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寺中之寺
2014/9/8   热度:163
游寺中之寺
宝光寺为中国著名的佛教禅宗寺庙,奇特的是,寺里还有一座自成体系的净土宗寺庙。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不乏例证,而“寺中之寺”实属罕见。从大雄殿侧的东廊,穿过一条幽深的小巷,即来到宝光寺佛教净土宗的领地。
全真和尚成佛
净土宗是佛教十大宗派之一,又称为莲宗,它依据的主要佛典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等。据说,一个人长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死后就能往生阿弥陀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净土宗修行方法简便易行,故流传甚广。宋代以后,佛教其他宗派也兼修净土,而宝光寺自清朝以来的历代住持,在都是禅、净双修的宗师,故有“寺中寺”之建。
这里的建筑也有一条中轴线,线上依次为照壁、寿佛殿、极乐堂、念佛堂。寿佛殿相似于禅院的山门殿,但两边塑的不是哼、哈二金刚,而地地、水、火、风四金刚;中间塑的不是弥勒菩萨,而是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意即阿弥陀佛,乃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净地宗的崇拜对象,这里为啥塑一个老和尚?据说,唐代有一位名叫全真的和尚,他是柳州人,出家后在南岳衡山修行,后来又到湘源(今广西全州县)建净土院,并在县西两里的湘山居住了七十年。他活了一百三十二岁才死。死后,弟子们将他的遗体涂上生漆,供在佛龛内。若干年后,全真和尚的尸体一直没有腐烂,于是佛教徒们把他作为神来敬仰,香火十分旺盛。到了唐僖宗时,又正式把他封为无量寿佛。由于全真和尚有这段神奇的经历,五代时,便把湘源县改为全州了。从此,各地的净土宗寺庙大多塑起了全真和尚的像。他头戴僧冠,身披袈裟,手结禅定印,趺坐莲台,面目慈祥,毫无佛的神秘感。
缅甸玉佛探源
极乐堂中,有一尊用玉石精雕细琢的释迦牟尼佛的成道像。此像造型优美,状若真人,全身洁白晶莹,宝冠上的红蓝宝石熠熠生辉。这尊玉佛来自缅甸,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
清代光绪年间,宝光寺的真修和尚,效法唐玄藏西天取经,不顾野兽、强盗、瘟疫、饥饿的伤害和侵袭,遍游了印度及东南亚所有佛教国家。一九O六年,他经厦门泛海至缅甸,不辞千辛万苦,雇工采玉,雕琢佛像。缅甸国王感其精神可嘉,特资助银洋一千盾。像成后,真修和尚克服交通运输的困难,历经整整两年时间,将玉佛安全地护送到宝光寺,供奉于极乐堂。七十多年来,玉佛龛前香火不绝,经常还有许多海外佛教徒在此顶礼膜拜。
白莲池与白连社
东晋时,净土宗始祖慧远在江西庐山邀集十八高贤,于东林寺结社念佛,立誓死后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还凿池种植白莲花。将念佛之地取名为白莲社。名士陶渊明、谢灵运亦时来游玩酬唱,东林寺遂成为僧俗雅集之地。清道光十八年(1838),宝光寺方丈妙胜禅师仿效慧远这段故事,在寺后紫霞山西侧凿池种白莲花,建白莲社。诗僧含澈有诗纪之:“白云一坞屋之间,拜佛逃禅傍紫山;又在远公莲社外,招他陶谢喜欢颜”。
清同治二年(1863),妙胜禅师的弟子自信禅师见白莲社地方太小,便改建白莲社于极乐堂后。这是一座环境清幽的四合庭院,正中为念佛堂,堂前有一莲花状的水池,池中长满白色的子午莲。此花淡雅馨香,惹人喜爱。在莲池栏杆外,经常围满游人,他们将金属币一枚一枚地投在池中,沉底了唉声叹息,浮起了兴高采烈,那是因为“浮起”和“福气”谐音的关系。
舍利塔和涅槃图
跨进念佛堂,正中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六边形楼阁式佛塔。此塔由三块大青石雕镂垒砌而成,通高约六米。塔身共两层,上层遍刻释迦牟尼佛故事,在成百个各个姿态的人物形象和蝙蝠、仙鹿、佛手、蟠桃等吉祥图案。底层镂空,由十二柱支撑,外六柱刻滚龙,内六柱刻对联,中置双层佛龛,上供释迦牟尼佛,下供阿弥陀佛;六边设勾栏,分别镂刻着白鹤衔花、耗子偷葡萄等。整座塔刻技精湛,气势壮观。据说,塔内还藏有释迦牟尼涅槃(即逝世)后,遗体火化所得的舍利子三粒,故名舍利塔。此塔相传为清末的三位名工巧匠花了三年功夫才雕刻成的。
塔后为大幅彩绘壁画《释迦涅槃图》:在古印度拘尸那城外的一条河边,两棵娑罗树之间,释迦牟尼病势沉重。他枕着右手,侧身卧在床上涅槃了,弟子们双手合十,守在周围,悲伤不已。此画与舍利塔相配合,使堂内的佛教气氛更加浓郁。
步出念佛堂,由原路折回,在寿佛殿和极乐堂左侧,即是名扬四海的罗汉堂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