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阳县志佛教记载
2014/9/8   热度:452
原南阳县志佛教记载
佛教传入南阳始于何时,无确实资料可考,而县城东关之弥陀寺(今为南阳市第一中学)始建于晋元帝永昌元年( 322 年),可知南阳县在东晋时就已有佛教。自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各地兴办学堂、寺庙,经地方改建学校。庙产用作教经费。僧尼多已还俗,至建国时, 县内僧尼已寥寥无几。
一、寺庙
县境庙遍及城乡,不下数十座,今择要述于后:
文殊寺:寺在中雷保(今三十里屯),光绪《新修南阳县志》有记载,唐贞观二年( 628 年)僧人德兴创建,今已不存。
兴国寺:在城南中雷保(今三十里屯)宋和元年( 1054 年)建。光绪《新修南阳志》称:明为上元寺,在城南三十,育水西下范营,有明方九功记,今已不存。
鄂城寺:在石桥南,因汉代属西鄂县,故名。今为县第四高中校址。寺内有宋元符二年( 1099 年)石狮一对,现在学校院内。另有古建筑隋塔,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佛寺:在城北上石堰东,宋元佑三年( 1088 年)建寺,今已不存。
沙窝寺:在瓦店镇旧址北。寺在沙丘中,故称沙窝寺。后飞沙移动,寺与周围土地没于沙中,僧人于民国 28 年( 1939 年)时已不知去向。
千佛寺:有房舍 40 多间,在瓦店镇旧址南门内路东。民国 17 年( 1928 年)时曾住一僧人,时瓦店小学扩展,他自动走离。寺今已不存。
太山庙:与千佛寺东西相对,仅有一路之隔。山门向南,迎门有戏楼 3 间,全庙有房屋 30 多间,民国 23 年( 1934 年)收归瓦店小学使用。今已不存。
龙泉寺:位于刘寺南 3 公里。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员邰士芳曾在这里创办酒精厂,今为新泉联中校址。
刘寺:位于刘寺街西夹后。民国时改办学校,今为马庄学校校址。
范寺:位于柏树坟东 4 公里。该寺原有香火地百余亩,每年农历 4 月 8 日有庙会。今为范寺学校校址。
云罩寺:位于县东南约 25 公里处。寺内曾有瓷塑十八罗汉(今卧龙岗)。
弥陀寺:俗称东大寺。晋元帝永昌元年( 322 年)建,在县城东关。清乾隆十六年( 1751 年)知府庄有信于此设宛南书院,今为南阳市第一中学。
观音寺:俗称南大寺。在县城南前育阳门外,元至元三年( 1337 年),嵩阳禅师建。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九年( 1376 年)重建,已没于水。
地藏寺:在县城北关外。元时毁于兵患,明宣德九年( 1434 年)重建,今为县商业局址。
龙兴寺:在县城南 20 公里禹王店街,元时建,有明代王鸿儒碑记。
敕建寺:在安皋乡羊咀头,清道光二十七年( 1 847 年)重修。为当时宛之名区胜地。始建于宋哲宋年间,历元、明、清三朝,均曾重修。
元明寺:在小寨乡元明寺村,元建,明朝重修,今为小学校址。
二、佛事活动与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南阳专员署专员朱玖莹曾资助潦河街清凉寺主持释静善创办“金刚法会”,民国三十六年( 1947 年)佛教当事人释普育组织南阳、镇平、南召、内乡、邓县、新野、淅川等县佛教徒,成立“南阳佛教联合会”,会址设于县城北关紫竹林(今南阳市第七小学)设理事长 1 人,由镇平培提寺方丈兰芬提担任;常务理事 2 人,由释海墨、王谦一(县商会会长)提任;理事有释寂云、西修等;会员 20 0 余人。 1948 年 11 月南阳解放时期自行解散。
建国后,经过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教育,仅有的 20 余名僧人有的参加工作,有的还俗务农。其中有 2 人云游湖北、广东寺庙继续为僧,现尚有僧 3 人,但都年事已高。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