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庐山山南(星子县)石刻


2014/9/8    热度:222   

博大精深的庐山山南(星子县)石刻
  来源:江西省星子县国土资源局
  作者:徐 萌
  集名山名湖名镇名人于一身的江西省星子县,背依庐山,占主脉面积45%;面临鄱阳湖,占286平方公里;相传“有星坠湖”而得县名,设县千余年;县城南康镇是古南康府(军、路)治所在地。境内有8大景区400多个景物景观,移步换景,美仑美奂,真儒过化,文化底蕴深厚。有三国周瑜点将台、名医董奉的“杏林”,书圣王羲之的鹅池和洗墨池,田园诗祖陶渊明的醉石及《桃花源记》的创作原型康王谷,道教南天师派陆修静的简寂观,诗仙李白题的庐山瀑布,南唐中主李景(李煜之父)读书台,宋理学家周敦颐、朱熹知南康军时开凿的爱莲池、讲学的白鹿书院,还有茶圣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第六泉,宋桥梁珍品观音桥,民国时期两广军界元老的将军别墅太乙村等。据统计,庐山摩岩石刻1300余帧,山南占900余帧,可谓博大精深,值得系统发掘研究。
  一 曰“博”:分布广。主要在秀峰、观音桥、桃花源、归宗、醉石、万杉寺、白鹿洞书院、太乙村等各大景区,尤以秀峰和白鹿洞书院集中,秀峰已发掘144处,白鹿洞共有摩岩石刻57方,碑刻157通。朝代多。有晋王羲之,唐颜真卿,宋苏轼、黄庭坚、米芾、朱熹,元剌不花,明董其昌、王守仁、李梦阳、清康熙父子,民国冯玉祥等,以宋、明见多。书体全。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以楷、行居多。作者众。既有书法名家,又有帝王名将、文人学士、地方官员,还有张、宋两位女士,更为难得的是南韩人士李宁斋。
  二 曰“大”:单个字最大的有宋南康守朱端章、李亦分别在秀峰龙潭壁上写的楷书“庐山”,五尺见方。由龙及虎,驰骋想像,元代丞相剌不花又手书一篆体“虎”字,大小仅次于“龙”字。在万杉寺竹林里有宋代槐京包帚题写的楷书“龙、虎、岚、庆”,每字有2米见方,笔力遒劲。整幅刻石面积最大的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在玉渊潭手书“墨子篇”,14行直排隶书,每个大字37×49厘米,总面积近40平方米。
  三 曰“精”:书法精美。汇集了书法名家的多种书体,米芾在秀峰有行书“第一山”,而其楷书“青玉峡”实属难觅。黄庭坚在秀峰和归宗分别有楷书“聪明泉”、“七佛偈”、“石镜溪”,而在观音桥的隶书“三峡涧”实属罕见。王守仁在秀峰有楷书“记功碑”,而在白鹿洞书院又有行书“中庸古本”。朱熹在醉石、康王谷、卧龙岗分别有隶书“归去来馆”、“谷帘泉”、“卧龙”,而在白鹿洞书院有楷书“枕流”,行书“漱石”,草书“钓台”。李景读书台上一块汉白玉碑可谓一绝,由康熙临米芾书江淹诗“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刻工精湛。秀峰内的铁丝观音画像,高3.7米,宽2.7米,相传画像上半身为唐吴道子所作,元画师姜月境将其续为全身坐像,刀法纯熟,线条流畅,整幅画像浑然一体,几乎无找到续接的痕迹。白鹿洞书院内有清代刘建德题书的“寿”字,在刀法上刻成松树皮状,寓意松鹤延年。铭文精妙。黄庭坚在李景读书台下题书的“聪明泉”,“聪”字右边写成“公”、“心”组合,人们推测,喝了这聪明泉水,不仅聪明,而且善良,大公无私。在周瑜点将台台基上,建造的谯楼,两侧有清乾隆南康知府刘方溥题书的长联:“曾是名贤过化,前茂叔后考亭,我亦百姓长官,且试问催科抚字;纵使绝险称雄,背匡庐面彭蠡,谁作一方保障,敢徒凭形势山川”,不仅概括了星子县人文与自然景观之胜,还把为官一方、清政廉明、为图长治久安而宵衣旰食的形象表达得颇为生动。
  四 曰“深”:或记山水风貌,或叙人物胜景,或依景抒情,或据古写意,或洋洋长篇,或零零几字,启人雅兴,发人深思。赞山川形胜之美意味深长。如宋苏轼的“玉佩琳琅”,米芾的“瀑布飞雷”,张孝祥的“玉渊”,方道纵的“濯缨洗耳,喷雪奔雷”,陈立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朱熹的“归去来馆”;明何迁的“千古不磨”;清康熙的“秀峰寺”,龚蕃锡的“片云”,刘荫柩的“神龙跃空”等等。抒忧国忧民之情寓意深远。明王守仁巡抚南赣,平定宸濠之乱后来庐山秀峰,手书“记功碑”,爱国将领冯玉祥游庐山“如入桃源,冀国家之治,安如庐岳,特节录墨子语,镌石于此,以告当世,亦籍以志鸿爪云尔”。民国二十一年,韩爱国人士李宁斋,“国亡来华,睹吾国现状颇与韩同”,游于胜地,怆怀故国,欲啼不得,欲笑不得,故书“笑啼岩”。书刻方式传奇而深奥。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记述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中兴“盛德大业”,序文共镌碑4块,今存3块,高丈余。原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其裔孙颜翊,留守星子颜家山,将此字贴世代相传,并刻记于碑。可令人不解的是,碑文采取自左向右的竖写方式,这在古代书法作品中极为罕见。明万历年间,紫霞真人“编蒲为书”的“游白鹿洞歌”,碑共6块,运笔矫若游龙,疾如惊蛇,笔锋斧砍刀削。紫霞真人究竟何许人也,至今仍是白鹿洞之谜。九奇峰下的天书壁,相传太乙真人得道成仙后,为感谢庐山的天地灵气,用拂尘在巨石上写下“庐山”与“真人”四字,其意在告诉世人“秀蓄山南,灵在太乙”。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