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游历佛寺略考


2014/9/8    热度:496   

岳飞游历佛寺略考

  王小明

  岳飞,公元1103—1142年 。宋相州汤阴人。字鹏举。以“敢战士”应募,起于行伍。后从开封尹兼东京留守宗泽,与金人战有功,为留守司统制。绍兴五年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十年,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复大败金兵,进军朱仙镇。时赵构(高宗)、秦桧力主投降,欲尽弃淮北之地以求和,恐诸将不服,乃设谋尽收诸将兵权。诸将中飞主战最力,屡上表请收复两河、燕云等地。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飞还,后又诬飞反,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被杀害,年三十九。孝宗时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史》有传。

  岳飞在宋时,不以文著,生前无文集,被害后文稿散佚。其子岳霖广为收集,但终其一生尚未完备,命其子岳珂完成其遗愿。岳珂汇辑文一百六十四篇,诗二首,词一首,共一百六十七篇,凡三万六千一百七十四言,厘为十卷,缺其卷尾,以俟附益。于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编成《经进家集》,收入《金佗粹编》,这是岳飞最早的文集。但是集中所收诗文不全,岳珂在《家集序》中写道:“散帙不可考者,盖不能知其几也。”

  明嘉靖十五年(1536)丙申,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收入清《四库全书》。明季归安、茅元仪编纂《岳鄂王遗文》,并王行军御敌之制,绘为图,刻之浙,板复旋毁。明崇祯十一年(1638),单恂“采《经进家集》、《桯史》诸书所载,裒次录存之,庸系千百载忠孝仰止之怀”,编成《岳忠武王集》,被收入清吴省兰辑《艺海珠尘》一书。选文四十二篇,诗八首,词二首,共五十二篇。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黄邦宁“乃就《经进家集》及《金佗粹编》、《续编》、《桯史》诸书,旁参而互订之,间益以诸书所未载者”,编成《岳忠武王文集》八卷,收文一百五十九篇,诗十四首,词二首,共一百七十五篇。清光绪举人钱汝雯编《宋岳鄂王文集》,收文一百八十二篇,诗十四首,词三首,共一百九十九篇,厘为三卷。

  以上诸家所辑岳飞文集,在挖掘整理岳飞遗作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此次我从现有的岳飞遗作中,选出与佛教有关的文献,想从一个侧面来说明岳飞与佛教的一点因缘。所选文献以写成的时间先后为顺序,对其内容及背景进行一点考证。文献本身,我参看诸家所编之本,进行了校订。文献中所提及的佛寺,大都不存,且佛典记述较少,我们只能从岳飞笔下及一些地方志中得以获得一些信息。

  一、建炎四年四月,金沙寺

  岳飞曾于建炎四年(1130)四月十二日,曾陪同僧官游览过安徽广德军的金沙寺。根据《金佗粹编》卷十九《家集》卷十《题记》载《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一篇,其文如下:

  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

  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息。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1]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

  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岳飞题

  广德军,今安徽省境内。军,为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隶属于路。《文献通考》三一五《舆地》载:“(宋)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其后又增三路,……凡十八路,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广德,原为县名。属安徽省。汉为丹阳郡鄣县。隋废。唐至德二年重置。宋太平兴国四年置广德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明改州废县。清因之。(参见《嘉庆一统志》卷一三二《广德州》)

  从文中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岳飞是受命驻军宜兴过程中路过广德军,并陪同僧官游览金沙寺暂做休息的。所谓“金仙”,佛家谓如来之身,金色微妙,因称金仙。据《系年要录》卷三十一载:“建炎四年正月十三日丙辰,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岳飞自广德军移屯宜兴。”可见,这篇《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就是在他四月十二日再次路过广德军时所写的。

  所谓“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方。《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境内)人,相州在黄河以北,故其署名自称“河朔岳飞”。

  二、绍兴元年二月,东松寺

  岳飞曾于绍兴元年(1131)二月十四日,带兵路过祁门东松寺,邀随从共同参观游览了该寺。《金佗粹编》卷十九《家集》卷十《题记》载《东松寺题记》一篇,其文如下:

  东松寺题记

  余自江阴军提兵起发,前赴饶郡,与张招讨会合。崎岖山路,殆及千里。过祁门西约一舍余,当途有庵一所,问其僧,曰:“东松。”遂邀后军王团练并幕属随喜焉。观其基址,乃凿山开地,创立廊庑,三山环耸,势凌碧落,万木森郁,密掩烟甍,圣景潇洒,实为可爱。所恨不能款曲,进程遄速,俟他日殄灭盗贼,凯旋回归,复得至此,即当聊结善缘,以慰庵僧。

  绍兴改元仲春十有四日河朔岳飞题

  据《系年要录》卷四十载:“建炎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乙未,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为江南路招讨使,进解江州之围。且平群盗事急速,特许便宜。时李成乘金人残乱之余,据江淮六七州,连兵数万,有席卷东南之意。使其徒多为文书符谶,幻惑中外,朝廷患之。至是闻金人不渡江,上乃止饶、信之行。范宗尹因请大将讨成,故有是命。仍令前军统制王 、后军统制陈思恭、通泰镇抚使岳飞皆属俊。”

  《鄂王行实编年》卷二载:“绍兴元年春正月,俊入辞,盛言李成之众。上曰:‘成兵虽众不足畏。’因谕俊以为今日诸将独汝无功。俊遽曰:‘臣何为无功?’上笑曰:‘如韩世忠擒苗傅、刘正彦,卿殆不及也。俊恐悚承命而退。退而畏缩,自度必不可胜,思诸将惟先臣为谋勇,乃请以先臣军同讨贼,诏许之。”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四《炎兴下帙四十四》载:“绍兴元年正月十一日己酉,岳飞起发江阴军,权听张俊节制,以讨李成。李成乘金人残乱之余,据江淮十余州,连兵数十万,有席卷东南之意,朝廷患之。议遣将未决,而张俊请行,乃命俊为江淮路招讨使,应江淮路驻扎军马,并听节制。岳飞以通泰州镇抚使,方退屯于江阴军。戊申(初十日)被命,己酉(十一日)进发,癸丑(十五日)到宜兴,取老小到徽州。飞留老小于徽州,率军马去洪州。”

  从上述史料及文中第一句话的记述中,可以得知本篇题记是岳飞从江阴军起兵到饶郡与张俊会合的途中,路过祁门东松寺,与“后军王团练并幕属”共同游览该寺后所作。

  江阴,原为郡名。梁置。五代南唐宋为江阴军,元改州,明废。饶郡,即指饶州,旧府名,地约为江西上饶地区。(参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常州府·江阴县》)

  饶州,春秋时楚东境。隋平陈,置鄱阳郡。唐武德四年置饶州。元曰饶州路。明初曰鄱阳府,寻改曰饶州府。清因之,府治鄱阳县。公元1912年裁府留县。(参见《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和《嘉庆一统志》卷三一一《饶州府》)

  王团练,据《秋崖小稿》载即后来告变的王雕儿(王俊)。

  东松寺现在已无从查考,只能从文中岳飞对其的描述来窥知一二。东松寺位于“过祁门西约一舍余”。祁门,县名。属安徽省。秦黟县地。县西南有两巨石,夹西矗立,号阊门。唐永泰初,方清率饥民于此起义,众数万,置阊门县。起义军失败后,唐改置祁门县,以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名。明清皆属徽州府。产红茶著名,人称祁红。(参见《寰宇通志》十二《徽州府》)所谓“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军三舍。”寺院三面环山,依山势而建,周围“万木森郁,密掩烟甍”。岳飞认为此地“圣景潇洒,实为可爱”,但因公务在身“所恨不能款曲”,不能尽兴游览,希望等到“他日殄灭盗贼,凯旋回归”之时,再重游此地,“聊结善缘,以慰庵僧”。

  绍兴改元,即指绍兴元年。仲春,指二月。

  三、绍兴元年二月,龙居寺

  据《鄂王行实编年》卷二载:“(绍兴元年)二月,先臣至鄱阳,与俊合兵。”岳飞曾于绍兴元年统兵路过鄱阳县龙居寺,并即兴作诗一首,载于《江西通志》卷五十四《饶州府》,其文如下:

  题鄱阳龙居寺

  巍[2]石山前寺,林泉胜景[2]幽。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夜风带秋。我来嘱龙语,为雨济民忧。

  岳飞作此诗的时代背景,同文中第二部分内容,此处不再重复。

  龙居寺,据《大清一统志》卷三百十二《江西·饶州府·寺观》载:“龙居寺在鄱阳县东北巍石山。《名胜志》:‘宋岳飞过此题诗。’”

  巍石山,据《大清一统志》卷三百十一《饶州府·山川》载:“巍石山在鄱阳县东九十里,一名狮子山,自顶至麓皆石,巉岩峭壁,下临深溪。”《江西通志》卷五十四《山川略一·山九·饶州府》载:“巍石山在鄱阳县东九十里,又名狮子山,上有龙居寺。”

  龙居寺现已不存,但从岳飞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寺内有紫金色佛像数尊,寺院周围有潭水和松林,景色优美。

  四、绍兴元年七月,翠岩寺

  绍兴元年五月岳飞平定了李成之乱后,是年六月又遇张用夫妇在江西叛乱。张俊派岳飞平乱(参见《鄂王行实编年》卷二),后“张用在分宁县冷家庄受招安”(《三朝北盟会编?炎兴下帙四十七》)。据《系年要录》卷四十六载:“绍兴元年秋七月初六日庚子,诏通泰镇抚使岳飞一军权留洪州,弹压盗贼,以江淮招讨使张俊将班师也。遂以飞为神武右副军统制。”这首《题翠岩寺》诗就是岳飞留守洪州时,游览翠岩寺时所作。

  题翠岩寺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4]蹑翠微。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金佗粹编》卷十九)

  有关翠岩寺的文献记载,大体上一致,但略有差别。

  1、据清黄邦宁编《岳中武王文集》卷八《诗·题翠岩寺》注:“寺在南昌府治之西山,去府五十里。”

  南昌府,即今江西南昌。汉高帝六年,置南昌县,属豫章郡。隋开皇九年,平陈,以郡名邑,改为豫章县,又罢郡为洪州。唐上元二年,改置南昌军,宝应元年,又置南昌县。五代南唐升为府。明初改洪都府,寻复故,清因之,为江西省治,以南昌为首县。1912年裁府留县。(参见《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洪州》、《太平寰宇记》卷一O六《洪州》、《嘉庆一统志》卷三O八《南昌府》一)

  西山,在江西新建县西,一名南昌山,又名厌原山。连属三百余里。相传明太祖幸南昌,放陈友谅畜鹿于西山,即此。(参见《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四《新建县?西山》)

  2、据《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九《江西·南昌府二·寺观》载:“翠岩广化寺在新建县西四十里,梁景明初建,名常缘,唐名洪井,又改翠岩,南唐改今名。”

  其中,景明为北魏宣武帝年号,公元500—503年。但南朝梁并无景明年号,恐其中记述有误。

  3、清刘坤一等编《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一《胜迹略四·寺观一》载:“翠岩广化寺,在新建县洪崖乡,晋雷焕取西山北岩土拭剑即此地。初名常缘寺,齐始安王遥光建。唐武德(618—626)间改为洪井寺,又改翠岩寺。南唐为院更今名。一云梁景明初刘准建。明嘉靖(1522—1566)中,废为民居。”

  洪崖乡,因山得名。洪崖山,在江西新建县西。一名伏龙山,又名南昌山、散原山、厌原山、西山,下有炼丹井,又称洪井,相传为洪崖先生得道处。(参见《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四《新建县·西山》)洪崖先生,传说中的仙人名。唐时张氲,青州神山县人,隐居姑射山,号洪崖先生。(参见宋 张 《云谷杂记·说郛》三十)

  雷焕,晋豫章人。传说他通晓纬象,武帝时,斗牛间有紫气,焕望气而知丰城有宝剑。张华乃补焕为丰城令,掘狱得龙泉、太阿二剑。(参见《晋书·张华传》)《全唐诗》卷五六九李群玉《宝剑》:“雷焕丰城掘剑池,年深事远迹依稀。”

  始安,县名。汉置,属零陵郡。三国吴甘露元年置始安郡,郡治始安县。唐贞观八年改为临桂。即今广西省桂林市。(参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一O七《桂林府·临桂县》)

  综上看来,翠岩寺在南昌府治新建县洪崖乡之洪崖山(西山)上,最初创建于南朝时期,初名常缘寺,唐武德年间改名为洪井寺,又改名翠岩寺,到了南唐才改名为广化寺。明嘉靖中年废为民居。但该寺最初是由齐王遥光所建,还是由梁初刘准所建,就不得而知了。

  五、绍兴三年三月,萧寺

  题新淦萧寺壁

  (又作“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

  雄[5]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6]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

  据《金佗续编》卷一载:“(绍兴三年)春,大寇陈 。彭友等连兵数十万据虔、吉州以叛。上诏江西安抚大使李回令择本路盗薮最炽,诸将所不能制者,颛以属岳飞。于是(岳飞)始移军于洪。夏四月至虔州。”

  据南宋嘉定赵与时《宾退录》卷一载:“绍兴癸丑(三年),岳武穆提兵平虔、吉群盗,道出新淦,题诗青泥市萧寺壁间云:‘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淳熙(1174—1189)间,林令梓欲摹刻于石,会罢去不果。今寺废壁亡矣。其孙(岳珂)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

  从上述两段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这首《题新淦萧寺壁》诗,是岳飞带兵从洪州到虔州的过程中,路过新淦萧寺时所作。

  洪州,今江西南昌。前文做过说明。

  虔州,今江西赣县。隋开皇九年于南康郡置,取虔化水为名。故治在赣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改名赣州。(参见《隋书·地理志》下、《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八《赣州府》)

  新淦,县名,属江西省。因境内淦水为名。秦九江郡旧县,治樟树镇;汉属豫章郡;隋迁县治南市村,属吉州;明清皆属临江府。(参见《元和郡县志》卷二八《吉州》、《太平寰宇记》卷一O九《吉州》、《读史方舆纪要》卷八七《临江府》)

  萧寺,据清黄邦宁编《岳忠武王文集》卷八《诗?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注:“寺旧在江边,今移建山中,改名新修,石刻尚存。”清同治九年重修的《新淦县志》载:“绍兴三年春,虔、吉盗连兵寇掠。飞至虔州,道出新淦,驻新修寺,有题壁诗。”“新修寺,古名伏魔寺,在治西十五里河阜滨口,宋绍兴中,岳武穆征虔驻师题诗,亲书刻石置寺,寺僧复以亭。”

  可见,萧寺又名伏魔寺,原在江边,移建山中后改名新修寺,寺中有亭,亭中安放岳飞亲书诗词石刻一块。

  六、绍兴三年四月,华岩寺

  据《宋史·高宗本纪》四记载,绍兴三年三月初四己未,诏岳飞捕“虔贼”。四月初七日壬辰,是日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以大军次虔州。(参见《系年要录》卷六十四)《鄂王行实编年》卷二载:“夏四月,先臣至虔州,闻彭友等立栅于固石洞。”据《江西通志》卷五十六《山川略一·山十三·赣州府》载:“固石山在雩都县北一百里,一名展诰山。上有固石洞,高峻环水,仅一径可入,宋岳飞平彭友处。”这首《题雩都华岩寺》诗就是岳飞平定虔州彭友叛乱后,去雩都县罗田岩游览时所作。

  题雩都华岩寺

  手持竹杖访黄龙,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岩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原载《江西通志》,录自黄邦宁《岳忠武王文集》卷八)

  雩都,县名。汉置,属豫章郡。因雩水为名。县治徙置不一,唐贞观中迁于南康故郡,即今治所。明清属赣州府。公元1957年改为于都县,属江西省。(参见《嘉庆一统志》卷三三O《赣州府》一)

  据明董天锡《赣州府志》三《山川》载:“雩都,罗田岩,县南五里,一名善山。岩崇可二丈,深 崇杀四之一。两旁有岩相通,其形如虎。内凿茶灶汤炉,流觞曲渠,峭壁悬崖。旧云:岩本虎穴,陈天嘉(560—566)中,有僧庐其上,虎不敢复出。宋开宝(968—976),僧复创华岩禅院,既废。周濂溪(名敦颐) 郡,曾游此,有诗:‘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路云外入松阴。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后人构书院亦废。”

  又据《江西通志》卷五十六《山川略一·山十三·赣州府》载:“罗田岩,在雩都县南五里,一名善山,两旁岩岫,空洞交通。宋嘉祐(1056—1063)间,周子 虔,游此赋诗。县令沈希颜因建濂溪阁。岩西有别一洞天,其左曰仕学山房,岩壁有岳飞、文天祥题句。”

  可见华岩寺,又名华岩禅院,在雩都县南五里罗田岩,为宋 开宝年间僧人所创。该寺于当时就以荒废。

  七、绍兴六年九月,《寄浮屠慧海》诗,东林寺

  寄浮屠慧海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7]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8]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金佗粹编》卷十九)

  绍兴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庚寅,伪齐刘豫以其子麟为淮西王,又以故叛将李成、孔彦舟、关师古为将,签乡兵三十万,号七十万,分三路入寇。(参见《系年要录》卷一百五)有诏趣岳飞提兵东下。据《金佗粹编》卷一《高宗皇帝宸翰》卷上记载:“(绍兴六年)九月还至武昌。伪齐兵犯淮西,有诏提军东下。时先臣目疾甚,张浚以闻。诏遣僧中印、皇甫知常驰至军疗 ,赐御札劳问,且趣其师。”札曰:“近张浚奏,知卿病目,已遣医官为卿医治。然戎至系,边报甚急,累将诏旨,促卿提兵东下。卿宜体朕至怀,善自调摄,其他事务,委之僚佐,而军中大计,须卿决之。如兵之在远者,自当日下抽还,赴此期会。想卿不以微疾,遂忘国事。朕将亲临江浒矣。卿并悉之。付岳飞。”岳飞就是在受命率军前去江州时,写下了《寄浮屠慧海》诗的。此处诗题中的“浮屠”,意思是指僧人。

  慧海,《高僧传》无载。清黄邦宁《岳中武王文集》卷八《诗·寄浮屠慧海》注:“慧海,庐山东林禅寺僧。”又据《金佗粹编》卷十三《家集》卷四《颏刘康年伪奏乞恩泽奏》中载:“臣(岳飞)近读池州送到朝报……第三项,乞江州庐山东林禅寺住持僧慧海佛禅师事,臣伏读不胜惊骇。”可见,慧海当时为庐山东林禅寺住持僧。

  东林寺,位于江西九江县南庐山西北麓。为我国佛教净土宗(莲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六年(381),慧远于此建寺讲学,并创莲社(白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国内外名僧雅士多来此结社念佛,后世遂推尊慧远为净土宗始祖。唐时最盛,有殿、厢、塔、室310余间。唐武宗会昌法难后,宣宗尝勒修之。宋元丰(1078—1085)年间,神宗勒令改称“东林太平兴国禅院”。元至大(1308—1311)年间,普度于此撰《庐山莲宗宝鉴》,宣扬莲宗教义。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曾来此寺,后与寺僧智恩同渡日本讲经,慧远东林净土宗之教义亦随之传入日本;日本东林教即以慧远为始祖。

  从诗中所写之内容可以看出,岳飞曾上庐山游览,并参观过东林寺。而此诗是作于绍兴六年九月,而当时岳飞早应结交慧海和尚,必去过庐山东林寺,故其游览东林寺应是在绍兴六年九月之前。根据《系念要录》卷一百五记载,绍兴二年六月初九日戊戌,朝廷闻曹成为岳飞所破,乃令飞以所部之江州(今江西九江)屯驻。我想岳飞去庐山东林寺最早的时间,可以推至绍兴二年六月。

  八、结语

  以上八处寺院,是据现有文献资料可查的,岳飞亲临过的佛寺。其可信度应该是很高的,因为所引之诗文均为岳飞所作。这八处寺院中的其中七处,现今早已不存,只有庐山东林寺至今香火鼎盛。

  通观岳飞所游历这八处寺院的情景,皆是在奔走沙场之余,或暂歇、或路过,并非专程游览。再看其自作之诗文,无不寄发了其爱国杀敌之情。从诗文中不难发现,岳飞对平静安详生活的向往,他曾多次流露有朝一日战火平定,他将回归山林,畅游神州胜景。如《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中所说:“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再如《东松寺题记》中所述:“俟他日殄灭盗贼,凯旋回归,复得至此,即当聊结善缘,以慰庵僧。”

  在《寄浮屠慧海》诗中,他暗示自己在“归休”之后,要“终伴赤松游”,加入“莲社从今着力修”。可见佛教的出世思想对他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所谓“伴赤松游”的典故,源自西汉张良。汉高祖刘邦杀了韩信后,张良遂向高祖提出“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参见《史记·留侯世家》)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上:“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岳飞借引张良之事,隐喻自己也具有这种“功成身退”的想法。

  岳飞虽然英年早逝,但在其短短的三十九年之中,我想他到过的佛寺远不止这七处。然现有文献记载的,只有这些,但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斑。至于他与镇江金山寺的种种渊源,纯属民间传说,无据可考。本文虽从查考岳飞所游寺院的角度入手,但目的不仅仅如此。在当前整个局势动荡之际,国家统一大业又受障碍,我想岳飞借游览佛教清净地,对比当时战乱年代,所抒发的那种“精忠报国”的爱国热情,对无垢世界的向往,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佛陀弟子、每一个人铭记在心的。

  校记:

  [1] 然:一作“当”。

  [2] 巍:一作“嵬”。

  [3] 景:一作“复”、“更”。

  [4] 山:一作“中”。

  [5] 雄:一作“胆”。

  [6] 顽:一作“元”。

  [7] 师:一作“征”。

  [8] 语:一作“与”。

  (原载《佛学通讯》2000年1月—4月,第1—4期,总第46—49期)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