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的呼唤


2014/9/8    热度:226   

古寺的呼唤
  连允东
  携秋阳,沐金风,我们前往位于福建省宁化县的东山古寺。沿弯弯小路,出宁化县城东行3公里,鸟语声声,很快,一座幽幽古寺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东山古寺。
  古寺为单檐歇山式砖木结构,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的梁架,具有浓郁的明清南方庵庙建筑风格。饱经风霜的古寺门庭上镌刻着一幅对联:“万里香烟朝北极,一声钟鼓震东山”。寺内香烟袅袅,钟声不绝于耳,好似进入了恍恍惚惚的仙境。
  我们踩着虔诚的脚步徐徐走进了寺内大殿。只见寺内整洁清净,正中上方悬挂着“慈宁化境”的匾额。神龛烛光闪烁,香烟缕缕,菩萨慈眉善目、肃穆祥和,让人心中顿生肃穆圣洁之感。置身于这纤尘不染的古寺中,凡俗顿消,喧嚣顿除。
  在大殿左侧厢房,我们有幸见到两株枝繁叶茂、亭亭玉立的明代山茶花。再向前走,是人物栩栩如生、神情毕显的明代精致木雕及古老壮观、精凿细制的方形石水槽等。斑驳的墙壁上依稀可见的古人诗作引起了我的兴趣:
  “东山山下烟朦朦,低枝鹰鹤呼秋风。东山山巅少人迹,怪石巉岩倚空碧。老僧卧起寒云间,短筇扶瘦出松关。扫石小坐花丛里,赏心未必空如此。据鞍吐气天宇清,千丈红霓万山紫。”
  竟是描写东山庵景致的诗文,从诗里行间可以想见,当年的东山庵是一个风景何等秀丽之地!
  据一位老尼介绍:古时这里是“宁化八景”之一的“东山古渡”,属当时的交通要塞。当年东溪两岸水竹丛生、林木葱郁、河水清澈、游鱼可数。早上晨雾浮动,烟雨蒙蒙;黄昏夕阳返照,波光粼粼,非常美丽。很多香客游人来此游览观光、烧香点烛。老尼绘声绘色描述着当年的繁华盛景,把我带进了昔日如诗如画的东山古渡的美景之中。此时耳畔仿佛传来清代文人伊光楣的琅琅诗声:“一醒探梅梦,江山举目非;草痕知引路,花气暗薰衣。乳蝶遽遽幻,孤禽柏柏乖;循篱通曲径,曳杖叩禅扉。”想当年这幽雅别致、风景如画的东山古寺,曾招引过多少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为之吟诗作画?
  老尼介绍,该寺为明永乐年间安氏所建,旧时称“万寿寺”。当时寺有充饷常住,田塘若干亩。清顺治年间,寺僧参与反清复明斗争,僧舍被毁,仅存佛殿。顺治七年,泉州和尚虚白募捐修复,在此净修7载,宇寺日臻完善。同时兴建东山桥。“文革”期间,僧人返乡还俗,寺房改为他用,损废了大部分。1982年着手恢复和重建工作,至今基本恢复原貌。
  倾听了老尼的叙说,我抚摸着寺内风化剥蚀的墙壁,思绪万千。600多年的悠悠岁月,曾为古寺涂抹过一层辉煌,一层神秘,同时也涂抹上几分坎坷,几分冷清。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会有多少人还在关注这个清静古朴的寺庙?有多少人会倾囊相助修缮这佛教之地?有多少人能善待美丽的大自然?我曾拜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明白了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是对生命诗意哲学的毁坏,人类虐待了自然和生物,随着它们的消失,人的精神便也沉沦了。
  缓缓走出古寺,眺望远方,晚霞满天,空旷辽远。我试图在古寺附近寻找过去“东山古渡”的倩影,可是眼前田畴遍地,桥上车轮滚滚,尘土飞扬;桥下溪水混浊;溪岸树木寥寥,杂草丛生。再也不见昔日石径回廊、芳草茵茵、河水清清、林木葱郁的“东山古渡”景致。回首夕阳下古朴简陋的东山古寺,好似听见一位年逾600岁的历史老人,正在呼唤人们善待自然,保护文物,爱护家园;呼唤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明学佛网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