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历史之禹凿龙门
2014/9/8   热度:126
河东历史之禹凿龙门 大禹治水,是有很生动的神话传说的。据说,在尧的时代,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住在有崇,号"崇伯鲧",这便是禹的父亲。尧命他治理洪水,他用筑堤的方法去"堵塞",结果治了九年也没有把洪水治平,被尧杀死在羽山。舜命他的儿子禹继承父业治理洪水,禹改用"疏导"的方法,开山挖河,把洪水导入河海,终于平息了水患。大禹治水有功,后来舜便把天下禅让给他,建立夏朝,定都安邑。 禹在治水的过程中,率领千万民军,不避寒暑,不畏艰险,手足长满了老茧,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正是这种恒心和毅力,振奋人心,这才战胜了洪水,疏通了河流,奇迹般地开凿了龙门天险。 黄河流经禹门,河道渐狭,河水千回百转,奔腾澎湃,激山为浪,人称"禹门三级浪"。禹门出口处,宽约百余步,水流湍急,波涛汹涌,道是"平地一声雷"。东岸有一块二十多亩的平坦地面,上建禹庙,相传是汉代创建,重修于唐、元、明、清。禹庙屏阁楼亭,画梁雕栋,依山傍水,形势壮伟。庙中明德殿,正祀大禹塑像,衣冠庄严,冠冕堂皇,神态栩栩,其容如生。可惜此建筑在日寇侵华时期被日军毁坏殆尽。 禹门风景,奇丽壮伟。《河津县志》载"龙门八景"即:石栈连云,鸣泉漱玉,南亭夜月,北口秋风,层楼倚汉,飞阁流舟,桃浪三级,雷声一震。还有一些富有神话色彩的地方。例如,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在龙门山北有河口,很象龙门却不能通。相传这是鲧治水时所凿,因没有成功,人民给它起名叫"错开河"。另一说是大禹当时开河本开两条:一条通往现在的禹门,一条开往陕西黄龙山的的下川。当大批民夫正往陕西一条开去,天上有一只大鹏呼叫:"错开河,错开河,开西不胜往东挪!"大禹善辨鸟语,于是命令民夫改向东挪,后人遂将交岔处起名为"错开河"。又如在禹门南一里多远的地方,有石碛,大河盘绕而行,洪涛巨浪不能淹没,相传禹坟在那里。 禹凿龙门,传为千古佳话,历代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即兴赋诗。清顾炎武在康熙三年(1664)正月由蒲州经荣河到河津龙门一游,作《龙门》诗一首,对禹凿龙门的不朽功绩,作了热情的颂扬。诗曰:" 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
"龙门"就是现在河津县的"禹门"。龙门两岸,石山壁立,形如巨门,黄河由此而南下山峡,是秦晋交界的重要关河之一。相传龙门是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所以又叫禹门。这禹门,有个神奇的传说,说是每年到了阳春三月,锂鱼便逆流而上,因水急浪高,不易前进,能跃过这"门"的,就变成了"龙",所以叫做龙门。
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
入庙重蒿接,临流想象存。
无人书壁间,倚马将黄昏。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