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的剖析与处理——整合心理学与佛学的观点(—)
2014/9/8   热度:1116
忧郁症的剖析与处理——整合心理学与佛学的观点(—)
二OO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讲於龙山寺板桥文化广场
黄创华主讲
陈月英整理
大家应该可以体会到,忧郁症已在这个时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今天我要讲的是忧郁症现象跟现代人的关系,而不是讲忧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今天的主题有三个部分。第一:到底什么是忧郁症?忧郁症不是单纯说心情不好这么简单,烦闷、忧郁和忧郁症这中间还有不小距离。第二个要谈的是,为什么在二十一世纪忧郁症患者这么多?忧郁症已是本世纪前三大重大疾病之一,既然它在这个时代这么普遍,我们就得多了解一下,看能否为人类共同的问题,找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第三个是根据心理学不口佛法整理出来的一些想法,我们怎么抗郁?忧郁症是可以治疗的,但预防胜於治疗,治疗就辛苦多了。我们如果多了解,就可以帮助很多人,希望今天可以跟大家多分享一点。
“症』通人和
简单来说,在身、心、灵,或人际关系上,能『通”,就没有大问题。有问题产生,是因为厂不通”,只要有不通的地方,就要想办法『打通”。通了,你会发现能量不会耗损太多,譬如忙了一整天,虽然做了许多事情,可是却不会很累。但是不通的时候,譬如回家和老公或老婆吵了五分钟,就觉得好累好累,为什么?堵住了。夫妻问的沟通堵住了,心堵住了,身体也跟著堵住了,所以觉得累。很奇怪,对不对?但的确是这样的。很多人都觉得有些问题『太困难了,我已经努力了十年,甚至努力了大半辈子,不可能解决的。”但事实上,假如有机会让问题说出来,好好谈,本身就已是『通”的开始。不能谈,在脑筋里转,反而更消耗能量,如果能讲出来,病就好了一半,会放下心来,很多事情是可以解决的。
若跟小孩子没办法谈,就用玩游戏的方式“谈”。游戏很重要,小孩子不会玩,很多东西不会发展。玩和社会、人际、情绪,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不会玩,问题很大。大人也要会玩,因为玩的时候,我们的能量才会畅通,太过一板一眼,能量就堵住了,所以玩很重要。心理治疗的老祖宗佛洛伊德表示,心理治疗的目白勺是“to love and to work”,就是能够去工作,能够去爱,这个很重要。而心理剧的老祖宗马任诺(M。ren。)则又再加了一个,能够工作,能够爱,还要能够玩(toplay) 。
所谓的『忧郁症”是什么?『躁”跟『郁”刚好是两个极端的状态,『郁”就是很低落,厂躁』就是很亢奋(High)。『郁”就是快乐不起来,很沮丧,很悲伤,在情戚、思考、动作、生理上都有徵候。忧郁症的病人早上醒来常会戚觉『天为什么又亮了,我每分每秒都很难过,天亮以後我要去面对这么多东西。”觉得好像一块很大的黑布把自己整个包住,而且很沉重,很难承受。他内心的变化如果不去了解,根本无从得知。
有个老太太,在住家的巷子附近,被人家把包包抢走,她还用力把它抢回来,事情过後,她慢慢稳定下来,可是过了不久,她却得了忧郁症。她其实知道这世界上是有抢劫的,报纸上也看过,问题是,她总觉得她跟别人不一样,这种事情不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是发生了,她的生存信念整个被翻转、毁灭,问题在这里。
有位小姐,哥哥过世时,没有掉一滴眼泪。过了一段时间,地震来袭,家里的鸟笼掉落,她心爱的小鸟死掉了,她的情绪从此好不起来。这很奇怪,她哥哥跟她的鸟哪一个重要?是哥哥对不对?可是为什么她不哭?原来在习俗上,哥哥的丧礼上她不能哭,她没有机会表达出她的悲伤,但是那种心情没有人能够了解,她把它抑制下来。鸟死的时候,促使她再面对这个事情。
人的心不像高速公路那么直接了当,是有很多曲折蜿蜒的小路,要有机会让她慢慢说,才能清楚,所以是有逻辑可寻的。
心理与生理因素
对於忧郁症的病人来讲,他的情绪沮丧,思考会变慢变混乱,然後会觉得自己变差了,没有像以前那么好。动作有些会变少变慢,但有些会很激动,一直讲话,或很躁动,坐不住,走来走去。生理上会变得易醒早醒、胃口变差、易倦等。
另外,躁症会很亢奋,脾气暴躁,思考会跳来跳去,觉得自己很厉害,会做很多的计画,而且同时做很多事情,动作基本上变多变快,生理上,不需睡眠,有时候一天睡一两个小时,或不睡都没有关系,胃口变好,精力旺盛,常会做些冲动的事情。
这两种看起来很极端,在某些人身上会变化很快。跟忧郁相关的病有几种,不同的病人治疗的方法就不一样,有些是医学疾病所引发的,譬如脑部有个瘤,压迫到脑部的某个部分,情绪会引起很大的改变,所以如果是生理上的原因,即使做了很多的心理治疗或身体的调整,也是没用的。如果怀疑有忧郁症,还是要到医院做清楚的诊断之後,才知道後面要怎么处理。
同样是忧郁症,原因不一样,差异也很大。有些是物质作用引发的忧郁症,譬如酒精、安非他命、古柯硷、或某些药物,因为千扰到内分泌或神经传导素,也会引发此症。还有些就是个性加上重大压力促发的。刚刚讲的重郁症或躁郁症,根据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V)的诊断上都是属於情戚性疾患(Mood Disorders)白勺——种。
为什么会有重郁症或躁郁症呢?相信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心理疾病是多因性的,意思是那不是某一个单独因素造成的,而是许多因素同时促发的。多因性至少包括三方面:生物—心理—社会(bio—psycho—social),这三大条件都符合才会发生。
疗治之方
生物性因素,诸如脑瘤方面的,因神经传导素的量有些变化,便需依靠吃药物调整。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很烂,想死、没有力气,要跟他谈很难,所以需先以药物调整到一个程度,才做第二个部分的心理治疗。主要有认知治疗和人际治疗,认知上就是去改变或调整患者负面、扭曲或过度完美主义的想法,人际上则是调整人际模式。社会性因素方面就是建立患者的支持系统。
就遗传基因来说,我们是男生或女生,是第二十三对染色体就可以决定的,男生是XY,女生是XX。但是忧郁症是哪一对染色体控制,没有,它是很多因素决定的,就算是基因,也是好多对基因,是很复杂的原因,现在还没有定论。在研究上,初步看起来有相关,但这个相关不是因果,因为父母有忧郁症倾向,是不是有些习惯或想法会不自觉的影响到小孩,所
以或许不是基因遗
传,而是文化、家
教遗传,形成那种个性,所以要做区分。
一个人出生,妈妈是他第一个联结的人,那分关系的品质对未来影响很大。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大师佛洛伊德的学生发展了『客体关系理论”,谈到关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心理治疗有一种就是在改变这种关系,让他重新内化一个好的客体关系。
接著讲因应(coping)习惯,这是指你碰到事情时处理的习惯、方法,这不口个人对压力的处理能力有关。譬如智力测验中有一个『排积木”的项目,要排得和标准图形一样,我在给患者做测验时就发现每个人的因应方式很不同。有的人会去研究那个图,然後设计一些尝试的策略,这就是他的因应习惯。有些人碰到不太会做的,他的反应是:这一题出得很烂!这也是他的因应习惯。有些人碰到比较难的,他就说:我不会啦!我从小就不会做这个啦!这也是他的因应习惯,是不知不觉中养成的,而这个习惯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现在承受压力的状况。包括有些习惯性的想法,也会长期影响著我们。
郑石岩教授写过他小时候的经
历,他说
他在宜兰乡下,
在山里很远的地方,没有什么资源,他妈妈从小就跟他讲一句话:『肯努力就好』。听久了,自然心理认知『肯努力就好”。他那时候数学不开窍,都没有及格过,可是他妈妈看了都说:肯努力就好。有一天,当他五六年级的时候,突然数学开窍了,考试及格。考及格不是基本的要求吗?可是对他来讲,长久以来都没有过。若之前妈妈没有那句话,他不会等到这一天。没有人什么都会的,所以不需因为某个做不好就否定自己。忧郁症者常常因为某个地方做不好,就认为自己不好,这就是所谓的负面想法、负面的思考。我这个东西做不好,是这个东西做不好,不是我不好,这要区分开。同样是压力,但你习惯性处理的方式,如果是有建设性的,那个压力会处理过去;如果不是的话,有时候就会出问题。(待绩)
《慧炬》总第520期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