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旸:当代僧青年的历史使命


2014/9/8    热度:278   

能旸:当代僧青年的历史使命
  能旸
  今天,当我们还在法师的摇篮中汲取养分时,却不得不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瞭望青年僧伽的历史使命。此刻,心情比已往任何时候都沉重,也比已往任何时候都庄严。但在沉重与庄严的背后,我深知更需要承当。下面,谨以尚不成熟的想法,供养大家,祈请指正。
  一、何谓“僧青年”
  印顺导师在《青年之佛教》中说:“真佛教之新生,佛教青年事也!发微则严祇园之新都,普应则来十方之大集。耆年者不闻不见,悉吾青年之精诚有以致之。”于此可见,青年之僧伽即是佛教之明天。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难道“僧青年”就只是指人生的年龄岁数吗?我想不是。青年所代表应是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气概;他所向往的应是茫茫的太虚,要求顶天立地,生生不息;他所具有的是新妍活泼之朝气,能使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若以菩萨来相喻,他们就应是勇猛无畏智慧明达的文殊,与行愿深广神力自在的普贤二大士。
  唯有具此吞吐万象的生命气概,及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方是真正的僧青年,亦唯有如是者,方堪付佛教法及续佛慧命之重托。
  二、历史的使命
  时空骤变,岁月无情,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跨越。在不同的时代,人类面临不同的环境与需求,因此也有各适其宜的使命所在。处于今天的星空下,检点过去,我们发现古今的僧伽,却同有一项永恒的使命——传持如来正法!!
  在佛教传播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先辈洒下的热血、布满了无数祖师们艰苦跋涉的足迹。此刻,我们不妨一起细温先贤于这项使命中留下的沉沉功绩:两汉魏晋之际,罗什、真谛诸翻译大师,历经艰辛东来中土,竭心尽力,译述为业;次后隋唐,佛陀一代时教经智者、法藏等法门巨匠组织、判释,义学振兴,宗派鼎盛;……近代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爆发,古老的中华民族展开了坎坷荆棘的现代化历程,于时太虚大师观察世变,洞悉世象,革新佛教之积弊,而开现代佛教之先河。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回顾前代佛教之变迁,细想今天的僧青年,我们将以何种具体面貌,接续往圣先贤的无尽遗业,而开后世佛教的欣欣盛势?此处试以三点论之。
  (一)、回归原典——经论智慧之开发
  佛教之所以为佛教,僧伽之所以为僧伽,本质在于佛教赖于僧传,僧伽受持佛法。经论的智慧,就是佛陀的心法,圣贤之血脉。虽就离言绝相之旨,经论落于言诠,但须知此种本质却是清净法界自性等流,胜义所摄,不同世俗语言文字。何况以指标月,循指以求,方可见月。《楞严经》谓:“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离于舟车之运载,而求彼岸之解脱,可得然乎?
  又则近世以来,佛学著述随学术研究的热潮而水涨船高,教界、学界迭出新作,然而原始经论乏人问津,古德述作徒知名称,几近湮没。这种不尽人意的现象让我想起海德格尔谈到“德国唯心主义的破产”,他不无愤慨地说:“并非德国唯心主义破产了,而是时代不再有力量来承受这一精神世界的伟大、宽广和原始。”
  《俱舍论》云:“佛正法有二,教证以为体。”佛典经论是根、是源流,她滋养、启示了一代又一代的真理探求者。作为佛法的传承者,唯有通过对经典的正闻熏习、如理思维、法随法行这一完整过程,方能不断接近不共世俗的第一义谛,至于亲证。从而,开发出无量光明,受用无尽宝藏,以此智慧渐增,道业日盛。否则,知见不明,邪正不分。离开经论的指引,我们的生命,将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一般,依旧重复着昨日的轮回旧梦,照样无知浅薄,更遑论济世度生的高远情怀。
  (二) 、契众生机——时代无明之观照
  1、时代之无明
  生命有生命之无明,时代亦有时代之无明。生命以照破无明为解脱之进路,时代亦以照破无明为光明之前途。时代无明如一只无形的巨手,如瓶颈一般限制着众生的命运。若不能突破,则为共业。若能突破,则为时代之光明。
  近世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开始,人类世界的物质文明得以空前的发展,而在精神领域,二十世纪海德格尔宣告“哲学终结”,尼采呼喊“上帝死了”。物质文明的崛起,科学与经济的普及、发达……这些向外的探求与掠取,最终导致的恶果是:价值理想崩溃殆尽,虚无主义四处横行:生命无处安顿。今天,不但佛陀的教海甘露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承受,就是整个人文学科都有日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困境。在这思想日益贫乏,心灵日益空洞的时代,一方面自然反映了人类世界整体的变化,而另一方面实际也在警示我们透视时代思潮的真实面目。
  2、众生病,佛教亦病
  诸神退位,圣哲消隐。人类面临着无始以来的蛮荒时代。纵然霓虹灯能照破夜空,又岂能照破内心深处的无明?人类用科技打造了利剑,又用利剑为自己掘好了坟墓。二战的硝烟犹未散尽,人类又投入了灯红酒绿的迷醉!……悬崖上,岌岌可危的病人,贪婪地享受最后一滴蜂蜜……
  经云:“众生病故,菩萨亦病。”佛法之殊胜正是以解决生命的根本无明——破除迷执,获得解脱,而彰显佛教之蓬勃生命力。遥想隋唐时期,佛教气度恢宏,涵盖乾坤,引领当时的人们探索真理,开拓视野,完善生命。转眼之间,繁华已去成空花,佛教思想的深邃徒供观望膜拜、考证研究而已。细细思量,留待我们的使命是,重将佛陀无上妙法再现生机,抉择时代的病根、病源,就症下药,善巧对治。
  (三)、返本开新——大雄无畏的践履
  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机遇,经论典籍是孕育般若智慧的泉源,但若无一种强度的推动力,所言使命可能徒有美好蓝图,却犹如说食数宝。大雄无畏、精进不息正是我们实践操作的精神保障。
  问题所在,即是使命所在。际此传统与现代交替,东西方文明日益交融,多元并包而又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当我们观照到时代的无明和佛教的病痛后,正当行狮子奋迅三昧,击法雷,振法鼓,照人天之长夜,以般若之慧灯。遏生死之狂浪,趣菩提之舟航。
  结 语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东方的世纪;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东方中国文化的世纪;更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东方大乘佛教的世纪。暂且不说这些预言是否真实,无疑今天的世界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前景无限。然而,当下切实紧要的是眼前迈出的步伐,它将决定我们明天到达的方向与目标。
  最后,请允许我有一个不已的期待。当数百年过去,人们想到二十一世纪,他们一定会这样说:在佛教通往现代的路上,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令人无比怀念、无比崇敬的世纪!!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