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画
2014/9/8   热度:236
禅画
禅画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修禅者用笔墨来表达禅道,开创出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画,原来是用作修道的搭桥,以求创作者与欣赏者之供需均衡。有人讲:“禅画是无象而有象衬托'道象'来。禅画概括的说,有几点特征:一、从佛教禅的思想,作实践印证的手法,通过禅画表现自己悟证的境界。二、以简略笔法,随心应手写出胸中丘壑,寥寥几笔,一点一划,无不体现作者的心灵印证。三、机锋转语,不拘泥常规,写出悟道者的境界。四、画中有禅,禅中有画,诗与画大结合”。
禅者对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思索如何引人入圣,促使有限的人生活活泼泼地步入生生不息的永恒大道,提升到无限的时空世界,体验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创造广大的世界。
禅画 禅编辑本段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禅,其实就是提倡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禅的证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禅是绝诸对待的,没有你意识停留的地方,是现量的,而非比量的。禅就是超越,既超越伟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禅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智慧。
至今为止,禅没有一种明确的定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梵语(dhyana)禅那的简称,意译为静虑。"以思想生起变化,发动意念起作用;也就是运用思想、发挥智慧的一种外静内动的行为。"其思想渊源于古代印度,以瑜伽(yaoga)精神集中的方法,来体悟宇宙的智慧。所以它没有一定的定义,是"不可说,不可说,说了就是错。“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只可以心传心。因为一旦定义了它,说它"是什么,其实就已经说它不是什么了!禅没有是与不是,高与低,好与坏。禅的体验,非知识、非理论,是超越知识思维、超越历史事实,而注重实证的。
禅画 禅画编辑本段禅画,原来是用作修道的搭桥,以求创作者与欣赏者之供需均衡。有人讲:"禅画是无象而有象衬托'道象'来。"禅画概括的说,有几点特征:一、从佛教禅的思想,作实践印证的手法,通过禅画表现自己悟证的境界。二、以简略笔法,随心应手写出胸中丘壑,寥寥几笔,一点一划,无不体现作者的心灵印证。三、机锋转语,不拘泥常规,写出悟道者的境界。四、画中有禅,禅中有画,诗与画大结合。
禅画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修禅者用笔墨来表达禅道,开创出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者对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思索如何引人入圣,促使有限的人生活活泼泼地步入生生不息的永恒大道,提升到无限的时空世界,体验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一口吸尽西江水,拓开思想领域,创造广大的世界。
禅画是表达禅理的方便法门,其本质是:"看入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其表现手法往往是脱俗、空寂、古拙、无味、呆板、无理、无心、兀傲……极尽非知识、非理论、无意识、无逻辑的绝路;但又经常用洒脱、风流、疯癫、活泼……很平常的方法……自然的流露。"禅画不拘任何体裁,不拘任何方式,只求把握住生生不息的禅心。简而言之,就是修禅者用笔墨表达禅理的绘画,后来影响到文人、水墨画的创作,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禅的经验与画的经验相同,甚至可以说,禅即是画。禅与画相同,是因为两者出于同一本源之心,禅家称之为"自牲",画家称之为"意"或"志"。同时禅与画都是性情的流露,盖禅家指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其悲天、愍人之情,溢于言表;而画是性情自心的流露,乃属公论;所以禅家画人,都是至情中人。
禅画是受了禅家‘顿悟’精神的支配,犹如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撕经的精神一样,禅宗画蔑视一切‘古法’,只抒发自己自发的行为和直接而强烈的感受。而且禅画力求简练,不画名山大川,不画繁峦复岭,只画极普通的山头,且摒弃细节的刻画。这一切都和禅宗思想意义相通,所以,称它为‘禅画’。”
禅学书画,特别是禅画,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中唐和晚唐禅与诗画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被国内外艺术界广泛认同!
知玄禅自南朝齐、梁间由印度僧人达摩渡海东来传经后已在本土生根。其后,慧能确立的中国禅学标志着中国禅的真正形成。毫无疑问,禅学既是中国主体文化意识——儒学、道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骨髓,其价值就是本土的当下文化和未来文化。因此,禅学的本土化已被国
人所认同。
禅画 历史编辑本段禅画在本土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自唐代王维从真正意义上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像贯休这样的禅画大家。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中国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和特征在于: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
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我以为这是本土中国画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禅画境界之一!
禅画 鉴赏编辑本段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表象禅意画,今天看来还不能理解为真正意义的禅画。而真正意义上的禅画必须扫尽俗肠,不随时趣,散闲清介,在意象笔墨中达到禅画境界,这种禅画境界的体现,相对而言还不能兼及具象表意的禅画层面。具象的东西在某些程度上往往与写实主义相关联;而真正禅画的基本要素相对要拒斥具象和表意,依写意笔墨达到禅画境界是具象、表意及外禅所无法达到的境界。禅画必须要体现笔中有禅,墨中有禅,禅在笔先,直指本心。大家知道,笔墨在古典画论中,实际上是由“笔”和“墨”两个独立的概念组成,二者即有相互区别的美学含义又承担不同的审美创造功能。在禅画中“笔”“墨”能否体现“以笔为宗,以墨为法”之双重功蕴,最终要看作者笔墨语言所喻旨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能否达到一定境界。用笔墨抒情言志是本土艺术有别于西方艺术的本质所在。中国画有“逸品”之说。逸品则在中国画品史上视为最高品;而禅画又是中国画中的最高境界之一。
欣赏禅画还要用辩证的哲学观点去辨识它、解析它。对于一幅作品,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其画面表象简、空、繁就是禅画,这是对禅画的错解。对于绘画中的“简”和“繁”,绝对不能停留在以“简”论“简”,以“繁”论“繁”的表层上。我们可以认为,将八大禅画继承下来的是清末吴昌硕、近代齐白石、近现代潘天寿三位大师。他们与八大不同之处便是在简远笔墨和脱尘境界的开示中还远逊色于八大,当然,三位大师的画作今天看来并不是件件都可称之为禅画。八大之后的清中期,也出现了一些禅意画家,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家知道,清中期一些有简单表象的禅意画并不等于就是禅画;而禅画必须体现内在禅意、禅空、禅境和禅学脉络。我们今天不少人理解禅画总与佛门境界关联,认为禅画只有佛教才能派生。这也是一种表层的理解,而今天看来,禅画仍有狭义禅画和广义禅画之分。广义禅画是西域入禅后扎根于本土的、以梁楷、董源、巨然、范宽、黄山谷、董其昌等为代表的、与儒、道、释三门共生的一种具意兼及的本土禅画;而狭义禅画相对不具有兼容性。
清中晚期之前的禅画,基本属于具象禅画,也偶见具、意融合、以具为主的禅画,而到了近代的齐白石就敢于大胆地以禅在先,毫不客气地用禅境笔墨之写意手法将禅画推向极至。当然,白石老人的这种真正禅画我们今天看到的还不是很多。近现代潘天寿的部分作品和现代的丁衍庸及当代的陈子庄等少部分画作也体现了这一禅画特征。禅画属禅学范畴之一,较之其它学科而言,禅学仍属“阳春”门径,其分支禅画在众多画家中,当下只有极少数能追墨古人得高趣,但就简远禅境而言,大多数至今还尚未悟禅画真谛。窃以为,禅画创作者必须要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独特的学术观点、不随时趣的独立思想和扫尽俗肠的禅境心态。唯有如此,才能将禅画推向山峰。愚还孔见,禅画的简、空、虚、无,相对不能以具象对立来评判,禅画当然有哲学,有美学,更有儒释道兼容的思想体现。空禅永远没有东西,就像简单表象的禅意不等于禅画一样。当下,我们所赏评的本土禅画必须要体现儒墨兼宗,道禅皆有的综禅境界。须知,对禅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涉及佛教题材就可成为禅画,这是片识。中西绘画艺术中的多种形式均可表现佛教题材,且其题材诸画家也广为涉猎,但如将此上升到禅画境界,就难免过于牵强。因此,两者不能相题并论,这是审美属性的前题认识。
研究禅学禅画和八大艺术的存在价值、艺术特征和时代成因,应该站在即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学术观点去观照禅学禅画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并充分肯定禅学禅画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地位,真正体现禅画的显贵之处。体现禅学禅画,就是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