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隋唐瓦当艺术与佛教


2014/9/8    热度:259   

浅谈隋唐瓦当艺术与佛教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黄金时代,其时佛教建筑在继承六朝成就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佛教装饰艺术,形成了兼有中国宫殿模式的寺院建筑风格,这一时期花卉、狮子纹瓦当使用和流行与佛教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束莲纹瓦当直径13.5厘米,缘厚1.8厘米,为全幅莲荷图,该瓦当纹饰简洁流畅,筋络轻盈飘逸,体现了隋代自然古朴的艺术风格。又如唐代双弦纹瓦当为8瓣莲花,中心有7粒莲实,花瓣与边轮之间饰联珠和弦纹各一道,就装饰手法而言,能注意疏密、点线的和谐统一;有局部对称的美感。从中看出隋唐佛教盛极和寺院建筑装饰繁缛。唐中朝,瓦当中的莲瓣翘卷短壮,但绝无粗拙草率之感,无论是单复瓣,还是扣叠瓣,均饰联珠纹,有些联珠纹内又置上弦纹,使瓦当装饰纹具有较强的层次感。而同期佛卉中的忍冬、菩提、宝相花构成了隋唐瓦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忍冬纹又称卷草纹,多饰成S形波谷状,象征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旺盛生命力。这种表现形式在元、明、清三代得以长足发展。如唐菩提纹瓦当,高邮城区出土,其直径15厘米,缘厚1.8厘米,主题纹饰为宝相花,叶纹呈三层横向S形展开,宝相花下有飘然而至的忍冬纹,舒畅的线条如行云流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动态美感,是晚唐瓦当成功移植佛教艺术的又一杰作。
  东汉时印度佛教东传我国时,狮子作为佛之所乘,宗教护法神兽,理所当然地被国人所接受。瓦当上装饰狮面纹始见于北朝,经过兽面鬃毛和鬈发胡须观察,认定兽面纹具备狮子面首形态和特征,这种带有外来文化色彩和融会民间传统艺术的狮面首,具有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双向作用和意义。隋代兽面纹瓦当(见图4),边轮少许残损,瓦当兽面造型逼真,神态威仪,立体感强,其雕塑技法与南北朝石雕相似,即采用高浮雕的技法表现,用较细的线条勾勒出鼓目龇牙,鬃鬣拳曲的面首,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视感。高邮出土唐代兽面纹瓦当多为模制品(见图5),瓦当直径在13-16厘米不等,瓦当边轮较宽,外围饰有联珠弦纹,边缘高过当面,用蔓草式拳曲线勾绘出兽面轮廓。
  隋唐年代曾经辉煌盖世的宗教建筑随着时间流逝,早已荡然无存,今天只能通过这些瓦当去遥想领略当年寺院的煊赫华丽,诚然这些瓦当的功能和艺术水准不足与秦砖汉瓦相媲美,但以莲花,兽纹为主流的瓦当最终成熟与确立,以及后来的龙凤纹瓦当的推出,毕竟构成了告别秦汉六朝之辉煌及瓦当艺术转型的最后一曲完整乐章。这些瓦当不仅是研究古代建筑、文物考古、雕刻绘画、泥塑艺术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更是收藏界欣赏研究的门类。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