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的佛教与建筑文化
2014/9/8   热度:349
越南国的佛教与建筑文化
《梁书》卷五十四〈诸夷列传〉四十八叙言说:“海南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近者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其西与西域诸国接。汉元鼎中,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百越”,置“日南”郡﹙今之中圻﹚。其徼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朝贡。后汉桓帝世,大秦﹙罗马﹚、天竺﹙身毒﹚,皆由此道遣使贡献。及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晋代通中国者改盖渺,故不载史官。及宋、齐,至者有十余国,始为之传。自梁革运,其奉正朔,修贡职,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今采其风俗粗著者,缀为海南传云。”
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Vietnam﹚。“安南”﹙An Nam﹚原名“交趾”﹙Giao Chi,今之北圻﹚,很早称为“文郎国”﹙Van Lang,据说是有纹身习惯﹚,是由“鸿庞王朝”﹙Hung dynasty﹚所建立的国家,又叫“交州”,秦时属“象郡”﹙今河内Hanoi﹚。秦始皇前后发了百万士卒征伐南越﹙Nam Viet﹚,必定有不少人流落这些地区。越族是中国南方的古老民族,居住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一代,过著农耕和渔猎的生活。秦代伐越同时,也移徙了很多人使与百粤杂处,我们可以了解从秦汉以后,汉、越民族的血统是相互混杂的。秦末南海郡尉赵佗﹙Trieu Da,Chao Tuo﹚获知陈胜等作乱,豪杰叛秦相立,为防盗兵,聚兵自守,秦灭后,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定天下后,嘉许赵陀为中国劳苦功高,于十一年﹙西元前196年﹚派遣陆贾立赵陀为南越王,正式又统领“南越”或“南粤”﹙越、粤两字是相通的﹚,领地为原南海﹙广州﹚、桂林、及象郡。所以,至汉初时的“南服”又是为三个越族所建立的国家,即东瓯﹙浙江永嘉﹚、闵越和南越。可见自古以来浙江、福建和广东一带,汉、越民族血统交流混杂已经很长久了,其源远流长,实同一体。中国学者指出骆越族是壮族、越南京族的先民,现在的越南京族占有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九,还有傣、岱、芒、侬、苗、瑶、土等其他六十多个少数民族。国民信奉佛教的占最多数,其他还有天主教和高台教的信仰。
汉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派伏波将军路博德为征讨“南越”叛相吕嘉,领大军平定“百越”﹙Bach Viet﹚,将之纳为版图,名为“交趾”部,下置南海、苍梧、郁林、河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其中交趾﹙今河内﹚、九真﹙今义安﹚、日南﹙今广治﹚属今之越南领土。
三国时代,吴国境内的山越曾与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越族人学到了汉族文化,而且汉人文化在此后影响交趾有一千年之久。直至,西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所绘制的〈方阵图说〉中,尚设有安南﹙交州﹚都护府,管辖越南。唐末、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战乱分起,越南吴朝兴起,就脱离与中国的关系,自成一个国家。
古代越南中部的占婆王国﹙Champa﹚并不是“越南族”人的国家,而是由拥有马来──玻里尼西亚传统,以及印度教文明的“占婆族”所建立的国家。不过,现在的“占婆族”仅剩下数万人,已成为越南的少数民族。西元192年,正当汉朝政权瓦解之时,有“林邑”﹙古占婆国,即安南中圻﹚在扶南的帮助下建立帝国,其所占领土地,原为汉朝的象郡象林县,后来逐渐扩充到今之顺化﹙Hueh﹚一带,即今越南横山以南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以林邑作为扶南与汉朝间的缓冲地带,所以,有可能越南当时曾从已印度化的扶南传入佛教与“婆罗门教”﹙Brahman,梵﹚,两种宗教并立,也常常混合。在宁顺有碑文,记载一大臣,既建佛寺以祈福,又建大自在天王祠以积善。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西元446年﹚,宋元嘉二十二年,林邑侵犯中国边境,宋交州刺史檀和之领兵进讨,占领林邑京城荣轿,并将林邑置郡纳入版图。到了六世纪,占婆王国便脱离中国的统治,有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八世纪爪哇国曾侵略占婆,但是没有成功。十一世纪上叶,宋真宗时江淮两浙出现旱灾,曾派官员至福建取得三万斤的占城能耐旱的稻种子,得以解决旱情。烟草原产于墨西哥,十七世纪初开始传入亚洲,其中一条传播路线是由交趾传入。十九世纪末越南更传来番薯,并大量种植到大陆各地。
西元1145年,高棉人征服占婆王国,但两年后,一位新的占族王起而推翻高棉人,他的继承人则挥军入侵柬埔寨的吴哥。从十三世纪开始,占婆王国分别与高棉人、越南人、蒙古人展开战争。到了十五世纪,占婆王国终于瓦解,十七世纪时遭越南人合并,南圻就并入越南,越南文化从此便往南发展。
唐朝末年,也就是西元938年,越南“吴氏王朝”﹙Ngo dynasty,939-967﹚的吴权﹙Ngo Quyen﹚在白藤江﹙Bach Dang river﹚歼灭中国南汉的大舰队,才如愿脱离,不再为汉族的籓属。西元939年,越南独立成为“大越帝国”﹙Dai Viet﹚,并在河内西北方十七公里的古螺遗址上建华闾城,但是朝仪的制定、官吏的名称、服色的规定,仍然仿照中国。可惜六年后吴权死去,国家陷入混乱局面,出现了十二位土豪割据的“十二使君时代”。后来虽有势力强大的诸侯之一陈览部下丁部领﹙Dinh Bo Linh﹚击败其他诸侯,建立大瞿越国﹙Dai Co Viet,968-979﹚自立为丁先皇帝﹙Dinh Tien Hoang De,发音与闽南音同﹚,可是只当了十年皇帝,仍然被侍卫刺杀而亡国。国家陷入慌乱之际,宋朝派水路大军侵入,不得已让十道将军黎桓自立即帝位,指挥越军击退宋军,保持越南的独立,黎桓顺利成章改朝称为黎大行﹙Le Dai Hanh﹚皇帝,称为前黎朝﹙Tien Le dynasty,980-1009﹚,但却维持不久。
西元1009年开始,越南﹙Vietnam﹚出现三个大王朝──“李朝”﹙Ly dynasty,西元1009-1225年,时当宋真宗大中祥符至宋理宗宝庆年间﹚;李朝惠帝发狂,由八岁的公主照圣继位,但是不久被外戚陈氏掌控,“陈朝”﹙Tran dynasty,西元1225-1400年,时当宋理宗宝庆至明惠帝建文年间﹚接著替换李朝;陈朝亡后的短暂时期称为“属明期”,后来黎利领军抵抗明朝统治,抗明成功,越南恢复独立,建立“后黎朝”﹙Le dynasty西元1428-1787年,时当明宣宗宣德至清乾隆年间﹚。
西元1437年,明朝册封黎季牦之子黎太宗﹙Le Thai Tong﹚元龙为安南国王,自此越南从中国籓属独立出来。越南安南国在这三大王朝的治理下维持了七百年的安定局面,虽说是独立,却也继续对中国称臣入贡。但是与中国仍有干戈相向,蒙古大军和明朝都曾入侵,却都被越南击退。
越南语源自于澳亚﹙Austro-Asiatic﹚语系,又受到汉文、藏语、泰语的影响,要学越南语的发音并不容易,其基本音节有六种语调,意思完全不同,很容易发生混淆。西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年仅二十七岁的法国青年耶稣会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Alexandre de Rhodes﹚,将越南使用千余年的汉字改成目前的通用罗马拼音字越南语拼音国语﹙Quoc ngu,承继汉唐时代的语音,与今之闽南音同﹚。
越南北部的河内﹙Hanoi﹚古称龙编、螺城、大螺城,另外还称为升龙﹙Thang Long﹚,李朝李太祖建都于此,西元1831年阮朝明命帝时改称河内,一直是越南的历史古城。现今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北越最大的城市,东西文化兼具,城内有许多带著与中国样式很相似的传统建筑,还零落的散立了早期法国式的建筑。
河内市北红河旁有一湖,湖边种满桃树,此湖叫西湖﹙Ho Tay、West Lake,Lake of Mists古称“迷蒙湖”﹚,在其码头附近的小半岛上,有梁武帝大同十一年﹙西元545年﹚,越南反抗中国人统治的民族英雄李贲﹙Ly Bon,可能是汉化的越南人﹚所建的古刹开国寺塔﹙Khai Quoc Pagoda﹚,是十七世纪迁到现址的,并改名为卫国寺﹙Tran Quoc Pagoda,也称“镇国寺”﹚。卫国寺是越南历史最悠久的寺塔之一,塔里有一座西元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时竖立的石碑,记述著卫国寺悠久的历史。
但是河内现今仍保存完好的文物,西元1070年李圣宗为了政治需要,下令祭祀孔与周公,而到高宗时,儒者还被任命为帝师,以取代国师的地位。此后的陈朝虽也是崇儒尊佛,但要看当朝帝王的素养与否,而各有消长。所以,在奠边府街上旗塔不远处,尚存一座著名的文庙﹙Van Mieu﹚,就是当年所建造。庙占地甚广,区内共分五个庭园,有奎文阁、大成门、大成殿、大拜堂等等,主殿内的陈设和台湾的孔庙大致相同。其中之天光井池旁,参天古木群下有著八十二块石龟所驼负的石碑上,以汉文刻记著陈朝时代,亦即从西元1442-1779年共1306位进士的姓名、诗文及其学术上的成就,他们是研读文学、哲学、中国古文与越南历史,经过考试取得资格的。因此,我们深深了解北越人将近有二千年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法国人在西元1915年﹙顺化则是在1918年﹚,下令停止了越南的科举考试,并严格禁止中文的使用达七年之久。可是在越南的村落中,这些被法国人禁止的中文与古越喃文,仍然被使用至今,乡村厅堂前的门联、碑文依旧是写著中文。
清嘉庆九年﹙西元1804年﹚,清朝还正式赐予国号“越南”,直到清光绪十一年﹙西元1885年﹚,清朝与法国签定天津条约,才放弃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国名被改为“南部越南交趾支那”﹙Southern Vietnam Cochin China﹚,为法属支那﹙柬、越、寮﹚之一员。因为曾受法国人的殖民教育,现在老一辈的越南人,还会说法语。而靠近中国地区的北越人,或许祖先来自百越,仍然听得懂闽南话或广东话,谢谢的用词发音就是闽南话的“感恩” ,小心是闽南话的“注意安全”。
西元1930年胡志明在共产国际组织协助下,在香港创立越南共产党,西元1941年在中国南部成立越南独立同盟﹙越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法军展开游击战。西元1945年法军被日军解除武装,撤离河内,越南保大皇帝﹙Bach Dinh﹚宣布独立,但实权仍在日军手中,同年八月日本战败投降,越盟发动起义,保大皇帝逊位,胡志明再度宣布越南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负责解除越南南方日军武装的英国,竟然支持法国卷土重来,所以爆发了第一次印度支那﹙Indochina﹚战争﹙1946-1954﹚,后来法军在奠边府﹙Dien Bien Phu﹚战役中败北,法军自越南全面撤退,经日内瓦协议﹙Geneva Accord﹚以北纬十七度为界线,将越南临时分为南北,北方由胡志明﹙Ho Chi Minh ﹚领导,称为北越;南方为吴廷琰﹙Ngo Dinh Diem﹚任总统的越南共和国。
越南分为南北之后并不平静,北越屡次潜入南方宣传统一及游击战,导致美国派兵干涉,终致引起第二次的越南战争﹙Second Indochina War越战,1965-1975年﹚。但因美国国内的反战声浪很高,西元1973年美国与北越签下停战协定,美军自越南撤军。
西元1975年越战终止,北越共产党军队全面解放越南,次年,南北越正式统一,成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将首都迁往河内﹙Hanoi﹚,将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目前全国领土面积有329,556平方公里,总人口数约为7,632.3万人﹙1999年统计﹚。
后汉献帝兴平二年﹙西元 195年﹚,著有《牟子理惑论》的仓捂学者牟子到交趾避难,据说此时越南佛教是由中国传入。故有学者杨曾文指出,西元二世纪末,大乘佛教从中土传入越南,在四、五世纪得到较大的传播。后从中土又传入“禅宗”、“净土宗”。从九世纪到十三世纪末,越南形成民族化的佛教宗派,属于禅宗系统的“无言通派”、“草堂派”和“竹林派”,并先后被“李朝”(西元1010-1224年)和“陈朝”(西元1225-1405年)定为国教。近代越南佛教是佛教与儒学和越南民族信仰相结合的宗教,有其独特的色彩。
西元六世纪末,由中国学禅后又进入越南的印度僧人灭喜﹙毗尼多流支﹚在越南河东建了法云寺,成立灭喜禅派。“前黎朝”时的万行禅师是灭喜的第十二代弟子,万行禅师在“前黎朝”曾为国师,后来支持李公蕴﹙Ly Cong Uan﹚建立万春王朝﹙Van Xuan﹚的“李朝”,又曾度千余人为僧,所以属于印度禅的“灭喜派”在李朝前期兴盛一时。
西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唐僧人无言通在越南北部建立一座建初寺。李朝太宗帝曾出家成为“无言通派”第七代禅师,作有一偈:“般若真无宗,人空我亦空,过现未来佛,法性本相同。”可见禅宗无言通派对李朝有很大的影响。
西元十一世纪时,李太祖﹙Ly Thai To﹚来到大拉﹙Dai La﹚,忽然看到一条金龙从湖中升起,便决定将首都由华闾﹙Hoa Lu﹚迁至大拉,并将大拉改称升龙,将年号定为顺天元年(西元1010年)。其子太宗则将国号定为大越,于是越南开始有长期的王朝,共有九位皇帝,其中太宗、圣宗、英宗均有禅师的身分,其余的皇帝也都信仰佛教,并且有僧侣当政治顾问或国师。中国禅宗高僧草堂善清﹙雪窦明﹚在升龙﹙河内﹚开国寺建立禅宗“草堂派”。当时越南皇帝李圣宗﹙Ly Thanh Ton﹚鉴于国内佛教教派众多,希望能够统一各派,把神权操控在手中。于是他看重草堂禅师,尊之为国师。
陈朝仁宗﹙西元1279-1293年在位﹚好佛,禅位给太子,在元成宗大德三年﹙西元1299年﹚,往安子山出家修行,自称“香云大头陀”,后南游占城,返越后又自号“竹林头陀调御觉皇”,又号“竹林大师”。他是越南自创禅宗派别“竹林派”的第一代祖师。
有著越南民族特色的“竹林派”,宣扬“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禅宗思想;第二代祖慧宗禅师的一首禅诗曰:“迷去色空色,悟来色无空,色空迷悟者,一理古今同。”元成宗元贞元年﹙西元1295年﹚,陈英宗遣使向中国求《大藏经》回国颁印,西元1299年印《佛教法事》、《道场新教》颁行天下,“陈朝”佛教至此极为兴盛。后来也出现了莲宗派和观禅派等,除了奉行临济宗禅法以外,还主张禅净融合、禅教一致的思想。
胡志明市﹙Ho Chi Minh City﹚旧名西贡﹙Saigon﹚,原是南越的首都,因受到法国人的苦心经营,有“东方小巴黎”之美称。胡志明市最古老的建筑物兴平郡觉林寺古迹,是中国明香季瑞龙居士创建,建筑的风味有点像台北的龙山寺。此建于十七世纪末的伽蓝寺﹙Gia Lam Pagoda﹚,曾在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重修,寺内梁柱上有越南古文字刻成的镀金碑铭,墙上挂有历代高僧像,并有精美的菠罗木雕像。
胡志明市内另有色彩最富丽堂皇的玉皇寺﹙Ngoc Hoa Pagoda﹚,大约在西元1892年由广州的佛教徒所建立。建于西元1803年的觉圆寺﹙Giac Vien Pagoda﹚,寺中保存有153尊手工精美的雕像,里面有一顶珍贵华丽的轿子,是阮朝皇室赠送给创建高僧觉圆的。
胡志明市最新也最大的佛寺永严寺暨佛学院﹙Vinh Nghiem Pagoda﹚,落成於越战期间西元1973年,由于曾获得日本友谊协会的协助,此寺外观具有日式佛塔的特色,融合越南传统佛教建筑所建造的。寺之正殿供奉一尊大佛,另有一座七层佛塔,塔的每一层都供奉著一尊佛陀的雕像,此外还有日本曹洞宗寺庙捐赠的钟楼。主塔后的三层灵骨塔则存放骨灰坛和牌位。
胡志明市的堤岸区﹙Cho Lon﹚是中国城,有一座十七世纪末期建造的伽蓝寺﹙Chua Giac Lam﹚,是西贡最古老的建筑,也是一座祖传的寺庙,主殿内供奉著一尊尊雕工精美的镀金佛像,其他如判官、阎王与观音等神祇。位于胡志明市中心北方的麦提路﹙Mai Thi Luu﹚,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玉皇庙﹙Phuoc Hai Tu﹚,是在西元1909年由中国佛教徒所建造的,是胡志明市色彩最鲜艳的寺庙。庙内供奉著主神玉皇大帝,右边则是十八支手的准提佛母。胡志明市东南约128公里的半岛海滨头顿﹙Vung Tau﹚的中滩山坡上有一座卧佛寺﹙Niet Ban Tinh Xa﹚,内有水泥塑成十二公尺长的卧佛,卧佛脚底刻著佛陀的事迹。
位於越南中部的顺化﹙Hueh﹚原为占婆王国所属的乌里州,直到元成宗大德十年﹙西元1306年﹚,占、越联姻关系才并入越南的版图。而从西元1802-1945年间一直是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的王都,目前大内皇城以及嗣德皇帝、启定皇定、明命皇帝、绍治、嘉隆的皇陵,都是值得一看的古迹。
而第一位统治顺化的阮璜﹙Nguyen Hoang﹚于西元1601年建立了天姥寺﹙Thien Mu Pagoda,Chua Thien Mu﹚,据说天姥寺的位置是龙脉之首,不仅地理风水好,而且风景视野最佳。天姥寺的入口台阶就设在香江河畔的山坡上,寺院正前有一座八角形的七层慈悲塔,高21.24公尺,是以运自占婆的砖头所建造,“高塔映江”是本寺的美景之一。
据说此塔曾造七尊佛像于其中,是分别代表佛陀的七种不同化身,塔内有一尊镀金的笑佛,及三尊细致优美的佛像,塔外有六尊守护神塑像捍卫著。天姥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建在花园内,里面第一间佛堂有一尊铜铸的弥勒菩萨像,殿后还有官﹙关﹚武祠﹙Quan Vo﹚与官﹙观﹚音寺﹙Quan Am﹚。
此外,有一块大理石龟驮著的石碑,上面刻记著天姥寺宣扬越南佛教的贡献。顺化的寺庙建筑大多与自然环境配合,常建在树林茂密的山丘上,或建于水流缓和的江河边。建筑物上贴有金箔,或镶嵌贝壳和陶瓷,盖瓦、利用珐琅等技术,比较起来色彩丰富,更有求奇的特点。
“李朝”圣宗时期建筑的寺庙通常是正方形布局,保存至今的有东京湾﹙Gulf of Tonkin﹚岸海港海防﹙Hai Phong﹚的祥隘寺,高九层;安子山华安寺﹙在今广宁省境内,越南最著名的古寺﹚;在河内有香海寺、招禅寺、石婆寺、延祐寺、独柱寺﹙是西元1049年所建,又名“一柱庙”,建于莲花池中。﹚等。“李朝”的建筑风格都与中国同类建筑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越南民族的特点。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