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思想史的研究
2014/9/8   热度:355
对佛教教义、思想及其历史的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佛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最早用 在佛教思想的专宗专题研究方面,20世纪上半叶以法相唯识学的研究最为热烈,其盛况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禅宗研究成为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热点,至今尚未降温,这方面的著 关于佛教思想史的通史类著作,以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1979)、《中国佛学源流略 如果说佛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属佛教三学中慧学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那么戒、定二学的 在佛教人物思想的专题研究方面,陆续出版的专著有方立天《慧远及其佛学》(1984)、《 随法相唯识学的复兴,与此学密切相关的佛家因明学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第二度掀起高潮 20世纪下半叶因明学研究的新气象,是对汉传佛教界一向十分生疏的藏传因明学的研究。
近代方法综述佛教思想者,为谢无量的《佛学大纲》(1916)一书,该书介绍了佛教创立及流
传的简史、中国佛教十宗概况,将佛教教义分为论理学、心理学、伦理学三大部分予以论述
,为一本较好的佛学概论。继之,梁漱溟在其《印度哲学概论》(1919)、《东西文化及其哲
学》(1922)二书中论述了佛家思想,提出了佛法非哲学、佛法是无神论的独特见解。此二书
享誉一时,对国人认识佛学发生了不小的影响。此后陆续问世的佛学概论类著作,有蒋维乔
《佛教概论》(1930)、太虚《佛学ABC》、《真现实论》(1930)、黄忏华《佛学概论》(1935)、
王恩洋《佛学通释》(1946)、印顺《佛法概论》(1949)、郑金德《现代佛学原理》(1982)、
正果《佛教基本知识》(1982)、林传芳《佛学概论》、黄公伟《佛学原理通释》、方立
天《佛教哲学》(1986)、陈兵《自净其心--重读释迦牟尼》(1998)等。国外学者的同类
作品陆续译出者有上野井清《佛教哲学》(张绂译,1925)、迈格文《佛家哲学通论》(江绍原译
,1927)、木村泰贤《原始佛教思想论》(欧阳瀚存译,1933)、
罗睺罗《佛陀的启示》(顾法严译,1970)、池田大作《我的佛教观》(潘桂明、业露华译,1986)
等。关于佛教思想研究
的论文集有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1964)、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1982)、
张曼涛《佛教思想文集》(1980)、霍韬晦《绝对与圆融》(1986)、《法尊法师论文集》(1990)
及台湾佛光山1978~1996的《佛学研究论文集》年刊、《中日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等。
概述中国佛教诸宗思想的专书有杨文会《十宗略说》、黄忏华《佛教各宗大意》、周
叔迦《八宗概要》、高观如《佛乘宗要》等。
本书第六章作了介绍。印顺的《性空学探源》(1944)、《中观今论》、《如来藏之研究》
(1981)等著作,对印度大乘中观、如来藏二系学说的渊源与义蕴作了深入研究,影响不小。惠
敏的《中观与瑜伽》论述了大乘两大系思想的宗要。演培《佛教的缘起观》、《印度部派佛
教思想观》论述了早期印度佛教思想,李明芳《大乘佛教伦理思想研究》、陈兵《生与死-
-佛教轮回说》(1994)、永明《佛教的女性观》、昭慧《佛教伦理学》(1995)等,分别论述了
佛教思想的某一方面。牟宗三《佛性与般若》比较西方哲学论述了佛教佛性与般若之说。赖
永海《中国佛性论》(1988)以范畴为线索,论述中国佛性思想的内涵及衍变。研究天台宗思
想的专著有圣严《大乘止观法门研究》、陈英善《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王志远《宋初天
台佛学窥豹》(1989)、曾其海《天台佛学导论》(1993)等。研究华严宗思想的专著有方东美
《华严宗哲学》、李世杰《华严思想要义》等。研究密教思想的专著有持松《密教通关》
(1936)、根造编《藏密发凡》(1953)、陈健民《大手印教授抉微》、尕藏加《西藏佛教神秘
文化--密宗》(1992)等。研究净土宗思想的专著,只有台湾廖阅鹏《净土三系之研究》一
书。关于佛教教义及汉藏印诸宗思想专题研究的论文极多,不胜枚举。
作和文章为数最多。在禅宗思想、思想史方面,陆续出版的专著有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
》(1986)、正果《禅宗大意》(1986)、贾题韬《论开悟》(1986)、《坛经讲座》(1993)、顾
伟康《禅宗文化交融和历史选择》(1990)、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92)、潘桂
明《中国禅宗思想历程》(1992)、徐小跃《禅与老庄》(1992)、邢东风《禅悟之道》(1992)
、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1995)、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
(1997)等一二十部。台湾学者的此类著作有陈荣波《禅学阐微》(1982)等。
讲》(1976)二书最见功力,乃据作者在佛学研究班的讲稿整理而成,被很多学校采用为佛教
专业研究生的课本。严北溟的《中国佛教哲学简史》(1986)概述了从原始佛教思想到中国近
代的佛教哲学。郭朋的《中国佛教思想史》(1995)是迄今为止卷帙最大的中国佛教思想通史
。郭朋还与廖自力、张新鹰合著有《中国近代佛学思想史稿》(1989),同类著作另有麻天祥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1991)。吕澂的《西藏佛学原论》(1933)是藏传佛教思想史方
面的开创性著作,班班多杰的《藏传佛教思想史纲》(1996)则为藏族学者以汉文所写的一部
相当系统的藏传佛学思想通史。
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戒学方面的专著,只有圣严《戒律学纲要》和真慧《七佛通诫偈思想
研究》二书。定学方面,南怀瑾的《禅观正脉研究》(1989)阐释了《禅秘要法经》所述小乘
禅法。南氏的《禅海蠡测》(1955)、《如何修证佛法》(1989)二书,运用现代生理、心理、
物理知识,联系密法、气功、丹道,从实修的角度,对禅宗之禅法作了深入阐发,被誉为佛
教修持法之力作,在海峡两岸影响巨大。陈健民的《禅海塔灯》亦属同类著作。陈兵的《佛
教禅学与东方文明》(1992)从气功、人体科学角度,对佛教大小显密诸乘诸宗的禅定之学及
禅定与东方文化、当代"人学"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法藏》(1991)、田光烈《玄奘哲学研究》(1986)、杨廷福《玄奘论集》(1986)、涂艳秋《僧
肇思想探究》、果祥《紫柏大师研究》、邓克铭《大慧宗杲之禅法》、见正《印光大师的生
平与思想》、洪金莲《太虚大师佛教现代化之研究》、郭朋《印顺佛学思想研究》(1991)、
《太虚思想研究》(1997)、陈慧剑《寒山子研究》、潘桂明《智顗评传》(1997)、
张风雷《智顗评传》(1995)等。这方
面的学术论文为数甚多,论文集有黄心川主编《玄奘研究文集》(1995)、霍韬晦主编《太虚
诞生一百周年国际会议论文集》(1990)等。
,梁启超、章太炎、章士钊、谭戒甫等名家竞相研习因明,将其与中国名辩学作比较研究。
吕澂的《因明纲要》(1926)为首部因明学的通论性专著。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删注》(1926)
虽有失误,基本删注得当。语言学家陈望道的《因明学》(1931)为首部以白话文写作的因
明学通论,名作家许地山的《陈那以前中观派与瑜伽派之因明》为一篇长达6万字的论文,
(发表于《燕京学报》1931年第9期。)乃当时因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虞愚也有题为
《因明学》的著作出版。逻辑学家陈大齐的《因明大疏蠡测》在逻辑学和因明学的比较研究方
面,被誉为"至今没有一本著作可以与之媲美"(《佛家逻辑通论》,第213页。)。
陈氏还著有《因明入正理论疏悟他门浅释》。50年代以前关于因明学的著述还有太虚《因明
概念》、周叔迦《因明新例》等。50年代以后,因明学研究仍相当兴盛,有石村《因明述要
》(1981)、沈剑英《因明学研究》(1995)、郑伟宏《佛家逻辑通论》(1996)、霍韬晦《佛家
逻辑研究》及《因明论文集》(1992)、《因明研究--佛家逻辑》(1994)论文集等著作出版。
60年代初,吕澂《西藏所传的因明》和法尊《法称因明学中"心明"差别略说》二文,对藏
传因明学作了介绍。此后,藏文因明要典《正理滴论》(王森、杨化群各有译本)、《集量论
》(法尊译)、《因明七论入门》、《因明学启蒙》、《因明学名义略集》、《量学》(杨化
群译)、《量理宝藏论》(明性译)等,相继译汉。杨化群《藏传因明学》(1990)、剧宗林《
藏传佛教因明史略》(1994)相继出版。在藏传因明学方面,还有不少矿藏有待发掘研究。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