光者,这样佛法就传播出去了。下来还有“寺院的组织与分工”、“寺院的地理环境”、“寺院的社会环境”、“寺院的经济状况”、“寺史和兴建的时代背景”都要介绍。这些东西,寺院里的每一位住众,无论出家在家,都必须了解,对道场才有亲切感,然后才晓得寺院的功能不可思议。如果我们将来有福报建道场,要向这个方向去做,也要向这个目标去拓展,真正把佛陀教育恢复起来,这是无量功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