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度四摄打造云南企业文化


2014/9/8    热度:190   

用六度四摄打造云南企业文化
  众 缘
  企业文化是企业与人水乳交融的结晶。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存在以某个理念为主题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通常是以企业经济的高度发达而被人们所认知的,从而,企业文化也就成了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一张信誉证,它无形中就融入了一种价值理念。如果企业经济是硬件,企业文化则是软件。有人说,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带不走、偷不去,用钱买不到,用权求不来,但企业文化却是企业之魂,它是管理者将某个理念贯穿到企业的运作中,经过长期培育而形成的。企业文化的渗入,也就是给躯体输入血液,而血液的成分无疑离不开地域的遗传,因此,企业文化越浓厚,反映出所在政府的经济管理也越发达。在云南,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企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局限,云南的烟草、茶叶、药材、旅游、能源应该具有优势,但真正在外面有一点影响的也就是旅游和烟草,而旅游是各个省份都关注的一个项目,竞争非常激烈,而烟草属于夕阳产业,当人们都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时候,烟草行业就不会再有优势。如何让世界认识云南,认识云南的企业,关键的就是提升云南的文化品位,打造云南的企业文化。云南省委、省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提出了“建设云南文化大省”的口号,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例如旅游文化、影视戏曲文化、自然遗产文化等等,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就企业文化而言,仍然是当前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如何打造云南的企业文化?或者,如何对已有的企业文化进行锤炼,从而创造名牌,对已是名牌的企业,又如何提升到更高一个文化品位呢?用“六度四摄”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六度四摄也就是企业与人和谐发展最圆满的一个理念。何谓六度四摄?六度四摄就是做菩萨的标准,对企业来说,就是创名牌的标准。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耐、精进、禅定、智慧,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共事。这十个方面,是目前很多企业文化内涵中都做得不够,甚至还缺少的东西,没有这些,企业文化只不过是外表华丽的躯壳,没有实在的灵魂,也就是说,没有灵气。没有灵气的企业文化,怎么让员工爱得起来呢?怎么可能打动广大消费者的心呢?因此,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给企业文化“开光”,开光,就是把六度四摄注入到企业文化的灵魂中去。
  下面我们对六度四摄分别进行阐述。先说六度,六度主要针对具体员工而言,也就是我们员工应该做的。
  六度之布施
  布施,在这里就是付出,指员工对企业无私的付出。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企业,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企业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我就是企业,企业就是我。有了这样的理念,企业才能在大风大浪中立于不败之地。按照佛的教诲,我们布施,应该以平等心布施。有人就说,企业里根本没有平等,我们干得多,钱却比老板拿得少,他是老板,我是员工,这就不平等!是的,世上就没有你说的这种平等,因为你生来就会问:为什么他是男人,而我却是女人?伸出手来,十个指头还有长有短,与他人站在一起,还有高有低,要平等,只有把手指斩齐,高的就削去头顶,这样可能吗?这不是平等的真实义。世界总是千奇百怪,人也是五花八门,佛说的平等,是要我们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尽职尽责,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到最满意,老板做老板的工作使员工最满意,员工把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做得让企业最满意,比如,开车的把车开得稳稳当当,干干净净,让坐车的最满意;扫地的把地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让所有员工最满意;守门的把门守得让大家放心,对进出的人都以笑脸送迎,个个都开心满意。大家把工作都做到最满意,这就是平等,我们以这样的平等心付出,你就真正将自己与企业合而为一了,这才是企业文化的根本。
  六度之持戒
  持戒就是遵守国家法律,不违法乱纪,不偷税漏税,不欺骗同事,不背叛企业,不占公家便宜,如此等等。企业文化注重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让员工有一个统一的形象面对社会,让人们有一种崇敬感。比方说,我们统一的工装、职业装,统一的企业标志,都是提升企业文化的手段。我们的员工穿上工装,佩带徽标,就提醒自己是企业的代表,不能做任何有损企业的事情,这就是持戒。特别是徽标,在简单的符号里面通常都包含有企业的精神,它是企业文化与大众的直接交流。在电视新闻里,我看到一所学校的老师,凡是共产党员的,都挂着“共产党员”的标牌上课,老师本来就是“教为人师,行为世范”,挂牌上课,目的就是随时提醒自己是共产党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能愧对“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如果全体共产党员都佩带上“共产党员”的徽标,一旦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有人振臂一呼:“是共产党员的跟我上!”我看没有哪个共产党员会落在后头,个个都是“王进喜!” “共产党员”就真的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共产党员才会真正明白,“为人民服务”是什么?“为人民服务”就是共产党员的戒律!共产党员就是企业文化无形的财富。
  六度之忍耐
  忍耐就是吃苦耐劳。吃苦耐劳历来说是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但现在真正愿意吃苦耐劳的人并不多。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有一位学佛的同修,大学毕业后分到某研究单位工作,不久,部门领导知道他信佛,就有一种无名的反感,对人说:“早知她信佛,我就不要她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领导的口气就变了,为什么?原来杂乱的实验室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每次做完实验,没人洗的试管、容器,都是她一一地洗刷干净,然后拖干净地板,凡是没人愿意干的活计,都成了她的“专利”,从无怨言,也从不讲条件。有人说她为什么这么憨?她总是淡淡地说:“我不干,也得有人干。”后来,他的领导逢人就感叹:“要是多有几个学佛的就好了。”学佛的如此,作为企业的员工也应如此,不要与别人计较,不要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跟报酬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每天都问问自己:“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试想,人的生命非常短暂,我们来人世走一遭,不是来敛财的,是为了提高生命层次来积累自己的资粮的。即使你有千万亿资产,你能享受多少?财富再多,每顿也就一碗饭,晚上也就一张床,死后进了火化场,人人一样,送入炉膛,没有高贵,没有贫穷,你要想自己去个好的地方,你在世时就更应吃苦耐劳。你如果知道人生在世就是为了积累自己生命的资粮,你就认同“没有什么不是我应该做的”,吃苦耐劳,你就没有烦恼。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这样一件事:他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自己有功,参加过十次重要战役,向他提出自己应该得到提升。哈德良皇帝是一位明君,他认为这位将军能力还欠缺一些,就指着旁边的战驴对他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二十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企业的员工,都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善于忍耐,克制自己的私欲,随时想到吃苦耐劳就是自己的本分,才能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之中,企业文化才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形成。
  六度之精进
  精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努力工作,避免少犯甚至不犯错误。有一个故事讲一个部落大酋长,在一次隆重的丰年庆典中,要求每一户家庭都捐出一壶自己酿的美酒,并且将它们都倒在一个大桶里,准备在庆典最后让大家共享。当几个人抬着大桶经过各家门口时,只见每户人家都郑重其事地倒下自家酿的酒,很快就将桶装满了。终于到了共享美酒的时刻了,酋长拔掉了木塞子,在每个人的杯中都注满了一大杯酒,当大伙一饮而尽时,却发现喝下去的都是清水。原因可想而知,人人都以为自己的一点点小毛病不会影响到大局,而每一个小毛病的总和就是大错误。所以,无论干什么工作,我们都力求把它做得最好,并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误影响整个企业。
  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报道,从河南到北京务工的人很多,其中有一帮街道清洁工,他们扫地也能扫出名堂,多次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原因就是他们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把北京当作自己的家,他们尊重自己的工作,他们自己也就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尊重。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就是指精进。瑞士手表有名,是因为它很多都是手工制作,有的家庭,祖祖辈辈就只是加工手表里一个小小的零件,他们把它做到了极至,每一个“极至”的组合,才使瑞士手表以“精致”赢得全世界的认可。我们很多留学生到德国,一开始总认为德国人“呆板”,可是,他们慢慢发现自己的看法错了,德国人正是以“一丝不苟”的作风,使德国机械傲立于世界之首。瑞士人的“精益求精”,德国人的“一丝不苟”,这就是最典型的企业文化,并从企业文化发展成了民族文化。
  六度之禅定
  禅,就是心地清净;定,就是专注一心。禅定也能提升企业文化吗?能!而且作用很大。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一段时间,160家公司所运用的200多个商业理念之中,绝大多数无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中国企业家就是被目前世界各种管理时尚所左右,特别是奉“哈佛案例”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的经典,宁肯削掉了脚趾头也硬要穿那只不合适的鞋子,这就是没有禅定的工夫。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完全可以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理论相媲美。“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一种大禅定,中国现在正为全球企业所重视,西方五百强企业中很多都来到中国这块神秘的土地,也跟着邓小平在中国“摸着石头过河”。 如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当代中国企业的发展也同样是世界的下一个经典。中国不仅是世界的工厂,还是世界的实验室,更是世界企业科学的研究院。
  关于禅定,必须具有利他的胸怀。忘掉自己,才能真正超越自己。有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孩,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孩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孩想了一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都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背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这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再回来!”这就是菩萨的精神。如果我们的企业面临危难,我们的员工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对企业说:“我会去寻找解救的办法,我马上就会回来!”有这样员工的企业,就没有闯不过去的坎!
  六度之智慧
  什么是智慧?懂得把前五度应用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上,指导我们的发展,这就是智慧。
  从另一个角度看,智慧则源于学习。所以,当前比较时髦的提法就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就是多看,多了解别人的长处,多发现自己的不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下面举几个例子给大家说明什么是智慧?当然,这只是小智慧,但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我们自己的大智慧。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三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块?”“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青年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然不比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富翁的智慧在于把更多的利益让给别人。
  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的富国,但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山区里,有一个小山村因山路崎岖,几乎与世隔绝,几十户人家仅靠少量贫瘠的山地过日子,十分落后,生活极为贫苦。全村人虽然也想脱贫致富,却一直苦于无计可施。一天,村里来了一位精明的商人,他立即感到这种落后的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商业资源,便向村里的长者献了一条致富的妙计。于是,长者马上召集全村人,对村民们说:“如今都什么年代了,咱村还过着和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真让人内疚和痛心!不过,大都市里的人过现代化生活的时间长了,一定会感觉乏味。咱们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咱们的落后出卖这‘落后’,一定会招来许多城里人。咱们呢,也可借此机会来做生意赚钱。”这一计谋博得全村人的喝彩。从此,全村人便开始模仿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在树上搭房,披兽皮,穿树叶编织的衣服。不久,那位商人便向日本新闻界透露了他发现这个“原始人”小部落的秘密,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从此,成千上万的人都慕名而至,参观者络绎不绝,众多的游客为部落带来了可观的财富。商人的智慧就在于换位思考。
  《谁能把斧子卖给总统》一书中说,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格调高雅的餐厅。店主人察觉到每个星期二的生意总是格外冷清。有一天傍晚,店主人闲来无事,随便翻阅当地的电话簿,他发现当地竟有一个叫约翰·韦恩的人,与当时美国的一位名人同名同姓,这个偶然的发现使他计上心来。他当即打电话给这位约翰·韦恩,说他的名字是在电话簿中随机抽样选出来的,他可以免费获得该餐厅的双份晚餐,时间是下星期二晚上8点,欢迎他偕夫人一起来。约翰·韦恩欣然答应赴约。第二天,这家餐厅门口贴出了一张巨幅海报,上面写着:“热烈欢迎约翰·韦恩下星期二光临本餐厅。”海报引起了当地居民的瞩目与骚动。到了预定的日子,来客大增,创造了该餐厅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大家都要看看约翰·韦恩的风采。晚上8点,店里的扩音机开始广播:“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约翰·韦恩即将光临本店,让我们一起欢迎他和他的夫人!”霎时,餐厅内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大门,谁知那儿竟站着一位典型的肯塔基州老农民,他身旁站着同他一样不起眼的夫人。人们开始一愣,当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之后,便迸发出了欢笑声。客人簇拥着约翰·韦恩夫妇,并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此后,店主人又继续从电话簿上寻找一些与名人同名的人,请他们星期二来用晚餐,并贴出海报,普告乡亲。于是,“猜猜谁来吃晚餐”、“今天将是什么人来吃晚餐”等话题为生意清淡的星期二带来了高潮。店主人没有为请名人花一分钱,却歪打正着搞活了生意。店老板的智慧在于借用他力。
  《红楼梦》在中国已家喻户晓,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80回,后40回是高鹗续写的,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讲师陈炳藻宣读了题为《从词汇上的统计论〈红楼梦〉作者的问题》的论文,首次借助计算机进行《红楼梦》研究,轰动了国际红学界。陈炳藻从字、词出现频率入手,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红楼梦》后40回系高鹗所作这一流行看法提出异议,认为120回均系曹雪芹所作。因此,学者的智慧在于应用现代科技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决策。
  智慧是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所在,它也是布施、持戒、忍耐、精进和禅定的升华。六度是菩萨的行为境界,企业员工用六度来要求自己,来净化自己,企业文化也就自然超凡脱俗。
  四摄则侧重于企业和管理者,也就是我们企业主体和管理者们应该做的。
  四摄之布施
  四摄的第一点也是布施。布施对企业来说,就是把企业赢利的一部分回馈社会,奉献给需要帮助的群体。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要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对管理者来说,就是给予员工更多的支持和报酬。
  说到奉献和给予,很多企业和管理者就好像从自己的身上割肉一样难受。就说云南,很多边远地区的小朋友上学难,很多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泥石流、水灾,以及艾滋病等,我们云南的企业,就是很有财力的企业,也很少见有哪家慷慨地出资建过一所希望小学、一所敬老院,捐助一些急需的救灾物资、药品,常常见到的都是外地的企业在捐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舍不得。不舍,就无所谓得,所谓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你舍的是金钱,得的却是人们的爱心,有爱才能得到更多的财富。美国有一个亿万富翁认识到:巨大的财富也是巨大的负担和巨大的责任。它只会带来两种后果:不是巨大的好处,就是巨大的灾难。于是,他选择了慈善。在今年云南《青年与社会》杂志上,关于慈善有这么一段话发人深省:“在美国,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名望的标准不是他(她)是否拥有私人飞机,而是他(她)是否拥有一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事业。比尔·盖茨最骄傲的时候,不是他成为全球首富,而是他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使非洲的30万难民得救的时候;奥黛丽·赫本最美丽的时候,并非拍摄蒂梵尼珠宝广告,而是她抱起黑人孩童的时候;戴安娜最高贵的时刻,也并非她身穿香奈尔礼服出席皇室活动,而是她亲吻智障儿童的时刻;安吉丽娜·朱莉最动人的时刻,不是站在《古墓丽影2》的首映礼上,而是在她听联合国难民署代表的发言落泪的时候;就连让人恨得牙痒痒的‘金融巨鳄’索罗斯,也因为他旗下的‘量子基金’累计捐出了24亿美元,以世界排名第三的慈善家身份,从而得到了内心的救赎和人们的原谅……戴安娜说:‘帮助别人使我快乐,没有比这更有意义了。’麦当娜说:‘医治悲伤和焦虑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予。’人有两只手,一只帮助自己,一只帮助别人。爱使我们懂得生之意义与责任。真正的名望与尊敬,来源于与爱同行,与善同行,爱与善,可以温暖整个世界!”企业文化同样如此,要求你首先应该是一个爱的使者,你是爱与善的代言人。云南目前两大烟草集团的口号提得不错,红塔集团提的“山高人为峰”,我的理解就是:赚来的金山再高,永远高不过做人的良心。怎么做人?你不只是站在金山之巅,你应该飞翔在金山之上,怎么能做到?当你成为爱的天使,你就有了飞翔的翅膀。曲靖烟草集团宣传的“福文化传播中心”,你怎么传播幸福?不是用烟叶来迷“糊”大众,而是用粮食、衣物、药品、教育去资助边远地区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才能真正体会“福文化传播”的含义。
  布施如何对员工体现呢?金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发挥的空间。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时,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他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但没有画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听完大家的回答后说:“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这样的布施需要领导者有博大的胸襟。
  四摄之爱语
  爱语不是谈情说爱之语,如果是这种理解的爱语,企业管理者就可能变成性骚扰者了,千万不可!爱语又译为软语。软,就是心软的软,就是慈爱之语。爱语是对员工的赞美,因为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一个足球队的教练将队员分成三个集训小组,并在训练时做一个心理实验。教练对第一小组的队员的表现大加赞赏,说:“你们表现卓越,配合度非常高,太棒了!你们是一流的球员。”他对第二小组的队员则说:“你们也不错,如果你们运球速度再快一点,步伐再稳一点,就更好了。”而对第三小组的队员他却说:“你们怎么搞的,总是抓不住要领,靠你们,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呀!”其实,这三个小组的队员素质、能力都一样。但实验结果,第一小组获得了最好的成绩,第二小组次之,第三小组最差。
  日本IHM研究所江本胜博士等人对水也作了研究,他们用显微镜观察,并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水晶体拍了图片,当你对水用爱语说赞美的话时,或在装水的瓶上贴上美好的词,水就呈现出美丽的结晶;如果你用恶语骂水,或贴上难听的词语,水的结晶就非常的难看。水都有情绪,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呢?给人一句爱语,不会降低你的人格,不会失去一点东西,只会提升你的人格魅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摄之利行
  利行,就是我们的行为要对员工、对企业有利。对员工有利,最重要一点就是重视人才。卢俊卿先生提出了《管理者应具备的十大人才理念》,论述非常精辟,对于提升企业文化具有战略意义,有利于企业人才的培育和成长。这里把文章的要点摘要如下,何谓十大人才理念?
  第一,要有爱才之心。唐太宗说:“用一个好人,别的好人就都来了;用一个坏人,别的坏人也跟着来了。”真正有爱才之心的管理者,必须“远小人而亲君子”。
  第二,要有识才之眼。识才要强调“德”这一要素。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我们所需要的自然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有才穷不久,无德富不长。对于想成功的人仅仅有公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美德”,即:功高不自傲,权重不谋私;求名不虚荣,牟利不忘义;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沦;贫贱不移志,富贵不荒YIN。可以说,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会具有人格魅力,就能真正做到以德服人,就会真正赢得下属的衷心拥护。
  第三,要有聚才之力。靠共同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强大“磁场”效应,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人格魅力。为此,管理者必须练就真才实学,培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同时,也要靠市场经济下的良好的待遇。
  第四,要有用才之道。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妙。只要是有用的人才,就要打破地域、年龄、学历、亲疏等限制,大胆起用。要敢于用敢当重任的年轻的人才;也要敢用身体尚好、“热能”尚足的年纪稍大的人才;还要敢用没文凭的能人,以及不亏大节的有争议的人、犯过错误的人,只要他有了认识,有了改正,就有了“免疫力”,就可以大胆使用。
  第五,要有励才之术。激励人才,而不是压制人才,才能使员工由“要我干”自觉走到“我要干”。
  第六,要有容才之量。一是要容人之长,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小肚鸡肠”之人是难以成大事的。刘邦出身低微,才思平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治国安邦不如萧何”。他之所以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取得天下,关键就是他能网罗并用好一大批强于自己的人才。二是要容人之短。因为越是在某些方面冒尖的人,其短处往往也越显眼。列宁说过:“一个人的缺点是优点的延续,优点是缺点的延续。”只要使用恰当,有些短处是可以变成长处的。三是要容人之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像一个人只要站起来走路,就难免要跌跤一样,再能干的人才,只要多做事情,就难免要犯错误。
  第七,要有知才之明。知才,就是要了解人才、理解人才。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谈话是进行思想沟通的一个主要方式,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作风只会让员工与企业疏远。
  第八,要有护才之胆。人才往往与世俗有格格不入的时候,他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对人点头哈腰,常陪笑脸,《浮士德》中说:有些天才,把真理告诉世人,而自己却在绞刑架上毙命。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只有具备护才的勇气和与人才休戚与共的精神,才可能使人才与自己,人才与企业荣辱相随,患难不离。
  第九,要有育才之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不是天才,都有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很多人暂时还不是人才,就不给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事业只会后继无人。
  第十,要有荐才之德。能够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固然了不起,但能使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的人更加伟大。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以全局为重,勇于把比自己强的“可畏后生”推上去,并精心扶持,待其“羽丰翼满”就让其从自己的肩上踩过去,接替重任,这样做,不仅仅可以体现一个管理者的宽广胸襟,而且才真正能使企业生机勃勃。
  作为领导者,自己的行为必须对企业有利。特别是在决策的时候,国营企业的领导都注重群体决策,这样既符合上级的要求,自己担的责任也小,有错误都推给“班子”,因为刑不罚众。这样。往往导致了决策的失败。按理,群体在一起应该发挥出超常的智慧,就像中国的那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在绝大多数时候,臭皮匠就是臭皮匠,多少臭皮匠也成不了诸葛亮。就像两杯50℃的水加在一起还是50℃,不会成为100℃一样。相反,一杯100℃的水加进了一杯50℃的水,连100℃的水也没有100℃了。群体应当注意收集有不同的意见,鼓励人们尽可能地提反对意见,提出他们的点子。萧伯纳曾经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有时,在现实生活中,作出一个好的决策确实很难。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讲过一个的故事 ,很有哲理: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路上,一开始孙子骑驴,爷爷在地上走,有人指责孙子不孝;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于是二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可这样一来,岂不更让人笑掉大牙?所以说决策难。在这个时候,领导者应该以什么为决策的依据呢?那就是对企业是否有利。
  对企业有利,常常就要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在国外,有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了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可是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四处奔跑以逃命。没想到,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的鹿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增长。竞争好像是让员工之间互相“残杀”,损害了员工的利益,其实,没有了企业,员工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四摄之共事
  共事,包括两个方面,管理者与员工共事,企业与企业间的共事,特别是同行之间的共事。这要求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够站在相当的高度,也就是说,要具有相当的素质,才可能做到。这里讲个故事,有一个聪明的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小孩非常可爱,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但是这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到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很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的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这个故事说明,借别人之手,有时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我们企业在发展中不可能不要别人的帮助。
  经济学教授厉以宁先生也在演讲中讲过几个故事,受到广泛欢迎,下面就摘录一二。
  《龟兔赛跑》的故事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兔子骄傲,半路上睡着了,于是乌龟跑了第一。可是,龟兔赛跑不只赛一次啊。第一次乌龟赢了,兔子不服气,要求再赛第二次。第二次赛跑兔子吸取了经验,一口气跑到了终点,兔子赢了。乌龟又不服了,对兔子说,咱们跑第三次吧,前两次都是按你指定的路线跑,第三次该按我指定的路线跑。兔子想,反正我跑得比你快,你怎么指定路线我都同意。于是就按照乌龟指定的路线跑。又是一兔当先,快到终点时,一条河挡住了路,兔子过不去了。乌龟慢慢爬到河边,一游就游过去了,这次是乌龟得了第一。当龟兔商量再赛一次的时候,它们突然改变了主意,何必这么竞争呢,咱们合作吧!在陆地上兔子拖着乌龟跑,很快跑到河边;到了河里,乌龟驮着兔子游,结果是双赢的结局。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搞企业,发展经济,不一定什么事情都非要我吃掉你,你吃掉我。企业兼并、重组都是双赢。商场上,今天是你的竞争对手的人,说不定同时或者今后就是你的合作伙伴。商场上不一定要把问题搞得那么僵,各自后退一步,也许就海阔天空,跟战场一样,不战而胜为上。商场上不要什么弦都绷得太紧,人要留有余地,要站得高,看得远。在很多情况下,你说是“让利”,实际上不是,而是共同取得更大的利益,是双赢。
  我们有过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后来还拍了动画片,叫《三个和尚》。三个和尚没水吃,说明人多反而不如人少。如今,这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第一个庙,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搞个接力吧,每人挑一段。第一个人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人继续挑。然后传给第三个人,挑到缸边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这样一搞接力,就能从早到晚不停地挑,大家都不太累,水缸很快就被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可以叫“机制创新”。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引进了竞争机制。你们三个人都去挑水,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接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你看,三个和尚要喝水,要协作,要引进新的机制,要采取新的办法,搞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办法在变,观念也在转变。一定要发扬协作精神,企业内部要协作,企业之间也要协作。
  引进外资也要有观念的转变,首先不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如果肥水不流外人田,别人愿意来投资吗?不让人家赚钱,当地人民就富不了。让人家富起来,自己也富了。别人来建企业,土地是你的,人家也拿不走。双方和解就是双赢,双赢就能共同富裕。这对于我们处于边远地区的云南,更是值得参考的致富经验。
  最后,我想说明,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六度四摄锤炼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人对企业文化也总结了五要素:一是价值观;二是榜样力;三是一贯性;四是文化载体;五是文化背景。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是我们讲的布施。所谓榜样力,就是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这便是我们讲的持戒。所谓一贯性,就是要把企业优秀的东西形成习惯,不能领导在场一个样,领导走了又是另一个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就是我们讲的精进。所谓文化载体,就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推广自己企业成功的经验,服务于社会,这就是我们讲的利行。所谓文化背景,就是企业的周围环境和生长发展的环境,这就是我们讲的共事。他们只讲了五个方面,我们的六度四摄却包含十个方面,称为十波罗蜜,“十”代表圆满,波罗蜜就是到达一个理想的境界。因此,企业文化通过“六度四摄”提升之后,所能达到的境界就是菩萨的境界。云南处于佛教三大支系汇集的地方,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德宏等地,藏传佛教在香格里拉等地,均是全民信教,汉传佛教也遍布云南各个地州,可以说,云南人民就生活在菩萨的怀抱,自然应该具有菩萨的胸怀,云南的企业文化也应该在这种特殊的氛围里焕发不同凡响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陈书凯:《影响世界的管理寓言》。
  2. 杜玉先、于秀宏:《跳出“霍布森选择”与“布里丹选择”的思维陷阱与误区》。
  3. 刁彦祖:《厉以宁教授讲的故事》。
  4. 高目文洁:《让人拍案叫绝的经营智慧》。
  5. 韩亮:《经典故事与销售管理》。
  6. 净土法门法师:《佛学问答》。
  7. 卢俊卿:《管理者应具备的十大人才理念》。
  8. 鲁秋枫:《作者是谁?让数学来证明》。
  9.《慈善,温暖你我的世界》,《青年与社会》2004年第10期。
  10、R·A·罗宾斯:《群体决策错误的几率最大》。
  11、晓白:《请拿起商业课程的教鞭》。
  12、赵意红:《善良的讯息可以产生美丽的水结晶》。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