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与生活
2014/9/8   热度:258
1.佛与“本主”
大理崇佛,古刹名寺遍布各地。南诏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极为兴盛,上至一国之君,下至草民百姓,都崇尚佛教。元人李京《大理纪行》载:“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其间)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已”。
佛教在大理的广为传播,与王朝的兴起密切相关。本书开篇提到的那幅《南诏中兴画卷》,演绎子南诏始祖细奴逻从赤脚的耕夫变为南诏初王故的事,也反映了异文化或佛教传人此地时,本土文化及民间信仰与之发生冲突和碰撞,从敌视到接受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拒不接受外来文化的部落因难蒙‘教化’而被教训,宽容开放、‘敬心坚固’的南诏始祖则蒙圣恩从耕夫‘化’为诏主,这一对比的目的当然在于强调南诏王与佛结缘的神圣地位。
大理国段氏传国22君,先后有10人避位出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自汉以后,中原王朝也曾有很多帝王好佛,可是都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没有一个真正舍得放弃荣华和权势。
南诏和大理国时期,大理人所信奉的佛教以密宗为主,元代以后禅宗盛行,明代仅鸡足山就建有八大寺,至今每逢过节,僧尼庆祝念经,场面之盛,蔚为壮观。
身为国教,佛教的地位自然尊严而崇高。佛教教导人们要忍耐,忍耐,忍受现实的苦,期望来生的福。佛教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却对现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不屑一顾,而来生毕竟是渺茫的,现实还得一天天过。在这种情况下,各类各样颇通人情世故的神应运而生。由于土地广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民情相互渗透又各有特色,因此各地民族、甚至本民族内部的不同区域,都有根据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及需求应运而生的神,这就是本土的宗教之神。这些背景不同,各司其职的神们济济于中国众神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又一幕世俗的喜剧。
大理州白族人自己的神是“本主”,“本主”只管今生不管来世,而汉传佛教、道教是安慰人的心灵,理想来世的宗教,白族人同样也接受下来,在所有中国人的眼里,这有什么相违逆的呢?本主神,白语叫“武僧”,意思是我们的主人,“我们的主人”队伍相当庞大,有传说中的民族英雄,有乐善好施、功德圆满的平民,有帝王将相,忠臣孝子,还有本主化了的释,道、儒的一些圣人等等。白族的巫师给这些“主人们”命名一些诸如皇帝、天神、龙王、娘娘、元帅、老爷、山爷÷姐妹、姑娘这类五花八门的名字,然后塑起泥胎木身,精雕细刻后,打扮得红红绿绿,金光灿烂,抬进神灵居住的“神都”,’一幢一进三院的白族民居合院式建筑,烧香供奉起来,再以后,这些“武僧”,“我们的主人们”就该开始为人民服务了。
白族人的本主充满了人间喜剧的味道,本主们有家庭、亲友,有自己的恋爱、婚姻,有些甚至浪荡多情。鹤庆县小教场的本主“白姐”,是一位多情的少妇,与附近的东山将军(水美村本主)偷情,一次贪欢过头,东山将军误了上班时间,急急赶回庙时,右脚错穿了白姐的绣花鞋而不自知,仍像往常一样一本正经的坐在神龛上受人供奉,白姐也错穿了东山将军的靴子,私情大暴露,村民却并不刁难,干脆一直让他们那样穿错鞋坐在神龛上。另有一个村子的本主白宫爷,生性风流好色,专喜偷香窃玉,有——次被当地村民当场拿获就像拿获一个凡俗的浪荡子,哪有一点享受供奉的神灵的风范。
白族的各村各寨都有各自不同的本主,这些本主们管的都是人间一些现实的事:负责逢旱降雨、逢凶化吉,人畜平安,前途平坦,充当婚姻顾问,子嗣专家,还必须是除妖的英雄,降魔的先锋。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话适用于人,同样也适用于神。
白族是一个开化较早的民族,其奉主崇拜源远流长,受到不同时代的思想、情操、道德原则、世俗语言及权威的浸润,涵盖了整个白族的历史。白族是一个开化较早的民族,其奉主崇拜源远流长,受到不同时代的思想、情操、道德原则、世俗语言及权威的浸润,涵盖了整个白族的历史。
银器、木雕、扎染、大理石、草帽
银器
自古以来,西南各少数民族都喜欢各种各样的金银铜玉制成的各种饰品和生活用品。如白族人的头饰“凤冠”及各种金银首饰,藏族生活中离不开的银碗、酒壶、银勺等,纳西族的铜火锅、铜壶、铜酒杯。以及其他各民族的上千种用品,因此,西南各地区特别是大理州,生产加工各种金银饰品和铜用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清朝年间,大理从事金银首饰销售的商店就有“天宝”、“三元”、“富宝”,“恒丰”、“福美”等字号。至今,大理下关、凤仪、喜洲;巍山、鹤庆等地区仍有许多专业从事首饰生产加工的金银匠,制作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绕丝银手镯、雕花银手镯、嵌玉银首镯、金银耳环,或戒指项链,百家锁、玉簪、金钗等。位于鹤庆西北凤凰山下的新华村,几乎家家都有加工金银铜饰品及生活用品的作坊,制作工艺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每户加工的品种绝不与其他人家雷同,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等国,西藏八角街甚至有一条街几乎全是白族打银器的店铺。随着新华村民族手工业制品的名声远扬,再加上凤凰山下优美的黑龙潭风光,这个村已成为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旅游村。
木雕
木雕以剑川为最出色。相传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把他的木匠工具墨斗和竹签丢落在剑川,因此出了许多手艺精湛的白族木匠。剑川木雕一般分为建筑木雕和家什木雕两大类,但无论哪一类,其制作过程都很繁复考究,必须经过选材、设计、雕刻、打磨、上漆等五个工序,这五个工序只要其中之一稍有马虎,成品就称不上上乘之作。这其中又以雕刻这—工序的工作量最大,费时最长,要求技艺最高。雕刻手法一般有圆雕、浮雕、镂空雕三种,圆雕手法使作品既浑然一全,又不乏局部的细致。浮雕手法一般用于各种人像的头部饰品、面部、衣服及莲花的雕刻,使作品凹凸起伏立体感极强。镂空雕刻更是剑川木雕中的绝技,没有极高的技艺休想问津,例如木雕《狮子滚绣球》作品中的绣球,必须按原材料的纹理镂空雕刻成球形,使之三球成一体,大球内含小球,小球又包内球,采用镂空雕刻技术的作品集立体感、真实感、形象感于一身,已经超出了工艺制品的范畴,堪称艺术之作。
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剑川木雕,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形象生动,想象丰富,再配以大理石中的彩花石制成屏风、茶几、桌椅等工艺品,更是美仑美奂,堪称艺术精品,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堂门和木雕屏风,就是剑川工匠的精心之作。
扎染
扎染是大理白族和彝族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采用纯天然植物原料板蓝根染制,不褪色,做工精致,染色精美,图案古朴雅致,自然大方,产品种类丰富,有成匹的布、桌巾、门窗帘、服装、手包、围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实用价值。
位于蝴蝶泉边的周城镇,有扎染之乡的美誉,几乎“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一般的扎染图案多以圆点、不规则图案及其它简单几何图形组成,而周城扎染的图案则取材于常见的动植物形象,凝重素雅,布局丰满,越洗越明晰、鲜艳。周城扎染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环节,扎花以缝为主,缝扎结合。浸染采用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青里带翠,古朴雅致。近年来,由于引进了现代先进技术,扎染不再只是蓝白色的单一结构,色彩趋于多样,除了传统的纯棉布外,还可处理毛、丝、麻、化纤、皮革等三十多种面料。大理古城的大街小巷挂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扎染饰品,像给这座高原小城围上的一条鲜艳的围巾。
茶?品茶?三道茶
云南有三宝:白药、云烟和下关沱茶。下关沱茶是大理茶厂的名牌产品,因为用四川沱江之水泡来风味最佳而得名。下关沱茶选用云南各地名茶为原料,经人工揉制,机器紧压数道工序而成,形如碗状,色泽乌润,香气清纯馥郁,汤色澄黄清亮,滋味醇厚回甜,具有清心明目,提神养颜,抑菌治痛等保健作用,人称“减肥茶”、“美容茶”、“保健茶”。
大理雪山绵绵,云雾缭绕,泉清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栽种茶树的地理条件,加上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区内香淳独特的名茶不少,如感通茶,无量山茉莉花茶,早春绿茶,黑龙潭毛峰茶等等,其中尤以大理市七里桥乡辖区内感通寺方圆近10平方公里的圣应蜂、马龙峰一带出产的感通碧玉茶为最,其茶冲泡后清纯嫩绿,茶香浓郁,滋味甘醇,经久耐泡,是白族待客最隆重的礼节“三道茶”中的台柱茶。
同中原地区一样,饮茶也是白族人日日不可缺少的内容,由此产生了十分有趣的茶俗;有以茶为吉祥的聘礼的“定婚茶”,有闹洞房时的“洞房茶”——把茶叶撒花一样撒在新娘子身上,由新婚男女亲自焙烤茶叶,夫妇双双举杯向亲友敬献。有新娘子拜见公公)婆婆,以示尊敬和孝顺的“拜会茶”。因为茶本身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又是“祝寿茶”,每当亲友生日或老人寿辰,都以茶相送——这些趣味横生的茶俗中,最著名,最让外乡的游人感动的,恐怕要算白族待客的“三道茶”了。
到了大理,只要走进白族人家,你就是最尊贵的客人,热情的主人把你迎进堂屋坐F,边交谈边架火煨水,等水开后,又拿一只小砂罐在火上烘热,放入小撮茶叶,不停抖动,待茶叶微黄,清香四溢时,只听“哧嚓”一声把刚才烧开的水冲人罐中,罐内马上茶水沸腾,无数水泡横溢罐外,像一朵盛开的绣球花,主人边抖动茶罐,边连声喊“落、落、落”或“窃、窃(白语好的意思)”。待泡沫下去,再冲上沸水,这俗名“响雷茶”的头茶便好了,其色如琥珀,晶莹透亮,其味苦中带香,在主人的祝福的歌声中,当你饮下这第一道茶时,主人拿出一只放有核桃片和红糖的小碗,再冲上热茶水,顿时茶水香翻飞,核桃片飞旋,这就是第二道茶,又叫“甜茶”或“糖茶”。第三,道茶叫“扇茶”,主人把用牛奶加工而成的乳制品乳扇取来、放在火上烘烤,等到乳扇发泡变黄后,将其揉碎放进碗中,加入红糖,冲人热茶搅拌均匀。有的地方又把第三道茶叫“回味茶”,内放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女n热茶冲成,甜中带麻辣,姜在白语中的发音有“富贵”的意思,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品味白族的三道茶,不仅能感受到白族人的热情好客,还可以在品茶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朴素的人生哲理,人生也如白族人的‘三道茶”一样,有苦,有甜。有辣,有一丝丝涩,还有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滋味,像人生一样,不同的人,能品出不同的味。
大理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主要有下述一些:
鸡足山朝山会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其活动主要是拜佛许愿,祷求一年的平安。鸡足山为佛教名山,景色怡人,山顶的金顶日出,雄奇壮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关于鸡足山,后面将作详细介绍。
葛根会
此会以交易葛根,游览三塔寺风光,品尝当地名食小吃为主,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地点在大理古城北门外的文笔村,据说始于唐代。葛根是大理地区的天然药材,当地人以葛根蘸土碱食用,有壮阳生泽,健脾开胃之功。
松花会
又称龙华会,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相传这一天是玉皇大帝圣诞,各族都到当地的玉皇阁拜玉皇大帝。其中以巍山玄龙寺和大理中和寺最为热闹。
青姑娘节
青姑娘是一个受尽虐待,投河自尽的童养媳,每年正月十五,剑川县甸南、羊岭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举行活动纪念她。这是一个特殊的、妇女的节日,是封建礼教压迫下女性抗争的一种象征,近年来逐渐演变成一个欢乐的、颇具民族风情的节日。
天摩牙寺庙会
天摩牙寺古时候叫云隐寺、天姥崖,始建于南诏时期,位于巍山县山,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举行庙会,届时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有巍山民间洞经音乐演奏。
巍宝山朝山会
巍宝山朝山会是大理境内各民族重要的一个共同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有古朴优雅的洞经音乐,争奇斗妍的各民族服饰,风味小吃,名特产品,古董书画,玩具百货,更有周围山寨的彝族同胞载歌载舞。巍宝山是南诏的发祥地,山上本主庙供有南诏始祖细奴逻,最初的朝山会即为纪念细奴逻,如今已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娱乐打歌活动。
白族接三公上
相传白子国酋长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了南诏始祖细奴逻,每年都要接其回家过年,三公主死后,大理白族群众在巍宝山建三公主殿,井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在巍宝山举行祀奠活动。活动当天,下雨被认为是吉祥的,预示着该年大理坝子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间也有各民族联欢,白族的扛着红旗,吹着唢呐敲锣打鼓,用白马驮着从三公主身上换下来的白族服装(表示接三公主),边走边唱着悠扬的白族调子,彝族人打霸王鞭、打歌、对唱彝族调子,场面亲切,热闹非凡。
彝族二月八年节
对于彝族人,这是是一个极为隆重的节日。农历二月初八,大理各地彝族村寨家家动手砍些树枝把进入村里的各条大路小道栅起来,不让外族人进入,然后杀猪宰羊,沐浴洗澡,男人们祭过密枯树后,开始饮酒作乐打歌,荡秋千,跳舞,通宵达旦,欢庆古时候抵御外族人的胜利,相传古时候彝族部落曾遭到外族人的入侵,村寨被围,情况十分危急,头人急中生智,于晚上让村民们每人点燃一个火把,围着篝火又唱又跳,敌人看到满山遍野的火把和喊声,以为来了援军,于是收兵撤退,这一天正好是阴历二月初八,从此年年此日都要举行庆祝仪式。
花朝节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四日,爱花的大理古城人摆“花山”,搭盆景,逛花街,赏花景,举城共赏,整个大理古城一片花与人的海洋,五彩缤纷,笑语欢歌。
三门街
每年三月十五日举行,为一综合性盛会,始于唐代永徽年间,初为以祭祀观音为主的庙会,至明代发展为观音市,以集市贸易为主,并举行赛马活动,民国初年改称三月街,解放后除保留传统的赛马活动外,又增加了民族文艺汇演和民族体育比赛活动。届时各族人民云集,整个人理城内人山人海,商贾满市,或打歌跳舞,或赛马划舟,一时霸王鞭挥舞,金钱鼓喧天,彩旗飘飞,与各民族的节日盛装相互辉映,热闹繁华的场面令人难忘。一九九一年三月街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族节。
梨花会
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期间,无固定日子,是剑川川地方的白族纪念一个叫梨花的小姑娘的节日。相传梨花姑娘为了惩治一个让梨花和世间一切景物都变为黑色的黑魔鬼,历尽千辛万苦,到老君山的白龙潭中取回白龙汁,使世间的一切都恢复了五彩缤纷的色彩,并把黑魔鬼变成了石头,而她却因劳累过度,倒在一颗梨树下再也没有起来,从此每年梨花盛开的时候,都要举行春游,以纪念梨花姑娘。
绕三灵
又称“绕山林”、“绕桑林”、“祈雨会”,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农闲春游和祈雨的一种活动,也是爱神降临青年男女之间的一个机会。时间从每年阴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届时洱海地区的白族男女老少浓妆淡抹,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理古城北门外三塔寺,排成若干长蛇般的队伍,边歌边舞边行,笛子声,唢呐声,三弦和月琴的弹奏声;霸王鞭,金钱舞,双飞燕,白衣,绿柳,蓝色的湖,火红的山茶,深林中的古寺……一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嘉年华会”。
蝴蝶会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纪念双双化为蝴蝶的白族青年男女霞郎和雯姑之间坚贞的爱情。在大理苍山云弄峰麓的蝴蝶泉边举行。关于蝴蝶泉和蝴蝶会,后面有专门的——章介绍,这里暂时按下不表。
绕海会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日在剑川县剑湖边举行,一个典型的白族宗教节日。以剑湖边的一个村子为起点和终点,唱白族调,舞霸王鞭,绕湖一周到本主庙中举行祭祀活动。那些本主相传为为民除害,激战恶龙死去的十八勇士。
火把节
大理地区的火把节历史悠久,由当地先民原始的火崇拜演变而来,象征光明、理想和希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时间一般在阴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竖一把大火把,上面插着写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话的大小升斗和五色彩旗,挂着火把梨,花红等水果和包子馒头,很多火把像一座巨大的火山,数千公斤松柴堆在一起,火焰吞天卷地煞是壮观,人人手持小火把,漫山遍野,像一条条火龙在翻飞舞动……—到大理而不曾见到彝族人的火把节,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耍海会
又名“捞尸会”,相传为纪念南诏时投河殉夫的柏洁夫人,而大理、喜洲一带则为纪念南诏时为民除害,舍身杀蟒的民族英雄段赤诚,两地传说不同,耍海会的时间也有前后之分。一般都在夏季,内容大同小异,耍海会如同汉族人过春节一样隆重。在耍海会期间,除了游河泛海,对歌跳舞这类传统节目外,更有龙舟竞渡,鼓擂喧天这样的火热场面,让人留连难忘。
渔潭会
在滇西,每年于洱源县沙坪北边三公里处的沙坝举行的渔潭会是仅次于三月街的物质交流会,届时各地的商人蜂涌云集,结栅为市,各种各样的商品物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其中邓川奶牛、剑川木雕家具、腾冲玉器、民间剪彩纸、扎染、挑花刺绣品及各种土特产品颇具地方民族风味,再加上精心安排的民族歌舞和各种文体活动,渔潭会成了一个集观光与旅游购物于一体,让人不能不去的好地方。
石宝山歌会
剑川县的石宝山是一个风景幽美的风水宝地,而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在这里举行的歌会更使它在当地群众之间名声遐迩。届时,居住在大理、洱源、鹤庆、丽江、兰坪、剑川一带的白族群众身着亮丽的民族服装,一路弹着龙头三弦,唱着白族调子,汇集到石宝山参加一年一度的歌会,对歌,几天几夜歌声不绝于耳。这是一场白族青年男女的盛会,多少甜蜜的爱情故事在歌声中悄悄滋生,看过电影《五朵金花》的游人一定不会对其中刘歌的场景感到陌生,而那样的场景在石宝山歌会上俯拾皆是,因为亲身亲历,更加生动感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